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天津教师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化学甲烷的性质教案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
1. 理解甲烷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2. 掌握甲烷的常见性质和反应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甲烷的结构和分子式;
2.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燃;
3. 甲烷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可发生氯代烃反应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向学生简单介绍甲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甲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 介绍甲烷的分子式和构造式;
2. 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易燃等。
三、讲解甲烷的化学性质:
1. 介绍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讲解甲烷与氯代烃反应等反应特点。
四、实验演示:
1. 展示甲烷的燃烧实验;
2. 展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
五、讨论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 讨论甲烷在燃气、热能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和合理使用甲烷。
六、总结反思:
1. 总结甲烷的性质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关于甲烷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堂互动环节:
1. 小组讨论,讨论甲烷的反应特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资源: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原料;
3. 甲烷样品。
评估方式:
1. 课堂小测;
2. 实验报告;
3. 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甲烷的制取方法、用途及环境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及环境影响。
2. 教学难点:甲烷的制取实验操作、甲烷燃烧实验现象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烷的性质。
2. 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甲烷的性质。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然气吗?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二)讲授新课1. 甲烷的物理性质(1)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2)总结甲烷的物理性质。
2. 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燃烧:实验演示甲烷燃烧实验,观察现象;(2)分析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
3. 甲烷的制取方法(1)实验室制取甲烷: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方法;(2)工业制取甲烷:介绍工业制取甲烷的方法。
4. 甲烷的用途(1)甲烷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燃料、制冷剂等;(2)甲烷在工业上的应用:作为化工原料、有机合成等。
5. 甲烷的环境影响(1)甲烷的温室效应:介绍甲烷的温室效应;(2)甲烷的排放来源:农业、垃圾填埋、化石燃料燃烧等。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及环境影响。
2. 强调甲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甲烷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甲烷一、活动导入师:初中化学曾对甲烷作过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已学过的甲烷的性质有哪些?[板书]一、甲烷的物理性质生:回忆,讨论并集体回答: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轻,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二、新课讲授师:除了可燃烧之外,其余就是甲烷主要的物理性质。
那么甲烷的分子式和电子式怎么样写呢?(向甲烷的分子结构过渡)生: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下边练习。
电子式:甲烷的分子式:CH4师:如果将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条短线替代后将变成什么样子?生:在练习本上比画,并得出结果师:这种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
那么上述结构式是不是就表明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就是这样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方形呢?[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若干)生:相互传看两种模型,观察、体会、理解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明确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师:由此可见甲烷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生:非极性分子。
师: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规律?生:相似相溶原理。
师: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构型,我们称其为平面结构式,其立体结构式如图3-1所示,但为了简便其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式。
[板书]二、甲烷的分子结构师:[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以上我们了解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甲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甲烷的化学性质师:作为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请大家回忆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有何现象?在点燃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生:(回忆)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并有水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生成。
点燃甲烷时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
师: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结果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生:可以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板书]1.甲烷的氧化反应CH 4+2O 2===CO 2+2H 2O师:请大家留意我所写的化学方程式与以前大家所知道的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生:观察、思考,并自学教材中的相关注解后回答: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箭头)而不是“”(等号),这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基本性质,掌握甲烷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 引导学生学习甲烷的化学反应,理解甲烷的燃烧、取代和裂解等反应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
2. 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和裂解反应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甲烷的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
3. 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甲烷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甲烷的兴趣。
2. 讲解甲烷的基本性质: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演示甲烷的燃烧反应:让学生观察甲烷燃烧的现象,并解释燃烧反应的原理。
4. 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介绍取代反应的定义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5. 演示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取代反应的现象。
6. 讲解甲烷的裂解反应:介绍裂解反应的定义和甲烷的裂解反应原理。
7. 演示甲烷的裂解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裂解反应的现象。
8. 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取代和裂解反应。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
2. 学生对甲烷化学性质的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甲烷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与探究1. 引导学生探讨甲烷的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甲烷作为清洁能源的潜力。
2. 分析甲烷的取代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如合成氨、制取氯甲烷等。
3. 探讨甲烷的裂解反应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性,了解裂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掌握甲烷的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
2. 教学难点: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
2. 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甲烷气体、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2. 教学课件:甲烷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甲烷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回顾甲烷的结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甲烷的化学性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甲烷的燃烧反应:1. 讲解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演示甲烷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甲烷燃烧反应的原理。
4. 甲烷的取代反应:1. 讲解甲烷取代反应的机理。
2. 演示甲烷取代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甲烷取代反应的原理。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甲烷的化学性质一、燃烧反应二、取代反应六、课堂活动与学生互动:1.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甲烷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分子式为CH4。
3. 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得很不错,我们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4. 提问: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5. 学生回答: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
6. 教师点评: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一、活动导入师:初中化学曾对甲烷作过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已学过的甲烷的性质有哪些?[板书]一、甲烷的物理性质生:回忆,讨论并集体回答: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轻,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二、新课讲授师:除了可燃烧之外,其余就是甲烷主要的物理性质。
那么甲烷的分子式和电子式怎么样写呢?(向甲烷的分子结构过渡)生: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下边练习。
电子式:甲烷的分子式:CH4师:如果将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条短线替代后将变成什么样子?生:在练习本上比画,并得出结果师:这种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
那么上述结构式是不是就表明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就是这样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方形呢?[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若干)生:相互传看两种模型,观察、体会、理解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明确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师:由此可见甲烷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生:非极性分子。
师: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规律?生:相似相溶原理。
