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的理论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语言部分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从人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的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个别语言学:探讨一种语言或一个语系、语族、语支语言的结构规律或发展规律,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理论语言学:任何语言的结构状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都是理论的研究,可以称之为理论语言学,但实际上,现在一般听说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微观语言学:与宏观语言学相对。
注重研究语言结构状态和内部规律的科学。
通常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相对,主要研究与语言相关的现象,是语言学的边缘学科,例如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语言的人类语言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等。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系统地介绍语言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的是人类语言的起源、演化、结构和使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实验研究、文献分析等。
田野调查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实地观察和记录,收集语言数据,分析语言现象。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验证语言学理论和推测。
文献分析是通过对语言学文献的系统阅读和比较,总结和归纳语言学研究成果。
三、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音研究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的组合规律;词汇研究语言的词汇形态和词义;语法研究语言的句法和语法规则;语义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话语的理解。
语言的功能则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方面。
交际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交流和沟通的作用;表达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认知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作用。
四、语言类型和语言变体语言学研究发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语言类型,如属格语、主格语、宾格语等。
语言类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和语音特点上。
同时,在同一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变体,如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等。
语言变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上。
五、语言的演化和变化语言学研究还探讨了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语言的演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过程。
语言的变化是指语言在使用中发生的变异和变化。
语言的演化和变化主要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六、语言与社会语言学还研究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变异等方面。
语言学概论一、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地位相当于文学概论。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各种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
具体地说,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及整个语言系统。
任务:综合语言研究的各种成果,总结语言的规律,探讨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语言的结构及语言的发展变化。
1.语言学产生以前叫语文学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到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提出,存在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语言既存在于社会,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承载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工具。
语言是联系人类的主观认知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二、语言符号的特性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
凡是属于用来标记、替代事物的东西,就是符号。
凡是符号必须具有物质性、表意性和规定性。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的本质。
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线条性;离散性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替 | 我看书。
换 | 他看书。
︵ | 小王买书。
聚 | 老师写文章。
合 | 人们欢呼胜利。
导言关于本课程的性质、教材和参考书目性质:语言学理论的入门课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等著《语言学纲要》参考书: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是什么人类学家: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形式。
哲学家:语言是人类经验的工具。
文学家: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创作的手段。
外语教师:语言是一种技能。
语言学家的观点(1)洪堡特(1767—1835,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其语言理论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
(2)斯坦达尔(1823—1899):语言是“对意识到的内部的、心理的和精神的运动、状态和关系的表达”。
(3)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语言是什么? 我们的定义: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本质特征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社会特征上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种古老的文字: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甲骨文、玛雅文字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2、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已查明的语言或者方言5500余种;一般确认的独立的语言2790余种;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有13个:汉、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印地、日本、印尼、徳、孟加拉、葡萄牙、意大利;数以千计的语言使用的人口愈来愈少。
参考书目: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安德鲁·多尔比(AdrewDalby)《处于险境中的语言:语言的丧失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3、语言学的定义: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探求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学概论第⼀章第⼆章第⼀章语⾔和语⾔学第⼀节语⾔⼀、语⾔和⼈类社会⼀样古⽼,是⼈类社会的特征(特有财富)。
