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
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与学生绘画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也就是说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学生的作品中能很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本节课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较多。
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所以这节课对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的学习没有反复强调,而是在自主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内化。
教学重点: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学生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透视知识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生活经验做铺垫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主要是把理论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表现对于绘画能力不强的学生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我采用的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会的带动不会的,相互交流讨论让会的充满自信,让不会提高美术兴趣。
故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体验、多欣赏,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材。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文字、音乐、范作的启发下,联系家乡实际,合理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
教学准备1、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广场、树林等及收集学生喜爱的风景的照片,制作成能配合文章、诗歌朗诵的有音乐的幻灯片。
也可以用摄像机拍成记录短片。
2、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让学生收集经典描绘风景的美文。
3、课前排练学生朗诵。
4、准备一系列效果很好的风景画作品、类似拍卖会的道具,布置环境,营造气氛。
5、学生回忆几年来记忆最深刻的风景,或收集喜爱的照片。
教学策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
(一)、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收集经典风景描绘的美文,再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记分),用文学和音乐启发学生创作;(二)、创设“拍卖”环节。
出其不意地让学生进行竞争购买,购买的条件是每叫拍一次,要对这幅画的某一方面作出阐述(教师投影提示在哪些方面作阐述,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传奇故事、作品艺术风格、作品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物、动物、建筑等)。
教学过程一、感悟,拨动创作之弦。
1、学生深情朗诵师: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心中难忘的风景,都有难以忘怀的一幕景色图象。
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首先,让我们听听在我们班级博客上,有人这样写道(学生配乐朗诵):“云雀儿飞来/衔来一段红霞/送给谁呢/送给桃树妈妈/让她弯弯的脊背/苍老的面颊/笑成满树灼灼的花(教师通过电脑投影风景,以下也一样)燕子飞来/剪下一帘绿梦/送给谁呢/送给柳树妈妈/让她纤纤的腰枝/柔柔的素手/披起淡淡的青纱春风来了/吹起小喇叭/送给谁呢/送给性急的迎春花/金色的风铃已经摇响/叮叮当当嘀嘀答答微雨来了/穿起润润的珠链/送给谁呢/送给了紫色的丁香花/待嫁的新娘/腮边挂着幸福的泪花”台湾作家:罗大佑《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巴金:《鸟的天堂》(教师通过电脑投影绘画作品欣赏)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
画家乡的风景
景独特风貌感受的作品。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2.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
3.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
1.欣赏一组绘画作品,包含各种表现形式的风景画作品。
2.学生组内交流,有何不同的审美感受?总结归纳:水彩画:透明;水粉、油画:厚重;版画:对比强烈等个性特征。
活动二:选择形式,绘制家乡风景画印象。
运用所学知识和对家乡的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一处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绘制一幅风景画作品。
活动三:交流与展示
小组内自评。
网上互评。
师评。
第二课时:
活动:
组内推选1人为解说员,代表小组参加竞聘,通过ppt呈现研究成果,每组推选2人评委,每组推选1人为成绩统计员,进行全班竞聘,胜出者推选为校级应聘者。
课外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探究任务。
2.搜寻资源,小组内资源共享。
3.分析关键作品,探究问题。
4.访谈艺术家,走入艺术家工作室。
5.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成果展示的ppt。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基本的风景绘画技巧,了解色彩、构图、光影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绘制简单的风景画,并能够进行基本的色彩搭配和构图设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光影处理、构图设计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风景绘画的基本概念、技巧介绍、实例分析等资料。
2. 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准备必要的教学工具,如绘画纸、颜料、画笔等。
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如草图本、橡皮等供学生使用。
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可以用来展示优秀的风景画作品和教师的示范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分析风景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动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画家乡的风景。
2. 新课教学:首先介绍风景绘画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光影、构图等。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创作风景画。
3. 示范教学:教师亲自示范如何绘制风景画,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风景绘画的技巧。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动手练习绘制风景画,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5.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批判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随时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创新。
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的教学案例教学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草原之路,这幅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透视及相关知识,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过程中认识到家乡的美好风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风景概念和绘画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风景作品的绘画技巧,体验风景画中所进行的情感的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来分析其中的学习规律,加强学生了解透视的作用,在绘画中的运用,让学生通过作品训练,初步了解,并且能够掌握透视技巧的运用,将透视技巧运用到学生的绘画作品中。
