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智慧广场(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5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智慧广场学习目标:1.掌握“智慧广场”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2.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3.掌握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重点:1.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难点:1.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和大小关系的掌握。
学习内容:1. 智慧广场在市政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幕,上面不断地播放各种信息,它就是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不仅可以播放电视节目,还能播放公共服务信息、交通信息、天气信息等,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数字大小比较当我们在智慧广场上看到数字时,比如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等,我们就会想到这些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相等:两个数字相等。
•大于: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
•小于: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
3. 数字间的大小关系在比较数字大小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等于:两个数字相等。
•小于: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
•大于: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
•小于等于:一个数字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数字。
•大于等于:一个数字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字。
4. 例题演练比较大小:1.19 ___ 322.105 ___ 10503.24 ___ 454.55 ___ 45数字之间的关系:1.17 ___ 192.21 ___ 123.25 ___ 254.10 ___ 115.19 ___ 16总结本次数学导学课程主要讲解了“智慧广场”的定义和数字大小比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需要掌握数字大小之间的比较,理解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通过观看数学智慧广场游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
2.导入数学知识: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
2. 讲解新知识
1.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符号
2.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
3. 游戏部分
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游戏比赛
2.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有一个数字,学生要进行数字大小比较,进行加减法计算,最后选出最大的数字
4. 练习部分
1.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难度逐渐加大,让学生有挑战性
5. 学生反思
1.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以及对加减法的理解。
通过分组游戏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对于学生反思部分,让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案:《智慧广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 运用数的分解和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的分解和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智慧广场挂图、数字卡片、计数器。
2. 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智慧广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智慧广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智慧广场里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数字可以分成哪些数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字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
”(3)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计数器验证数字的分解和组成。
3. 活动一:分组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数字,用计数器将这个数字分解成两个数字。
(2)小组内交流分解结果,并汇报给全班同学。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活动二:闯关游戏(1)教师出示智慧广场挂图,设置若干关卡,每关都是一个数的分解和组成问题。
(2)学生分组闯关,每闯过一关,就能获得一个智慧勋章。
(3)全班交流闯关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智慧广场(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定义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人们在智慧广场中的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1.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
2.掌握智慧广场中的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
教学准备1.课件:智慧广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课件:行为规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白板和彩色笔。
4.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讲解智慧广场的概念和特点。
2.演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实际运作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在智慧广场中应如何进行行为规范和尊重他人。
Step 2 深入探讨1.指导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导学生智慧广场中常见的行为规范,如: 不随地吐痰,爱护设施等。
3.强调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遵守行为规范的个人责任。
Step 3 实践演练1.分组让学生在教室模拟智慧广场的场景,练习遵守行为规范。
2.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分享每组模拟实践的经验。
3.反思教学,总结学生在模拟中的表现、认识和改进意见,促进其形成合理的行为习惯。
教学反思智慧广场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普及智慧广场的概念和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智慧广场和相应的行为规范,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范的好习惯。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体现了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反思,丰富了课堂的教育价值。
智慧广场(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智慧广场。
2.学会智慧广场中数学部分的操作方法。
3.实际操作,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智慧广场中数学部分的操作方法。
2.在操作中理解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准备
1.电脑或平板电脑。
2.学生账号和密码。
3.老师准备好的教案。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什么是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是一种教育教学工具,它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学生可以通过智慧广场完成针对各项学科的练习。
第二步:进入智慧广场数学部分
1.打开电脑或平板电脑,输入智慧广场网址并登录。
2.选择数学科目,进入数学部分。
3.找到自己所在学期的数学下册青岛版,进入相关页面。
第三步:操作演示
1.教师在屏幕上演示智慧广场中数学部分的相关操作方法。
2.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熟悉操作方法并完成部分练习。
第四步:实践演练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课程。
2.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学习,解决练习内容与题目。
3.完成相应的数学练习。
第五步:总结反思
1.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数学练习进行评价。
2.学生对本次使用智慧广场学习数学的体验进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智慧广场操作,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提高逻辑思考能力。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操作和对完成练习的评价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案:《智慧广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人民币,并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观察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人民币的计算: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买活动,学会计算总价、找零等。
3. 解决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在智慧广场里都看到过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智慧广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智慧广场里的数学知识。
