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克无线射频识别RFID
- 格式:pdf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4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21世纪的全球商业竞争已不仅是超越了技术、成本和管理等领域的单项角逐,更是各全球供应链优劣高下的综合竞争。
各跨国商业零售巨鳄们对其供应链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分销中心规划、仓库规划等等,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营体系。
昆明市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同步展开的,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营销中心、电话订货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稽查服务中心。
卷烟销售量逐年稳步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销售网络运行初期,由于企业区域供应链运营逐步趋于完全集约经营状态,随着日进出货物数量、品种的逐步增加以及客户需求日趋复杂,造成了人力资源投入增加、仓储管理难度加大、占用资金等诸多不利于集约经营的因素。
为此,公司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企业仓储管理经验,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对卷烟配送中心进行完全数字化仓库建设。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将货物以托盘为基本数字化管理单位,即托盘上嵌入一个HF-915MHz电子标签。
这样既不影响货物的外观质量,又提高货物整体数字化平均单位数量,便于实现大批量货物的精确数字化管理。
电子标签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是基于数字仓库管理应用软件、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立体高架仓库思想等实现的。
【数字仓库RFID应用流程】进货:当货物通过进货口传送带进入仓库时,每托盘货物信息通过进货口读写器写入托盘,然后通过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算出货位,并通过网络系统将存货指令发到叉车车载系统,按照要求存放到相应货位。
出货:叉车接到出货指令,到指定货位叉取托盘货物。
叉取前叉车读写器再次确认托盘货物准确性,然后将托盘货物送至出货口传送带,出货口传送带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信息是否准确,校验无误出货。
通过对物品托盘的货位化管理,全面实现了在平面仓库中先进先出管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
SICK光电传感器八大经典应用,你知道几个?SICK光电传感器八大经典应用,你知道几个呢?SICK光电传感器即环境光检测(依据传感器的照度用受光部检测的光量来判定四周的明暗)与接近检测(从具备传感器的发光源放射的光线照射到测量对象上,依据反射到传感器的接近用受光部的光量来判定距离测量对象的远近)。
环境光传感器可以优化调整 LED 背景灯的照明,这样不管是在昏暗的电影院还是光照充分的室外,在任何环境下我们的移动电话都能自我调整到适合的亮度。
接近传感器可以在接听电话的时候关掉触屏,这样我们就不会触到屏幕上的按键导致蓦地挂断电话或者点开其他功能了。
SICK光电传感器各种不同的汽车电子应用需求,有多种接近检测方法,如电容感测、红外、超声波、光学等。
对从 5mm 到300mm 范围的接近检测,电容式感测技术相对其它技术而言有很多优势:杰出的牢靠性、简单的机械设计、低功耗和低成本。
相比于触摸检测,在汽车门禁系统中使用接近检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识别车主的时间上抢先,其结果是拉门之前,门锁就已经处于打开状态。
检测空间手势用于打开或关闭设备,也是汽车电子中常见应用。
同时使用两个或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就可以通过检测手掌在空中的简单动作(如在被检设备前挥手)来打开或关闭设备。
在电灯内设计传感电极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从使用细铜线到采纳可直接附着在塑料上的导电聚合物都有。
SICK光电传感器在屏蔽门上的应用为了安全,地铁屏蔽门越来越多地被地铁月台所使用。
接近开关传感器将会大量投入屏蔽门的技术应用中,地铁事故将会在传感器的应用中降到。
目前屏蔽门系统用来检测开门与关门的常用方案,一般是通过两个接近开关来检测门的开启和关闭。
由于接近传感器能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检测,所以不会磨损和损伤检测对象物。
这也是它适合在地铁上安装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接近传感器性能进一步提高,它将应用于更多的场合,将来不仅仅是地铁门,在公交等其它屏蔽门上都会有广泛的应用。
microScan3 Core I/O AIDA 安全激光扫描仪所述产品microScan3 Core I/O AIDA制造商SICK AGErwin-Sick-Str.179183 Waldkirch, Germany德国法律信息本文档受版权保护。
其中涉及到的一切权利归西克公司所有。
只允许在版权法的范围内复制本文档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未经西克公司的明确书面许可,不允许对文档进行修改、删减或翻译。
本文档所提及的商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资产。
© 西克公司版权所有。
原始文档本文档为西克股份公司的原始文档。
