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48
PPT操作考试—内容提要1、幻灯片模板设计设置演示文稿的设计摸板为:‘Sandstone.pot’。
2、幻灯片版式式设计把演示文稿的第1张幻灯片版式设计为:…文本与图表‟。
3、幻灯片页面切换方式设置把演示文稿的第3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阶梯状左下展开‟,速度为…慢速‟。
4、插入自选图形+填充(单色+渐变+纹理+背景图片)在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插入自选图形:…基本形状:棱台‟,用颜色渐变效果填充,设置渐变颜色:…双色‟,颜色1:…褐色(RGB:153,51,0)‟,颜色2:金色(RGB:255,204,0)。
在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插入自选图形:…标注:云形标注‟,用颜色渐变效果填充,设置渐变颜色:…预设‟,预设颜色:…红木‟。
5、幻灯片背景设置将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背景设置为“白色大理石纹理”。
将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背景设置为“鱼类化石”。
将考试文件夹下的“photo”子文件夹中的图像:…photo2‟,设置成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
6、插入文本+边框在演示文稿的第4张幻灯片插入文本框,添加文字:…ppt测试‟,将文本框的边框设成“绿色”,虚实为“短划线-点”,粗细为“1.5磅”。
在演示文稿的第4张幻灯片插入:…横形文本框‟,添加文字:…北京奥运会‟,将文本框的边框设成“深红色”,虚实为“圆点”,粗细为“2磅”。
在演示文稿的第4张幻灯片插入:…竖形文本框‟,添加文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文本框的边框设成“蓝色”,虚实为“长划线”,粗细为“1.75磅”。
7、图像+动画在演示文稿的第5张幻灯片插入考试文件夹下的“photo”子文件夹中的图像:…photo11‟,设置图像模式为…黑白‟,设置动画效果“百叶窗”。
在演示文稿的第5张幻灯片插入考试文件夹下的“photo”子文件夹中的图像:…photo13‟,设置图像模式为…水印‟,设置动画效果“闪烁”。
8、艺术字+动画在演示文稿的第5张幻灯片插入艺术字‘湖南省计算机等考试’,并将其形状设置成…粗上弯弧形‟效果,设置动画效果“收缩”。
一、引言国防科大(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作为我国人民武装力量的高等军事院校,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培养高级军事人才、推动军事科研、服务国防建设的重要使命。
为了适应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国防科大制定了2023年研究生培养大纲,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国防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培养面向国防科研、装备研发、国防建设和军事管理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3. 培养具有较高的国防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化的科研与管理能力,能胜任重大国防科研及装备研发任务的高级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模式1. 以学术导向为基础,突出军事应用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
2. 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学术指导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
3. 开设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创新实践课程,注重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培养课程1. 开设军事科学、军事技术、军事管理等核心课程,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培养。
2. 加强国防科研前沿领域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在国防相关科技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3. 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
五、培养评价1. 制定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突出学术成果和科研创新的评价。
2. 设立导师和学术委员会对研究生进行定期评估,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成果的评价与推广,鼓励学生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六、总结国防科大2023年研究生培养大纲的制定,为高级军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科学的体系。
这将有利于培养更多适应国防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国防科研和装备研发的发展,为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更多强大的人才支撑。
以上就是对国防科大2023年研究生培养大纲的概括和分析,相信这份培养大纲会成功地推动国防科大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提高。
国防科技大学《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我校《线性代数》课程始于“哈军工”时期,当时的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包含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进行讲授,由孙本旺、卢庆骏等知名教授组成的教授会负责该课程的建设。
这门课程对学生影响最为广泛,被誉为“霸王课”。
我校《线性代数》课程2010年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同时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寻求“两个突破”,争创“三个一流”开展课程建设,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建设成效。
一、建立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我校《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以教育部新制定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本指导原则,以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指导,根据新形势下我校线性代数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对线性代数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更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1)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线性代数,46学时。
在全校技术类学员范围内进行全面选拔,注重数学和英语基础,打破专业界限,组成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实施小班教学,由本课程的资深教授担任主讲任务,在使用自编教材《线性代数》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的著名教材,实施与国际知名大学接轨的线性代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整个线性代数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深或加强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素质的培养。
