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010
- 格式:pdf
- 大小:55.02 KB
- 文档页数: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精选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流通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国内从事药品生产、批发、零售的企业及医疗机构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处方药的生产销售、批发销售、调配、零售、使用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本规定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实施。
第二章生产、批发企业销售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的生产销售、批发销售业务必须由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经营。
第六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必须按照分类管理、分类销售的原则和规定向相应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按有关药品监督管理规定保存销售记录备查。
第七条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应由生产企业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
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如下: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第八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向病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
第三章药店零售第九条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执业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
执业药师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第十条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执业药师或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
对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药品市场愈发繁荣。
然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管理与普通商品有所不同。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药品市场中的两大类重要分类,对其进行准确分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一、处方药的定义及管理1.1 定义处方药,顾名思义,指的是只能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的药品。
它们通常包含较高剂量、潜在风险较大的活性成分,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来指导用药。
处方药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因其特殊性需要加强分类管理。
1.2 管理制度处方药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处方开具:处方药必须由持有医师执业证书的医生根据病情合理开具,同时医生应特别关注药品的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专业药师配药:处方药配药应由专业药师进行,他们具备药物与患者用药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医生的处方意图,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
3)药品溯源管理:处方药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溯源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全程记录,分销环节要严格监管,患者购买处方药时,要通过专业渠道进行购买。
二、非处方药的定义及管理2.1 定义非处方药是指可以在医生处方之外直接购买、使用的药品。
它们通常适用于常见病、轻微病症的自我治疗,不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
非处方药因其方便快捷、时间敏感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2.2 管理制度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品注册和备案:非处方药在销售之前需要经过药品注册和备案,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部门会对药品的功效、适应症、用药方法等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其进行编码和标识管理。
2)药品信息宣传和教育:对于非处方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药品信息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药品选择能力和自我治疗意识,以避免误用和滥用。
3)监督检查和反馈: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制售假药的行为。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
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1.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药与非
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
情况制定本制度。
2.在药品的验收、储存、陈列、销售等环节中,
都必须遵守本制度。
3.药品入库验收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分别验
收,并有真实,完整的验收纪律。
4.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必须分区(柜)存放。
5.处方药柜区应悬挂醒目“Rx处方药”和“Rp处方
药”,非处方药柜区悬挂“OTC”指南性标志,药
店大厂悬挂警示语,“凭执业医师执业处理医师
的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请仔细阅读药品使
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
使用”
6.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销售方式,销售处方
药和非处方药均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
或礼品销售方式。
7.在营业时间内,驻店药师必须在岗,擅自离岗
的按制度处罚。
8.销售时驻店药师应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或寻求
医师治疗的建议。
9.处方药不得在药店做广告宣传,非处方药在药
店的广告宣传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春回堂药店。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10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1999年6月1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其生产品种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第六条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除符合规定外,用语应当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
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七条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
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
第八条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第九条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
二、本企业销售处方药和调配处方由执业药师或者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负责。
三、国家规定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加盖所在医疗机构印章方可销售。
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从头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四、单轨制处方药设立专柜专卖。
处方药不采用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五、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但病患者可以要求在执业药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购买和使用,执业药师或药师对病患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或指出寻求医师治疗建议。
六、本企业对处方药、非处方药杜绝有奖销售,同时不采用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
七、处方药、非处方药分柜摆放。
在营业场所醒目处张贴“OTC”指南性标识及相关的“警示语”和“忠告语”。
“OTC”指南性标识为绿底白字,椭圆形坐标比例为14:30,色标为C100M50Y70。
处方药:凭医师处主销售、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八、仓库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存放,并有明明的标识,定期循环质量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九、营业场所药品宣传内容以药监部门批准的内容为准,不夸大杜撰。
印刷品广告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办理批准手续,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
十、本制度责任人为质量负责人,药品销售台帐由门市部负责记录。
苗木供应合同书甲方:乙方: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以下简称甲方)从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以下简称乙方)购买银杏苗木,议:一、苗木数量:二、苗木规格:胸径15cm以上,主干通直,树头统统,枝条均匀、丰润,无病虫害,树形美观。
三、苗木价格:每株计人民币四、该价格包括:苗木费、挖掘费、包装费、装车费、拉运费五项。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精选8篇)如果让你来写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你知道怎么下笔吗?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精选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流通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国内从事药品生产、批发、零售的企业及医疗机构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处方药的生产销售、批发销售、调配、零售、使用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本规定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实施。
第二章生产、批发企业销售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的生产销售、批发销售业务必须由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经营。
第六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必须按照分类管理、分类销售的原则和规定向相应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按有关药品监督管理规定保存销售记录备查。
第七条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应由生产企业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
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如下: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第八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向病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
第三章药店零售第九条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执业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处方药的定义和分类管理处方药是指只能在医生的处方下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的使用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因为它的成分和剂量需要严格控制,只有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才能正确地开出相应的处方。
