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地质报告的编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地质课题报告范文
尊敬的老师:
我在这里荣幸地向您提交我在地质课题研究中所得出的报告。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分析探讨我们周围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以期增进对地球的深入理解。
在研究过程中,我选择了一处位于本地区的山地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通过地质地貌实地考察和采集岩石标本,我完成了岩石的鉴定和分析工作。
结果显示该地区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并存在构造错动现象。
这些发现表明该地区曾经历过巨大的地壳运动,这可能与板块构造活动有关。
此外,我还进行了地质实验研究。
通过模拟实验,我探究了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岩浆在地下形成,并经过断层、裂缝等地质构造作用进一步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
这一过程进一步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除了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我还查阅了相关地质文献和资料,并参与了地质学术研讨会。
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地质知识,还使我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
通过这项研究,我不仅增加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还进一步认识到地质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地质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还能帮助我们预测和
防范自然灾害。
因此,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地质学,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由衷感激您对我的鼓励和指导,并为能够向您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而感到自豪与荣幸。
愿我的努力和研究成果能够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谢谢!
您的学生
XXX。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作为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地质勘察报告对于项目实施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个规范编写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质情况,也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要点,旨在帮助编写人员提高报告质量。
一、前言地质勘察报告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报告的编写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写报告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勘察区域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情况等。
二、勘察区域的概况这一部分主要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概况进行描述,包括地形、水系、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补充介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及历史地质活动特点等。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这一部分详细描述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野外勘探、室内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需要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样品采集方法、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地质勘察结果地质勘察结果是报告的重要内容,需要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获得的地质信息。
这包括岩性描述、地层划分、断裂构造、岩溶地貌特征等。
在描述中要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海拔,同时可以结合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地质灾害评价针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危险性等内容,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六、地质勘察意见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价,提出相应的地质勘察意见。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七、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列出勘察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这些参考文献应包括地质研究论文、地质图、规范标准等。
需要注明文献的作者、题目、出版年份和出版社等信息,以便读者查证使用。
八、附录根据需要,可以在报告的附录中添加一些补充信息,比如勘察过程中的照片、图表、统计数据等。
这些附录内容对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勘察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要点一、地质勘察要点:1.考察区域的地质背景: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断裂和褶皱等地质条件。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3.土质勘察:掌握各种土壤类型的物理力学参数,例如密实度、含水量、剪切强度等。
4.土层分析:了解土壤层次、厚度、压缩性、可回弹性和强度变化等。
5.地下水勘察:分析地下水位、流动性、水质和渗透性等对工程的影响。
6.岩层勘察:针对较硬岩石的构建,了解岩层的强度、节理、韧性和溶洞等特性。
二、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要点:1.报告概述:简要介绍项目地点、目的和范围,以及报告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勘察方法:描述采用的勘察方法、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并解释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3.地质条件描述:详细描述和解释地质构造、地层记录、岩性特征、土层类型和厚度等。
4.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5.土质勘察结果:列举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质,并解释其可行性和限制性。
6.地下水情况:描述地下水位、水文特征和对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防护措施。
7.岩层条件描述:描述岩层的力学性质、韧性特征、节理分布以及岩体的稳定性等。
8.结论和建议:根据勘察结果,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必要的建议和设计措施。
9.图表和数据附录:包含地质剖面图、构造图、孔洞记录、采样数据以及其他勘察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
三、报告编写要求:1.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地质勘察的结果和分析,客观、科学地表达意见和建议。
2.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并规范报告结构和内容,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5.报告应经过仔细的审查和修改,确保没有错误、矛盾和遗漏。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的要点包括地质勘察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编写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
