重庆主流媒体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1
主流媒体用户分析(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角度:1、年龄层分布2、用户城市分布3、优势4、用户标签排行5、用户上线时间6、运营方式一、今日头条用户分析背景:强大的资讯平台,流量大1、2、3、4、头条号优势今日头条自媒体拥有自带的强大文章推荐系统,对于优质的原创文章,系统将进行对特定人群的推荐,使得文章获得大量阅读。
(没有审核期)5、用户标签排行男性标签排名:社会、娱乐、本地、汽车、时政、世界、财经、数码、运动、军事、健康、科技、段子、历史、家居女性标签排名:娱乐、社会、时尚、育儿、健康、本地、情感、美食、家居、养生、段子、世界、奇葩、历史、时政6、头条用户使用时间:上班前、午休、下班后(零碎时间)建议推广时间:7:00 17:00 20:007、运营定位标签:情感(1. 故事类 2. 干货类3. 鸡汤类)运营方式:微头条、头条问答、文章运营名称:8、需求产品相关资料、图片、视频二、百家号用户分析渠道:手机百度、百度搜索、百度浏览器、百度新闻等百度自有渠道及WiFi万能钥匙等百度联盟的合作伙伴众多渠道。
注:新手期30天1、年龄层分布通过爆文分析,百家号的受众低幼无聊低俗,年龄阶层大概在25岁到50岁之间。
2、优势手机百度月活跃用户为6.6亿,日活跃用户过亿。
3、用户标签排行娱乐,搞笑,历史等阅读量较高4、用户上线时间时间段:9:00-11:00 11:00-13:00 19:00-23:005、运营定位标签:运营方式:文章视频6、需求产品相关资料、图片、视频三、企鹅号用户分析背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手机QQ新闻插件、QQ公众号、手机腾讯网、QQ 浏览器等平台渠道一键分发。
其中,天天快报和腾讯新闻客户端是最主要的两个渠道。
腾讯是以微信、QQ这两大连接器,实现社交基因与内容的串联、分发的,通过这两大连接器,腾讯不断给知识、社交、娱乐等其他产品输出流量(注:新手期试运营30天)1、年龄层分布企鹅号用集中在18-38岁趋于年轻化2、用户城市分布上海、四川、北京、浙江、湖北、山东、江苏、重庆、广东3、优势腾讯新闻客户端月活跃用户为2.4亿,日活跃用户为8831万。
重庆主流媒体类型介绍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重庆,有许多主流媒体类型,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媒体等。
这些媒体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向公众传播新闻信息和社会热点,对于推动重庆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报纸。
重庆拥有几家知名的报纸,如《新华都》、《重庆晚报》、《重庆晨报》等。
这些报纸每天都会以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形式发行,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依然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和深远的影响力。
其次是电视台。
重庆有多家电视台,其中最知名的是重庆广播电视台。
该电视台拥有多个频道,涵盖新闻、综艺、电视剧、体育等各个领域的节目。
重庆广播电视台每天都会播出大量的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通过电视这个媒体形式将最新的信息和精彩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再次是广播电台。
重庆的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将各类节目传递给广大听众。
不同的广播电台有不同的定位和内容,有的专注于新闻报道,有的专注于音乐娱乐,有的专注于文化教育。
广播电台作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媒体形式,可以随时随地让听众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快乐的音乐。
最后是互联网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互联网媒体也逐渐崭露头角。
许多重庆的新闻网站、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涌现而出,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新闻信息和观点。
互联网媒体具有高效传播、互动性强的特点,受到年轻人和广大网民的热衷追捧。
总之,重庆的主流媒体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媒体等。
这些媒体机构在传播新闻、宣传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重庆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无论是通过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重庆的主流媒体将继续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及时、客观、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重庆主流媒体类型的介绍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媒体。
接下来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媒体类型在重庆市的发展和影响。
重庆卫视的定位分析及发展思路一.重庆卫视定位变化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于2004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运行。
在资源整合后的全新电视产业格局中,必须首先解决频道的定位问题。
由于对电视剧的依赖,在晚间黄金时段,大多数卫视都是以电视剧作为主角,而真正体现频道定位特色的自办品牌栏目很难得到凸显,特色化定位只是概念而没有节目的充分支撑,只能使所谓的频道“定位”流于形式,最终得不偿失,损害自身形象。
重庆卫视最初定位为“公信”频道,但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不停的摸索,重庆卫视从“麻辣行天下,尽在情理中”,到“麻辣中国,故事频道”,直至2006年提出了“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频道定位。
从单纯的“麻辣风格”到神形兼备的“故事、人文”,重庆卫视倾力发掘大众传媒的核心内容,用故事化的叙述形态,体现对大众的人文关怀。
趣味与品位并重,提升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
重庆卫视在品牌塑造上已渐趋成熟。
二.人文故事核心价值——以平民化的视角演绎中国故事。
重庆卫视自创品牌栏目《雾都夜话》、《拍案说法》、《龙门阵》等都暗合了“故事、人文”的精髓。
《雾都夜话》用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短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它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栏目定位凸显了“人文”气质。
《拍案说法》以纪实性的叙述风格,对案情进行再现,剧情化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龙门阵》这个栏目名称就道出了栏目故事化的特征,“摆龙门阵”这个词在西南方言中就是“聊天”的意思,栏目针对热点社会话题进行评说,对焦点人物进行访谈,同时再现人物的经历、命运。
叙事性和情节性都十分突出。
正因为如此,在谈到“故事中国·人文天下”频道定位的依据时,台长李晓枫指出,“八年来,自重庆卫视上星的那一天,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叙事的风格和方式。
在中国电视娱乐化的大潮下,主流媒体应当反映现实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才叫真正的人文关怀,才叫真正的娱乐。
