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化温度计算表-8度
- 格式:xls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
peo玻璃化转变温度
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PET在高温条件下由非晶态转化为玻璃态的温度,这种转变对材料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范围有着重要影响。
测试方法包括膨胀计法、折光率法、热机械法(温度-变形法)、DTA法(DSC)、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法和核磁共振法(NMR)。
其中,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是一种重要的大型仪器,被广泛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例如,上海和晟仪器提供的
HS-DSC-101A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仪就可以测量和控制玻璃化转变温度。
同时,南京大展是一家生产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厂家,他们的
DZ-DSC300差示扫描量热仪具有高灵敏度、一体化设计、准确度高、保温性高、操作便捷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PET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
通过对PET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精确测量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就可以有效管理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范围。
玻璃化温度计算公式玻璃化温度是指在降温过程中,无定形物质由高温液态逐渐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它是材料学中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玻璃化温度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其中最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氢键断裂理论。
氢键断裂理论是一种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它认为玻璃化温度取决于分子间氢键的断裂。
具体而言,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热运动增强,氢键的断裂概率也随之增加。
当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氢键的断裂概率将会达到一个临界值,此时无定形物质将发生玻璃化转变。
根据氢键断裂理论,玻璃化温度(Tg)与氢键的断裂能(ΔH)和断裂概率(P)有关。
计算公式如下:Tg = ΔH / P其中,ΔH是氢键的断裂能,表示分子间氢键断裂所需的能量;P是断裂概率,表示在给定的温度下氢键断裂的概率。
氢键的断裂能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或者通过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断裂概率可以根据分子间的距离和势能函数来计算。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氢键结构和势能函数,因此计算玻璃化温度需要针对具体材料进行。
除了氢键断裂理论,还有其他一些计算玻璃化温度的方法。
例如,弛豫时间理论认为玻璃化温度与物质的弛豫时间有关。
弛豫时间是指无定形物质由液态向固态转变时,分子重新排列的时间。
根据弛豫时间理论,玻璃化温度可以通过分子的动力学性质来计算。
还有一些经验公式可以用来估算玻璃化温度。
这些经验公式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可以用来对未知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进行估算。
然而,由于不同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差异较大,这些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较窄,仅供参考。
计算玻璃化温度是材料学中的重要问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氢键断裂理论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它基于分子间氢键的断裂来解释玻璃化转变。
除此之外,还有弛豫时间理论和经验公式等方法可供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玻璃化温度,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分子动力学模拟求高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的大分子化合物,由无数个重复单元组成。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纤维、橡胶等。
然而,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玻璃化转变,即由高分子链的自由运动转变为凝固状态,这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高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高分子材料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凝固状态的温度。
这一温度取决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因素。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可以模拟高分子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通过模拟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可以获得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在研究高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相变过程。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高分子材料通常被建模为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原子或分子。
通过设定初始条件,如温度、压力、初始结构等,可以模拟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通过模拟的结果,可以得到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参数、热力学性质等信息。
在研究高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模拟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
通过模拟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得到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当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时,高分子链的运动会变得非常缓慢,形成凝固状态。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例如,分子链的长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
通过模拟不同分子结构下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得到不同结构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规律。
分子动力学模拟还可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过程。
通过模拟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可以观察到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
dsc玻璃化转变温度DSC玻璃化转变温度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是DSC技术常用的一个参数,用来描述材料的玻璃化行为。
本文将对DSC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材料由固态转变为非晶态的温度,也是材料玻璃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材料的温度升高时,会经历固态、玻璃态和液态三个阶段。
