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 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初读文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重点字词:
➢ 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
(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
作品简介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 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 《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 《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中庸》(也是抽出的一篇) 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 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释 1.博学。
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 重点字词: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 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 不移。 (2)静:心不妄动。 (3)安:性情安和。 (4)虑:思虑精祥。 (5)得:处事合宜。
➢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 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 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 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 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 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 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 学的宗旨了。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 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即在各种人伦关系中,都有其当行之道,这便是至善所在。
研读文本
➢ “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 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亲民”即“新民”,就是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 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 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 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 业奠定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