(2)线性代数普通班,46学时。
除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外,全校技术类学员和合训类学员按原院系和原专业分班,称为线性代数普通班。
二、突出代数素质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线性代数教学团队以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以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懂技术、会指挥的新型复合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深化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以教学改革为牵引,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与实例1)参考文献表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数量一般不少于15 条,注意列出对《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的引用。
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各篇文献按正文中依次标注的序号列出。
2)英文参考文献只用英文著录。
作者的名字一律“姓”全拼在前,“名”缩写成首字母在后,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
题名、书名等只是句首字母大写,期刊、专著、论文集等文献名中各实词首字母大写。
3)中文参考文献同时用中、英文著录,在英文后加上(in Chinese)。
注意:在对照的英文中,作者姓名录入格式和篇首页作者姓名格式一致,其余同英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一致。
4)每篇文献最多列出3位作者,多于3位时,中文后加“,等”字,英文后加“,et al”,姓名之间用“,”分隔。
5)会议论文一律以论文集的形式著录,特别注意需注明论文集的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一般不再写会议的举办地点和时间。
论文集没有正式出版,就顺序列出会议论文集名称、举办地点和时间。
6)参考文献中以下常用缩写尽可能改为相应的全拼Proc—Proceedings,Symp—Symposium,Trans—Transactions,Conf—Conference7)每条文献中各必选项必须齐全,并注意各项的排列顺序和每项之后标点的用法。
8)若引用的参考文献尚在在印刷中,在条目最后加上“:印刷中”或“: in Press”。
9)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可将文献分为普通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电子资源等。
按文献的存储载体不同,又可将文献分为纸质、磁带、磁盘、光盘和联机网络等,没有特别声明的文献均属于纸质文献。
各标志代码如下:10)电子文献不仅要著录文献类型,而且必须注明文献载体类型;联机文献必须注明引用日期( [yyyy-mm-dd] )、获取和访问路径。
注:在著录格式中:1. { }中的部分是可选项;蓝色部分对于联机文献是必选项。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下面是我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供大家参阅。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 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二、教学方法1、讲授、演示、实践;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
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2、汉字输入法3、数制和字符编码4、多媒体初步技术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认识操作系统2、Windows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3、文件管理4、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5、Windows控制面板6、Windows程序和附件教学要求: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4、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教学内容:1、Word认识窗口界面2‘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及编辑长文档3、Word表格处理4、美化文档及图形处理教学要求:1、了解 Word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 Word 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第25卷第6期大学数学V01.25,№.6 2009年12月CoLLEGE M A T H E M A T I C S Dec.2009国防科技大学“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特色冯良贵,戴清平,谢端强,李超,陈挚(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系,长沙410073)[摘要]介绍国防科技大学线性代数与李间解析几何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取编排、分层教学的实施、考核方式的规范、试题库的建设和使用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等问题上所做的特色研究和建设.[关键词]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特色[中图分类号]G423.07;015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454(2009)06—0011一03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教育部新制定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出台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数学实验题材的教学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我国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不断出现,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的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包括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各种电子课件的编制和网络资源的扩充,多层次和多类别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等.但是在教材内容的选取编排、分层教学的实施和考核方式的规范、试题库的建设和使用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于这些问题,我校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组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特色.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初等行变换化最简行阶梯形的作用在进行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的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是非常重要的.1.合理安排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向量的编写顺序.