1、⼈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能⼒,所以不可能学会⼈类的语⾔。
2、其他动物的交际⽅式如叫喊、舞蹈等,即所谓的“动物语⾔”和⼈类语⾔有着本质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层性任意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语⾔是符号系统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符号是⼀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来表⽰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的要素。
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eg: ⼗字路⼝的红绿灯就是⼀种符号。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象征(有⼀定的含义,有⼀定的理据)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4、语⾔是⼀种符号系统?语⾔具有符号的⼀切特征:语⾔是由语⾳和意义两个⽅⾯统⼀构成。
语⾳和意义在具体的语⾔中统⼀于⼀体,密不可分,⼆者互为存在条件。
语⾳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类是“哈哈” “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征候。
⼀类是“哗啦” “汪汪”等拟声词,⽤事物所发出的声⾳来记录事物本⾝,和事物间有着⼀定的联系,但同⼀种事物的声⾳在不同的语⾔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象征。
剩下的语⾔中绝⼤多数的词,它们的⾳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符号的⾳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什么样的“⾳”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义关系⼜叫约定性。
语⾔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创制时来说的,语⾔符号⼀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就具有强制性,因⽽也就表现为⼀定的稳固性(可变性)。
潘冬菊王小珏 仇丹妮 吴爱婷 袁承敏 尹苗苗. ....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 ... .AThe Origin of Relevance Theory引起很大反响, 不少学者对他提出修正和补充。
人们开始把Grice 的合作原则的四准则称为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而Grice 会话含义理论所作做的种种修正的理论统称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Neo-Griceanism)。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有些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正,最有影响的是:Levinson 的会话含义三原则Sperber & Wilson 的会话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Wilson 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 1995) 中提出。
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给“认知科学打下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 ... .What is Relevance?An assumption is relevant in a context if and only if it has some contextual effect in that context.(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122)假设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关联性,且必须与这个语境有某种关联Relevance: two principlesI. The cognitive principle: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II. Th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关联的第一(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关联的第二(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Maximally Relevant Very RelevantWeakly Relevant.... .。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陈保亚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言学概论对于我们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介绍了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具有符号性、社会性、可学性和可创造性等普遍特征。
语言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语言的整体系统。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解释了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语言结构由音系、词汇和句法等组成,它们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形成了语言的层次结构和组合关系。
语言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内部机制和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讨论了语言的功能和用途。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还承载着认知、表达情感和塑造社会等多种功能。
语言功能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变化。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还探讨了语言的演化和变异。
语言是一种动态的现象,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化和变化。
语言演化的机制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变异和语言重构等,它们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还介绍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语言学研究可以采用实证主义、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和理论模型来解决语言学问题。
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来研究语言。
陈保亚语言学概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语言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陈保亚的语言学概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探索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演化规律,并掌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着重介绍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
首先,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探讨语音信号的物理性质和人类语音系统的特点。
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
语义学研究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分析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关注语言的意图、目的和效果,探讨文字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其次,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有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律,以语音、语法和语义为核心内容。
