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规划与设计研究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9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目录摘要 (I)引言 (1)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2.1.1研究区域概况 (4)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2.2.1研究区域概况 (7)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2.3.1研究区域概况 (11)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2.3.4结果与分析 (12)3 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篇一: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摘要:通过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应用,着重讲述了如何进行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创造一个既健康舒适便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生态概念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杭州东方润园、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学原则如何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把居住区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范畴,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向和推广景观生态学的理念,让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本文将具体以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小区的设计理念、生态应用对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东方润园位于紧邻钱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沿江黄金地段,东北临钱潮路,东南面临开阔的钱塘江,西南临庆春东路,西北临新塘河,近享杭州钱江新城CBD繁华城市配套。
2定位及总体构思定位: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创造现代新城市高端住宅小区”为核心目标,以自然、休闲、安静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将“建筑的空间艺术与景观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手法,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重现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设计原则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生态平衡时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分布和合理划分植物空间结构、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园林”。
3.2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进行植物设计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润园的植物景观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后期生长不适应的情况,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自篇二: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景观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班级:姓名:课程:学号:设计理念:东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上延续了地域文化,在保有中国内涵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吸纳东方建筑精髓,强调庭院的感觉,室外室内空间亲近而不留痕,凹庭院、内庭院的设置如同阴阳接榫,巧妙而熨贴。
1、叙述景观生态学得主要内容及目前得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1)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空间得异质性与格局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得景观格局形成得物理、生物过程与干扰过程;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与群落得空间分布;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变化;d)人类对景观变化得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就是对空间异质性得研究与管理a)景观镶嵌体得空间结构与组成;b)景观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得变化;d)景观结构与功能得优化与管理。
目前研究得重点:①干扰对景观格局与过程得影响与干扰在景观中得传播与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得关系或景观格局得生态学与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与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得多重价值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得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得作用与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得特点。
(必考)欧洲与北美在起源与发展上均有着显著得不同。
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与整体论得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得生态学内容与还原论为基础得方法论。
具体得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得学科,它与规划、管理与政府有着密切得与明确得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得方面,但它更大得兴趣在于景观格局与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就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得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得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得景观也有着浓厚得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她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得作用与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得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得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得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就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得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得分布与组合规律。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
5.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6.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7.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肖笃宁李秀珍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傅伯杰,陈利项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20年第12期现代园艺在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时,生态学的概念于1869年初次出现。
对德国生物学家Hecker 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讨论和学习生态学相关内容。
由于科学发展,学科与学科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生态学也已经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生态学的发展使得湿地保护有了新的研究方向[1]。
扬州运河三湾湿地公园,将生态文明规划设计和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湿地保护中,研究如何保护大运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使设计工作更加切合实际,使园林景观更加优美宜人,同时,园林的生态效益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1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整体规划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是位于市中心的第一个湿地公园,总面积253.33hm 2,其中,核心面积约101.33hm 2。
根据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案例分析,人们追求生态环境的魅力,成为城市之间的共同特点,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规划和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扬州三湾湿地生态修复的焦点。
1.1指导思想扬州三湾湿地公园规划(见图1)设计以湿地的自然修复、扩大湿地空间和恢复湿地生态,实现湿地的“心肺”功能为指导思想,优先保护生态;考虑城市功能和生态建设之间的融合,保护原生动植物种类,为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湿地景观,提高生物多样性,建立功能完善、结构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生态保护系统与观光休闲功能区和谐紧密联系,为游客提供不同功能的科学文化教育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
1.2规划原则扬州三湾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上,以平衡生态环境为主、优先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统筹建设等为原则,前期注重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后期更要注重湿地公园的管理和维护。
因此,湿地管理护的方法和策略更要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及生物的多样性为主要目的,以此实现湿地公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标。
湿地环境的生态保护,维持生态平衡,以达到发展湿地公园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不同效益,将湿地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相结合,做到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
华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实例:江滨游园斑块绿地的景观设计沿婺江绿地景观带是金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中的五佰滩公园和燕尾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一起,构成金华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绿核。
这里所指的江滨游园是其中的一段,主要包括婺江南岸西自河盘桥东至开发区大桥绿地景观带,跃约4.5km。
由于它处于整个沿江绿地景观带的中段,沿带是金华江南最主要商贸集散地和居比集中分布区,因而其景观设计对于反映金华城市的魁体风貌、居民的日常生活游憩、外米游客的观光休闲以及江堤的保护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华外环线廊道绿地景观设计中间快车道分币带的模纹花坛设计,以海桐球为中心,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杜鹃、红色丰花月季或一串红等色叶、色花构成彩色斑纹,衬以冷季型草坪,形成很好的廊道绿地景观。
在外环线两侧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建筑物,在适合绿地建设的地段,可将人行道绿带往外展开.形成局部的斑块绿地。
通过多形式的植物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
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优化金华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等系统论思想有助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全局、整体意识的建立。
景观设计
的对象往往比较具体,尺度相对较小;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等相关原理使得景观从业者的设计更具有科学合理的存在性;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不是盲目地堆砌自然元素,而是运用相关的系统知识,适度开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
the end !。
景观生态学案例案例一: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某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公顷,周边有住宅区、商业区和交通干道。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公园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1. 生态格局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生境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人造林和水体,缺乏天然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同时,周边建设用地对公园内部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干扰。
