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蛔虫病的症状及常用药物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是由人体内寄生的蛔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1. 腹部不适:蛔虫在肠道内活动会刺激肠壁,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2. 消化不良:蛔虫影响消化道吸收功能,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3. 皮肤症状:重度感染可导致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4. 呼吸道症状:蛔虫在肺部游走时,可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选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甲苯硫氧嘧啶、丙硫异烟嗪等,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
2. 腹部按摩法:采用腹部按摩法可促进肠壁蠕动,使蛔虫排出体外。
3. 饮食调整:减少或避免摄入寄生虫常见宿主的食物,如生肉、生鱼等。
4. 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开水、定期洗澡等可以减少感染蛔虫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蛔虫病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蛔虫病(ascariasis)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
儿童感染率高。
传染源为肠道蛔虫感染者及病人。
蛔虫卵在感染者及病人的粪便中,虫卵通过污染了食物、水、手指等经口吞入人体,虫卵也可随灰尘飞扬被人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并可多次感染。
本病因摄入感染性回虫卵所致,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产出的幼虫钻入小肠壁,然后经血循环移行至心和肺,由肺沿支气管上行至口咽部被吞下回到小肠,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约在2个月内完成生活史,成虫的寿命6~12个月。
儿童感染蛔虫的风险较成人高,因其常有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啃指甲、吮手指、食用不洁食物等,且蛔虫病对儿童造成的危害远远比对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严重,可以引起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果。
在儿童出现以下症状中的2条或多条时,家长需警惕蛔虫病的可能,及早带孩子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的影响减至最低。
(1)反复出现肚脐周围的腹痛,小儿常阵阵哭闹,年长一点的儿童在腹痛发作时喜按压腹部;
(2)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3)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减轻、贫血等;
(4)时常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5)兴奋不安、脾气急躁、易怒等情绪改变;。
蛔虫病症状有哪些蛔虫病治疗方法简介
大家都知道,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给人带来痛苦,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蛔虫病症状有哪些,同时了解一下蛔虫病治疗方法。
蛔蚴移行症
见于短期内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虫卵的蔬菜、瓜果者。
潜伏期7—9日。
出现低热、乏力,少数伴荨麻疹或皮疹。
咽部异物感,阵咳,常呈哮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胸部闻及干罗音。
胸片双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多,点、片状或絮状浸润阴影,于1—2周消失。
痰液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夏科—莱登晶体,偶发现幼虫,病程持续7—10日,逐渐缓解。
肠道蛔虫症
肠道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
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
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1。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蛔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由蛔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引起。
蛔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蛔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腹痛是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蛔虫寄生在肠道内引起的。
腹泻也是蛔虫病的常见症状,由于蛔虫引起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所致。
恶心、呕吐、厌食是由于蛔虫寄生在胃肠道内刺激引起的,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除此之外,蛔虫病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灭体内的蛔虫,并且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一些严重感染蛔虫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并发症严重时采用的方法,手术能够迅速清除体内的蛔虫,缓解患者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预防蛔虫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蛔虫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定期进行驱虫治疗等。
