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23.5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减速器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化和动力学特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虚拟样机技术以其高效、精准和灵活的特性,在产品设计、分析和优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以期为减速器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减速器研究中的应用背景,阐述了开展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建模、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加深对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减速器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二、虚拟样机技术概述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VPT)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先进设计方法,它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全面模拟产品的实际性能和运行状态,从而在产品投入实际生产前就能预测其性能,优化设计方案,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虚拟样机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优化设计、并行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现代设计制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中,虚拟样机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减速器的三维数字模型,并赋予其材料属性、运动约束和加载条件,可以模拟减速器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如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以及在不同载荷、不同转速下的动力学行为。
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深入了解减速器的内部运动规律,预测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动态性能,如振动、噪声、温升等,从而为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研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和自动化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多体动力学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中多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研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
首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内齿轮组成。
太阳齿轮位于行星轴的中心,内齿轮围绕太阳齿轮旋转,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相连接。
传动比由齿轮的尺寸和齿数决定,控制了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和力矩。
在多体动力学模型中,每个齿轮被建模为一个刚体,其运动由牛顿力学定律描述。
通过建立各个齿轮的运动方程,并考虑他们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力,可以分析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行星轮和内齿轮的轨迹和接触点,以及计算系统中的力和力矩。
在传动系统中,齿轮的接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齿轮接触分析包括接触点位置确定和接触力计算两个方面。
接触点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到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初始位置,可以通过数值求解等方法得到。
接触力的计算涉及到齿轮之间的接触力和支撑力,并且需要考虑到张力、撞击和摩擦等因素。
此外,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还需要考虑到诸如振动、噪声和寿命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优化设计和参数选择。
例如,在避免共振、降低振动和噪声水平以及提高传动效率方面,多体动力学分析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传动机构的运行原理和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齿轮接触、力学行为和系统性能进行建模和仿真,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尽管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但多体动力学方法无疑将持续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基于有限元法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引言行星齿轮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装置,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具有结构紧凑、承载能力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振动、噪声、疲劳等问题。
因此,对于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其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限元法简介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结构的应力、变形、振动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结构分割为有限的单元,通过求解各单元内的位移和应力,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行为。
有限元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和分析实际结构的动态响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研究。
三、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轮和行星架等组成。
其中,太阳轮是输入轴,内齿轮为输出轴,行星轮通过行星架与太阳轮和内齿轮相连。
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太阳轮提供动力输入,通过行星轮的转动将动力传递给内齿轮,实现输出轴的运动。
四、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1.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为了研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首先需要建立其准确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考虑行星轮、齿轮、轴承等各个部件的刚度和质量等参数,可以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2.确定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在进行有限元分析之前,需要确定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限定结构的位移和转角,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常常将太阳轮固定,将内齿轮的运动约束为指定的转速。