2操作指南 | microScan3 Core I/O AIDA8025406/1L9Q/2023-08-14 | SICK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内容内容1关于本文档的 (7)1.1本文件的功能 (7)1.2适用范围 (7)1.3本操作指南的目标群体 (7)1.4更多信息 (7)1.5图标和文档规范 (8)2安全信息 (9)2.1基本安全提示 (9)2.2规定用途 (10)2.3不当使用 (10)2.4网络安全 (11)2.5合格的安全人员 (11)3产品说明 (12)3.1通过 SICK Product ID 标识产品 (12)3.2设备概览 (12)3.3结构和功能 (13)3.4产品特性 (14)3.4.1变型 (14)3.4.2接口 (15)3.4.3系统插头 (15)3.4.4区域类型 (15)3.4.5区域组 (17)3.5应用示例 (17)4项目 (20)4.1机器制造商 (20)4.2机器的运营商 (20)4.3设计 (20)4.3.1防止干扰 (21)4.3.2避免无保护区域 (22)4.3.3安全激光扫描仪的响应时间 (24)4.3.4参考轮廓监控 (24)4.3.5危险区域保护 (26)4.3.6危险点保护 (32)4.3.7访问保护 (35)4.3.8动态危险区域保护 (37)4.4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连接 (42)4.4.1电磁兼容性 (43)4.4.2电压供给 (44)4.4.3USB 接口 (44)4.4.4OSSD (44)4.4.5电路示例 (45)8025406/1L9Q/2023-08-14 | SICK操作指南 | microScan3 Core I/O AIDA3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内容4.5检查方案 (45)4.5.1调试中和特殊情况下的检查规划 (46)4.5.2定期检查的规划 (46)4.5.3检查提示 (47)5装配 (49)5.1安全性 (49)5.2拆封 (49)5.3安装流程 (49)5.3.1直接安装 (51)6电气安装 (52)6.1安全性 (52)6.2接口概览 (53)6.2.1microScan3 Core (53)6.3接口配置 (53)6.3.1带 M12 插塞接头的连接电缆 (54)6.3.2备用 FE 接口 (54)7系统配置 (55)7.1交货状态 (55)7.2Safety Designer 配置软件 (55)7.2.1安装 Safety Designer (55)7.2.2项目 (55)7.2.3用户界面 (56)7.2.4用户组 (56)7.2.5设定 (58)7.2.6配置 (58)7.2.7联网 (60)7.3概览 (60)7.3.1功能范围 (61)7.4读取配置 (62)7.5识别 (63)7.6应用 (64)7.7监控平面 (65)7.7.1监控范围的参数 (66)7.7.2安全激光扫描仪的参数 (67)7.8轮廓参考区域 (69)7.9区域 (70)7.9.1使用区域编辑器 (71)7.9.2创建区域组模型 (74)7.9.3导入和导出区域组和区域 (74)7.9.4背景图片 (74)7.9.5区域编辑器的设置 (75)7.9.6借助坐标编辑区域 (76)7.9.7绘入无法监控的区域 (77)4操作指南 | microScan3 Core I/O AIDA8025406/1L9Q/2023-08-14 | SICK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内容7.9.8定义全局几何形状 (78)7.9.9建议区域 (78)7.10输入和输出,本地 (80)7.10.1关于一些信号的更多设置 (81)7.11监控事件 (82)7.11.1针对监控情况表格的设置 (82)7.11.2监控情况设置 (82)7.11.3关断路径 (83)7.11.4分配区域组 (83)7.11.5分配确定的关断行为 (83)7.11.6导入和导出监控事件表格 (84)7.12模拟 (85)7.13传输 (86)7.14启动和停止安全功能 (87)7.15报告 (88)7.16服务 (89)7.16.1设备重启 (89)7.16.2出厂设置 (89)7.16.3管理密码 (90)7.16.4访问管理 (90)7.16.5光学镜头罩调整 (91)7.16.6比较配置 (91)8调试 (93)8.1安全 (93)8.2校准 (93)8.3接通 (94)8.4在调试和发生变化时检查 (95)9操作 (96)9.1安全性 (96)9.2定期检查 (96)9.3显示元件 (96)9.3.1LED状态 (96)9.3.2利用显示屏的状态显示 (97)10维护 (99)10.1安全性 (99)10.2定期清洁 (99)10.3更换光学镜头罩 (100)10.4更换安全激光扫描仪 (102)10.4.1更换不带系统插件的安全激光扫描仪 (102)10.4.2完整更换安全激光扫描仪 (103)10.5更换系统插头 (103)10.6定期检查 (104)8025406/1L9Q/2023-08-14 | SICK操作指南 | microScan3 Core I/O AIDA5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内容11故障排除 (105)11.1安全 (105)11.2利用显示屏的详细诊断 (105)11.3显示屏上的故障显示 (106)11.4利用 Safety Designer 诊断 (108)11.4.1数据记录器 (108)11.4.2事件历史 (110)11.4.3消息历史 (112)12停机 (113)12.1废物处理 (113)13技术数据 (114)13.1变型概览 (114)13.2版本号和功能范围 (114)13.3数据表 (115)13.3.1microScan3 Core I/O AIDA (115)13.4响应时间 (120)13.5OSSD 内部测试的时间分布 (121)13.6扫描范围 (122)13.7尺寸图 (123)14订购信息 (124)14.1供货范围 (124)14.2订购信息 (124)15备件 (125)15.1不带系统插件的安全激光扫描仪 (125)15.2系统插头 (125)15.3更多备件 (125)16附件 (126)16.1其他配件 (126)17术语表 (127)18附件 (129)18.1合规性和证书 (129)18.1.1符合歐盟聲明 (129)18.1.2符合英國聲明 (129)18.2关于标准的注意事项 (129)18.3初次试运行和试运行核对表 (131)18.4保护设备不受相邻系统影响的安装方式 (131)19图片目录 (135)20表格目录 (137)6操作指南 | microScan3 Core I/O AIDA8025406/1L9Q/2023-08-14 | SICK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关于本文档的 11关于本文档的1.1本文件的功能本操作指南中包含了安全激光扫描仪生命周期中必需的各项信息。
表1:RFID产品和用于物流管理的 MOBY D、RF600 ,见表2表2:RFID产品1.3 RF300系统集成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应用领域的需求,RFID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集成于系统。
由于全集成自动化是西门子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为RFID集成于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通过RFID的通信接口模块,可将RFID 集成到PC,主流PLC,如: S5、S7、PROFIBUS DP、非西门子PLC、以太网等。