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材料的粘度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材料的流动性急剧下降。
二、DSC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原理DSC技术通过记录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来测定热性能参数。
在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独立的热盘中,通过控制温度差来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热容差异。
当样品发生玻璃化转变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产生峰值或波谷,通过测量这些峰值或波谷的温度,可以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
三、影响DSC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1.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成分会影响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例如,添加玻璃化剂可以降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的分子结构也会对玻璃化转变温度产生影响。
分子结构复杂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对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显著影响。
较快的冷却速率会导致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四、应用领域DSC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特性,为材料的合成和改性提供依据。
此外,DSC玻璃化转变温度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五、总结DSC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用于描述材料的玻璃化行为。
通过测定样品的热容差异,可以得到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和冷却速率。
DSC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特性,为材料的合成和改性提供依据。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1. 什么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听名字就有点高大上吧?其实,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水、塑料等领域。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会少掉不少好东西,比如那些光亮的汽车表面、坚固的家具,还有各式各样的艺术品。
这小家伙可真是个隐形的英雄,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那么,它的“玻璃化温度”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玻璃化温度就是这个化合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材料从坚硬的玻璃态转变为柔软的橡胶态的那一刻。
就好比一块冰淇淋,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时,硬得像石头,但放一会儿后,就软了、好舀了。
这个温度就像是它的“变身门”,一旦过了这个门槛,性质就变了,完全是两种感觉。
2. 玻璃化温度的重要性2.1 为什么要关注玻璃化温度?说到玻璃化温度,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这跟我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可大了!在制造业、材料科学和日常使用中,了解这一温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材料。
比如,如果你想做一个超酷的 DIY 项目,选错材料可就麻烦了。
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如果太低,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变形,像热天里的冰淇淋,不小心就化了。
而如果太高,可能在低温下又变得太硬,像是冬天的冰块,根本不容易使用。
2.2 玻璃化温度怎么测?测量玻璃化温度的方法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听上去很复杂,其实就像是给材料做个“温度体检”,看看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简直是个好帮手。
做实验的科学家们,真是太厉害了,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可以心里有数,做出更聪明的决策。
3.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3.1 具体数据和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大约在100℃ 左右。
听起来还不错,对吧?在这个温度以下,它还是一块“硬骨头”,但只要一升温,它就能开始变得柔软起来。
这种特性让它在许多应用中大显身手。
例如,涂料行业常常用它来制作耐高温、耐磨损的涂层,不怕炙热的阳光直射,也不怕时间的磨损,真是个“抗打”的小家伙。
冻干工艺设计中的关键配方温度-塌陷温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冻干配方的关键参数一直以来都是制剂科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冻干工艺设计的基础,随着检测方法和理论的进步,参数检测方法从电阻法到热分析法,从透射显微镜法到三维冻干显微镜系统,越来越贴近于冻干工艺的过程,但是关于关键参数的讨论一直存在,谁更适合于冻干工艺设计?玻璃化转变温度,塌陷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有一篇多年前的文章,给了我们一些答案:“A significant comparison between collapse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By Eva Meister and Dr. Henning Gieseler, Division of Pharmaceutics,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一、前言合理的冻干工艺设计是建立在具有代表性和准确的关键配方温度(Critical formulation temperature )测量的基础上的。
为了避免产品收缩或塌陷,在初级干燥过程中,必须将产品温度控制在这一关键温度以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DSC经常被用来确定最大冷冻浓缩溶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lation temperature:Tg’),并将其应用于冷冻干燥工艺设计。
近年来,冻干显微镜(Freeze drying microscope:FDM)作为一种新的测定关键配方温度的技术被提出,该技术测量的塌陷温度(collapse temperature:Tc)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当前,冻干显微镜技术改进甚至允许对塌陷行为进行更复杂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优化工艺。
二、冷冻干燥过程介绍冷冻干燥是一种广泛用于稳定蛋白质和多肽等生物药物制剂的干燥技术。
这些药物中有许多必须作为一种注射剂型进行药物治疗,但由于活性药物成分(Api)在水溶液中物理和/或化学上不稳定,因此不能长时间储存。
潜伏型固化剂(一)潜伏型固化剂是指常温下在环氧树脂中有很长的适用期而经加热或紫外线照射等作用,能迅速起固化反应的化合物按外加能量进行的分类。
属于前一类固化剂的有双氰胺系列、三氟化硼—胺络合物系列、嗯硼杂环硼胺、二酸酰肼类、咪唑盐类、超配位硅酸盐类等称为加热激活型。
属于后一类的有PM重氮盐、碘誗、誗盐等能在紫外线辐射下引起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的化合物称为光激活型。
潜伏型固化剂是制备单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涂料、浇铸料的关键原料。
一、双氰胺系列双氰胺是最早在工业上应用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
结构式42N,白色结晶粉末,分子量84,熔点207~20.9℃,相对密度1.40,能溶于水和乙醇。
由于分子中共轭双键和氰基的作用使烷基取代胍的碱性大大降低,致使它和环氧树脂混合物在室温下有相当长的稳定期。
在环氧当量为200g/mol的液态树脂中加入量为8phr时,室温下有6个月的适用期,但于175~185℃能快速阻,化;在环氧当量为700g/mol的固态环氧树脂中加入3phr时,室温下贮存稳定期不变,但是固化反应需提高到200℃左右/30min。