加强个人卫生是预防蛔虫病的基本方法,保持环境清洁,饮食卫生等都能有效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驱虫治疗也是预防蛔虫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疫区或者高发地区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有效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总之,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蛔虫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蛔虫病的了解,提高对蛔虫病的防范意识,减少蛔虫病的发生。
蛔虫病怎么治
一、蛔虫病怎么治二、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三、蛔虫病的危害
蛔虫病怎么治1、蛔虫病怎么治
驱虫治疗,苯咪唑类药:阿苯达唑,剂量为400mg,一次顿服。
可于驱蛔虫后10d重复给药1次。
丙硫苯咪唑(亦称丙硫咪唑,扑尔虫):用法:成人400mg,一次顿服,转阴率100%。
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服法同成人,本品为高效广谱驱虫新药,能够与虫体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糖元耗竭;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止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和繁殖。
甲苯咪唑(亦称甲苯哒唑):用量:成人一日100~200mg,儿童一日2~3mg/kg,饭后一小时顿服。
副作用轻微,但妊娠早期,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肝炎活动期忌用,本品为一广谱驱肠线虫药,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使线虫无法生存,具有抑制线虫胚胎和杀灭成虫作用。
2、什么是蛔虫病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
临床表现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仅限于肠道时称肠蛔虫病。
多数肠蛔虫病无自觉症状,儿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蛔虫进入胆管、胰腺,阑尾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
如果儿童蛔虫病感染较轻,肠道内寄生虫较少,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故无法直接用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蛔虫。
一般针对疾病的判断,除了症状外,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确定。
1、症状:可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异食癖、精神不振、经常肚子疼、磨牙、饭量大易饿却面色消瘦等症状。
若无症状者,则可查看儿童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排蛔虫或者呕吐蛔虫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可在医院做B超影像检查胆管内是否有蛔虫影,静脉胆道造影片有时会见到胆管内有条状充盈缺损影,有上述症状者大部分可判断为蛔虫病;
3、实验室检查:也可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主要以病原体检测和血液检查为主。
查看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高,增高则可能感染蛔虫病。
同时可进行粪便涂片检测,检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感染蛔虫病。
蛔虫寄生虫病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但它是可以避免的,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下面是的宝宝出现蛔虫的症状及预防方法,欢迎阅读。
宝宝出现蛔虫的症状表现1.经常喊肚子痛,痛感集中在肚脐周边部位,揉按后能缓解。
2.白天容易激动紧张,晚上睡眠质量差,有容易惊醒、磨牙以及流口水等症状。
3.长虫斑——脸上、脖颈的皮肤的淡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
4.眼白上有蓝色不明物质,多呈圆形或三角形、半月形斑点。
5.没有明显的原因,皮肤上反复出现“风疙瘩”。
6.偏食,而且爱吃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泥巴、纸张、布头、墙灰、橡皮等。
7.食量特别大而且容易饿,喜欢吃零食,但是吃再多也胖不起来。
当然不排除部分宝宝是活动量太大才多吃不胖的,妈妈观察要仔细,别胡乱给孩子吃药。
预防方法1.良好的卫生习惯。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经常剪指甲、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喝生水等等。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食用。
3.定期除虫。
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定期给宝宝除虫,可以吃肠虫清,具体的用法还需要遵医嘱哦。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随地大便。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蛔虫排出的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环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
一旦吞食,即可感染。
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儿童不要吮吸指头。
驱虫中药1.使君子: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
一般可炒香后嚼服,每天每岁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
要注意不能过量服,否则会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2.苦楝根皮:可麻痹蛔虫,效力比使君子更强,可单用煎汤服,也可制成糖浆服。
小儿用量为6~12克。
少数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对有肝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应用。
3.槟榔:能杀灭多种肠道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使虫体易排出。
与南瓜子一起应用,驱绦虫效果好。
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传染病科。
蛔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人蛔虫或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
