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五言律诗研究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3
唐诗五言律诗精选(全是经典!篇篇名篇!附简评)唐五律精选一、野望(王绩)——如荆钗布裙的村姑,有着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杳杳寒山道(寒山)——运用迭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和复沓的音乐美。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三、在狱咏蝉(骆宾王)——咏物名作,物我一体。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四、别薛华(王勃)——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六、从军行(杨炯)——笔力极其雄劲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七、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道景言情别具匠心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八、夜宿七盘岭(沈佺期)——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九、感遇(陈子昂)——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充实而清新。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十、送魏大从军(陈子昂)——豪放激扬,慷慨悲壮,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十一、感遇(张九龄)——朴素遒劲,寄慨遥深,和平温雅,不激不昂。
【导语】五⾔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种。
五⾔⼋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就是五⾔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下⾯是分享的王维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王维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
⼭中⼀夜⾬,树杪百重泉。
汉⼥输橦布,巴⼈讼芋⽥。
⽂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情,抒发惜别之意。
王维此诗,⽴意不在惜别,⽽在劝勉,因⽽⼀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的⾃然风光,形象逼真,⽓韵⽣动,令⼈神往。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
”⾸联是说,梓州⼀带千⼭万壑尽是⼤树参天,⼭连⼭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开头两句互⽂见义,起得极有⽓势:万壑千⼭,到处是参天的⼤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有听觉感受,读来使⼈恍如置⾝期间,⼤有⽿⽬应接不暇之感。
这两句⽓象阔⼤,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于发端的范例。
“⼭中⼀夜⾬,树杪百重泉。
”颔联是说,⼭⾥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彻的春⾬,树梢淅淅沥沥或像泻着百道清泉。
⾸联从⼤处落笔,⽓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家⼿笔。
诗⼈展现了⼀幅绝妙的奇景:⼀夜透⾬过后,⼭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般,充分表现出⼭势的⾼峻突兀和⼭泉的雄奇秀美。
“⼭中”句承⾸联“⼭”字,“树杪”句承⾸联“树”字,两句⼜⼀泻⽽下,天然⼯巧。
这两联挺拔流动,⾃然奇妙,画⾯、意境、⽓势、结构、语⾔俱佳。
前⼈所谓“起四句⾼调摩云”(⾼步瀛《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
“兴来神来,天然⼊妙,不可凑泊”(清王⼠禛《古夫于亭杂录》),诚⾮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景物之后,诗的后半⾸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汉⼥输橦布,巴⼈讼芋⽥。
”汉⼥⾟劳织布纳税,巴⼈地少诉讼争⽥。
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的妇⼥按时向官府交纳⽤橦⽊花织成的布匹,那⾥的⼈们⼜常常会为芋⽥发⽣诉讼。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李白五言律诗鉴赏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五言律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
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
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
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
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
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
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
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
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
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自喻客游也。
”(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
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
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
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
词性结构,毫不参差。
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
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
“为”是虚字,“里”是实字。
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
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
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
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
《五言律诗》名篇赏析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2.张九龄:望月怀远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5.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6.沈佺期:杂诗7.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王湾:次北固山下9.常建:破山寺后禅院10.岑参:寄左省杜拾遗11.李白:赠孟浩然12.李白:渡荆门送别13.李白:送友人14.李白:听蜀僧浚弹琴15.李白:夜泊牛渚怀古16.杜甫:春望17.杜甫:月夜18.杜甫:春宿左省19.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20.杜甫:月夜忆舍弟21.杜甫:天末怀李白22.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23.杜甫:别房太尉墓24杜甫:旅夜书怀25.杜甫:登岳阳楼26.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7.王维:山居秋暝28.王维:归嵩山作29.王维:终南山30.王维:酬张少府31.王维:过香积寺32.王维:送梓州李使君33.王维:汉江临泛34.王维:终南别业35.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3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37.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38.孟浩然:岁暮归南山39.孟浩然:过故人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作者: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解】(1)经鲁祭孔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到泰山祭天,途经孔子宅,派出使者祭孔子墓。
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2)何为者,犹“何为乎”。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3)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鄹氏邑,鄹人地。
(4)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5)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杜甫诗词一千四百馀首,大半是五言诗词。
五言诗词中又大半是律诗词。
晚年所作五言律诗词,气格高古,律法严密;声调响亮,情感沉郁。
杜甫不仅工于五言律诗词的炼字炼句,对于其章法布置,亦是不拘常格,得心应手.这不仅体现在其五律的起承转合之法中,也可以从其五律连章组诗词中得到印证。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杜甫的五言律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韵译】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赏析】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
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
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
诗词题中的“宿”,指值夜。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
看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
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其次它还衬了诗词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
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篇一】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王维五言律诗赏析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四十三年(公元七一三——七五六年,开元共二十九年,天宝共十四年),是唐代国家形势的全盛时期。
在这时期中,涌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在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显示了百花齐放的新兴气象,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的诗篇。
最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简称李杜),其次是王维、孟浩然(简称王孟),还有高适和岑参(简称高岑)。
杜甫得名最迟,他的著名诗篇都是在天宝末年安史叛乱时期写的。
李白是在天宝年间应诏入宫,供奉翰林,暴得大名的。
在较早一些的开元年间,最著名的诗人却是王维。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
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
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
开元九年,王维以状元及第,官右拾遗,后迁给事中。
天宝末,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不及逃出,为安禄山所得,将他拘禁于洛阳普施寺,被迫做了伪官。
当他听说安禄山在凝碧池上召集梨园子弟奏乐开宴的消息,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这首诗总算表明了不附逆的心迹。
当肃宗李亨重建政权之后,把附逆的官吏分三等定罪,对王维特予赦免。
但是,如果他的胞弟王不是宰相,恐怕也不能得到如此宽大的处分。
此后,王维继续任职,他的最后一任是尚书右丞,故后世称王右丞。
王维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才能,诗文、书、画都著名,又深于音乐,善弹琴,弹琵琶。
唐人小说记一个故事:他的状元及第,是因为九公主欣赏他的诗和琵琶,关照主试官录取的。
国学研究-李白五言绝句赏析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的《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八十六首。
明高棅选编的《唐诗品汇》选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二十三首,并把李白列为五言绝句的正宗诗人。
《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三首。
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历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有许多五绝达到了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程度。
笔者对李白的五绝也很喜欢,出于自我交流和与人交流心得的目的,特写此文。
一、对李白五绝格律规范的考察李白所作的八十六首五绝中,有三十首诗的格律不合后人所认定的规范,《唐诗品汇》所收录的李白绝句中就有四首是不合格律的。
为了有所区别,通常就把格律不合规范的绝句称为古绝,把合乎格律的绝句称为律绝。
在李白的三十首古绝中,有十首是仄声韵的。
《王昭君二首》中的第二首是叶韵,《玉阶怨》是月韵,《襄阳曲四首》中第二首是马韵,第三首是屑韵,《估客行》则押邻韵(因为“欲”属沃韵而“迹”属陌韵),《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五首是月韵,第十六首是屋韵,《越女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是月韵,第二首是陌韵,第五首是屑韵。
古绝中其他二十首平声韵的绝句中,有六首绝句仅仅是上下联失粘,也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失粘。
《襄阳曲四首》中的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第二句是━┃┃━━,第三句则是━━━┃┃,失粘。
《高句骊》:“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系寻阳上崔相涣》:“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
”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篇一】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