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培训资料word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77
锂电培训资料一、锂电概述锂电是指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电池储能和放电的一种电池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的普及,锂电池行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新兴的热门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锂电技术,以下将为大家提供详细的锂电培训资料。
二、锂电基础知识1.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锂离子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利用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嵌脱出现现象,实现电能的转化和储存。
2. 锂电池的组成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材料通常采用氧化物,如氧化钴、氧化镍等。
负极多采用石墨材料。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介质,常见的电解液为有机溶液。
隔膜则起到阻止正负极短路的作用。
3. 锂电池的分类锂电池可以分为锂离子电池(Li-ion)、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和锂金属电池(Li-metal)等几种类型。
其中,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
三、锂电安全性1. 电池过充锂电池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可能引发电池破裂、燃烧等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过充,应该采取适当的充电控制措施,如使用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电池管理。
2. 电池过放锂电池过放会引起电池的反应性增加,甚至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进而降低电池的性能。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应该注意避免过度放电。
3.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锂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温度可能引起电池热失控,甚至引发火灾。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应注意及时散热,避免过高温度的出现。
四、锂电充放电管理与保护1. 充电管理在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应根据电池的特性和需要,合理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避免过充现象的发生。
另外,应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 放电管理在锂电池的放电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放电电流和电压,避免过放现象的发生。
同时,应对放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放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寿命。
锂电池运输法规主讲人:周志强日期:201503日期:2015-03主要内容1、电池的基本概述1电池的基本概述2、研究锂电池的意义3、锂电池的定义4、锂电池UN38.3的测试项目4锂电池UN383的测试项目5、UN38.3检测数量6、锂电池的运输包装、判定7、MSDS7MSDS8、IEC62133电池的基本概述电池的定义广义的电池(Battery)是一种将其它形式的能量直接转换为直流电的装置。
电池按转换能量方式分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电池,如太阳能电池、飞轮电池;另一类是化学电池,即把化学量方式分两大类类是物理电池如太阳能电池飞轮电池另类是化学电池即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一般又称化学电池或化学电源。
电池的基本概述有关电池的分类依外形区分圆柱形钮扣形方形依使用循环次数区分一次电池:用完即丢,无法重复使用者,如:碳锌电池、碱性电池、水银电池、锂电池。
二次电池:可充电重复使用者,如: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锂充电电池、铅酸电池、太阳能电池。
依原材料区分铅酸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燃料电池、镍氢、镍镉等研究锂电池的意义锂电池由于重量轻、电压高、容量高、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同时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由于锂是一种特别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延伸和燃烧,如果锂电池包装和运输,如处理不当,易燃烧和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
所以安全运输锂电池势在必行,国际上也不断推行强制性的法规,对锂电池的运输进行全方位的管控(现行IATA -DGR和IMDG主要法规),锂电池通过UN38.3测试(ST/SG/AC.10/11/Rev.5/Amend.1&Amend.1&Amend.2)是首要前提,运输包装也需要满足要求,方可运输。
锂电池安全培训教材一、前言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化学特性和热失控的潜在风险,锂电池也面临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本教材旨在为使用锂电池的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
二、锂电池简介1. 锂电池概述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电池,由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为阳极材料,通过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过程。
2. 锂电池分类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化学特性,锂电池可以分为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硫电池等多种类型。
三、锂电池的安全隐患1. 短路锂电池在外部短路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电流通过电池,引发热失控和爆炸的风险。
2. 过充和过放过充和过放都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可能引发电池发热、膨胀或燃烧等危险情况。
3. 高温环境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超过指定温度范围时,容易引发自热、引燃甚至热失控的危险。
四、锂电池安全操作指南1. 储存和运输- 锂电池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易燃易爆物品接触。
