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知识点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5
南航航空航天概论总复习一、航空航天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航空航天的定义:航空是指运用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科学和技术;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2.航空航天的历史发展:-航空的发展:蒸汽动力飞机和内燃机飞机的出现,涡轮飞机的发展,喷气式飞机的问世。
-航天的发展:火箭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二、航空原理和技术应用1.航空原理:-空气动力学:研究飞机在空气中运动的原理和空气对飞机的作用。
-水动力学:研究飞机在水中运动的原理和水对飞机的作用。
-结构力学:研究飞机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强度计算方法。
-航空机械:研究飞机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和控制方法。
2.航空技术应用:-航空器设计: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等各类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
-航空器制造:飞行器的制造材料和工艺,包括金属、复合材料的使用和加工。
-航空器维修:飞行器的维护、检查和修复,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航空器运行管理:飞行器的航行规划、航班调度、运输管理等运行相关的工作。
三、航天原理和技术应用1.空间力学:研究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包括行星运动、卫星轨道等。
2.航天器设计:包括载人航天器、探测器、火箭等航天器的设计和优化。
3.载人航天:人类的载人航天技术和航天员的选拔、培训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4.卫星应用:人造卫星的设计和发射,以及在通信、导航、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5.太空科学:研究太空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景和挑战1.前景: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来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的飞行方式,推动空间探索和科技创新。
2.挑战: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着航空器安全、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总的来说,南航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航空航天的定义、历史、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航空航天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作者: ————————————————————————————————日期:ﻩ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1.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喷气式战斗机(我国习惯称歼击机)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山东省考研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复习资料航空航天概论重点知识总结在山东省考研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复习过程中,航空航天概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就航空航天概论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时期的梦想。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像鸟一样翱翔于天空,探索未知的领域。
直到19世纪末,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才真正奠定了现代航空工程的基础。
之后,飞行器技术不断发展,从飞机到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航空航天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二、航空航天工程的基本原理1. 飞行器的运动原理:飞行器的运动主要依赖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包括升力和阻力的产生与平衡、推力的产生与作用等。
2. 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要求具备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高温性能,如航空铝合金、高温合金等。
3. 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雷达、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电子技术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关键技术1. 飞行器设计理论:飞行器设计是航空航天工程的核心内容,要求掌握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 飞行器动力系统:飞行器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料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应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
3. 仪表与控制系统:飞行器的仪表与控制系统包括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飞行参数监测系统等,保证飞行器的安全与稳定飞行。
四、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通信导航、科研等多个领域。
其中,航空运输、通信导航技术、遥感技术等是航空航天工程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
五、航空航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工程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人类可能会实现太空探索、航空旅行的普及化以及更高效、更环保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目标。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一)气球飞艇1、载人气球的诞生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
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
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
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
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
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航空: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在大气层以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际附近以及恒星及空间的航行活动。
联系:地面发射的航天器或当航天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穿过大气层特别是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其起飞和降落过程均与飞机极为相似,就与航空航天的特点,因此航空与航天不仅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有时是难以区分的。
2.飞行器的概念: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
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
3.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轻于空气的航天器(气球、飞艇)和重于空气的航天器(飞机滑翔机、直升机、旋翼机)。
航天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
导弹: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器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弹道式导弹、巡航导弹、可高机动飞行的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
火箭:靠火箭发动机(化学、核、电)提供推动力的飞行器。
(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远载火箭)。
4.⑴轻于空气的航天器:10世纪初中国“孔明灯”。
18世纪末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E.P.罗奇埃和达尔郎特,热气球1000m高度12min飞行12km。
⑵重于空气的航天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行4次。
