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常识中的选举问题-公基组-王茜
- 格式:docx
- 大小:19.62 KB
- 文档页数:2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某选区选举地方人大代表,代表名额2人,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乙、丙、丁,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
对此情况的下列处理意见中,符合法律的规定的是( )。
A.宣布甲、乙当选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丁为候选人另行选举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D.宣布无人当选,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正确答案:C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43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
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
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
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2.以下计算机技术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的特点是( )。
A.电子计算机的巨型化B.电子计算机的小型和微型化C.网络化D.智能化正确答案:C3.在行政诉讼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可在障碍消除后( )内申请延长期限。
A.5日B.10日C.15日D.7日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有关起诉期限延长事项的考查。
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公基知识:选举制度基本原则公务员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其中法律知识是重点内容,华图教育特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每个考生的公务员考试。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知识点是宪法的一个高频考点:选举制度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最喜欢考的是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制度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普遍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所以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是我国公民。
2.年满十八。
3.享有政治权利。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比较喜欢考条件,例如精神病人是否具有选举权?精神病人是有选举权的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都可以有,有些同学就会问,精神病人怎么选举呢?大家别忘了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在选举的时候精神病人是不纳入选民名单,但是享有权利和放弃权利是不冲突的。
还有就是在监狱里面服刑的人享有吗?也享有的,除非说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才没有,如果这一块考的稍微难一点还可以直接问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是否具有该权利,答案是没有的,因为在《刑法》当中明确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所以虽然原则很简单,但是也可以出的很灵活,需要多注意。
二、平等选举选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
一人一票,一票一价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原则。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指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
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选出的代表去选举。
这个原则是事业单位当中考的比较的一个知识点,主要就是考哪个级别的代表可以直接选举,哪个级别的代表是间接选举,对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对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
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宪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一)普遍性原则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表现在;中国公民除了在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以及未满18周岁、患精神病者以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1)凡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2)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3)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5)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以上所列人员参加选举,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监禁、羁押、拘留或劳动教养的机关共同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或者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其他选民代为投票,被判处拘留、受拘留处罚或者劳动教养的人也可以在选举日回原选举区参加选举。
(二)平等性原则我国的所有选民,每人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次登记权和投票权。
任何选民都没有特权。
这就是选举权的平等性。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直接选举是指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而间接选举则由选民选出的代表或者选举单位来进行投票选举。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和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间接选举。
(四)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是指选举人在选票上无须签署自己的姓名的投票方法。
秘密投票的意义在于使选举人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志,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五)代表受监督原则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选民或原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这是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优点之一。
(六)我国选举权有三重保障,即物质保障、组织保障和法律保障。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总结选举制度都有哪些考点?你掌握了多少?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总结,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选举制度在我们的公职考试中经常涉及,接下来我们就其中的核心考点进行相应的总结,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记忆。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个条件:1、中国公民;2、年满18周岁;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例如,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句话就是错误的,缺少政治权利这一条件。
根据《宪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均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概括起来就是,县乡两级直接选举,选民选代表,国省市三级间接选举,代表选代表。
县乡两级直接选举,设定专门的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选举委员会受县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省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国省市间接选举,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
例如杭州市人大代表的选举是由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持,由杭州市下面各个区县的人大选举产生。
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且实行不记名的秘密投票制度。
《选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通过此条可以看出委托选举有四个条件:1、经过选举委员会确认;2、书面委托;3、受托人也需具备选民资格;4、受托人最多接受三人委托例题分析: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市辖区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选民可以通过电话方式委托选举D选举实行秘密投票即不公开投票【答案】B。
解析:A项,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缺少政治权利这一条件,错误;B项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正确;C项,委托选举必须采用书面方式委托,错误;D项,选举实行秘密投票,秘密投票指的是无记名投票,错误。
选举制度中的重要考点考点一哪些人拥有选举权《选举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也就是说,拥有选举权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中国国籍;2.年满18周岁,3.有政治权利。
常识题目中,经常在第3个要点上结合刑法法条考察。
刑法中规定有两类犯罪分子必须剥夺政治权利:一类是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第二类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此,各位考生要注意,如果题目中出现某甲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某人判处了死刑、无期徒刑的,此时甲就没有政治权利,也就没有选举权。
考点二选举的方式我国采取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结合的方式。
所谓直接选举,就是由选民来选举代表,间接选举,则是由下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上一级代表的方式。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在上述法条中,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可以理解为省一级,设区的市一般指的是地级市,自治州属于民族自治地方,也相当于市一级,因此,可以理解为全国、省、市的代表是由下一级代表产生。
而其余级别,也就是县级和乡镇一级代表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考点三选举的主持机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简单记忆就是间接选举中,由本级人常主持本级人大代表选举,在直接选举中,由选举委员会来来主持本级人大代表选举。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选举制度也是公务员公共基础经常会考到的内容,我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一起来看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一种重要的保障,是国家制度的一种。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1.概念:选举权的普遍性是就享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而言的,是指一国公民中能够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基本条件(1)具有中国国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18周岁(3)依法享有政治权利3.注意事项(1)精神病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期限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更不允许非法限制或者歧视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