我称为‘叙事性的娱乐’,就是它用叙事的方式再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的经历,让他与角色产生一种共鸣,达到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移情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快感,达到娱乐的目的。
重庆主流媒体类型介绍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大城市,也是全球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重庆的媒体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以下是重庆主要的媒体类型介绍。
1. 电视台:重庆拥有多家电视台,其中重庆广播电视台是最具影响力的一家。
该电视台拥有多个频道,涵盖了新闻、财经、娱乐、体育等多个领域。
重庆卫视是其旗下的一家全国性卫视台,向全国播放重庆地区的新闻和节目。
此外,还有重庆文艺频道、重庆公共频道等提供文化、艺术、公益等类型的节目。
2. 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是重庆最主要的广播机构之一。
它拥有多个广播频率,覆盖了不同的人群和内容需求。
早晚的新闻广播、音乐台、故事台等频道都备受听众喜爱。
重庆广播电台还与电视台合作,形成了联动的新闻报道和节目制作。
3. 报纸:重庆每天都有多家报纸出版,主要分为晨报和晚报。
重庆晚报是重点关注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而重庆晨报更注重提供深度报道、评论和专题报道。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报纸,如经济日报、体育报等,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4. 网络媒体:重庆的网络媒体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重庆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报纸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和APP,提供新闻、评论和专栏文章等多样化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重点关注特定领域的网络媒体,如时事评论类、旅游类、美食类等,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元的资讯服务。
5. 杂志和期刊:重庆还有一些优质的杂志和期刊出版,涵盖了文化、时尚、旅游、人物等多个领域。
例如,《数码时代》、《重庆周刊》、《重庆商报》等,他们深入报道重庆本土和国内外的热点话题和时事新闻。
以上是重庆主要的媒体类型介绍。
这些媒体机构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渠道,为重庆市民和其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和信息资源,提升了公众的阅读水平和媒体素养,对于推动重庆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这个多元化的城市里,主流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新媒体语境下抖音短视频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研究作者:李沐莹来源:《旅游纵览》2024年第02期摘要:城市形象是大众对城市的整体感知印象。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感知印象离不开媒体的传播与塑造。
2018年,《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发布,重庆以21条视频位居“抖音城市形象热门视频TOP100”榜单的榜首,开启了短视频传播城市形象的新篇章。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研究法,选取“重庆文旅”官方抖音短视频账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账号的发展、传播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其在构建和传播重庆城市形象方面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塑造方法,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针对用户与内容营销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建议,为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抖音短视频;重庆城市形象;传播效果;重庆文旅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一)短视频与城市形象塑造概述1.短视频概述短视频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融合了文字、音频及视频等相关的素材[1]。
在一般媒介特点的基础上,短视频所具有的独特性也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短小”“原创”“随机”与“便捷”[2]。
2005年,中国的部分网站开始推出短视频功能,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制作的视频。
2011年,美国的第一个短视频平台Viddy上线,内容以音乐、舞蹈、游戏为主,之后涌现的Instagram、Snapchat等平台使短视频成为了一种世界流行的社交媒体形式。
2.城市形象概述“城市形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奇在其1960年的专著《城市意象》中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边沿、区域、节点以及标志,而没有涉及潜在的精神层面内涵。
在国内,1989年郝慎钧的译作《城市风貌设计》是对城市形象最早的研究,认为城市形象是通过城市特有物质景观和精神风貌来反映的。
除此之外,学者陈俊鸿认为城市形象是把城市作为客观事物,用人对城市的综合观感来形容;而学者何国平认为城市形象可以通过城市的精神、行为与视觉来构成。
12本期专题主流媒体跨界合作寻找媒体融合发展新机遇探析——以厢遇参与重庆李子坝网红楼升级改造为例李勇强1,严一格2(1重庆晚报,2都市热报,重庆 401120)摘要:2017年3月,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轨道集团联合打造、重庆地区唯一渠道媒体都市热报具体实施的社交平台——厢遇APP 正式上线。
近年来,厢遇APP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了服务类型的融媒体社交平台。
在跨界合作改造重庆李子坝网红楼的过程中,厢遇力图让这里以文化符号的全新面目出现,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
具体做法:一是取名为“厢遇李子坝”,带来线上线下互动新体验;二是硬件上打造具有创新性的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创造IP 价值;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运营思维,运用媒体融合和轨道资源,让市民(用户)收获一站式浪漫爱情新体验。
关键词:厢遇APP;重庆李子坝网红楼;媒体融合;跨界合作;新地标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012-02近年来,主流媒体纷纷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涉足云计算、4K 智能终端、金融以及物流等服务产业,走多功能复合型的发展道路。
对此,厢遇APP 增强自身平台的开放性,在升级为融媒体社交平台的同时加强服务功能,积极参与重庆李子坝网红楼的升级改造。