⑶火箭导弹:1942年纳粹德国V-2火箭,发射第一个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⑷航天: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
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5.大气层①对流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②平流层:高度上升气温开始不变→略升高→20km-30km以上急升,气流平稳,能见度好③中间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剧烈的垂直方向运动。
④热层:高度上升气温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⑤散逸层:空气稀薄,空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6.飞行环境:⑴自然环境--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行体。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大二航空概论知识点归纳大二航空概论课程是航空专业学生在大二上学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1. 航空器的分类航空器是指能够在大气中自由飞行并携带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
按照用途和设计特点,航空器可以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军用航空器两大类。
民用航空器主要用于民航运输、通用航空和特种航空;军用航空器主要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
2. 航空原理航空原理是指航空器在大气中飞行时受到的力学和气动学原理。
其中,气动学原理主要包括气流的流动规律,翼型的气动特性,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机理等;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牛顿三大定律、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3. 飞行器的性能参数飞行器的性能参数是评估其飞行性能和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性能参数包括:巡航速度、最大速度、起飞距离、着陆距离、最大起飞重量、燃料消耗率、续航能力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性能参数对于航空器的设计、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4. 航空航天工程概述航空航天工程是指研制、设计、制造和运营航空航天器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的工程领域。
它包括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航天发射及导航、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航天地面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
了解航空航天工程的概况有助于掌握航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 航空法规与安全航空业是高度规范和安全要求的行业,因此航空法规与安全成为大二航空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航空法规的基本原则、国家和国际航空法规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6. 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动力装置,它决定着航空器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特点是学习航空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还需要了解航空发动机的维护、检修和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大二航空概论课程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理解和掌握航空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分类、应用、历史事件要点等,新发生的事件。
1、“两弹一星”指什么?原子弹、氢弹、卫星(错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卫星(正确)2、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各代战斗机的典型技术特征是什么?[很多同学认为战斗机分类以达到几倍声速为标准。
实际上这并不准确。
各代技术特征也回答的不全面,没有考虑典型的气动布局、发动机、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等内容。
]第一代战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F-100和米格-19为代表,主要特征为高亚声速或低超声速、后掠翼、装涡喷发动机、带航炮和空空火箭,后期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和机载雷达。
第二代战斗机于20世纪60年代装备部队,代表机型有F-4,米格-21和幻影III等,采用小展弦比薄机翼和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达到两倍声速,采用第二代空空导弹,配装晶体管雷达火控系统。
第三代战斗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F-15、F-16、苏-27、米格-29和幻影2000为代表。
一般采用边条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的等先进气动布局以及电传操纵和互动控制技术,装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高的亚声速机动性,配备多管速射航炮和先进的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一般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全天候火控系统,具有多目标跟踪和攻击能力,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为主要的座舱仪表,可靠性、维修性和战斗生存性得到很大改善。
第四代战斗机的代表是出现于20世纪末的F-22。
以F-15、F-16和F-117为基础综合使用了隐身、航电、材料、发动机和气动设计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发展而成。
主要技术特征为:采用翼身融合体和具备隐身能力的空气动力布局;机体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在30%以上;安装带二元喷管、推重比10一级的推力矢量发动机,飞机的起飞推重比超过1.0;采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机载火控雷达能同时跟踪和攻击多个空中目标,主要机载武器为可大离轴发射或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攻击空空导弹;即具备隐身能力、超声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短距起降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等先进的技术性能。
航空航天概论要点(正式稿)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 航空航天基本概念1.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1.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歼教1。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投入成批生产和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是初教6。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歼5型飞机,是一种高亚声速歼击机。
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可达1.4倍声速。
我国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包括歼7和歼8系列。
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军用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自行研究、自行设计和自行制造的新阶段。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
“北京”1号是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的师生设计、生产。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标志着我国大型民用客机和大型运输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1号携带着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1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轨道。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不计,即把气体看成连续的介质。
大气的粘性是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物理性质,也叫做大气的内摩擦力。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描述航空航天概论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知识的课程。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航空航天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和未来趋势。
