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邢台县豫东白云面粉厂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批准人:质量检验

员: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

邢台县豫东白云面粉厂

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成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 =K H IB ,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而使霍尔元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kx U H ,式中k —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可以用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示了元件的方向。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磁场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15V 直流电源、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9-1进行。1、3为电源±5V , 2、4为输出。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图9-1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测微头往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 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9-1。 表9-1 X (mm ) V(mv)

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时什么量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温度传感器报告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能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是和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物理量,是工业过程三大参量(流量、压力、温度)之一,也是国际单位制(SI)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温度测量是一个经典而又古老的话题,很久以来,这方面己有多种测温元件和传感器得到普及,但是直到今天,为了适应各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医疗、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广泛要求,仍在不断研发新型测温元件和传感器、新的测温方法、新的测温材料、新的市场应用。要准确地测量温度也非易事,如测温元件选择不当、测量方法不宜,均不能得到满意结果。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传感器的销售额为327亿元人民币,其中温度传感器占整个传感器市场的14%,主要应用于通信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楼宇自动化、医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等领域。 温度传感器的特点 作为一个理想的温度传感器,应该具备以下要求:测量围广、精度高、可靠性好、时漂小、重量轻、响应快、价格低、能批量生产等。但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温度传感器是不存在的,应根据应用现场灵活使用各种温度传感器。这是因为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 ● 不同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围和特点是不同的。 几种重要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围和特点,如表1所示。 ● 测温的准确度与测量方法有关。 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通常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两类,两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如 ● 不同的测温元件应采用不同的测量电路。 通常采用的测量电路有三种。“电阻式测温元件测量电路”,该测量电路要考虑消除非线性误差和热电阻导线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电势型测温元件测量电路”,该电路需考虑线性化和冷端补偿,信号处理电路较热电阻的复杂。“电流型测温元件测量电路”,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是最典型的电流型温度测量元件,当电源电压变化、外接导线变化时,该电路输出电流基本不受影响,非常适合远距离测温。 温度测量的最新进展 ● 研制适应各种工业应用的测温元件和温度传感器。 铂薄膜温度传感器膜厚1μm,可置于极小的测量空间,作温度场分布测量,响应时间不超过1ms,偶丝最小直径25μm,热偶体积小于1×10-4mm3,质量小于1μg。 多色比色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求出被测物体发射率的近似值,提高辐射测温的精

传感器实训报告.doc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内容: 通过本实训设计并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把所制作传感器 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 二、实训要求: 学习、复习相关传感器的理论,检测系统的组成;设计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含设计电路,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并完成设计报告。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 1.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设计 理解掌握所设计的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要求,测量对 象、范围、原理;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框图 2. 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

3.传感器电路的过程验收; 4.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 5.设计报告 按要求完成设计报告: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系统框图、原理、功能电路的工作过程、主要元件的性能原理、电路图、装配图。 四、温度传感器LM35中文资料 TO-92封装引脚图SO-8 IC式封装引脚图 供电电压35V到-0.2V 输出电压6V至-1.0V 输出电流10mA 指定工作温度范围 LM35A -55℃ to +150℃ ATmega8L资料 –?工作电压 –– 2.7 - 5.5V (ATmega8L) –– 4.5 - 5.5V (ATmega8) –?速度等级

–– 0 - 8 MHz (ATmega8L) –– 0 - 16 MHz (ATmega8) –? 4 Mhz时功耗 , 3V, 25°C ––工作模式: 3.6 mA ––空闲模式: 1.0 mA ––掉电模式: 0.5 μA –引脚说明 –VCC 数字电路的电源。 –GND 地。 –端口 B(PB7..PB0) –XTAL1/XTAL2/TOSC1/TOSC2 –端口 B 为 8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 –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 –低时将输出电流。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B 处于高阻状态。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6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或时钟操作电路的输入端。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7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端。 –若将片内标定 RC 振荡器作为芯片时钟源,且 ASSR 寄存器的

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产品型号:PAC-50K 安装地点: 产品编号: 制造单位: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1.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北京监控技术中心《PAC-50K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技术条件》; 2.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 主要检验设备 设备名称型号编号继电保护测试仪CMC256-6 JG537S 耐压测试仪CS2672C 20306407 兆欧表ZC-7 8030005 数字万用表FLUKE17 18391464 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结论页码 一结构和外观检查 1 二绝缘性能检查 2 三程序版本检查 2 四电源检查 2 五测量精度检查3-7 六装置功能检查8-14 七连续通电试验15 检验结论 本套装置符合《PAC-50K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技术条件》规定的出厂要求,准许出厂。