重庆轨道李子坝站,列车穿楼而过,在我国独此一处。
既是久别重逢,又是再次相遇,让人产生对于缘分的浪漫遐想。
而厢遇的目标是打造重庆最大的线上线下婚恋社交平台,让陌生人终成有缘人,“相遇”和“有缘”是两者的共通处。
本文通过厢遇参与李子坝网红楼的改造升级,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实现跨界合作,如何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与合作方共赢发展。
一、厢遇发挥优势打造服务型融媒体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仅仅提供简单的信息资讯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才能聚集并留住用户。
一些主流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影响力,聚合本地资源,通过提供多功能服务,聚合用户,提升用户黏性,发展综合产业链。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更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作者:张浩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新媒体时代,“两微一端”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阵地。
在聚焦新闻生产及传播速度极大提升的同时,新闻专业主义的缺位现象也值得业界警醒。
在流量和粉丝量成为衡量媒体影响力的大势之下,一些主流媒体也常因“抢时效”而忽略新闻的真实性,造成报道失实,带偏舆论导向。
在“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包括“新京报”“澎湃”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做出失实报道。
文章在通过分析“重庆公交坠江报道”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失误之处的基础上,论述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3-0118-03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更强调新闻媒体作为新闻发出者的独立性、专业性、自由性。
它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保持独立且客观的立场,严格核查新闻消息来源,遵守媒体报道行为规范,承担社会责任。
但在新媒体时代,爆炸式的新闻消息增长、新闻报道时效性与及时性的高要求,都使得主流媒体难免被裹挟进“重及时,轻真实”的新闻报道漩涡之中。
新闻专业主义缺位,反转新闻、虚假新闻频出,不仅使得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更让失实新闻广泛传播,谣言泛滥难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重庆万州公交坠江的反转新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8年10月28日,网络率先曝出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发生特大交通事故,22路公交车与私家车碰撞后冲断护栏坠入长江,车上乘客生死不明。
随后包括“新京报”“澎湃”等主流媒体率先跟进报道,进一步引发关注。
但在随后的事故原因追踪报道中,相关主流媒体却多次出现重大失误,使得新闻报道一再反转,真相陷入重重迷雾之中。
1.1 忽略新闻消息来源核查,导致新闻报道失实新闻是对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陆定一对于新闻做出的定义,也是最受学界业界认可的新闻定义。
基金课题52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背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宅”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常态。
这场疫情给许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催生了“云上课”“云工作”“云旅游”等一系列“云上狂欢”,甚至涌现出“云蹦迪”“云喝酒”“云睡觉”等新概念。
疫情之下,许多行业进入“云时代”。
传媒领域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介新技术新手段,探索“云”端报道模式。
如全国两会期间,受疫情影响参会记者人数大幅下降,各地媒体在“云”框架下,推出“云采访”“云对话”等多种呈现形式的报道,多角度、全方位聚焦全国两会热点。
新型的“云”方式,已成为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的新闻报道形式。
随着传播技术的升级迭代,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愈发多样,这对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体纷纷改变以往大型活动的固有报道模式,不再只是进行面对面采访,而是利用5G 技术实现大规模直播连线和同屏访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2021年8月23日至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博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形势下,重庆日报积极顺应新形势要求,结合2021智博会的新特点,策划、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并以报刊和新媒体并重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围绕党报如何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进行了一番生动的实践探索。
二、重庆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创新实践截至2021年8月26日,重庆日报共刊发2021智博会相关报道37版,包括文稿167篇,图片110幅。
此外,重庆日报新媒体在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客户端开设活动专题,共发稿454篇,其中本报原创稿件193条,全面转发央媒和市内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261条。
同时,精心制作了原创海报、短视频、H5、漫画等融媒体产品共44个,其中短视频29条、海报13张、H5产品1个、漫画产品1个。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创新论坛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李能全(重庆市垫江县融媒体中心,重庆408300)一、前言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广泛建立,标志着媒体融合从中央级、省级媒体过渡到县级媒体,推动着媒体融合努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打通。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尽管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但对其融合状况进行分析,这种融合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仅在形式上实现了融合,却未能在内容与实质层面实现深度融合,因而难以取得融合实效,在引导主流舆论方面也缺乏传播影响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主流媒体没有建构起关于媒体融合的全面认知,没有把握在媒体融合时代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应遵循的原则,没有将新兴媒体真正融入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
