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窗1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信息窗一(认识周长)-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
2.能够掌握测量周长的技能;
3.能够应用测量周长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4.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测量周长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周长,然后出示一些与周长有关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2. 展示(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探究(20分钟)
教师将黑板上的一张图形标出各条边的长度,让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周长,并现场演示计算周长的方法。
4. 实践(30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具,对课堂上提供的一些图形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周长,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周长的技能。
5. 归纳(10分钟)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测量周长的技能。
并提醒学生注意测量时要注意量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
1.提问法;
2.演示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
1.黑板;
2.图形卡片;
3.测量工具。
六、教学评价
1.学生的测量周长的准确率;
2.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物品的分组以及同一组中各物品的特征•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品的分组情况•能够用文字和图形解释物品的分组情况2.思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抵抗力二、教学重点•理解物品的分组以及同一组中各物品的特征•通过图形表示物品的分组情况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学生讲解并演示物品分组的思路和方法•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教具:文具盒、玩具、图形模板等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玩具或文具等物品,以供分组使用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通过简单的场景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物品分组和分类的知识,你们知道什么是物品分组和分类吗?比如,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文具分类呢?学生:(举手)老师,可以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教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分类的方法吧。
2.授课(30分钟)•第一步:理论知识讲解教师通过黑板或者PPT等方式,向学生简要讲解物品的分组和分类方法,提供一些例子,并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然后,总结出哪些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最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归纳总结方法。
•第二步: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实际物品和图片,要求学生将它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组,并按照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其解释和演示一下。
•第三步: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学中提供的物品和图片,自行分组,并用图形表示出来进行展示。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到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和展示。
3.总结(15分钟)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总结性的观点和方法,概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作业(5分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寻找物品分类方法的实践性作业。
青岛版数学配套练习册三年级下册参考答案一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信息窗1练习设计3.(1)220 (2)43倍4.(1)21千克 (2)32千克5.130千米6.(1)120千克 (2)110千克信息窗2练习设计3.42人 4.24页 5.西红柿6.31个 7.195箱信息窗3练习设计5.(1)103个 (2)90个 (3)195袋6.(1)25棵 (2)105千克7.(1)65页 (2)51天8.(1)90支 (2)120本 (3)12个回顾整理练习设计5.(1)16倍 (2)180倍6.(1)104页 (2)13本8.240个 9.(1)35支 (2)105支 11.35棵 12.180元 13.23束 24束我学会了吗?5.(1)28千克 (2)38千克 6.44名 7.93幅三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信息窗1练习设计2.120块 3.2000元4.(1)320米 (2)1800米5.能。
6.3000个 7.小明家信息窗2练习设计2.390棵 3.288元 5.252户6.不能。
8.165元9.(1)736棵 (2)273棵 (3)275棵10.(1)594人 (2)540人信息窗3练习设计2.630人 4.(1)560元 (2)够。
8.不够。
9.792个 10.1508棵 11.1620千克我学会了吗?5.(1)180个 (2)375元6.能。
7.1015个 10.4254本11.570个 12.(1)216枝 (2)648元13.465米 14.(1)1800米 (2)1350米四 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练习设计1.216个 2.120人 3.90根 4.48人 6.432本7.能。
8.120千克 9.6人 11.5次 12.10元13.(1)24桶 (2)864元信息窗2练习设计1.125元 2.60道 3.300元 5.8人 6.12人 7.12页 9.141下 10.360千克 11.20千克 12.20个 13.6本我学会了吗?4.2496千克 5.1040个 6.18棵 7.14箱五 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1练习设计5.(1)平方分米 (2)平方厘米 (3)厘米(4)平方米 (5)平方米 (6)平方厘米 (7)平方分米 (8)分米信息窗2练习设计2.2100平方厘米 256平方分米 4.200平方米 5.4900平方厘米 6.(1)72米 (2)308平方米 (3)675棵 9.(1)36米 (2)144平方米(3)144米 10.48平方分米信息窗3练习设计5.(1)108平方米 (2)48米 6.(1)120平方分米 (2)24元 8.(1)120米 (2)900平方米 (3)225棵 9.长方形 96平方厘米110.(1)88米 (2)968平方米11.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七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青岛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棋盘格”,以及如何画出规则完整的“棋盘格”图形;•能够分清“列”和“行”的不同,进而看懂并书写一个“棋盘格”的坐标;•掌握如何使用“棋盘格”的坐标对单元格进行定位,进一步分清楚棋子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棋盘格”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图形来达到对其的认知;•了解棋盘格的坐标法,以及如何快速正确的写出一个单元格的坐标;•学生能够利用坐标法来定位操作棋盘格上的物体。
2.教学难点•学生需要理解“棋盘格”的规则,以及使用坐标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坐标法的使用需要耐心、细致、重复多次练习才能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学内容1.“棋盘格”的概念引入;2.“棋盘格”的规则及绘制方法;3.“棋盘格”坐标概念介绍;4.用“棋盘格”的坐标法来对单元格进行定位。
2.教学步骤1.引入“棋盘格”概念,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了解“棋盘格”的基本外观;2.用黑白相间的正方形来演示“棋盘格”的规则及绘制方法,从最基础的方法演算到一个完整的“棋盘格”图形;3.介绍“棋盘格”的坐标,让学生通过一组示例进行上机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坐标的意义与使用方法;4.了解“列”和“行”的概念并进行区分;5.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棋盘格”的坐标法进行单元格定位;6.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上棋子的位置,确定其坐标(例如(2, 3));7.最后进行练习,并在实践中查漏补缺。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入下一步;•在练习环节,教师需要抽查学生们的答题情况,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为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时,在知识的把握上稍有难度。
在引入“棋盘格”概念后,我通过演示及实际操练,帮助学生及时理解了规则、绘制方法及坐标法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在教学环节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整堂课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令人满意;•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手把手的指导,及时讲解。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教师对算理进行梳理和说明,并总结口算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又要召开了。
这节课,我就带着大家走进果蔬博览会去参观,到那里去了解一下情况。
看有没有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情境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1、出示果蔬博览会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问题。
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应该怎样解决呢?根据这个问题谁会列式?生:96÷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类的口算问题。
师板书:96÷3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即将要研究的问题是——9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是多少根小棒?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方法:用学具操作:(1)把九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三个十,就是三十,把六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二个一,就是二。
第3课时课题:采访果品加工厂——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6-7页有关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商中间有0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二、课内探究出示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三、解决问题、指导点拔1.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1)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2)学生在小组中自主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竖式的写法。
(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理解了用0占位的道理)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1)学生独立列算式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十位上的0除以2时该商几,为什么?3.总结概括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教师引导总结)四、巩固练习1、达标检测350525416 76277212.自主练习第2题五、课堂总结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还想对同学说点什么?附板书设计:采访果品加工厂——商中间有0的除法平均第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428÷4=107(瓶)107 1074 428 4 4284 42 280 2828 028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204÷2=102(千克)102 1022 204 2 2042 20 40 44 04教学反思:优点:教学时承接第一个信息窗介绍果蔬会展品,引入了果品加工环节。
信息窗1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
样化,培
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小纸板。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
察,从
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
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
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
96÷2=48(盆)48÷4=12(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
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
然后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
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