一结构和外观检查 检验日期:年月日 屏体尺寸 测量项目高宽深屏体尺寸(mm)2000 1300 800 结构和外观 检查 项目结果 颜色交通白RAL-9016(德国劳氏色标)表面质量光洁无划痕 涂写情况无 铭牌标志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接地标志明显 分项检测结论: 二绝缘性能检查 2.1 绝缘电阻 使用仪器:兆欧表 注意事项:装置不带电运行 检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回路试验电压实测绝缘电阻 (MΩ) 技术 要求 分项检测结 论 电源回路对地500V 1000 ≥400MΩ开入回路对地500V 1000 开出回路对地500V 1000 开入回路和开出回路之间500V 1000

2.2 介质强度 使用仪器:耐压仪 注意事项:装置不带电运行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试验回路 试验电压 技术要求 分项检测 结论 电源回路对地 1000V 应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以及泄漏电流明显增大或电压突然 下降等现象。 开出回路对地 2000V 开入回路和开出回路之间 500V 三 程序版本检查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发布日期: 类 别 版本号 类 别 版本号 控制器程序 400 后台监控程序 NCW1.0 四 电源检查 使用仪器:万用表 注意事项:装置通电运行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测试部位 测量值 相对误差 技术要求 分项检测结论 装置输出24V 电源 ≤±5 % 轨道输出24V 电源

面粉生产工艺说明

1、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加工工艺说明1.1初清工艺流程 1.2毛清理工艺流程 1.3净麦清理工艺流程

2、面粉生产工艺说明 2.1初清工艺说明 2.1.1.小麦验收 CCP1 (1)依照GB1351-2008、GB2715-2005小麦标准验收,水分、容重、杂质必须达到相应等级原粮的标准要求。 (2)品管部原粮化验员检验合格后,开单通知卸粮员开始卸粮。 (3)不符合标准要求小麦不准接收,并作退回处理。 (3)储运抽样员负责小麦抽样及送样、品管部化验员要按小麦检验规程进行检

验,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出具检验报告,不合格的小麦退回,不准进入生产车间。 2.1.2初清筛理去除小麦当中的大杂、砖头、石块、绳头等。 2.1. 3.毛麦筛理去除大杂(麦秸秆、泥块)、小杂、灰土、泥沙等。 2.1.4.风选去除小麦种尘土和麦糠。 2.1.5.磁选去除小麦中磁性金属物。 2.1.6.原粮初清后入毛麦仓; 清理后达到标准: (1) 去除大杂1%,小杂、灰土0.5%, (2)去除原粮中磁性金属物0.005%。 (4)轻杂经风选设备去除0.1%。 (3)经提升后进入毛麦仓存储。 (4)水分要控制在12.5%以下,原粮卸粮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保证原粮质量。 2.2.毛麦清理工艺说明 2.2.1 配麦计量流量称对出仓小麦准确计量流量,对不同品种的小麦计量配麦。 2.2.2、筛理去除大杂(异种粮、泥块)和小杂(灰土、破碎粒); 2.2.3、风选去除较轻杂质,主要为麦糠、灰土、麦毛等。 2.2.4、第一道去石去除小麦重杂,主要为石子、并肩石、泥块、玻璃、煤渣等。 2.2.5 磁选工序中将小麦中混有的铁金属杂质去除。 2.2.6、打麦对小麦表面、麦毛和腹沟进行处理。 2.2.7、第二道筛理对打麦出的麦毛、尘土以及破碎小麦进行处理。。 2.2.8、自动着水控制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对小麦进行定量一次着水润麦入仓调质和二次着水润麦入仓调质。 清理后达到标准: (1)经处理后基本不含大杂,小杂、灰土不超过0.1%. (2)经处理后基本不含磁性金属物。 (3)清理不合格小麦需经重新处理在进入下一道。 (4)采用先进的电子式水分调节系统,水质达到GBT5749-2006水质要求 (5)一次着水对小麦进行初步的水分调节,使小麦水分均匀,达到入磨水分的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S = ΔU ΔW =0.0535V/Kg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Δm yFS = 0.08 10.7 ×100%= 0.75% 五、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3o U EK 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都得到了改善。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050 100150200 x y

