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7.76 MB
- 文档页数:67
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全球米贵”令粮食平安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缓解粮食平安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
日本早就乐观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
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2题。
1.日本乐观开展海外屯田的缘由不包括()。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C.农村人口比重大D.经济发达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有,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C.光照充分,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宽敞解析第1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答案 1.C 2.C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N是世界有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M湖四周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四周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两湖均为内流湖4.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解析第3题,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M湖为东非大裂谷带上的维多利亚湖,四周为热带草原带;N湖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的休伦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苏必利尔湖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泊。
两湖均为外流湖。
第4题,东非高原地区经济进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生态破坏严峻。
五大湖地区石油不丰富,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峻。
答案 3.B 4.D读俄罗斯局部地区农产品和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纲展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7页[基础梳理]一、“地球之肾”—-湿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5.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二、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错误!―→错误!―→错误!3.案例——洞庭湖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措施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图文拓展]1.东北地区湿地保护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考点一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高考经典题)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章末综合检测(三)(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
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3.高黎贡某某坡的黄壤分布区( )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C.光照条件最好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
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某某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
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某某江河谷、高黎贡某某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
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某某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D 2.C 3.D(2020·某某模拟)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
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局部已变成了森林。
据此回答4~6题。
4.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5.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夏季生长、开放,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6.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解析:第4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日本1.位置与范围(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 ~150°E ,25°N ~45°N 之间。
②海陆位置:东临A 太平洋,西临B 日本海。
以G 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 北海道岛、D 本州岛、E 四国岛、F 九州岛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3.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C 岛和D 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D 岛南部,E 岛和F 岛(2)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最大。
6.工业主要分布地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五大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海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特别提醒]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
(2)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
(3)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
下面景观图中的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
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胜地。
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客前来观光。
下图为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雪墙公路”景观位于图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下列时间段中,“雪墙公路”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是()A.11月~12月B.3月~4月C.7月~8月D.10月~11月3.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A.地震灾害B.洪涝灾害C.春旱冻害D.沙尘灾害1.B2.B3.B[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冬季风在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大量水汽,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处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大量降雪;图中的②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因此图示“雪墙公路”景观应位于图中的②地。
第2题,“雪墙公路”主要来自冬季降雪的积累,而3月~4月气温开始回升,积雪还未大面积消融,因此会吸引大量游客,B对;7月~8月的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积雪几乎全部消融,不可能再吸引游客;10月~12月温度开始下降,此时并没有大量的降雪进行积累,形成雪墙。
第3节 世界主要国家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日本(对应学生用书第211页)[识记—基础梳理]读日本简图,填写下列内容。
1.范围:由A 北海道岛、B 本州岛、C 四国岛、D 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和周围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3.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A 岛和B 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B 岛南部、C 岛和D 岛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最大。
6.工业[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2)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3)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
[运用—考向通关]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 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化等主要河流特征。
第(2)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是由于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