由于双氰胺熔点高达200℃以上,在此熔融温度下环氧树脂已快速固化,因此双氰胺和环氧树脂的混合是以前者悬浮分散的方式实现。
双氰胺的相对密度大于环氧树脂,其粒径大小和固化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见图8 -1。
超细粉碎的双氰双胺的应用是降低该固化体系温度、提高固化速率的有效方法。
双氰胺主要用于湿法制造环氧层压板、粉末涂料、环氧固体胶黏剂中。
为了降低环氧双氰胺粉末涂料的温度,可以选用芳香胺加成双氰胺,其结构式为:李瑞珍应用红外光谱仪和动态力学温度谱对E-51和双氰胺固化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固化树脂的两相结构和固化反应进行了讨论。
固化机理如下:首先是双氰胺粒子表面与部分环氧树脂进行反应,双氰胺分解成单氰胺,它的熔点为42℃,其溶解度比双氰胺大,易于向树脂内扩散,这时单氰胺的2个活泼氢与环氧基迅速进行加成反应,如此不断地消耗环氧基达到完全交联。
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3. 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 简述药物剂型的各分类方法的优缺点?5. 药典的定义和性质6. 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7. 什么是GMP 与GLP第二章液体制剂1. 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2. 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3.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4.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5. 简写溶液剂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6. 糖浆剂概念及制备方法7. 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甘油剂的概念8. 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过程有哪些?9. 混悬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 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11. 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12.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13. 用stoke's 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14.说明多相分散液体制剂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的表现及其解决方法?15. 简述混悬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及在制剂中的作用。
16. 混悬剂的质量评定17. 乳剂的类型、组成、特点18. 乳化剂的种类19. 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20. 如何选择乳化剂?21. 影响乳化的因素.22.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23. 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24. 复合型乳剂的类型制备25. 乳剂的质量评定有哪些?26. 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27. 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28. 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9. 增加溶解速度的方法。
30. 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31. 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第三章注射剂1. 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2.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3. 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4. 热源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5. 热原的性质有哪些?6. 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有哪些?7. 简述安瓶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8. 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9. 某一弱酸性易氧化的药物,若制备成注射剂,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①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哪些生产环节需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洁净度级别一般规定为多少级?②应采用何种玻璃的容器?③制备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药物氧化?10. 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11. 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24分)1. 极限氧指数:2. 棉纤维成熟度:3. 纤维结晶度:4. 吸湿滞后性:5. 蠕变与松弛:6. 合成纤维热塑性:7. 变形纱:8. 织物的悬垂性:二、填充题:(20分)1. 化学纤维按其聚合物来源可分为__ ___和两大类。
2. 半衰期是反映织物__ ___ 性能的指标。
3. 羊毛纤维产生卷曲的原因是;羊毛纤维在反复摩擦挤压作用下,纤维互相收缩紧密的性能叫做。
4. 其他条件不变时,混纺纱中纤维转移规律为细长纤维在_______;粗短纤维在___ __。
5. 纤维的拉伸变形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6. 随着温度升高,大多数合成纤维有三种物理机械状态,依次为、、和。
7. 纱线重量偏差为正值,表示纱线细度偏____;纱线重量变异系数越大,表示纱线条干。
8. 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方法有、、。
9. 棉单纱细度为18 tex,由两根并合成股线时, 其细度表示形式为;毛单纱细度为50 公支,由两根并合成股线时,其细度表示形式为。
三、是非分析题:(18分)1. 织物的保暖性主要取决于所用的纤维种类。
()原因:2. 一般短纤纱的捻系数大于临界捻系数。
()原因:3.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明显的膨胀现象。
()原因:4. 棉织物经丝光处理后,织物光泽、强度得到改善。
()原因:5. 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吸湿后强力下降。
()原因:6. 纤维拉伸实验时,测试长度越长,纤维强度值越大。
()原因:四、问答与计算:(38分)1. 根据纤维的拉伸曲线可获得哪些性能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作图表示常用的麻纤维、毛纤维、涤纶纤维的拉伸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特点。
2. 分析短纤纱、长丝纱、变形纱的结构、性能特点。
3. 有一批名义特数为18tex 的涤65/棉35 混纺纱,测得平均每缕纱干重为1.75g,每缕纱长为100m 。
求:(1)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2)该混纺纱的实际特数;(3)该混纺纱的英制支数。
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聚硅氧烷,其玻璃化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属性。
在了解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聚硅氧烷。
聚硅氧烷是由硅氧键和硅氧键直接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材料。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硅-氧键,而且由于硅和氧的电负性差异较大,使得硅-氧键在晶格中无法自由旋转,从而形成了高度有序的聚合物链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玻璃化温度的概念。
玻璃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物态转变过程,指的是某种材料在升温过程中从固体状态直接转变为非晶态,而不经历液态阶段。
在玻璃化过程中,材料的分子在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有序的晶体结构变为无序的非晶态结构。