面粉厂的质量管理

面粉厂的质量管理 面粉厂的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生产让客户满意的均衡、稳定的产品。产品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稳定是面粉企业质量控制难点,也是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对于一个面粉厂来说,生产一种稳定的中等质量的面粉,比生产时好时差的面粉要好得多。面粉厂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厂管理 1.原粮 在原粮入库时应保证同一品种的相对稳定并分仓存放,及时检测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档案,包括常规检验、流变学特性、蒸煮特性等。 在入库检测时,因时间的限制一般只检测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千粒重的检测应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千粒重同降落数呈显著正相关,对吸水率有较大影响,千粒重同出粉率关系较为密切。同等粒度分布的小麦,千粒重不同,表示较重的籽粒比较轻的籽粒有较高的胚乳含量。 2.包装物及缝口线 包装物供货商一般选择有证照齐全,通过许可认证的(工业生产许可证等)企业。在同类企业中选择对比,制定质量标准并签订合同。入库验收质量标准一般包含尺寸、重量、编制密度、

图案、平整度等内容。象卫生指标、拉伸强度、耐跌落性等指标要求供货商定期送第三方检验。 封口线和包装物类似,检测内容一般有:色泽、重量、拉伸强度等。 3.后处理添加剂 首先需要选择符合GB2760规定的添加物质。其次选择合格供方。提出采购计划并签定供货合同入库管理。添加剂送达企业后应立即存放于专用库房内,清点数量并登记台帐。且由检验人员进行质量复核(主要指小样试验,与上次质量对比,一般应保留3个批次添加剂样品)。添加剂领用,生产部依据品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及面粉配方合理安排打包计划。生产班长在领用包装物后,按照品种、规格、生产配方等情况在跟班检验员处严格分品种、按量领用本班次添加剂。添加剂的验证,主要应验证两个方面:除了经常检查微量添加物料筒是否按照预定配方正常使用外,还应取成品面粉与面粉配方前小样搭配面粉进行对比。 4.设备、备品备件及其他物资 设备、备品备件及其他物资一般由需用部门或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申请,需指明原因、采购意向、供应商情况、大致金额、供应周期等内容,必要时附上大中修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后由采购人员实施。需用物资到单位后,由检验人员或使用部门人员根据申请或物资性能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存入材料库房,通知申请人领用。

传感器试验报告.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及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XXXXXXX 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 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 桥性能实验 日期 所在系 自动化 班级 所学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 O1 4/εEK =。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 1、R 2、R 3、R 4。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 1= R 2= R 3= R 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块电源±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 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Vo2与主控箱面板上的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块上调零电位器Rw 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 1(即模块左上方的R 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 R 5、R 6、R 7接成直流电桥(R 5、R 6、R 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 1,接上桥路电源±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在电子秤上放上托盘,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 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传感器总结

传感器总结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结构 很多非电学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 ,早期都采用非电学

量方法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被测量的准确度、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必须采用传感器电测技术,把非电学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需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特别是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使自动化过程更具有准确、快捷、效率高等优点。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传感器的作用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转换和控制信息的采集。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大部分组成。有时也将转换电路及辅助电路作为其组成部分。 材料 传感器材料分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四大类。 半导体传感器材料主要是硅,其次是锗、砷化镓、锑化铟、碲化铅、硫化镉等。主要用于制造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射线敏等传感器。 陶瓷传感器材料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锆、氧化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材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院 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实 验 室: 机械楼5楼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

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3.电桥调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并且使用Matlab的cftool工具箱画出实验点的线性拟合曲线:

050 100150200 246810x y untitled fit 1y vs. x 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 五、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4所示。 图1—4 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

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检测报告

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设计实验 姓名:方海斌 班级:机自1102 学号:201102070204 指导老师:胡雄心

一、设计要求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检测与放大的电路,然后进行检测 二、设计过程 1. 本小组温度传感器与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RTD测量电路-0℃至400℃温度范围的PTl00传感器线性化测量电路

上图为只采用一个双通道运算放大器OPA2335和7个电阻器便构建了具有线性化功能的低成本RTD测量电路。该电路的第一级负责在0℃至400℃的温度范围内对PTl00传感器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产生 ±0.08℃的最大温度误差。R1用于确定RTD的初始激励电流。R3和R4负责设定线性化级的增益,以确保A1的输入处于其共模范围之内。Vo1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o1的一小部分通过R2馈回输入端,用于线性化处理。应计算出合适的R1-R4 电阻器阻值,使得通过RTD 的最大激励电流的电阻达100Ω,以避免由于自发热而导致测量误差。该电路的第二级负责失调和增益调节。这里,对Vo1的线性斜率重新 进行调整,以便在0.5V至4.5V的输出范围内提供10mV/℃的Vo2斜率。 三、实验器材的准备 DHT11温湿度传感器一个 OPA2335双通道运算放大器一 5V稳压电源一个 3.57KΩ10.928KΩ37KΩ37.4KΩ1 4.447KΩ 5.05KΩ23.7KΩ电阻各一个 导线若干 万用电表一只 四、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的组装 以下图片为组装完成后的成品