如图1,这是现在西门子产品的图谱。
图1:RF300的集成方式2、本文试验设备简介。
2.1 硬件设备RF360T:6GT2800-4AC00,RF300 数据存储器(移动载体)RF380R:6GT2801-3AA10,RF300读写器ASM456:6GT2002-0ED00,通讯模块,独立的PROFIBUS DP从站,可连接2个通道的读写设备(SLG),用于将RFID系统集成到PROFIBUS DP/DP-V1 。
ECOFAST 连接块:6ES7194-3AA00-0AA0PROFIBUS ECOFAST 混合直插头插针型:6GK1 905-0CA00,每包 5 件插座型:6GK1 905-0CB00,每包 5 件PROFIBUS ECOFAST 终端电阻插头:6GK1 905-0DA10RF300 SLG电缆:6GT2891-0FH50,5米PS307:6ES7 307-1KA01-0AA0,S7-300电源模块CPU315-2PN/DP:6ES7 315-2EH13-0AB0,S7-300 中央处理器S7-300道轨PROFIBUS DP电缆2.2 软件STEP 7 V5.4 SP5,用于组态、编程MOBY 系统软件:6GT2 080-2AA10,GSD 文件,FC45,手册3、FC45FC45 是STEP 7为RFID识别系统所编写的功能块,SIMATIC S7-300/400 通过通信接口模块连接RFID读写器,通过FC45与RFID识别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百科名片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成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的含义RFID是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
RFID技术简介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它通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与,可工作于各类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大体器件,该系统用于操纵、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和很多(或标签)组成。
RFID的大体组成部份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一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能够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大体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大体工作原理并非复杂:标签进入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取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置。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确实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现在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做相应的处置。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能够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聚焦 INTEGRATION AND CONNECTIVITY全面联网合适解决方案尽在掌握在线访问:亲爱的读者,复杂机器环境中的联网生产与控制流程主导着工业化的未来。
如今,凭借智能传感器系统已可支持动态、实时优化、自主组织的工业流程。
我们的传感器采集实际运行状态,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并自动提供给流程控制系统。
Sensor Intelligence 是通过高度精密处理将物理信号转化为传感器信息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应用程序与环境,由原始物理数据生成覆盖整个工业流程链的稳定可靠数据。
原来,接口曾是扩展信息交换的限制因素。
通过引入基于 Ethernet 的现场总线,现可与数据库或云端服务器等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直接通信。
在软件方面,我们为此提供例如 OPC 服务器,其将识别设备或生成机器语言并转译为现场总线协议语言。
凭借 SICK AppSpace 技术,我们更进一步:SICK AppSpace 生态系统为系统集成商与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自由度与灵活性,允许其根据特定的任务设定直接针对 SICK 可编程传感器开发出应用程序解决方案。
因此,根据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可实现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
由此进一步简化传感装置与应用程序间的彼此互连。
新一期的客户杂志展示出我们与客户共享数字化机遇的途经缩影,它们现已实现抑或未来可期。
祝您阅读愉快,有所收获!Robert Bauer 博士SICK AG 董事会主席2在线板料测量系统用于提高板料尺寸的测量效率SicoCam 与 SICK AppSpace 共同保障高效的刨花板切割4: 聚焦INTEGRATION AND CONNECTIVITY>>在位于圣帕尔滕下拉德伯格的 FritzEgger GmbH & Co. OG 板材工厂中,每年有约 300 万立方米的木料被加工成近 4000 万平方米的饰面刨花板。
这些板材连起来足以绕地球半圈。
刨花板直供工业企业与专业零售店。
RFID的分类、应用及使用案例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被译为无线射频技术或者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利用电磁波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并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 技术的特点:第一,它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
