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从气势上看,辛词充满金戈之声,给人一种 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从内容上看,辛词表现 了渴望杀敌的悲壮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 可奈何的自嘲,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 的哭诉与表白;从情感上看,辛词表现出了一 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读文本,了解辛弃疾的生平
事迹及相关史料。 2.阅读与欣赏散文;培养通过文章
和相关史料来解读、把握人物形象的 能力。
3.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 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作者简介
山西霍县人 现任新闻出版署
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 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梁衡这篇作品的独特性就是以词论人,知人论世。要 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了解那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特定的 历史环境;了解了那个人,了解了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才能 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艺术探究
10.“把栏杆拍遍”,从这个动作、这个细节、这个背 影中,你体悟到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豪放的不同之处吗?
明确:苏轼能从自然山水中找到寄托,他是“旷达"而 “超迈”的;而辛弃疾的豪放,始终不息地布流着、涌 动着的是收复中原的豪情,以及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之 情,用一个词语概括为——“ 慷慨悲歌"。同样豪放,由 于两个人生活的社会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两个的风格 就同中有异。
(4)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词人的双重身份;
(5)最后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 声响中,我们可以读出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 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
艺术探究
9.作为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性? 读完文本,我们发现他引用了主人公很多诗词,用辛 弃疾的诗词中来塑造形象。这种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一 个专门的名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