加载条件则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外部载荷,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可以考虑太阳轮的输入力作用于行星轮上。
五、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1.求解结构的模态特性通过有限元方法可以求解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模态特性,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模态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及确定可能的共振问题。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研究引言在当今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机电一体化指的是机械与电气控制的有机结合,将机械和电气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协调和管理。
虚拟样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设计的重要手段,为机电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虚拟样机技术的概述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建立产品或系统的全面模型,模拟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设计、分析和验证的技术。
它通过数字化建模、虚拟组装和仿真测试等手段,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设计和优化。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挑战机电一体化设计面临着复杂性和多学科性的挑战。
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到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设计人员跨学科进行协同工作。
另外,机电一体化系统常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设计和优化。
3. 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建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模型,通过数字化仿真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其次,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实现机械和电气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提高设计团队的协同效率。
最后,虚拟样机技术还可以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4. 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以汽车行业为例,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可以进行整车的动力学仿真和碰撞分析,提前发现结构的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
同时,虚拟样机技术也可以用于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评估和优化,通过模拟驾驶情况和座椅舒适度的评估,改善乘坐体验。
5. 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算法的发展,虚拟样机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应用领域。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齿轮传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由多个齿轮通过啮合传递动力。
在齿轮传动系统中,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
它由中央太阳齿轮、外圈行星齿轮和内圈行星齿轮组成。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具有紧凑结构、传动比变化范围广和承载能力强的特点,所以在很多机械传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了解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于设计和优化机械传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是研究其特性的基础。
一般而言,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传动系统的静态行为和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
首先,我们来讨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静态行为。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静态行为主要包括传动比和齿轮位置分析。
传动比决定了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对于不同的工况要求,传动比的变化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齿轮位置分析是指确定各个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这对于齿轮的啮合是否合理具有重要影响。
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静态行为分析中,可以采用几何法和力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传动比和齿轮位置。
几何法主要通过几何关系求解,力学法则涉及到力矩平衡和力平衡,求解过程需要考虑到齿轮的几何关系和曲柄等部件的力学特性。
其次,我们来讨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主要包括齿轮振动、齿轮动力学和齿轮传动系统的自激振动分析。
齿轮振动是指齿轮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齿轮的不平衡、啮合刚度等因素引起的振动。
齿轮动力学是指齿轮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齿轮的载荷和齿轮啮合行为引起的力学现象。
自激振动是指齿轮传动系统由于齿轮的不均匀磨损、齿轮啮合误差等因素引起的自激振动。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需要采用系统动力学和振动理论等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对于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动力学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线性动力学分析是指在小扰动情况下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的分析,一般求解线性化的动力学方程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Romax软件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四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换挡工作规律和速比计算。
在Romax软件中建立四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仿真分析得到了拉威娜齿轮机构各档的输出转速,与理论计算值完全吻合,传动比的一致性也同时得到验证。
关键词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Romax行星齿轮机构广泛应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其速比计算是自动变速器设计的重要内容。