二、临床表现:(一)腹痛:蛔虫寄生于肠道或胆道,造成机械性梗阻,常引起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周为甚。
(二)发热:幼虫在肺部发育,引起蛔虫性肺炎或蛔虫性哮喘,常有咳嗽,发热,严重者有高热,寒战,咯血等症状。
(三)食欲不振、消瘦:成虫寄生于肠道,影响人体对于营养的吸收,患儿常常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
(四)荨麻疹、皮肤瘙痒;(五)重者可有频繁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紫绀。
三、检查:1、病原学检查: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
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
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
2、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位蛔虫症的诊断。
3、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X线检查: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
四、治疗:(一)驱虫治疗:目前常用的驱虫药为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伊维菌素。
驱虫时间宜选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
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感染程度高的地区最好每隔3~6个月驱虫一次。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二)饮食治疗:驱虫后一般不需要忌口,可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鱼、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贫血现象,驱虫后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和瘦肉等补充营养。
(三)手术治疗: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五、预防: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2、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蛔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蛔虫病Cascariasis)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改变,发病率大为降低。
【诊断提示】
1.流行病学有不良卫生习惯和食用生蔬菜史。
2.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无症状。
大量幼虫经过肺部时,可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哮喘,部分可有尊麻疹样表现,一般3〜5d症状消失。
儿童可有腹部不适,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畏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可有面部、球结膜"蛔虫斑”。
部分病例可有便出或呕出蛔虫病史。
严重感染者有烦躁不安、夜间磨牙等。
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
3.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大便可找到蛔虫卵,肠道X线检查可见到蛔虫阴影。
【防治措施】
1.驱虫治疗常用药物及用法:阿苯达哇(肠虫清):400mg 晚睡前顿服,必要时连服3do伊维菌素:每天服100μg∕kg,连用2do
2.并发症治疗详见腹部外科。
3.预防卫生宣教,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小孩肚子里有蛔虫怎么办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那么小孩肚子里有蛔虫怎么办?下面就赶紧跟着一起来看看吧!小孩肚子里有蛔虫的处理方法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因为小孩常常把没洗过的手指或手、不够清洁的东西放进嘴里或嘴边,所以发生肠道寄生虫症的概率远大于成人。
以下方法可以治疗小孩肚子里的蛔虫:1、合理选择药物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很多,疗效很高,而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2、驱除蛔虫二法取石榴树皮15克,洗净入锅,加水500克,煎浓汁约半碗,清晨空腹服用,除蛔虫有特效。
食醋2汤匙,6小时服1次,连服2日,可驱蛔虫。
3、预防(1)培养儿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家长要给儿童修彻底洗晒衣服和被褥。
(2)儿童的指甲缝中很容易藏有蛔虫卵。
家长要经常给儿童修剪指甲,教育他们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以免造成感染。
(3)消灭苍蝇、蟑螂等,不让儿童吃被它们爬过的食物。
这些昆虫会把蛔虫卵、细菌等带到食物表面,从而传播消化道疾病。
(4)积极发现、治疗蛔虫病,控制传染源。
特别是在幼儿园,可以采取集体服用驱虫药物来进行普遍治疗,预防儿童互相传染。
另外,蛔虫病的重复感染率极高,家长要预防孩子重复感染。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
愈后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小孩肚子有蛔虫的症状1、小孩经常说屁股痒,总用手挠肛门处。
2、小孩时常出现肚子疼,或肚子不舒服的情况。
3、小孩睡觉不安稳、爱翻滚,入睡后突然哭闹。
4、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异食癖。
5、小孩晚上睡觉爱磨牙。
6、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怎么吃都不胖,也不长个。
小孩有蛔虫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小孩有蛔虫的症状*二、如何预防小孩蛔虫*三、小孩有蛔虫怎么办小孩有蛔虫的症状1、小孩有蛔虫的症状消化道表现如果小孩子的肚子里的蛔虫的话,这个时候,会有消化道的症状。
一般,小孩子的肚子里的蛔虫,会让孩子出现了食欲大大下降的趋势,而且也会在生活中,让孩子经常出现了肚子疼的表现。
这个就是孩子的肚子里有蛔虫的现象。
因为蛔虫,可以在肠道里影响了食物的走向,或者是流动,促进了孩子的食欲的下降等。
而因为蛔虫在肚子里要运动,所以,也会引起了孩子的肚子绞痛等现象。