五、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的调试和测试

调试和测试后的结果比较线性,符合实验的预期

传感器总结

自动化生产线作业 1.传感器定义? 答: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以及生物效应实现非电量到电量转换的装置或器件,以满足信号的传输、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国家标准规定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是以一定的精度和规律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1.举一个有关传感器应用的例子。 答:距离传感器 距离感应器又叫位移传感器,是利用“飞行时间法”(flying time)的原理来实现测距离,以检测物体的距离的一种传感器。“飞行时间法”(flying time)是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测时间间隔来计算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手机中使用的是近距离传感器。一般都在手机听筒的两侧或者是在手机听筒凹槽中,这样便于它的工作。当用户在接听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机靠近头部,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出之间的距离到了一定程度后便通知屏幕背景灯熄灭,拿开时再度点亮背景灯,这样更方便用户操作也更为节省电量。 距离感应主要是利用各种元件检测对象物的物理变化量,通过将该变化量换算为距离,来测量从传感器到对象物的距离位移的机器。根据使用元件不同,分为光学式位移传感器、线性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等。 光线传感器 光电感应器是由两个组件即投光器及受光器所组成,利用投光器将光线由透镜将之聚焦,经传输而至受光器之透镜,再至接收感应器,感应器将收到之光线讯号转变成电器信号,此电信讯号更可进一步作各种不同的开关及控制动作,其基本原理即对投光器受光器间之光线做遮蔽之动作所获得的信号加以运用以完成各种自动化控制。 从2002年的诺基亚7650(7650还带有扬声器感应)开始,便有了光线传感器,它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手机所处环境的光线来调节手机屏幕的亮度和键盘灯。比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屏幕很亮,键盘灯就会关闭;相反,在暗处,键盘灯就会

传感器检测报告汇总

传感器检测与仪表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检测技术与仪表学院:自动化专业:自控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三、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差放地共地) (3)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mm

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详细版) 报告编号:a60a4605-71ec-487b-9c16-a48e00e020fa 原文字数:15,081 检测日期:2015年05月04日 检测范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CPD)、中国学术网页数据库(CSWD) 检测结果: 一、总体结论 总相似比:4.17% (参考文献相似比:0.00%,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4.17%) 二、相似片段分布 注:绿色区域为参考文献相似部分,红色区域为其它论文相似部分。 三、相似论文作者(举例3个) 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作者 四、典型相似论文(举例77篇) 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 1 1.39%基于视觉原理的液力变矩器焊缝图像智能检测系统学位论文王仪岗上海大学2006 2 1.39%一种基于相位控制的大行程纳米精度定位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学位论文王自鑫中山大学2006 3 1.39%自动络筒机分级精密卷绕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黄无双天津工业大学2006 4 1.39%超塑性微挤压成形系统与测控技术基础研究学位论文毛军西北工业大学2006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 5 1.39%定量泵的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刘延军大庆石油学院2006 6 1.39%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系统的设计学位论文靳嘉伟重庆大学2013 7 1.39%光谱光栅仪中高精度快速波长扫描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黄晋卿上海交通大学2010 8 1.39%汽车刹车片自动倒角装置的研制学位论文马军山东科技大学2011 9 1.39%荧光磁粉探伤图像检测系统研究学位论文伊兴国西安工业大学2006 10 1.39%大功率LED产品光强分布的快速高精度测试方法研究学位论文郑世鹏重庆大学2010 11 1.39%基于Web的核废料处理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徐前江苏大学2010 12 1.39%激光告警器告警精度检测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张颖长春理工大学2010 13 1.39%基于CCD光谱仪的测色色差计的研究学位论文洪威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光电系2010 14 1.39%嵌入式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学位论文余张国西南科技大学2005 15 1.39%正电子药物自动分装仪装置的研究学位论文李广义山东大学2004 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 五、相似论文片段(共3个)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材料552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9 :薛磊 序号: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位置传感器测试报告