学生将了解飞行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探索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
第一章:航空航天简介1.1 航空与航天的定义•航空:指人类驾驶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
•航天:指人类进入宇宙,并在太空中进行活动。
1.2 航空历史•热气球时代:蒸汽机和轻型材料的发明促进了热气球的出现。
•动力飞机时代:莱特兄弟成功实现了有人驾驶动力飞行器。
•喷气时代:喷气发动机使得飞机速度大幅提升。
•高超声速时代:超音速和高超声速技术的突破。
1.3 航天历史•人造卫星时代: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登月时代: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
•太空站时代: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和运营。
第二章:飞行器基础知识2.1 飞行器分类•飞机:包括民用飞机、军用飞机、直升机等。
•火箭:用于航天探索和卫星发射。
•导弹:军事用途的飞行器。
2.2 飞行器构造•机翼:提供升力,使飞行器能够在大气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发动机:提供动力以推动飞行器前进。
•起落架:用于起飞和降落时支撑飞行器的装置。
2.3 飞行原理•升力与重力平衡原理•推力与阻力平衡原理•操纵与控制原理第三章:航空技术应用3.1 航空工程技术•飞机设计与制造•航空材料与结构•航空电子与自动控制3.2 航空运输与管理•航空公司与机场管理•航班调度与运输规划•航空安全与监管3.3 军事航空技术•军用飞机设计与制造•隐形战斗机技术•空中加油与导弹防御第四章:航天技术应用4.1 卫星技术•卫星的种类和功能•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遥感卫星和地球观测4.2 太空探索•火箭发射和轨道注入技术•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计划•深空探索和外太空飞行器4.3 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星系形成和黑洞研究•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研究第五章:航空航天未来趋势5.1 新一代飞行器发展方向•环保节能型飞机设计•垂直起降和超音速飞行•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飞行器5.2 太空探索与殖民•太空旅游和商业化利用•火星殖民计划和外星资源开发•深空探索与外太空居住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 航空器按照产生升力的原理是如何分类的?2. 第一架可载人动力飞机发明者,时间,飞机型号?3.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六号、七号)和飞船上的宇航员,以及中国探月卫星?4. 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导弹等?5. 我国古代的发明对现代航空技术发展的启示?6. 地球大气层共分为哪五层?各层有什么特点?喷气式客机在哪一层飞行?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喷气式客机飞行在:平流层7.流体连续方程和伯努利定理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公式中每一部分代表什么意义?管道流动中的气流特性变化规律(低速和超声速)?8. 掌握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写出升力公式,解释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分析影响升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升力的因素:a.气流的速度对升力的影响:升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b.空气密度对升力的影响:机翼的升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机翼面积对升力的影响:机翼面积大,升力大。
升力与机翼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例。
d.机翼弯度对升力的影响:机翼的升力随弯度的增大而增大。
机翼的临界迎角随弯度的增大而减小e.机翼表面质量对升力的影响:光滑的表面质量-- 临界迎角,最大升力系数都增大f.机翼展弦比对升力的影响:机翼的临界迎角随展弦比增大而减小;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随展弦比增大而增大;机翼的升力线斜率随展弦比增大而增大g.机翼后掠角对升力的影响:机翼的临界迎角随后掠角增大而增大;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随后掠角增大而减小;机翼的升力线斜率随后掠角增大而减小h.机翼前缘半径对升力的影响:机翼的升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i.机翼翼型相对厚度对升力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对厚度在12%-14%的翼型,其相对厚度在12%-14%的翼型,其升力比较大j.机翼最大厚度位臵对升力的影响:最大厚度位臵靠前,升力较大。
最大厚度位臵靠近翼弦中央,升力较小。
9. 翼剖面升力系数与迎角关系曲线。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是研究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
学科。
航空指的是飞机在大气中飞行的技术和科学,而航
天则指的是太空探索和在太空中进行的各种活动。
航空航天概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航空航天的历史: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包括
著名的飞行器和航天器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2. 航空航天的基本原理:介绍飞行器和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 航空航天材料和结构:介绍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材料和
结构设计,包括航空发动机、机翼、机身等部件的设计原
理和材料选择。
4. 航空航天的空间环境: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空间环境,
包括大气层结构、空气动力学、太空辐射等方面的知识。
5. 航空航天的航行导航:介绍航空航天的导航和航行技术,包括飞行器的导航系统、地面导航设备等。
6. 航空航天的航空器和航天器:介绍各种类型的航空器和
航天器,包括飞机、直升机、卫星、火箭等。
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系列课程的基础,学习者可
以通过这门课程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
深入学习相关专业提供基础知识。
1.火箭与导弹火箭:一种通过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的飞行器。
导弹:装有战斗部,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控制飞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
(导弹是依靠火箭发动机或空气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喷气反作用力推进的,本身带有制导系统和战斗部的一种飞行武器。
)区别:(1)火箭是运载工具,导弹是飞行武器(2)使用的动力装置不同(3)有效载荷不同(4)是否有制导系统联系:技术上相通,工艺上相近甚至相同,火箭可以作为导弹的动力装置使用。
2.导弹种类按照弹道特征分类,弹道式导弹,飞航式导弹。
按发射地点分类,地对空,地对地,空对空,地对地导弹。
按导弹打击的目标类型不同,反飞机导弹,反导弹导弹,反卫星导弹,反舰导弹,反辐射导弹反坦克导弹及攻击地面常规目标导弹。
按作战中的作用分类,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3.导弹的主要组成战斗部系统,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弹体结构。
4.发动机推力产生原力及推力公式推导导弹的飞行动力是发动机的推力,推力的主要部分是喷气反作用力。
米歇尔斯基公式:dvM mu Fdt=+∑外,其中,mu 成为喷气反作用力,=-Mmt∆∆表示推进剂的秒消耗量。
5.火箭理想速度公式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ln ln 1⎛⎫ ⎪⎝⎭p 0k k k M M v =u =u +M M 6. 比推力I s单位质量流量的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m/s)(工程制单位为秒) s F I m= 7. 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所产生的冲量(m/s) t s I I m= 8. 总冲推力对工作时间的积累(kg ·m/s) 0tt I F d t =⎰ 9. 动力装置的分类空气喷气发动机:是利用大气层中的空气与发动机所携带的燃烧剂燃烧产生高温燃气,因此,其只能在大气层内工作。
火箭发动机:是利用自身携带的氧化剂和燃烧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它既能在大气层内工作,又能在大气层外工作。
组合发动机: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组合。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