2. 探究新知- 1)人民币的认识- 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 2)人民币的计算- 教师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买活动,学会计算总价、找零等。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计算方法。
- 3)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小明有10元,他想买一本故事书,一本故事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能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4.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道人民币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智慧广场(一)第一课时课题智慧广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讲课教课准备课件1.联合详细情境,学惯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虑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胜性。
教课2.经历独立思虑,合作研究的过程,提升思想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增加聪慧才华,发展智力。
目标3.经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念,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课会用列举法解决实质问题。
重难点学情剖析教法讲话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二次改正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会数数吗?你想如何数?指引学生从 1 数到 100,也能够任意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往下数能够一个一个地数,也能够 2 个 2 个地数,还能够 3 个 3 个地数, 5 个 5 个地数, 10 个 10 个地数。
活动二:竞赛从 1 写到 100。
师:从 2 写到 100,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二、自主学习,小组研究学生之间互相议论。
数一数,想想,写一写。
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师:我们还能够借助百数表来找到答案。
试一试,找一找,究竟有多少个“9”学生之间相互议论。
三、报告沟通(一)师:谁愿意展现自己的方法?能够先让用百数表找的同学沟通,谈谈在百数表里找到几个“9,”是怎么找的?(二)沟通:先圈出个位上的“9,”数了数共有10 个“9再”圈出十位上的“ 9,”数了数也有10 个“ 9,”所以从 1 到 100,一共要写10+10=20 个“ 9。
”把个位上是“9的”挨次写出来:9、19、29、39、49、59、69、79、89、99共 11 个“ 9”.把十位上是 9 的列出来: 90、91、92、 93、94、95、96、 97、 98、99,一共写了 9 个“9,”合起来一共是 20 个“9”。
四、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实质上是我们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列举法。
利处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五、拓展提升从 1 写到 100,一共写出多少个“8”多少个?“7”多少个?“6”?板书设计:智慧广场个位上是9: 9、 19、 29、39、 49、 59、 69、 79、 89、 9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题为智慧广场,使用青岛版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数字1-10的复习与巩固,以及对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接触和学习。
通过游戏、故事、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10。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使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1-10的书写和识别。
2. 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熟练程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计算器。
3. 练习题。
4. 数学游戏器材。
5.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智慧广场。
2. 复习: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10,通过游戏或互动,让学生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3. 新课导入:通过生动的图片或实物,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数学运算。
4. 案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5. 互动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6.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书写和识别。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练习题和作业。
作业设计:1. 书写数字1-10,每个数字写5遍。
2. 完成练习题,家长签字。
3. 讲解给家长听,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广场》基础练习
1、第一排摆10把椅子,以后每一排比前一排多摆2把椅子。
摆完5排后一共摆了多少把椅子?
2、小明周一做了10道口算题,此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做5道题,周五时一共能做多少道题?
3
10个球
后面每个盒子都比前一个少放2个球,5个盒子一共要放多少个球?
4、一个小朋友画2个,每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画2个,4个人一共摆了多少个?
5、学校要在一、二、三年级挑选足球队员。
如果一年级选了10名,二年级和三年级依次少选3名,那么足球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
10+12+14+16+18=70(把)
一共摆70把椅子。
2、
10+15+20+25+30=100(道)
周五时一共能做100道题。
3、10+8+6+4+2=30(个)
5个盒子里一共放30个球。
4、2+4+6+8=20(个)
一共画了20个。
5、10+7+4=21(人)
足球队一共有21人。
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课件、百数表、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互相数数,从1数到100,然后想一下你说的这些数字中有多少个含有“9”的?学生开始做游戏。
二、你说我讲从1写到100,一共要写多少个“9”?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试试吧。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方法展示:方法一:借助百数表数一数。
先把个位上有“9”和十位上有“9”的数圈起来然后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发现: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了20个“9”。
方法二:一边数一边写,从1数到100。
一共写出了20个“9”。
方法三:先按顺序写出个位是“9”的数,再写出十位是“9”的数,最后数一数一共写出了多少“9”。
三、自主练习1.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8”?多少个“7”?多少个“6”?学生独立完成答案:20个“8”,20个“7”,20个“6”。
2.你能写出和是9的所有算式吗?答案:1+8=98+1=92+7=97+2=93+6=96+3=94+5=95+4=90+9=99+0=03.把12个桃子放在两个筐子里,你有几种放法?答案:7种。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练习1.从1写到50,一共写了多少个“2”?答案:10个。
2.把七个乒乓球放在两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每个盒子里至少放一个乒乓球)答案:4种。
板书设计智慧广场个位是9的数:9、19、29、39、49、59、69、79、89、99十位是9的数:90、91、92、93、94、95、96、97、98、99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了(20)个“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智慧广场有序列举|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列举的概念,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事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有序列举的概念及方法2. 有序列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序列举的概念及方法2. 教学难点:有序列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智慧广场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智慧广场中的事物,从而引出有序列举的概念。
2. 讲解有序列举的概念及方法有序列举: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物的特征逐个列举出来。
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
3. 演示有序列举的方法以智慧广场为例,演示如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智慧广场中的事物逐个列举出来。
4. 练习有序列举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序列举。
5. 小结强调有序列举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客厅,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客厅中的物品逐个列举出来。
2. 观察学校的操场,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将操场中的设施逐个列举出来。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智慧广场的简图,标注出各种事物。
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事物的名称逐个写出来。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序列举的概念及方法,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序列举。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有序列举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