现有教材在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向量的安排上尽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怎样处理好它们的先后顺序,还有待进一步很好解决,其困难在于这几个方面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交叉部分.比如:线性方程组的解结构必须利用向量空间才能解决,而讨论向量与向量空间必须用到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和矩阵的秩,矩阵的秩及其相关思想必须利用行向量和列向量才能把握本质.我们编写的教材采用了把线性方程组分开讲解的处理方式.作为行列式的应用在第一章讲解Cra mer法则;在矩阵一章中利用初等行列变换方法讲述线性方程组和矩阵方程的Gauss消元法,从而得到了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法,并且用矩阵的秩给出了有解判断方法;利用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法和有解判断方法,完全解决了第i章中几何向量、直线和平面及其关系的判断以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判断等问题;用向量空间和向量空间基的思想准确描述了线性方程组的解结构.2.利用最简行阶梯形的方法统一解决相关问题.求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矩阵方程AX=B、判断两组向量是否等价和判断两组向量是否生成相同的向量空间等问题,都可以利用最简行阶梯形来解决.[收稿日期]2007—07—10[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大学“十一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湖南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U2009104)12大学数学第25卷在求解线性方程组Ax=6时,其实质是对A进行初等行变换和将其化为最简行阶梯形,同时把相应的变换作用在6上.求解矩阵方程A X=B时,把分块矩阵[A B]中的A进行初等行变换将其化为最简行阶梯形,同时把相应的变换作川在B上,既可以判断其是否有解,同时口J求得其解.如果记A一[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Fundametals of college computer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属于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在一年级新生中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为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服务,也为自己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要求针对非零起点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除了操作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设计基础等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能力要求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学生要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进制转换、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内容;(2)掌握操作系统、文件概念;掌握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和磁盘管理等操作;(3)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4)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应用;(5)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6)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7)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8)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知识;(9)掌握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章目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24,具体的教学内容章目和学时分配如下:三、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二进制、进制转换、存储单位、ASCII码、汉字编码)。
2.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计算机软件系统。
4.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语言处理方式。
[重点难点]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教学方法] 电子课件讲解演示[作业] 完成书后的作业[课时] 2学时第2章操作系统[目的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件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和文件的概念。
2.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程序管理功能和磁盘管理功能。
模块化自适应救援机器人-------------设计说明书参赛学校:国防科技大学学员姓名:喻煌超、梁杰、卢钟岳、周辉、张弛指导教师:尚建忠、梁科山目录一、创新构思 (1)二、方案设计 (3)三、创新点 (10)四、实用化可行性分析 (12)五、成本分析 (14)六、应用前景 (15)一、创新构思救援破障工作正在向快速化、高效化、科学化等方面发展,利用特种设备执行救灾任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重点。
针对当前现有设备无法通过自动更换模块化的机构来适应具体工作这一现状,本研制小组在多种用于破障、救援、工程等特种机构的已有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能够根据工作要求的不同,自动更换并运行清障、挖掘、推土、生命探测、通讯、爆破、装卸、清扫、起重、切割、牵引、升降等多种模块的机器人。
灾难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清除障碍,救援灾民,重建家园这三阶段。
这都离不开特种设备的参与,但由于救灾工作的特殊性,每一阶段分别只对特定的几种设备有大规模的需求。
而灾区普遍交通不畅,运输困难,无论是从特种设备的种类还是数目上来考虑,都无法保证满足工作的需求。
于是本研制小组设想制作出一种基于特种车辆工作机构模块化的自适应救援机器人。
图1 作品整体图此机器人可根据具体环境的需要,自动卸下原模块,更换上所需的相应模块,以此达到随机应变、一机多用的目的,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救灾工作。
此外,由于采用了智能控制程序,可以避免救援人员亲自深入到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从根本上消除了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此机器人可利用所搭载的两个机械臂并行处理多种工作,还可通过两个机械臂配合完成复杂的工作,能够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机械臂仅需在机器人的前方作业便可将石、土通过底盘上所加载的卷扬机和传送带运送到后面的运输车上。
此设计可以适用于狭小的工作环境,有效地弥补了现有工具的不足。
此外,本机器人还可装备工程兵部队,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工事;也可加载武器模块,应用到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处理战场上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