腹痛的部位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话,会让孩子的肚子有疼痛感,这种时候,可能会集中在孩子的肚脐眼处,或者是孩子的上腹部处,当然,这种疼痛感,也是无定时,反复发作的,持续的时间也不定,有时候,可能是一下子,有时候,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一般孩子的腹痛现象,会自行就消失。
痛的时候,孩子喜欢揉自己的肚子,但是没有任何的压力下的疼痛感,或者是腹肌的紧张感。
小孩子有偏食如果肚子里有蛔虫的话,孩子也会出现偏食的现象,这个偏食其实是指孩子可能会出现了喜欢特别的某种食物等。
例如,孩子可能会吃铁,土,或者是头发等。
这些就会引起了孩子的恶心,呕吐,以及轻泻或者是便秘等行为。
这全是因为蛔虫在肚子里的行为造成的。
2、小孩有蛔虫的病因蛔虫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最大的线虫,雌雄异体,形似蚯蚓,活虫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物,雌虫每天排卵可多达20万个,随粪便排出的蛔虫卵在适宜环境条件下5~10天发育成熟即具感染性。
虫卵被吞食后,幼虫破卵而出穿人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循环移行至肝脏,经右心进入肺泡腔,沿支气管、气管到咽部,又重新被吞咽至小肠并逐步发育成熟为成虫。
3、小孩有蛔虫如何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涂片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若出现上述并发症时,需与其他外科急腹症鉴别。
如何预防小孩蛔虫首先要防止蛔虫卵病从口入,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且洗手时尽量在流水下用肥皂认真清洗,如果用盆洗手仍会有部分细菌粘在手上。
【家庭教育】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家庭教育】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大人告诉我们:再不爱洗手、洗脸,小心肚子里长虫子。
其实,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如果不注意卫生,孩子的肚子里,真的有可能会长蛔虫。
蛔虫就是一种常用的寄生虫病,多出现在儿童身上,难影响孩子的食欲,以及肠道的消化吸收,甚至还可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那么,孩子身上发生什么现象,表明肚子里长了蛔虫呢?这些症状要警惕如果孩子忽然食欲下降,喝得很少,不管看到什么都真的没有胃口,还轻微吃零食、偏食,这就是孩子肚子里存有蛔虫了。
如果孩子经常说肚子疼,一阵一阵的,疼痛的部位是在肚脐周围或者是上腹部,这说明孩子肚里有蛔虫了。
推论孩子与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搞个直观的虫卵检测就可以。
如果家长想在家推论的话,其实很直观的一招就可以努力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存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心慌特点就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紧固且难反反复复,因此家长很难推论。
如果孩子脸上出现淡白色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斑点,上面附着细小灰白的鳞屑,这也是典型的长虫表现。
如果孩子睡的时候发生磨牙,还时不时的流口水,这也就是孩子肚里短蛔虫的整体表现。
如果孩子吃很多,还是不长肉,这也可能是孩子体内有蛔虫,蛔虫把孩子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吸取之后,孩子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如果你辨认出孩子在晚上睡的时候,经常抖阴部或者就是肛门附近,这也可是孩子肚子里存有蛔虫的整体表现。
这些措施要谨记要洗整洁蔬菜水果后喝小孩大多比较喜欢生吃水果蔬菜,一定要注意洗干净后再吃。
切不可将污染的水果蔬菜,未经洗净便生食,这样会增加感染蛔虫病的机率。
必须努力做到喝茶前便后刷牙小孩预防蛔虫病的关键是,切断蛔虫病的感染途径,一定要做到吃饭前、大小便后洗手。
1. 蛔虫引起的症状①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和腹痛。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常可自行缓解。
痛时喜揉按腹部,无压痛亦无腹肌紧张。
个别小儿可表现为有偏食或异嗜癖(如吃炉渣、土块等)。
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
有时可吐出或便出蛔虫;②精神症状:精神不宁、易怒、磨牙、易惊等。
过敏可引起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个别严重感染在某些诱因下(如感冒、消化不良、劳累等),可突然发生惊厥、昏迷;③营养障碍: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2. 蛔虫蚴虫引起的症状①过敏症状(死亡虫体的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鼻或喉黏膜刺激等症状);②蛔蚴性肺炎(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短暂轻咳,重者可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咳痰或痰带血丝,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3.并发症当蛔虫过多,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如发热、脱水、胃肠功能紊乱等)或驱虫药量不足时,可激惹蛔虫骚动及乱窜,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如①胆道蛔虫病;②蛔虫性肠梗阻等。
根据临床症状,近期有排虫、吐虫史或大便检查有蛔虫卵,均可确诊。
蛔虫病十大症状:一、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脐周疼。
二、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
三、脸上有呈指头大小的圆形、白色癣块。
四、多食易饥、爱吃零食,虽吃得多,却不长肉,发育不良。
五、时有气喘、发热,又找不出其它原因。
六、皮肤不明原因常起“风疙瘩”。
七、眼白区有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斑点。
八、夜间睡眠容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
九,经常厌食、偏食,甚至爱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十、舌面有散在的圆形、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蛔虫病的引发原因:中医学认为蛔虫症的发生,主要因为饮食不沽及不节所致.小儿不懂卫生,经常玩耍泥土,吮手指,脏手抓取食物,误食沾有虫卵的不沽之物.或食入未洗净或未煮熟之食物,致使虫卵由口而入肠道,寄生繁殖而发病。