- 在运输锂电池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和振动,并遵循相关的运输规范。
2. 充电与放电- 使用合适的充电器,并遵循充电器的使用说明。
- 不要将充电的锂电池长时间放置在充电器上,以防过充。
- 避免过放电,及时停止使用电池或更换电池。
3. 温度管理- 在高温环境下,尽量减少锂电池的使用,避免过热导致的危险。
- 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锂电池类型和温度范围。
4. 避免短路- 避免金属物品接触锂电池的正负极,以免引发短路。
- 在携带或储存锂电池时,使用专用的防护套或盒子保护电池。
五、应急措施1. 发生漏液或膨胀时,切勿触摸电池,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手套和眼镜。
2. 发生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等扑救措施,尽量避免使用水进行扑救。
3. 发现锂电池发生异常,如异味或冒烟,应立即将其放置在防火容器中,并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第一章锂离子电池的历史和发展1、发展史电池是将物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V olta)将不同的金属与电解液接触,作成V olta堆,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电源装置。
从1859年普莱德(Plante)试制成功铅酸蓄电池以后,化学电源便进入了萌芽状态。
1868年法国科学家勒克郎谢(Leclanche)研制成功以NH4Cl为电解液的锌—二氧化锰干电池;1895年琼格发明了镉-镍电池;1900年爱迪生(Edison)研制成功铁-镍蓄电池。
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一度处于停滞状时期,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一些基础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各类用电器具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池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科学家首先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
进入8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越发迅速,对化学电源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增高。
如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化学电源必须小型化;电子器械、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的普及不仅要求化学电源体积小,而且还要求能量密度高、密封性和贮存性能好、电压精度高。
因此电池池的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1988年,镍镉电池实现商品化。
1992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2019年,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进入市场。
2、锂电池发展史2.1锂原电池美国航空航天航空局(NASA)及世界上其它一些研究机构是最早从事锂原电池研究的,他们努力的结果使锂原电池在1970年初实现了商品化。
这种锂原电池采用金属锂,正极活性物质采用二氧化锰和氟化炭等材料。
与传统的原电池相比,这种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高数倍,而且其电动势在3V以上,可用作特殊需求的长寿命电池或高电压电池。
上述使用金属锂作活性负极物质的一次锂电池已顺利实现了商品化,但锂离子蓄电池的开发且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金属锂负极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是由于在充电反应中过程中会产生枝晶锂(纤维状结晶),这种现象会导致蓄电池产生两个致命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对电池特性的影响,那就是以纤维状沉积的金属锂会以100%的效率放电,由此导致电池充放电循环困难,并引起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贮存等性能的下降,第二个缺陷就是枝晶通过充放电的循环反复形成,枝晶锂可能穿透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发生爆炸。
电池培训教材第一章电池的基本知识锂离子电了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了两类,目前在耗电量较低的便携式电子立品中主要使用不可充电的一次性锂离子电池,而在笔记本电脑、手机、PDA、数码相机等耗电量较大的电子产品中则使用可充电的二次电池,通常是锂离子电池。
我们公司生产的手机电池,主要由三大主料:电池、胶壳、保护板组成,下面我们围绕这三大主料进行逐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节 电池的基础知识一、电池的定义电池是一种能源当它的正负极连接在用电器上时,因为正负极之间存在电势差,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储存在电池是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一只电池必然由两种不同化学活性的物质组成正负极,正负极活性之间的电势差形成电池的电压,根据其化学系统的不同,各种类型电池的电压各有不同,我们公司经常用的电池有三种:钢壳、铝壳、聚合物。
二、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1.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3.6v~3.8v远高于镍氢和镍镉电池的1.2V电压. 2.容量密度大,其容量密度是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的1.5~2.5倍,或者更高. 3.自放电小,在放置很长时间后其容量损失也很小.4.寿命长正常使用其循环寿命可达到500次以上.5.没有记忆效应,在充电前不必将剩余电量放空,使用方便.(2)缺点:6.电池成本高,电解质体系提纯困难.7.不能大电流放电,由于有机电解质体系街头的因,其内阻相对其它类电池内阻大,故要求较小的放电电流密度,一般放电电流在0.5C以下,适合于中小电流的电器使用。
8.需要保护线路控制,过充或者过放都会使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可逆性遭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
三、电池的标称电压、容量、内阻及其单位1.成品电池的标称电压国际上为3.8V,内阻小于180MΩ,但不可以为零。
2.电池的容量有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分。
容量的单位为mAh(毫安时)或者Ah(安时),换算关系为1Ah=1000mAh①额定容量是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C条件下,以5H倍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担供的电量,用C5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