师: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构型,我们称其为平面结构式,其立体结构式如图3-1所示,但为了简便其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式。
[板书]二、甲烷的分子结构师:[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以上我们了解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甲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甲烷的化学性质师:作为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请大家回忆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有何现象?在点燃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生:(回忆)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并有水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生成。
点燃甲烷时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
师: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结果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生:可以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板书]1.甲烷的氧化反应CH 4+2O 2===CO 2+2H 2O师:请大家留意我所写的化学方程式与以前大家所知道的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生:观察、思考,并自学教材中的相关注解后回答: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箭头)而不是“”(等号),这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基本性质,掌握甲烷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甲烷的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
2. 教学难点: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甲烷气体、火柴、烧杯、试管等。
2. 教学课件:甲烷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案、教材、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甲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甲烷的来源和应用。
2. 讲解甲烷的基本性质:介绍甲烷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演示实验:甲烷的燃烧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4. 讲解甲烷的燃烧反应:介绍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机理。
5. 小组讨论:取代反应。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讨取代反应的机理。
6. 讲解取代反应:介绍取代反应的定义、类型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8.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板书设计:甲烷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课堂练习1. 甲烷的化学式是什么?它的分子结构如何?2.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3. 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4. 取代反应的定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燃烧、取代反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烷的燃烧反应2. 甲烷的取代反应3.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4. 甲烷的物理性质5. 甲烷的化学性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及化学性质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甲烷取代反应的机理和化学性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甲烷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甲烷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甲烷的化学性质。
2. 甲烷的燃烧反应:讲解甲烷的燃烧反应原理,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甲烷的取代反应: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讲解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 甲烷的物理性质: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6. 甲烷的化学性质的应用:讲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
7. 课堂小结: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学生对甲烷的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估标准:能正确解释实验现象,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回答问题准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保证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清晰明了。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面试甲烷教案
教学内容:
1. 甲烷的结构和命名
2. 甲烷的物理性质
3. 甲烷的化学性质
4. 甲烷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命名方式
2. 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等
3. 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反应等
4. 探讨甲烷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热身:让学生回顾碳的固有形态,引入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 导入:介绍甲烷的结构和命名方式,让学生理解甲烷的组成
3.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甲烷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等,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4. 实验:进行甲烷的燃烧实验,观察反应产物,讨论燃烧反应的特点
5. 总结:让学生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展望: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甲烷气体、灯管、点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包括甲烷的结构公式、物理性质表格等
3. 实验说明书:详细说明甲烷燃烧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甲烷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
2. 小测验:进行甲烷相关知识的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该化合物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设计更多有机化合物实验,拓展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2. 研究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方面的应用,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次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其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甲烷》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认识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及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普遍规律,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取代反应原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指导法五、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播放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之一——“西气东输”的视频,展示西气东输的工程建设示意图,提问:它输送的是什么气体。
引出课题。
2.自主阅读,完成导学案(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存在:天然气田、煤矿坑道、池沼等。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甲烷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现象:两种溶液均不褪色结论:没有发生反应思考:由实验可知甲烷化学性质稳定,如何从结构上解释?实验二:点燃甲烷现象:淡蓝色火焰,倒置的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向烧杯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甲烷具有可燃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2)动画演示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现象: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上有黄色、无色油状液滴生成。
结论: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
思考:什么是取代反应?分析: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4.课堂小结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尤其是取代反应。
5.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课堂笔记,写出甲烷与氯气发生的二氯取代、三氯取代、四氯取代反应方程式,下节课一同分享。
《甲烷》逐字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化学世界——有机化学。
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这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之一——“西气东输”工程,大家知道它输送的是什么气体吗?没错,这种气体就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有着怎样的性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2016天津教师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网,中公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建立甲烷与氯气反应模型,初步接触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中国日记西气东输工程启动”。
思考:“西气东输”输的气体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什么要输送天然气?
展示图片:甲烷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讲解:这与甲烷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科学探究
提问:请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甲烷的空间构型是什么?
讲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结构决定性质,所以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
向学生展示天然气燃烧、可燃冰的图片。
提问:天然气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说可燃冰是中国能源梦?
引导学生回答天然气燃烧的现象,猜测燃烧的产物。
讲解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甲烷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产物,对环境危害小的特点。
注意:列举生活实例“瓦斯爆炸”,提示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请学生尝试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并讲评。
2.取代反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结论:室温时不反应,光照时反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内壁出现油状液滴,有少量白雾。
请学生尝试书写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
讲解: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请学生回忆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对比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
师生总结,形成表格。
环节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请学生们说一说这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
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更多2016天津教师招聘真题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