为突破这一状况,传统主流媒体应把握“三个优先”的媒体融合方向,在实践中落实好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和直播优先的原则,采取科学策略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二、媒体融合时代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路径分析移动优先、视频优先以及直播优先三条路径,能够使得宣传内容成功吸引更多的用户,抓住更多的受众,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从而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一)移动优先:优先发展移动传播移动优先,即优先发展移动传播,优先应用移动媒体呈现宣传内容,进行主流舆论传播,这一路径主要基于移动智能设备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提出[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在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持下,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与习惯发生了变化,各类移动媒体也日益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优势,微信、微博、APP等移动端的用户数量与受众基础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受众群体不断缩小[3]。
92城市形象的媒体呈现——以重庆市涪陵区域外媒体报道为例阎 敏(长江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重庆 408100)摘 要:媒体报道中的城市形象,是影响受众对一个城市认识和评价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媒介形象建构为例,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涪陵区外主流媒体有关涪陵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描述城市形象在域外媒体报道中的呈现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媒介;内容分析;涪陵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92-02收稿日期:2018-06-02基金项目:重庆市涪陵区社科规划项目:“域外媒体报道中的涪陵形象建构研究”(FLSKJJYB201605)。
作者简介:阎敏,女,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
一、研究背景 媒体报道中的城市形象,是影响受众对一个城市认识和评价的主要因素。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形象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的一种公众印象或者一系列的公众印象。
”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的媒介形象建构为例,分析城市形象如何在媒体报道中形成,如何加强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如何通过媒介形象的建构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等问题。
二、城市形象在媒体报道中的具体表现首先确定域外媒体的具体定义:在本研究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域外媒体报道中涪陵的城市形象。
因此,涪陵是“域内”,而“域外”指的是涪陵媒体以外的国内媒体。
本研究的新闻报道来自于重庆市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市外主流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涪陵区外重庆市内的主流报纸《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涪陵区外重庆市内的主流网站华龙网的报道。
样本选择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共22个月,共264篇报道。
具体分析如下:1.政府形象分析。
政府形象作为对外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公众对政府形成正确认知的有效途径。
附件:中央级和省部级主流媒体名录一、中央级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法制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国资委网站、国家铁路局网站、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中国新闻网、中国政府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工网、光明网、中青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环球网、今日头条、海外媒体(含中国驻外使领馆官方网站)、以上媒体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二、省部级主流媒体北京市:北京日报、北京卫视、京报网天津市:天津日报、天津卫视、天津网河北省:河北日报、河北卫视、河北新闻网山西省:山西日报、山西卫视、山西新闻网,内蒙古: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卫视、正北方网辽宁省:辽宁日报、辽宁卫视、北国网吉林省:吉林日报、吉林卫视、中国吉林网黑龙江: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卫视、黑龙江新闻网上海市:解放日报、东方卫视、解放网江苏省: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新华报业网浙江省: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安徽省:安徽日报、安徽卫视、中安在线福建省:福建日报、东南卫视、今日福建江西省: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中国江西网山东省:大众日报、山东卫视、大众网广东省: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南方网湖南省: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在线湖北省:湖北日报、湖北卫视、荆楚网河南省:河南日报、河南卫视、大河网广西省:广西日报、广西卫视、广西新闻网海南省:海南日报、旅游卫视、南海网四川省:四川日报、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网重庆市:重庆日报、重庆卫视、华龙网云南省:云南日报、云南卫视、云南网贵州省:贵州日报、贵州卫视、多彩贵州网陕西省:陕西日报、陕西卫视、陕西传媒网甘肃省:甘肃日报、甘肃卫视、每日甘肃青海省:青海日报、青海卫视、青海新闻网西藏区:西藏日报、西藏卫视、中国西藏新闻网新疆区:新疆日报、新疆卫视、新疆日报网宁夏区:宁夏日报、宁夏卫视、宁夏新闻网交通部: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建设部:中国建设报、建筑杂志铁路总公司:人民铁道报、人民铁道网水利部: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网中国铁建: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铁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