这些要点有助于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和建议,为公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地质勘测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测的目标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变,地貌复杂。
经过实地勘测和资料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受力变形较大,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类型。
经过对目标区域的勘测,发现该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
其中,滑坡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灾害隐患。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勘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特别是在降雨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预警。
针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建议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表变形等信息,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开发。
在目标区域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物和道路布局,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科普宣传。
针对目标区域的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大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总结。
综合以上地质勘测结果和分析,目标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开发和加强科普宣传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努力,确保目标区域的安全稳定发展。
建井地质报告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建井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但
不局限于)地质勘测、土壤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建井工程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保证建井工程顺
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概况
1. 地质位置:建井位于XX地区;
2. 地质背景:建井位于一条侵蚀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活跃,地
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地质勘测:对建井工程区域进行了综合地质勘测,包括地貌、地质、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勘测结果显示,地质构造活跃,
地层主要由X、Y两种地层组成,土壤为红黏土,平均厚度为Z,透水性较弱;
4.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X、Y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
模量等;
5. 地下水情况:对建井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根据取样分析得出,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地
下水流动风险。
三、工程建议
结合地质概况和地下水情况,本报告对建井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建井周边区域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因地
质灾害引发意外事故;
2. 在建井工程中根据地层特征选取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流动等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四、总结
通过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的编制,为建井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
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钻井工程,降低施工风险,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建议建井施工方结合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加强钻井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
时间:20某某年5月4日—20某某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
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崩塌地质灾害设计报告范文一、引言崩塌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导致山体、土坡、河岸等地表地貌结构的坍塌、滑坡或崩溃,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针对某地区的崩塌地质灾害进行设计报告,旨在提供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
二、地质背景与危险性评估在该地区的地质背景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大量易崩塌的地形地貌,如陡坡、悬崖等。
同时,该地区的降雨量较大,降雨强度高,地表径流快,易造成土壤液化和山体滑坡等崩塌现象。
根据危险性评估,该地区的崩塌地灾害风险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为了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首先,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表变形和潜在的崩塌迹象。
其次,应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点,通过监测站点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通过预警信息的发布,提醒居民和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影响。
四、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为了准确评估灾害风险,我们建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地质调查和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灾害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灾害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灾害管理方面,应加强对易崩塌地区的管理和管控,限制开发和人口迁移,减少灾害风险。
五、防灾减灾措施为了降低崩塌地灾害的风险,我们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易崩塌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其次,要加强对陡坡和悬崖地形的加固和防护,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护坡、护岸等。
同时,要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加强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居民的自救能力和应急意识。