2. 生物多样性分析通过调查和监测,发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较低,物种数量较少,且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园内生境类型单一,缺乏适宜的栖息地,以及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干扰。
3. 景观连接度分析利用景观生态学中的连接度指数模型,对公园内部各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较低,各斑块之间缺乏有效的生态廊道。
这不仅影响了动植物的迁移和扩散,也降低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案例解决方案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增加自然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公园内部种植多种类型的植被,如天然林、草地和湿地等,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植被群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2. 建立生态廊道,增强景观连接度在公园内部建设生态廊道,如小溪、林间空地等,以促进动植物的迁移和扩散。
同时,生态廊道的建设也要考虑人类活动的需求,如步行道、自行车道等。
案例二:景观生态学案例:城市公园生态设计一、案例背景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公园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本案例以某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
二、案例分析1. 现状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该城市公园存在以下问题:(1)植被单一,缺乏多样性;(2)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3)道路、设施等人工痕迹过重,缺乏生态性和自然性;(4)缺乏对自然过程的尊重和保护,如水土保持、生物迁徙等。
滨水型居住景观生态环境规划———以福州乌龙江住区规划为例兰习茂(福建省兰竹生态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重要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以福州乌龙江滨水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阐述进行城市滨水区生态、功能、经济等方面中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居住;景观;滨水;福州0引言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绿肺,为城市空气、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物种栖息提供稳定的保护场所。
此外,滨水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
如何规划营建,打造城市滨水区,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景观个性,并能与居住、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共生发展是当前城市开发建设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目标,在于把居住、生存、发展与自然共生相协调,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获得共赢的局面。
自然水体与人、人工构筑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成为了城市居住环境质的重要评价准则[1]。
得天独厚的滨水区域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栖居空间,水域作为天然的屏障,虽不能像土地直接介入到人类的建构活动中,但其难以逾越的空间特征,却为人类的栖居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互动的场所。
1乌龙江滨水规划与居住环境发展现状1.1江滨湿地规划现状乌龙江滨水区域现在主要含福州三环、湿地公园、规划商业住宅为主,腹地接于乌龙江畔,三环路外侧的闽江口湿地,距金山生活区一期近300m。
湿地公园长约5870m,总面积243km2,于2003年4月建成对外开发,位于乌龙江畔,由湿地生态恢复区与重建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区、芦苇荡生态旅游区、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功能分区以及堤内市树园等5个部分组成。
乌龙江湿地公园建成以来,在金山新区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常引得候鸟前来栖息。
目前园内已有各种鸟类上百种,使金山这个现代化的新区更显生机与活力。
1.2居住环境发展现状乌龙江腹接地块是金山新区扩张的桥头堡。
福州关于滨海城市建设思想已经孕育了很久,因此,此区域在做整体规划时,已经充分地渗透了这个规划思想。
景观生态学教案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理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景观格局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如FRAGSTATS)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景观过程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过程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过程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过程分析软件(如GIS)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过程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过程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景观功能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功能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功能分析软件(如InVEST)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功能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功能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5.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如CITYgreen)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生态学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6.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提出保护策略第七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学7.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评估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善建议第八章:城市景观生态学8.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城市景观生态学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九章:农业景观生态学9.1 教学目标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农业景观生态学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农业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十章: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掌握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挑战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10.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相关文献:景观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这部分是整个教案的基础,涉及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吴存懿1,孟鑫2,杨明2,刘军霞2(1.石家庄市动物园,河北石家庄050000;2.石家庄市柏林公园,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本文对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然后从规划目标和规划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生态评价三个方面,对此种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具体案例对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12-0071-020引言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大范围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彼此影响动态变化情况的学科[1]。
景观生态学的出现为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变革作用[2]。
景观生态学最先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3]。
自20世纪80年代,景观生态学逐步被引进至北美,并且对自然资源进行聚焦研究,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促进了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同技术的相互交融,从而使得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学规划时,开始参照此种理论。
因此,对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深化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和拓宽应用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自1939年,景观生态学理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提出,此种理念是提出者受到航空照片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然后将两种理念的基本特质联系在一起,创造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此种理论的提出,不仅满足了地理学家对于土地最小模块生态信息的掌握,又为生态学家实现研究成果的全面推广提供了依据[4]。
随后在1968年,特洛尔首次将此种理念定义为能够研究固定区域内的生物群落以及其内部复杂因果关系的学科[5]。
1980年以后,此种理念被北美地区所使用,相关的理论在深度和应用范围上得到扩展[6]。
自此以后,各类生态学研究专家开始寻找使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来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工资,例如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等。
1812022.05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园林与景观设计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研究意义在现有的研究中,通过对应龙湿地公园的土地和其他生态功能的研究,运用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对该生态区进行规划和分析。
因此,结合风景园林相关知识对应龙湿地公园的生态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各种空间分析及生态学原理的相关定义,从景观结构和生态环境规划总体格局设计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整体性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生态位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剖,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为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关的经验。
2生态学原理在公园运用过程中的实例:成都活水公园2.1公园简介成都活水公园,占地约24 000 m 2,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是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被看作“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
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过程。
每天有200 m 3水从河中抽出,然后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
2.2整体状况活水公园呈鱼形,紧依府河,它展示了水的净化过程: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 m 3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公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
整个净水系统和带状公园用地紧密结合,主题鲜明。
摘要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当中小气候微调者、生态多样性保护者、生态协调与平衡者,对于城市的生态稳定性调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河南省平顶山市应龙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案例角度切入,简要阐述分析生态学理论原理在公园景观规划项目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