过程与方法:老师,需要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绘画中所蕴含的空间感,让学生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表现和情感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作品分析进行自己的家乡的绘画,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美景的了解,同时有限的增强学生对于风景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风景绘画中的所蕴含作者情感的表达,同时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来看到其中的透视技巧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透视技巧,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家乡风景的作品中。
难点: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透视技巧,展示家乡风景教学器具多媒体课件、名家风景作品等其他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形成教学反思,准备下节课进行复习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通过其他的名家作品欣赏,并且发现自己家乡的美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怀念,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印象中的家乡加以展示,让学生的情感有所表达,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地促进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提升。
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让学生利用观察的方式体会作家通过草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通过透视的方法进行画的规律,有效地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解毒能力,通过学生的赏析与分析,让学生通过表达的方式,将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内心感悟的提升,加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在进行自己家乡的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投入到更多的情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一、课题:《画家乡的风景》二、教学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三、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四、教学重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五、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六、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七、学生准备:画具八、教学设计:导入1:欣赏家乡自然风景;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体验表现空间的效果与自己的理解。
思考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2:新授《风景画的透视》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认真分析,感受画家的情感,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自己掌握的透视知识,能总结出透视的基本规律。
总结:透视的规律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透视方法。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汶南一中曹军一、教材分析本课围绕风景画展开。
教材中列举了大量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学生探究画中的情感因素的了解,而本课的教学核心是通过绘制素描来学习透视规律,因此在选取教学素材上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
2、能运用平行透视或成角透视的原理,参考美术作品、摄影图片绘制风景单色作品。
3、在一定学习基础上,能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构图,绘制家乡或校园风景,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焦点透视在风景绘画中的应用和理解。
而围绕这一重点展示的过程中突出表现在画面的有序组织和表现景物的概括提炼上,因此画面构图及在焦点透视基础上的取舍成为学生表现过程中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1、课件播放马头琴乐曲,学生倾听并联想画面。
师:记录下学生表达中的关键词,如:悠扬、广阔等感受;或具体的场景,如蓝天、白云、草地等等。
此过程重在引导感受,为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二)欣赏作品,初探绘画的奥秘1、通过课件展示蒙古画家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情感拓通:1)画家在这条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景物?2)你能否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3)画家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大胆想象,是否可以联想的到画家童年或年轻时在草原上的生活场景,烘托艺术家表达热爱家乡、表现自然的赞美之情。
2、画家是如何表现出如此广阔的壮美风景的?进一步进行专业层面的发掘和探讨。
1)揭秘一、构图取景。
如果将画面安排中一个方形的框内看有什么不同?2)揭秘二、结构线的提炼你能否在画面上找到几条长的横线,看这几条线有什么特点?3)揭秘三、透视线的发现画面上的斜线有很多,他们好像都在朝一个方向聚拢。
3、展示教师根据这幅油画改画的素描线描稿,进行学习目标的引领。
(三)重点知识的讲解---焦点透视1、出示几张逆反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前面的写生作品找出不同。
如课件中图上的四棵树,用直线标一下,发现右边最大的树却与左边的那一棵一样长,这是为什么?2、出示一张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片,让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案标题: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己家乡的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描绘和绘画家乡的风景,学生将能够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和欣赏自己家乡的风景。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学会运用绘画技巧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学生画画用的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论他们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家乡的风景(10分钟)- 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元素,如山脉、河流、建筑物等。
步骤三:学习绘画技巧(15分钟)- 讲解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技巧描绘风景画。
步骤四:绘画实践(25分钟)-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乡风景进行绘画。
- 学生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表达出自己对家乡风景的感受。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对家乡风景的感受和体会。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绘画过程,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绘画家乡的风景,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学习艺术作品。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绘画技巧的运用和对家乡风景的表达。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