GUH17矿用位置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检验本产品是否为企业标准,对传感器的性能试验和工频耐压试验进行测试,与其一些外观结构等检查。 二实验人员 2.1试验人员:刘银娟,谭玙,单林。 2.2试验时间:2013年10月09日至2013年10月10日 三实验仪器 a)直流稳压电源: 1台; b)万用表: 1块; c)游标万能角度尺: 1把 d)游标万能卡尺: 1把 四实验内容 检查矿用GUH位置传感器的外观,结构,电气性能,隔爆参数,电气安全,及电源波动性五实验步骤 5.1 踏板角度 用游标万能角度尺测量油门踏板传感器的踏板角度和行程角度。其数据见表。其外观及构检查用目测法由计量室负责检查。 5.2 性能试验 1)试验线路 图1 2)工作原理 在额定工作电压:DC5V,额定工作电流<50mA,在传感器角度测量范围内,选取5个测试点,通过万能角度测量运动角度,同时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压进行测量,参考电压见图2

图2 3)调节直流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值为工作电压值时5V,观察电流表的读值为工作电流值。电流表读为uA数级别,满足其额定工作电流,最小负载阻抗大于500Ω. 4)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值在4.75V-5.25V范围内变动,传感器具有信号输出,且能正常工作。5)先测传感器行程角度最小和最大角度时,分别用万用表测量两路输出信号,信号1的输出电压在:DC 0.75-3.84V内,信号2的输出电压在 DC:0.375-1.92V内。满足规定标准。 6)在最小与最大角度之间再平均选取3个点,测量两路输出电压信号,并记录其角度和电压数值。 5.3 隔爆参数 用游标卡尺测量传感器的接插件间的电气间隙为1.71mm,符合其规定的≥1.6mm. 5.4 电气安全 1)传感器本安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为无穷大 2)工频耐压试验: 传感器能承受交流50HZ,500V,历时1min的正弦耐压试验,漏电流不超过0.003mA,无击穿和闪络现象,且将电压调至1000V,同样能历时1min的正弦耐压试验,漏电流不超过5mA。 六试验遇到的问题 1)试验平台水平度较差,导致角度测量准确性较差。 2)传感器本安端子不易接线测量,直接用万用表探头接至本安端子,电压信号输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波动较大。 七试验结论 本次测试,从获得的数据分析来看,矿用位置传感器的电压输出信号基本与参考信号基本吻合,电流始终在50mA内,外观与结构检查基本符合标准,且有良好的工频耐压性。

面粉常规项目检验规程

面粉常规项目检验规程 一、水分测定法: 1.把干净的空铝盒放入130℃的烘箱中。 2.取出在烘箱内已烘0.5—1小时的空铝盒,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镊子从干燥器中夹出铝盒,快速放在手背上,感觉略低于皮肤温度,即为达到室温),称重为Wo。 3.把样品混合均匀,称取样品约2-3g(W1)。 4.把装有试样的铝盒放入130℃烘箱内烘40分钟,然后,戴上线手套,取出铝盒,加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W2。 5.实验完毕后,倒出铝盒中样品,清扫干净铝盒,放入干燥箱内。 6.结果表达:水分(%)=100(Wo+W1-W2)/W1 注意: 1.每天做水分前检查烘箱温度。 2.做实验的空铝盒必须在烘箱内放0.5小时以上。 3.干燥器中的干燥剂有一半颜色变浅时,就必须把干燥剂倒入托盘中,放入130℃烘箱内烘至完全变蓝再使用。 二、灰份测定法: 1.用坩埚钳将清洗干净的坩埚放入550℃的高温炉内,烧0.5小时以上,用坩埚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镊子从干燥器夹出坩埚,快速放在手背上,感觉略低于皮肤温度即为室温)。 2.用万分之一天平准确称量空坩埚Wo混合均匀的试样W1(2.3-2.5克)用小勺放入坩埚内。 3.带有试样坩埚放在电炉上加热至完全炭化,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坩埚放入高温炉内(坩埚钳不要夹的过深,以免在钳头上沾有炭化的样品,另外坩埚应尽量放在炉的中间位置),关闭炉门。 4.在550℃高温炉烧3小时(如坩埚的数量超过6个,在灼烧过程中,将坩埚位置调换1-2次),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 W2。 5.实验完毕后,倒出坩埚内的灰分,把坩埚放入带有稀盐酸的容器中浸泡2小时以上。 6.结果表达:灰分(干基)%=10000(W2-W1)/W1(100-M) M:样品的水分 注意: 1.所用坩埚必须烧至恒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