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我国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由此可见,我国在选举中采取的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四)选举权的秘密性原则秘密投票亦称无记名投票,它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是指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
二、选举程序(一)选民登记1.精神病人是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不过在经过选举委员会的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在省直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考试中,宪法一直都是考试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选举制度作为一个频繁考点,其考察难度都不大,出现就是一个送分题,对于这个送分题,你掌握了吗?我们今天就通过几道例题来考察一下你了解多少。
一.何为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的总称。
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般由宪法和选举法规定。
二.选举原则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我国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四)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亦称无记名投票三.选举大会主持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各选区设投票站或召开选举大会进行,由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四.如何当选第四十四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
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例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的是:A.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B.永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C.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D.晋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答案】B。
2023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典型题汇编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下列关于选举制度的选项错误的是()。
A.选举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投票B.乡级以下采用直接选举,乡级以上用间接选举的方式C.75周岁以上的老人拥有选举权D.每位选民只能有一次投票权2.A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犯故意杀人罪的甲判处死刑,甲没有上诉,关于对甲执行死刑的复核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B.本案不需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C.由本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D.市中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3.下列生活常识错误的是()。
A.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B.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C.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容易破裂D.往保温瓶内灌开水,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将保温瓶灌满4.跑步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全身运动,不受场所限制,也没有时间要求。
很多人之所以热爱跑步,是被它的好处所吸引,但是长跑也会损伤膝盖。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由整体和部分共同组成的B.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即()。
A.供给冲击、疫情影响、预期转弱B.消费减少、投资减少、疫情影响C.需求收缩、消费减少、投资减少D.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6.下列戏曲曲目与剧种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贵妃醉酒》——京剧B.《穆桂英挂帅》——豫剧C.《花木兰》——越剧D.《小二黑结婚》——评剧7.甲是一名网络工程师,参加过一些职业技能大赛,在业内小有名气。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选举制度考点集锦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选举制度考点集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待议机关代表的原则、程序与发放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一、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四)秘密投票原则。
二、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二)中国公民(三)未被剥夺政治权利注意:1,精神病者享有选举权,但由于无法行使选举权而不被列入选民名单。
2,因违反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三、选举权平等性原则(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除法律规定当选人应具有的条件外,选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在一次选举中选民平等地拥有相同的投票权;3,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选民人数相同;4,一切代表在代表机关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5,对在选举中处于弱者地位的选民进行特殊的保护性规定,也是选举权平等性的表现。
(二) 农村和城市同票同权,也就是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是1:1。
长期以来,我国在实行“一人一票”原则的同时,对城市与农村之间规定了分配代表名额的不同人口比例。
2010 年选举法修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废弃城乡不平等的“4:1 条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依据选举法的新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一规定在法律上确认了农民的政治平等权,进而完善了我国选举的平等原则。
新选举法所体现的选举平等,包含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四、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一)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是县级(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级人大代表(二)我国选举实行差额选举,而非等额选举。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这次我们要复习的是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小编为大家提供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你早日通过考试!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选举制度一、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选举制度介绍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的原则、程序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选举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指除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指每位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次登记权和投票权。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表现为,国县级以下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4)秘密投票原则,指我国选举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
二、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选举制度相关练习题能够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选举方式是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等额选举D.差额选举【解析】C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基层民主制度一、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基层民主制度介绍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重要组织形式。
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二、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基层民主制度相关练习题在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下列做法能体现城市居民自治的有A.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B.本社区的人大代表都是由城市居民选举产生C.居民自治的城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D.城市居民可以超越法律的限制【解析】A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教研文章产品教研部
国考常识中《选举法》的相关考点
王茜
关于选举问题在国联考中时常出现,特别是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修改后,在2011年的国考里更是有两题都与选举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选举的相关考点。
考点一:“同票同权”
实行同票同权是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的最大的亮点,这一提法目的在于取消城乡差别,也是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真实体现,真正符合选举权平等性的原则,是我国法治的不断进步。
在2011年国考中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
B. 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C. 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 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一道真题直接考察了“同票同权”,因此说法不正确的是D选项,城乡人口比例不是2:1了,现在一律是1:1。
考点二:有效票数
《选举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
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
前面说的是在直接选举(即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当中,候选人要当选,必须满足两个“过半数”的条件;后面说的是在间接选举当中(也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候选人要当选,满足一个“过半数”的条件就可以了。
在2011年国考中是这样考的:
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 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集方案
B. 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该村村民赵某
C. 丙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
D. 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
我们看到D选项中,村子里面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
全体选民是500人,参加投票的是300人,300超过了500的一半,因此满足第一个过半数。
在候选人中,票数最高的是王某的120票,而120没有超过300的一半,因此不满足第二个过半数的条件,故不能当选。
所以该真题错误的是D选项。
以上就是湖北华图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选举法》所涉及的相关考点,特别是第二个考点,在近年的联考中也出现过,因此需要广大考生注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