以四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为例,利用Romax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验证模型参数及结构正确性的同时可以方便求得齿轮机构各档的输出转速与传动比,提高设计效率。
1 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简述图1所示为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
该行星齿轮机构由一个单行星轮式后行星排和一个双行星轮式前行星排组合而成。
前行星排太阳轮可以被离合器C1带为主动;后行星排太阳轮可以被离合器C2带为主动,也可以被制动器B1制动;共用行星架可以被离合器C3带为主动,也可以被制动器B2制动。
该机构取消了后齿圈,前、后行星排共用行星架,简化了行星齿轮机构。
工作时每个档位为了得到确定的运动和速比,需要结合两个离合器或制动器来实现。
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转速较低。
既可用于前桥驱动车辆,也可用于后桥驱动车辆。
注:1-后排太阳轮;2-后排行星轮;3-前排外行星轮;4-前排太阳轮;5-前排内行星轮;6-共用行星架;7-前排内齿圈C1.前排太阳轮离合器C2.后排太阳轮离合器C3.共用行星架离合器B1.后排太阳轮制动器B2.共用行星架制动器2 拉威娜行星齿轮机构换挡工作规律、传动比2.1 换挡工作规律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各档工作规律如表2所示。
1档、2档为减速前进档,3档为直接档,4档为超速档。
与三档拉维娜行星轮系机构相比,四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多了共用行星架离合器C3,因此可以比三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多一档,即4档(超速档)。
在三档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中,3档(直接档)的实现是通过接合离合器C1、C2来实现的。
基于SolidWorks的行星齿轮机构运动仿真模型发表时间: 2009-2-6 作者: 崔利杰龚小平李玉超来源: 万方数据关键字: CAE运动仿真行星齿轮机构 SolidWorks 二次开发 COSMO对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渐开线齿轮的精确建模,建立了某型直升机主减速器内两级行星传动机构在SolidWorks软件中的装配体模型,应用COSMOSMotion软件进行了机构运动仿真,为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直观的仿真手段,提高了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分析设计能力。
引言行星齿轮传动以其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和较低的轴承载荷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冶金等各个领域。
特别是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行星齿轮传动仍然占据当今世界直升机主减速器系统中的主流地位。
目前,以数字化装配和计算机仿真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虚拟样机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行星齿轮结构相对复杂、行星齿轮同时具有内啮合和外啮合,需要相当精准的造型和装配技术,因此构建行星齿轮机构虚拟样机显得相对困难。
基于此,本文利用SolidWorks软件强大的建模功能和二次开发能力,以某型直升机主减速器内两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为例,构建了行星齿轮机构模型,结合SolidWorks 内嵌的COSMOSMotion软件完成了其运动仿真。
1齿轮模型的生成1.1 SolidWorks二次开发简介SolidWorks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它的设计数据可以全部在外部通过API接口修改。
SolidWorks提供的API接口有OLE技术和COM组件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
具有OLE编程和COM接口编程的开发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Delphi等均可用于SolidWorl国的二次开发,创建出用户定制的、专用的SolidWorks功能模块。
除此之外,SolidWorks还提供了内置的宏命令编程,使得SolidWorks的定制更加容易。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分析李华强,贺向新,秦建国(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利用实体建模软件UG建立了减速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虚拟样机,并利用UG与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将虚拟样机导入到ADAMS中建立仿真模型。
齿轮啮合中轮齿间除了滚动接触外还存在相应的滑动接触,使轮齿间具有较大的摩擦了,针对传统赫兹理论形成的齿面接触力计算没有考虑齿间摩擦,将摩擦系数引入计算,得到了齿轮之间的接触力曲线变化。
应用UG NX的“高级仿真”模块,建立行星轮有限元模型,通过解算器NX NASTRAN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到行星轮在接触力作用下应变和应力分布情况,再根据设计要求对零件参数进行优化,使行星轮的结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达到体积小和成本低。
关键词:行星齿轮;接触力;滑动摩擦;优化The Research of the Planetary Gear Drive System Based On Virtual PrototypingLI Huaqiang,HE Xiangxin,QIN Jianguo(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China)Abstract :The virtual prototype of the planetary gear drive system which is the output mechanism of the reducer, is built with 3D solid modeling software UG. There are interfaces among UG, dynamical and simulative analyzing software ADAMS .Then the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is imported into ADAMS,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finished building. There is not only roiling contact but also sliding contact between gear teeth, so that there is a great sliding friction. Because the friction between tooth surfaces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general equation of tooth surface contact fatigue strength based on hertz theo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to the equation.The contact forces can be solved the speed. Application of UG NX7.0 'Advanced Simulation' module, the establishment of Planetary Gear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by NX NASTRAN solver 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solved by Planetary Gear at rated load,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 then according to the part design parameters to optimize, Planetary Gear structure that meets design requirements, we reach the small size and low cost.Key words:Planetary gear;Contact forces; Sliding friction;Optimization中图分类号:TH132,O313减速机构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作用的机械装置。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级数及不同的齿数比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达到降低转速的目的。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作为减速机构的一种,通常采用几个行星轮同时传递载荷,使功率分流。