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RFID的核心技术是一块集成电路,每块芯片含有RFID数据,阅读器可在远距离读取芯片存储的数据,无须在视线距离内作扫描或物理接触。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加上芯片微型化技术及封装技术的日趋成熟,RFID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近几年,由于RFID芯片生产形成经济规模、RFID芯片成本降低、以及RFID技术在零售业的普及,RFID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主要利用了无线射频信号空间耦合(电磁感应或电磁传播)的传输特性,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需要将电子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的对象上,信号接收机通过天线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该标签进入接收机的接受范围便会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的编码等信息,被阅读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进行相关处理,原理图如下图所示:RFID的分类: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大概有三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
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
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孙玄圃斯图加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sun@wi.uni-stuttgart.de1引言无线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RFID) 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战时期,被用来在空中作战中进行自动敌我识别。
二战以后,随着技术理论的日趋发展,RFID技术在类似于自动门锁,身份识别等应用领域得到了相当大的普及。
但是由于某些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成本的原因,导致RFID技术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直到近十年来,随着RFID技术日趋成熟(更好的抗干扰、抗高温能力,在特殊环境中,比如金属,液体中,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最简单的passive芯片价格已经降到3-5 美分),RFID技术成为从企业应用到科研开发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很多德国大型企业,如麦德龙,博世,REWE,大众汽车等,都在实验RFID大规模的应用以提高物流和成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中国,近几年RFID技术在政府的推动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在香港、广州等以出口为主要经济导向的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RFID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大规模提供企业成产效率的应用到底有哪些?这些应用在德国企业中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以RFID技术在德国企业中的应用为基础,以物流和成产为主要研究范围,对RFI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文章也会对RFID技术在中国和德国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对比,以及对它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介绍首先介绍一下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本构成以及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RFID 标签 (RFID Tags 或 Transponders)•RFID 读写器•相关系统平台图 1 显示了数据以何种方式在这三部分之间进行流通。
RFID基础知识 (1)RFID应用领域 (4)RFID相关术语 (4)标签 (6)RFID读写设备基本介绍 (8)RFID读写器 (10)RFID知识进阶 (11)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 (13)RFID中间件知识 (15)如何保护RFID内部信息 (19)RFID天线知识 (21)电子标签耦合 (23)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 (25)射频标签通信协议简介 (26)射频标签内存信息的写入方式 (26)RFID工作频率指南和典型应用 (27)从传统条码到RFID (30)射频技术和条码的比较 (36)RFID标签能否取代条码技术 (38)使用高频标签会对人体有辐射危害吗 (39)RFID面临的问题 (39)RFID基础1.什么是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一套完整 RFID系统由 Reader 与 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 ,其动作原理为由 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內部之ID Code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
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盜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以下是电子标签内部结构:芯片+天线与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2.什么是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即为 RFID 有的称射频标签、射频识别。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