1.1 处方药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用途,处方药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包括处方西药、处方中药、处方中成药等。
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处方药的分类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不同类别的处方药在管理和使用上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2 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药店销售:处方药只能在药店或医院的药房出售,购买时需要携带有效的医生处方。
(2)医生开方:医生在开出处方时需要详细记录药品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3)用药指导:医生或药师会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告知疗程和注意事项等。
二、非处方药的定义和分类管理非处方药是指可以在医生处方之外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通常用于自我诊断和治疗轻微疾病或症状,例如感冒药、止痛药等。
相比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成分和剂量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
2.1 非处方药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作用,非处方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例如感冒药、维生素、保健品等。
这些药物通常在包装上标明其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方便消费者自行选购。
2.2 非处方药的管理非处方药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药店销售: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超市等地方自行购买,消费者无需提供医生处方。
(2)药品标识: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应标明药品的成分、用法用量、适应症等信息,以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
(3)咨询服务:药店的药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咨询服务,解答消费者对药物的使用疑问。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意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3.1 保障用药安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规定药品是人们获取治疗和保健的重要手段,而在药品管理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药品管理机构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了分类管理,并对其销售和使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规定。
一、处方药的定义和分类处方药是指根据执业医师的诊断和处方,由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认定需要凭处方购买的药品。
处方药通常包括有毒、有副作用或者用量控制较高的药物,需要经过医师的专业判断和调配才能使用。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处方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处方中药:中药理论、制剂工艺复杂,需要医师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方调配,因此通常为处方药。
2. 化学药品:化学药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毒性或者副作用,需要医师严格控制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3. 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等,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非处方药的定义和分类非处方药是指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可以在医生的处方之外由消费者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相对于处方药,非处方药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使用。
非处方药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感冒药:如退烧药、镇咳药等,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非处方药。
2. 皮肤药:如口腔溃疡药、疤痕药膏等,用于治疗常见的皮肤问题的非处方药。
3. 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C、钙片等,用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的非处方药。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和使用规定1. 处方药销售和使用规定:处方药只能在持有医师执业证书的医疗机构或者经批准的零售药店购买。
患者需要向医师提交有效的诊断和处方,由医师或者执业药师进行发药,且需要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情况。
2. 非处方药销售和使用规定:非处方药可以在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以及其他合法渠道合法销售。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购买和使用,但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
处方药是指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则是指可以直接在药店等地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为了更好地管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我国实行了相应的分类管理办法。
一、处方药管理办法1. 处方药的定义处方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副作用或药效较强的药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这种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疾病和慢性病,需要患者根据医嘱规范使用。
2. 处方药的购买和使用患者在购买处方药时,必须提供医生开具的有效处方,才能向药店购买所需药品。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嘱的指导使用药品,不得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频次,避免发生药物滥用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 处方药的存储和销售药店在销售处方药时,必须妥善保存购买者的处方信息,确保处方药的合理使用。
同时,药店应按照相关规定存放处方药,避免因温度、湿度等问题导致药品质量下降。
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1. 非处方药的定义非处方药是指对常见疾病、轻微症状可自行辨识和使用的药品,购买和使用无需医生处方。
这类药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等,适用于一般民众自行购买和使用。
2. 非处方药的购买和使用公民在购买非处方药时,无需提供处方,可根据自身需要前往药店等地购买所需药品。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建议合理使用,避免药品误用或滥用。
3. 非处方药的宣传与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非处方药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标注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准确了解药品信息。
同时,药店在销售非处方药时,应向购买者提供必要的用药指导和建议,避免患者因误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我国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避免因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而引发健康问题。
公民在购买和使用药品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有效保障个人健康。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治疗疾病到维护健康,药物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词汇,那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是如何管理的呢?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定义及区别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开具处方,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使用的药品。
这类药品有着较强的副作用和毒性,需要遵照专业医生的处方使用。
常见的处方药有抗生素、止痛药、精神类药品等。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开具处方就能够购买、使用的药品。
这类药物较为安全,副作用较小,广泛应用在日常的自我诊疗和保健中。
常见的非处方药有感冒药、止咳药、口腔用药、皮肤用药等。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机制1. 处方药的管理机制处方药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处方药必须由专业医疗机构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并严格按照处方使用。
(2)处方药需要在有资质的药店购买。
(3)处方药需要在专业药房或医疗机构购买,购药时需要出具有效处方。
(4)处方药在销售和使用中需要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并进行严格监管。
2. 非处方药的管理机制非处方药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等地方直接购买使用。
(2)非处方药按照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得超过规定的用量。
(3)销售非处方药的药店必须具备合法资质,并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
(4)非处方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应用范围1. 处方药的应用范围处方药的应用范围较为宽泛,主要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比如抗生素治疗感染、镇痛药治疗疼痛和炎症等。
2. 非处方药的应用范围非处方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诊断和治疗,如感冒、头痛、肌肉酸痛等。
(2)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口腔溃疡、便秘等。
(3)日常健康维护,如维生素、钙剂、减肥药等。
四、结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应用范围、管理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均有所不同。
1、目的:加强处方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店处方药销售的合法性和准
确性。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药与非处
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药店按处方销售的药品。
4、责任:执业药师或药师、药师协理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对本制度
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用途不同,对药
品分类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营业场所的药品须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摆放。
销售处方药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或盖章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销售及复核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全名或盖章。
5.2凡是实行单轨制的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方可销售,其他处
方药,须凭医师处方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3 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5.4 处方药销售要留存处方并做好记录,顾客必须取回处方的,应做
好处方登记。
5.5 对有配禁忌和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
必要时,需要
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或销售。
5.6 处方所写内容模糊不清或已被涂改时,不得调配。
5.7驻店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调配员方可依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