生成语法主张语言是通过转换规则生成的,研究语法结构和语言生成的过程,注意语言的生成能力和创造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反映,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探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变异、语言变迁和社会语言规范等。
除了以上内容,语言学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研究,如文字学、语言心理学、语音技术和比较语言学等。
文字学研究文字的产生和演变,探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和文字系统的特点。
语言心理学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关注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出等。
语音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语音的识别、合成和处理,探索语音技术在语言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比较语言学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研究语言的历史关系和语言家族。
总之,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学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学提供基础。
同时,语言学概论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语言学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总结了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二、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起源于人类对语言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语言学的发展分为不同的学派和流派,代表性的有激进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三、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
这些不同的分支学科聚焦于不同的语言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四、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包括声音的产生、语音的听觉特征和语音的语音学意义等。
2. 语法学:语法学研究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规则,包括句子的组成成分、句法关系和句子的句法功能等。
3. 词汇学:词汇学研究语言中的词汇单位,包括词的构成和词的意义等。
4. 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中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
5.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意义,包括语用推理、语用规范和语用调节等。
五、语言的认知过程语言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过程。
它包括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语篇理解等不同层次的认知处理。
六、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也具有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交功能、表达功能和认同功能等。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社交交流、表达内心感受,并且构建个人和群体认同。
七、语言与文化语言不仅仅反映文化,也塑造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并共享文化体验。
八、语言与社会地位语言的社会地位是指在社会中不同语言或方言所处的特定地位。
语言的社会地位与讲话者的社会身份、地理分布等因素有关。
九、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是一种活动的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言演化。
语言变化可以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
十、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文学研究、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等提供参考。
语言学概论课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娟总体编写原则* 基本语言观念* 基本结构框架总体编写原则《语言学纲要》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徐通锵先生和叶蜚声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 )。
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
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符合基础语言学教学的需求。
本次修订依然贯彻原著的这一编写原则,努力保持原书风格与特色,使修订内容与原书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原教材的编写原则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概论课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要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特征,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忌芜杂,求精简。
原著《纲要》一书没有对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理论阐述的基本框架。
这就避免了使学生在缺乏语言学基础训练的情况下,因对各种观点理解肤浅不得要领而产生理论上的混乱和误解。
教材努力使学生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在结合语言事实分析论证中,也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理论分析能力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这有益于学生打下好的语言学基础。
此次修订仍坚持这一原则。
因此,虽然近几十年语言学发展迅速,出现各种研究学说,但作为语言学基础教材,并没有采用节外生枝的写法,而是吸收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由于语言现象的复杂性,语言研究侧面的多样性,语言学理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作为基础课如何做内容上的取舍也要有一个原则,才能使学生把握住语言学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窥到学科的全貌,同时又构建出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框架。
不宜枝蔓过多,掩盖要点。
确定基本内容框架后,在结合语言事实的分析上应具体生动,尽量多提供各种语言分析的实例,特别在联系汉语和汉语研究实际方面,具体分析应细致深入,以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具体语言研究结合起来。
阐述方式深入浅出是任何一部基础课教材所应该具有的编写原则。
原《纲要》一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自然也是修订版所努力要达到的效果。
这门课除了传授语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最终还要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对语言科学的探求热情。
尽量使用通达易晓的语言阐述其间的道理,会有助于这一教学目的。
基本语言观念核心:语言符号观这一基本的语言观念是20 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也是当代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基础。
因此,理解语言的符号性质,是把握语言结构系统的各个层面的结构原则以及各层面结构关联的基本前提。
当然也是我们这本教材整体框架的立足点。
语言符号性质的根本点――表义性语言结构的很多性质都与符号性相关,包括语言状态和历史变化的各个方面,但与符号性直接相关的是其表义性,即语言是用形式表示意义。
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的研究是其核心问题。
语言的形式是多个层面的,意义也是多个层面的,语言研究就是探讨语言系统多个层面的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或者这种关联的变化。