饮食不节,小儿过食生冷、油腻、瓜果等,阻滞中焦,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职,积食成热,为诸虫孽创造了条件,肥甘不节,生冷失宜,中脘气虚,湿热不运,诸虫乃生。
儿童蛔虫病的症状及常用药物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小肠内的寄生虫病。
多见于5~15岁儿童。
轻者无症状,稍重者有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严重者引起胆道蛔虫或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是最大的肠虫,成虫为乳白色或略带粉色,头尾较细,雌虫在人肠内产卵,每天约产20万个。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为感染的虫卵,儿童吃了感染虫卵的蔬菜或水果后,一部分虫卵被胃酸杀灭,一部分在小肠孵化成幼虫。
幼虫依次穿过肠壁、小血管、门静脉、心肺、气管、咽喉和食道,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
症状人在感染蛔虫后可不表现症状仅为“蛔虫感染”,但儿童、体弱者可出现脐带周围或上腹疼痛,可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小儿常有精神不集中、哭闹、夜间磨牙、梦惊、瘙痒、反复出现荨麻疹,面部可见白色虫斑,重者可致营养不良、智力迟钝、发育障碍、面黄消瘦等。
有时可吐呕虫或便出蛔虫,或在大便中找到蛔虫,在镜检下可发现蛔虫卵,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驱除蛔虫的常用药(1)阿苯达唑(肠虫清)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蛲、鞭、钩虫的成虫及幼虫均有较好疗效,对蛔、鞭虫有杀灭虫卵作用,可干扰虫体摄取葡萄糖,抑制虫体生长繁殖,适用于多种线虫的混合感染。
以单剂量400mg顿服,治愈率高达100%。
(2)噻嘧啶(抗虫灵):对寄生虫的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先使虫体收缩而后麻痹,停止运动,作用快而优于哌嗪。
儿童每kg体重5~10mg,睡前顿服,连续2日。
(3)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可麻痹虫体肌肉,使之不能附着在肠壁,并随肠蠕动而排出体外,蛔虫在麻痹前不表现兴奋,因此安全。
儿童常吃糖锭(六一宝塔糖),1日每千克体重100~160mg,或1~3岁1次1.0~1.5g,4~6岁1.5~2g,7~9岁2~2.5g,9岁以上3g,睡前顿服,连服2日,一般不必同服缓泻药。
(4)左旋咪唑:可影响虫体的无氧代谢,使之麻痹,并制止虫体窜动,预防胆道蛔虫的发作。
儿童每千克体重2~3mg,睡前顿服,1周后可重复1次。
蛔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b.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
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
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主要症状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常因成虫所致而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瘙痒及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致病1.蛔虫幼虫移行症主要见于短期内吞食了大量蛔虫卵的患者。
潜伏期一般7~9日,临床上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
全身症状有低热与乏力,少数病人伴有尊麻疹或皮疹。
呼吸道症状为咽部有异物感,阵发性咳嗽,常呈嗜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
两侧胸部可听到干罗音。
胸部调线检查可见两侧肺门阴影增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纹增多与点状、絮状或片状浸涧阴影。
后者一般于1~2周内消失。
病程持续7~10天,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2.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
儿童以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与压痛。
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时而腹泻或便秘,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
儿童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小肠内寄生的蛔虫通常处于安静状态,但在受到各种刺激如发热、消化不良、服不足剂量驱虫药治疗与泻盐后可引起骚动,离开寄生部位,向上从口中吐出或向下从粪便中排出。
【诊断】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
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
小儿蛔虫病的全面解析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表现为平时虽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甚至可吐出蛔虫。
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
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
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除了腹痛以外,还传出现多食、厌食和偏食,或有异嗜癖。
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因或其他原因而致呕吐蛔虫,或从肛门排出蛔虫。
小儿感染较重时,可引起智力迟钝、磨牙等表现,极个别可引起神经性呕吐、肌肉麻痹和癫痫样发作。
因此不能对蛔虫病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
给适当的驱虫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
当出现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发生原因】
肠道蛔虫感染者及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人吃了被蛔虫卵污染的蔬菜等,或通过虫卵污染的、饮水等媒介也可感染。
【预防】
预防肠道蛔虫病应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在温暖、潮湿地区感染率较市,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