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第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1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教材简说: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编排本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1、自学课文: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课件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们的民族小学》和《金色的草地》都是描写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但区别在于《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讲的则是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
学情分析: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兄弟俩的故事。
故事涉及小朋友在草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
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这些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由于学习这篇课文的孩子都生长在城市,对“蒲公英的变色”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需要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2.多媒体情景法: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稻草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稻草人》。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善良的稻草人在为主人看守稻田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稻子,不惜与损害庄稼的害虫们进行激烈的斗争,筋疲力尽倒下的故事。
通过稻草人的形象,揭示了旧社会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农民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增强对旧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农民的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稻草人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课件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稻草人的样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回答问题:“稻草人是谁?它在做什么?”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农民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实践环节:让学生扮演稻草人,体验守护稻田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7.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以“我心中的稻草人”为主题,绘制一幅画作,并写一段话描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稻草人形象特点:善良、尽职、无私奉献与农民的关系:守护稻田、代表农民心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以“我心中的稻草人”为主题,绘制一幅画作,并写一段话描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答案示例:画作:画出一个站在稻田里的稻草人,它手持竹鞭,眼神坚定,背后是金黄的稻谷。
故事:在我心中,稻草人是一位伟大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