六、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在崩塌地灾害发生后,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迅速展开抢险救援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要做好受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 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 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 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 以“摘录要点”的形式, 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 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 地质报告的每一章, 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 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 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 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 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 把摘要写成书评, 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 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 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 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地质勘查报告的写作规范一、引言地质勘查报告是地质勘查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其编写规范对于保证勘查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地质勘查报告的写作规范展开详细论述,分为六个小节逐一介绍。
二、报告目录的规范编写报告目录是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起到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报告内容的作用。
在编写目录时,应将各章节的标题层次明确,确保有逻辑性。
同时,需要按照章、节、条的顺序列出目录,并在内容后方注明相应的页码,以方便读者查找信息。
三、引言部分的撰写要点引言部分是地质勘查报告的开篇,旨在介绍报告的主要背景、目的和意义,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撰写引言时,应明确论述地质勘查的背景和目标,介绍地质条件、研究范围和方法,并简述其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四、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的描述地质勘查的方法与技术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描述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时,应详细介绍采取的勘查手段、设备和过程,并说明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同时,需要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清晰的描述,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重复。
五、地质勘查成果的呈现与展示地质勘查成果是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内容,包括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地层划分图等。
在呈现地质勘查成果时,应确保图表表达清晰、准确,同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另外,需要注明勘查区域和尺度,并引用已有的地质图、地质资料和地质分析结果作为支撑。
六、分析与结论的得出在分析与结论部分,应对勘查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总结,明确地表达地质勘查的成果和发现。
在分析时,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得出可靠的结论。
此外,还可以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七、参考文献的引用在地质勘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应选择权威的、可信的文献作为参考,引用时应注明作者、标题、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在报告末尾列出参考文献表,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并统一采用一定的引用格式。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独立地质报告的编写
(编者按:编制独立地质报告或者储量评估报告,是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
本文是刘益康先生数年前的专栏文章,值得一读,现整理出来,供在市场上进行咨询活动的评估机构编制相应评估咨询报告时参考。
赵先良)
独立勘查地质学家的“产品”就是地质报告,它的读者包括勘查公司经理、律师、会计师、投资者及相关受过教育的人士,用于准确公开披露信息。
本节以加拿大2-A报告为例介绍。
全称国家政策2-A报告(National Policy 2-A),现在已为NI43-101报告取代,不过二者并无本质差异。
2-A报告包括探矿地的报告、开发项目的报告、和扩大生产项目的报告。
这里只介绍探矿地的报告。
报告有规范的章节和规定的用词,达到准确表达信息的目的。
第一章概论。
要把探矿地和项目的关键因素讲清楚,使读者能清晰地把握项目的全貌。
第二章导论。
·项目的名称、矿床类型、位置、工作阶段,以及拥有探矿权公司的名称及公司简况和编制本报告的目的。
·勾勒出本报告的范畴。
列出相关的重要问题,例如于本项目有关的协议,公司的资产状况等。
·要详细地介绍信息和资料的来源。
包括有多少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参与了野外工作,工作的时间和野外工作天数。
在野外和探矿权持有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层讨论的情况。
要说明提供资料的情况,列出写本报告资料的清单。
在编制报告中的重要情况必须说明,例如,独立勘查地质学家是否自己采样,并单独送样分析。
·地质报告的单位。
采用公制还是英制,美元、加元还是人民币,在地质报告重要说明并统一。
第三章,对探矿权的说明。
内容有,探矿权的名称、数量、相关探矿权证的有效期、探矿权区的坐标面积、各探矿权人所占的权益比例、各探矿权人履行探矿权人义务的情况。
在有合资勘查时,合资协议中的主要条款,包括权益分割、挣股期和挣股投入、未来开发期的安排等。
对于不同国家,还要叙述项目所在国的矿业法规、矿业政策、财税制度等。
第四章,探矿区的条件。
探矿权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气候、植被、劳动力供给、学校医院食宿。
还要说明老矿山的情况,包括老窿、露天采坑、尾矿等。
第五章,前人工作。
所有前人做的有用的技术工作,都要提及。
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测量,对采样、钻探、资源量估算、选冶和工程研究,按时间顺序叙述。
第六章,地质与矿化。
独立勘查地质学家撰写2-A报告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要利用地质调查所提供的地质图,和勘查公司地质学家的部分资料。
考虑到地质报告读者的多样性,
在这一章中,要避免使用过多、过于专业的技术术语和行话。
·区域地质。
用区域地质图来说明与矿化有关的构造、地层、火成岩,以及成矿事件的特点。
·矿区地质。
重点要描述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类型和矿物组合,矿体的围岩、顶底板和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以及导矿和破坏矿体的褶皱、断裂构造。
·矿化。
矿化的类型、特征、分布,矿化的走向延伸、宽度、连续性,品位和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分析灵敏度。
不能只报导好的分析品位。
商业实验室的名字,改变分析方法,和标样的对比,标样和分析样的相关性,检查的比例,都必须加以说明。
论述矿石和矿化品位的可靠性,是商业性矿产勘查报告的重点。
第七章,勘查潜力。
在勘查阶段,不要求计算资源量/储量。
只在开发项目的2-A地质报告中,才由独立勘查地质学家按照行业协会制定的资源量/储量规范,计算资源量/储量,或对其他人计算的资源量/储量做出评估和审查。
在勘查阶段,只须根据重要的见矿工程,结合对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对探矿权区的勘查潜力做出评述。
第八章,结论与推荐。
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在这一章,对客户公司的探矿权做出结论,值不值得投资进一步勘查;向投资者、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做出推荐。
第九章,勘查计划和预算。
在第三章中曾经提到,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上市,甲类初级勘查公司拥有找矿潜力的探矿权区。
该区已作过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有进一步勘查价值,要有可以安排至少50万加元的首期勘查预算。
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在2-A地质报告的第九章中,就要附上建议的勘查预算。
(摘自刘益康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