这包括基本符号单位的意义,如语素义或词义,也包括各层次符号组合的意义,如短语义、句义等,既包括反映语言符号和经验世界联系的意义,也包括指向语言自身结构关联的语法意义。
语言符号表义的示意图(约定)(编码)(认知)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语言符号(反映)(指称[1] )[1] 这里的“指称”是哲学术语,指一个词语跟语言外的某个实体(包括事物、事态等)的关系:命名、指代、称说等。
符号和现实现象间的关系现实现象可分为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客观现实现象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客观现实现象并在大脑中经过脑神经的综合处理转化为心理现实。
由于感觉器官等自身的局限,人并不能感知把握全部的客观现实。
同时虽然心理现实中的主体是源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但其中也有超越客观现实的部分,如快乐、<a name=baidusnap0></a>忧伤</B>等纯粹的心理情绪,还有幻想,神话,等等,都不属于对外在的客观现实的认知。
语言符号的产生是基于对心理现实的编码。
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
符号可以有视觉形式、听觉形式等各种物质载体,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这在全人类是共同的、普遍的。
符号固化了已有的认知成果,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使更多的客观现实现象得到认知,转化为心理现实。
语言符号的产生还扩大了心理现实的来源,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
符号编码的两个方面:1. 通过对心理现实进行离散化的分类概括,形成各种概念;2. 使这些概念与语音形式相联。
两个方面是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系统都具有的,但又都是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实现的。
语言符号对现实的类分,以及符号音与义的关系,都是社会约定的。
因此,虽然能够运用符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但具体的语言符号在不同的社会各不相同。
符号二层性和结构层次音义在语言的组合中可分析为有意义的符号层面的组合,即语素、词、词组等语法单位组合,同时还可分析为无意义的语音形式层面的组合,即音位、音节、音步等音系单位组合。
音系单位的组合为符号层面的各级单位提供了语音形式。
最小的符号单位语素的语音形式可以分析为只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成分。
符号为什么具有二层性二层性是一个重要的具有一般性的符号性质。
从符号编码的一般性质看,符号的二层性是指一个符号的形式是由若干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本身没有意义。
人们发现二层性作为信息传递手段是内在于自然的原理,它还存在于基因代码中,四种核酸基构成一切生物。
二层性会极大增强符号的效能。
1. 一个符号的形式是由若干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本身没有意义。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灯表达意义,如果是每种意义用一盏灯表示,符号的形式是不可分解的,那么最多只可以表示三种意义。
两盏灯排列组合在一起表达意义,颜色可重复,那么总共就可以有32 种可区别的形式,可以表达9种意义用三盏灯排列表示意义,颜色可重复,就可以有33 种可区别的形式,可以表达27 种意义。
2. 组合结构上的两个层面,涉及符号的复合构成与语音形式间的关系,涉及到符号系统的表义性。
同一层面上的小单位和大单位是构成关系,不同层面上的单位则是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关系。
比如音位按特定语言的规则组成该语言的音节,音节按特定语言的规则组成该语言的音步,而所组成的音节、音步则为该语言的语素、词等语法单位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形式。
二层性反映出语言结构中音系层面和语法层面的复杂关联,以往基于线性组合的音位研究不足以揭示这一语言结构事实。
符号二层性和语言结构特性符号层和音系层的接换枢纽在不同的语言很不相同。
比如汉语的“字(语素)”,是音系层和符号层的最小接换单位,整齐地对应一个音节;英语中的“word”是这两个层面的最小接换单位,它在音系层面表现为一个重音段,而语素虽可以说是最小却不与任何韵律单位对应。
接换的枢纽单位是符号的基本单位。
具有基本的语音编码模式。
汉语就是声韵调构成的音节结构。
接换枢纽决定了基本符号单位的特点,也与更高层面的符号组合形式相关联,和整体结构特点相关。
与语音层面和符号层面的演变也都具有密切的关联。
小结符号与认知的关系,说明了人类语言符号性和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是统一在一起的。
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次性、组合递归性、能产性等各种性质中都体现出语言的共性。
符号的社会约定的一面,体现在符号编码中概念范畴的分类,语音编码的模式等具体语言形式构成中。
符号的二层性反映出语言结构多层面的结构性质。
语言符号观作为基本的语言观念是全书的理论基点。
基本结构框架总论――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共时结构语言的存在状态语言的历史发展文字和书面语要在分论中体会总论的观点,加深理解,对语言现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同时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整个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内容安排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1. 结构主义思想 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 功能的视角此外,我们补充说明历史语言学和文字部分与整体理论框架的关系。
20 世纪上半叶,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占主流,它们直接或间接受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影响,把语言看做一个结构体,着力分析描写各种具体语言的结构单位及其结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研究对语言基本性质的探索,对各种语言材料较全面的分析描写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其中包含的重要语言学思想成为当代语言学学科的基础。
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对汉语研究影响也比较大。
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强调结构整体性,系统性。
把研究对象看做是由相关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系统。
比较极端的看法是,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基于这一思想,语言中每一层面的单位的性质都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地位。
结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语言是形式(form ),不是实质(substance )。
这与我们前面谈到的语言符号观是统一在一起的。
在概论教学中,我们从音系、语法、语义语用几个层面来阐述语言的结构构成,每个层面都以单位的确定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每一层单位的确定都离不开它在结构中的地位,离不开它与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
例如,音位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对立,在于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法单位的确立在于能在符号链中被切分和替换下来,能在语流中与其他成分组合。
明确单位的确定原则,讲清单位间的各种依存关系,这是共时部分每一章内容围绕的中心,也是把握每一层面结构形式的基本线索。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单位间的依存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向的基本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这对概念源于索绪尔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基本内涵大体是一致的。
不过索绪尔因为更强调整体性,所以句段关系中还包括组合单位和整体结构的关系。
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中的所有关系不外乎这两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