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是指它在升温过程中从有序的结晶态转变为无序的非晶态的温度。
玻璃化温度是聚硅氧烷材料特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该材料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深入探讨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聚硅氧烷的基本知识。
聚硅氧烷在常温下通常是固态,并且表现出类似玻璃的透明和硬度。
聚硅氧烷具有较高的熔点,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硅氧烷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且其分子结构发生重组。
当聚硅氧烷慢慢冷却时,它会重新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固态。
然而,当聚硅氧烷被迅速冷却时(通常是通过快速减少温度或快速固化),它将会无法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而是形成无序的非晶体结构。
这种无序的非晶态结构被称为玻璃态。
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就是迫使聚合物迅速冷却以形成玻璃态的温度。
那么,为什么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对于该材料的应用如此重要呢?玻璃化温度是控制聚硅氧烷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性能和结构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玻璃化温度之上,聚硅氧烷处于固态,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适合用于制作硬质材料或结构件。
而当温度接近或低于玻璃化温度时,聚硅氧烷将变得柔软和易弯曲,适合用于制作柔性材料或弯曲设备。
聚硅氧烷的玻璃化温度还可以影响材料的热机械性能。
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
(最新版)
目录
一、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
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重要性
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应用
四、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正文
一、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简称玻璃点,是指物质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性或粘性液态的温度。
在这个温度以下,物质的结构呈现出类似玻璃的非晶态,缺乏固定的熔点。
当温度升高到玻璃化转变温度时,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由非晶态转变为具有固定熔点的晶态。
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重要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分子材料、金属合金和无机非晶材料等都存在玻璃化转变现象。
了解玻璃化转变温度有助于优化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应用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1.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它们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等都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密切相关。
2.金属合金:如铝合金、铜合金等,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其铸造性能、硬度和强度等。
3.无机非晶材料:如氧化物、硅酸盐等,玻璃化转变温度关系到其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
四、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当材料的温度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材料会表现出玻璃态特性,如硬度低、强度低、韧性差等。
在实际应用中,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材料容易发生脆化、变形和破损等问题,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丁晴橡胶玻璃化温度
丁晴橡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橡胶,在许多工业和消费品制造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玻璃化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决定了橡胶在低温或高温下的性能表现。
丁晴橡胶的玻璃化温度通常是指它的Tg值,也就是它从高温弹性态到低温玻璃态的转变温度。
这个转变温度通常在-70℃至-20℃之间,不同的丁晴橡胶类型和制造商会有所不同。
知道丁晴橡胶的玻璃化温度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到橡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低温下,如果橡胶材料温度低于其Tg值,它就会变得脆硬,容易断裂和失去弹性。
而在高温下,如果橡胶材料温度高于其Tg值,它就会变得过软,弹性下降,导致失去原有的性能。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丁晴橡胶材料时,需要考虑它的Tg值,以确保在所需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如果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使用丁晴橡胶,可以选择Tg值较低的类型,而需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则应选择Tg值较高的类型。
- 1 -。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定义和意义》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定义及意义
玻璃化转变是固相线温度以上,原子在晶体结构中重新排列时出现宏观位错(或空位)和空位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按量子力学观点来看,这些粒子所处于的状态并不稳定,其运动规律仍然遵守经典规范场理论;而从分子轨道角度来看,则正好具有一系列可能达到平衡态的分子轨道组合。
这种由于分子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差引起分子内部产生一个小小的波峰—称为热激发而使得整个分子的性质都改变了的温度,叫做“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常被简称为“玻璃化温度”。
玻璃化温度计算表
设计表22度设计表序名称简称Tg/K百分比W,%W/Tg百分比W,%W/Tg 1丙烯酸AA379 1.26%0.000033 2.50%0.000066 2丙烯酸正丁酯n-BA21933.63%0.00153637.70%0.001721 3甲基丙烯酸甲酯MAA37812.00%0.000317 4甲基丙烯酸乙酯EMA338
5甲基丙烯酸MAA458
6丙烯腈AN369
7丙烯酰胺AAM438 2.99%0.000068
8醋酸乙烯酯VAC30562.12%0.002037
9苯乙烯ST37347.80%0.001282 10丙烯酸甲酯MA281
11丙烯酸乙酯EA251
12丙烯酸异丁酯i-BA269
13丙烯酸-2-乙基已酯2-EHA203
14丙烯酸正辛酯258
15丙烯酸-β-羟乙酯β-HEA258
16丙烯酸-β-羟丙酯β-HPA266
17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PMA321
18甲基丙烯酸丁酯n-BMA293
19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326
20甲基丙烯酸已酯n-HMA268
21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β-HEMA328
22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β-HPMA346
23顺丁烯二酸404
24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356
25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383
合计100.00%0.003674100.00%0.003386
1/Tg=272.194170295.300071
玻璃化温度,℃-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