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思想品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二框课件_新课标_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2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教学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整体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1: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答: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人物:战死的战士,就义的志士,工人、农民、教师等。
)(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答:①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②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③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④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⑤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活动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68中、69下、71中上)问题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P69中上)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第五课第2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目标:了解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难点: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基本问题:1、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民族精神的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表现有哪些?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增添的新内容。
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梳理:1、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______。
(2)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______,坚定的______,远大的______,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68N1(3)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______、______、战胜________的不竭力量之源。
P69N2☆结合课本P68的活动“中国的脊梁”理解问题12、民族精神的内涵:以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P69N1☆结合课本P68~69的活动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P69的表格理解民族精神的其他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表现有哪些?P69“相关链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______是统一的,它主要表现为爱_________,拥护________的领导,拥护______,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______________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______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目标】懂得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学习探究】一、预习课文,完成习题1、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2、、、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就是3、大庆精神、、、精神等。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不断为之增添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找出关键词2、我的问题三、合作学习1、小组学习交流2、班级展示交流2、师生探究小结【当堂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精神B.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C.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D.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A.继承一切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B.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C.改革开放,吸取外国一切民族文化D.坚持法治教育,实施依法治理国家3、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下列精神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的有()A、井冈山精神B、载人航天精神C、长征精神D、延安精神6、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A、中国地大物博,经得住这些考验和磨难B、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民族C、因为我们是正义的,正以最终能获得胜利D、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二)非选择题2009年2月5日晚,央视播出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