差动齿轮不仅具有传动比范围大、效率高、体积小、运转平稳、噪声低等优点,还可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或用于变速传动,广泛应用于冶金、工程机械、车辆机械、船舶等做减速、增速或变速齿轮传动装置。
齿轮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的计算依赖与齿轮接触力的数据,同时研究发现,在工程机械中,振动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来自于其齿轮传动系统。
这些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接触传动中激振力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不仅严重的影响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动态性能、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而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齿根的变形和断裂。
为了建立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和进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基金项目(X200711)行动力学分析,在UG中创建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到ADAMS中创建一个包括构件、运动副等在内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动来测试所建模型,为三维模型的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得到最佳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
1、行星齿轮三维实体建模及模型数据转换1.1 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由于ADAMS所提供的实体造型功能并不适合于复杂3D曲面的构建,所以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参数化齿轮实体模型,同时利用UG中的装配模块,把所建立好的参数化齿轮实体模型装配在一起。
图1为2K-H型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实体模型。
这种差动减速机主要的特点是有两个输入端的同时,有一个输出端,可以实现独立的运动。
已知太阳轮齿数Z=23,行星轮Z=28,内齿圈Z=79,外齿圈齿数Z=100,齿轮1齿数Z=20,齿轮2齿数Z=31,齿轮3齿数Z=25。
该行星齿轮图1 实体模型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均按渐开线标准直齿轮设计,如果动力由1号输入轴输入,则传动比为5.4=i,如果动力由2号输入轴输入,则传动比为8=i。
对于在本文中差动减速器的要求是:在两个输入端中,一端工作,另一端则制动;高速输出为取样驱动速度,低速输出为工作时保证钢锭融化的驱动速度。
差动减速器的两个输入轴分别连接了两个电动机。
1.2 模型数据转换把在UG中装配好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简化,通过基于UG与ADAMS的Parasolid核心实体造型技术将其导入ADAMS中可以满足虚拟样机的需要,图2为导入后的虚拟样机模型。
图2 虚拟样机模型2 、建立动力学模型在ADAMS环境下,根据模型运动情况施加相应约束和定义啮合齿轮内之间的碰撞力。
2.1接触力参数的设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过程中,轮齿间的接触除了纯滚动接触外,两啮合轮齿之间还具有相对滑动。
传统的齿轮接触问题是以Hertz接触理论作为齿面接触力计算的,而Hertz接触理论没有考虑轮齿间的相对滑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轮齿间的相对滑动再加上轮齿间的摩擦作用是影响齿面接触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利用ADAMS软件中提供的接触力模块,在啮合的齿轮间添加Solid to Solid Contact,具体参数见表1给出(本文齿轮为油润滑)。
表1 各种材料对应接触参数设定2.2 添加约束条件如1轴输入,将建好的模型导入到ADAMS的软件中,并对模型施加约束,其步骤如下:1) 内齿圈与大地之间利用固定约束连接在一起。
2轴3轴及相配合齿轮均抑制。
2) 太阳轮和行星架分别与大地施加旋转副、行星轮与行星架组件间施加旋转副,使得它们能相对旋转。
并且在太阳轮的旋转副上施加运动约束,使太阳轮保持等速旋转。
3) 在太阳轮与行星轮、行星轮与内齿圈之间施加接触力。
4)在行星架上施加负载转矩。
如2轴输入,将建好的模型导入到ADAMS 的软件中,并对模型施加约束,其步骤如下:1) 齿轮2与3轴之间、1轴与大地之间利用固定约束连接在一起。
2) 2轴、3轴、内外齿圈、太阳轮和行星架分别与大地施加旋转副,使得它们能相对大地旋转。
行星轮与行星架组件间施加旋转副,使得它们能相对旋转。
并且在2轴的旋转副上施加运动约束,使2轴保持等速旋转。
3) 在所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施加接触力。
4)在行星架上施加负载转矩。
3、仿真分析在对虚拟样机模型前处理完成之后,取仿真时间t=0.2 s ,Step Size =0.0001 s ,进行虚拟仿真计算。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以2轴为输入轴进行数据输出,其旋转角速度为18000d/s ,负载转矩为1073000 N • mm 。
1)、太阳轮与行星轮的接触力图3太阳轮与行星轮的接触力曲线2)、行星轮与内齿圈的接触力图4行星轮与内齿圈的接触力曲线对于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由上述数据可见,太阳轮与行星齿轮系统中一个行星轮的平均接触力为4246.8383N ,内齿圈与行星齿轮系统中一个行星轮的平均接触力为4312.9326N ,行星齿轮与太阳轮的接触力小于行星轮与内齿圈的接触力。
3)太阳轮单齿接触力图5 单齿接触力通过对输出轴转数的测量,计算出太阳轮单齿受力时间约为0.006秒,由接触力分析图可知,单齿在进入啮合初期接触力较大,之后逐渐趋于平稳。
由于本例太阳轮与行星轮端面重合度为1.505,所以在单齿的接触区间内有两处较大接触力值。
4)、行星轮的有限元分析 由于行星齿轮所受应力循环次数较多,为防止轮齿折断,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齿顶啮合时只有一对轮齿受力,行星轮的材料为20CrMnTi ,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为58-62HRC.实验齿轮齿面接触疲劳极限2lim /1400mm N H =δ,实验齿轮弯曲疲劳极限2lim /340mm N F =δ,齿形为渐开线直齿,精度等级为6级。
材料密度3/68.7mm kg e -=ρ,弹性模量GPa E 206=,泊松比3.0=μ。
利用ADAMS 软件分析得到的接触力对行星齿轮的一个齿进行静力学分析,如图5所示,在齿顶处添加接触力,在两个侧面添加固定约束,网格划分为4面体10节点,单元大小1mm 。
图6 有限元仿真模型经求解计算得到单齿位移云图(图7)和应力云图(图8)。
图7位移云图图8 应力云图由图中可知,单齿最大位移为0.0088mm ,最大单元节点应力为432MPa ,发生在齿根部。
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minlim ][F NTST F F S Y Y δδ=,经查表2=ST Y ,1=NT Y ,2.1min =F S ,得到弯曲应力a F MP 566][≈δ,表明行星轮可进行优化使其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