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51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容1.1.3.1建设地点生态园座落于XXX市兴宾区桥巩乡的长圩山至鼎锅山一带及古村河谷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建设用地大致成不规则多边形,整个园区地形层次丰富,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
西北面山地整体保护较完整,山形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基地形态背山面水,呈现良好的风水格局。
整个规划园区山青水秀、山水形制优越、地形空间丰富。
通过引水入园,使水体通透辽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环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1.1.3.2建设规模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普、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XXX市兴宾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总占地面积约为1002382.24平方米,约1500亩。
1.1.3.3建设期限建设期为3年。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1.1.3.4建设容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
XXX贯穿整个项目所在地,依山势、水势而建,将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园、生态园、高尔夫会所等四大功能区。
本生态园区的开发将采用整体规划化、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将整个生态园建设分两部分实施。
1、第一部分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空间区划为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区、各主题园、滨水景区及高尔夫会所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农舍及小规模接待区;(3)修建变电站,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6)修建游览主干道、生态人行道、休闲步道、园桥。
(7)开挖水道,引XXX水源入园区。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本文档旨在介绍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的背景和目标。
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种将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理念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综合体。
通过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了解农业科技和生态保护的机会。
该项目拟在目标区域建设一个综合性农业生态园,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随着农业科技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健康安全。
同时,旧有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的需求。
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化种植、循环农业、水产养殖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结合,为人们提供农业科普、休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
本项目的目标是规划设计一个现代农业生态园,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用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通过农业科技展示和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供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服务:包括农业观光旅游、手工体验、乡村餐饮等,吸引游客参观和消费,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本项目将为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积极贡献,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解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的机会。
本文档旨在阐述制定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时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以下是规划设计原则的详细说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中,需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中,需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规划方案如下:一、项目定位:将现代农业生态园定位为农业体验、旅游休闲和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公共场所。
二、项目规模:现代农业生态园的总占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包括农田、农业生产设施、生态景观区、交流中心、展示馆等。
三、农业生产设施规划:1.划分农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种植区、养殖区、林地和水体等。
在种植区域,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等,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采摘和农产品的供应需求。
2.养殖区规划:设置畜禽养殖区,包括家禽、猪、牛等。
养殖区域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养殖设备,以提供有机农产品和健康食材。
3.农艺馆规划:设置农艺馆,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和种植技巧,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机会。
4.农机设备规划:配备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景观和环保设施规划:1.植被规划:栽植各种乔木树木、观赏植物和花卉,打造美丽的景观。
同时保护现有的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水系规划:规划水体和湖泊,为生态农业提供充足的水源,并增加景观的美感。
3.生态保护规划:设置生态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境。
4.环保设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和生物肥料厂等,确保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
五、交流中心和展示馆规划:2.展示馆规划:设置展示馆,陈列农业产品、农业科技和农业文化相关的展品,为游客提供农业知识和文化的了解。
六、旅游休闲设施规划:1.农家乐规划:建设农家乐区,提供美食和住宿服务,让游客享受乡村风情和田园生活。
2.农业体验区规划:设置采摘区、动物观赏区、骑马区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活动,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3.休闲娱乐设施规划:规划景观步行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七、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1.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社交媒体和宣传活动等途径,将现代农业生态园的特色和优势宣传给公众。
2.运营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的财务、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体系。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篇1】一、发展目标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一)生产区域布局。
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
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
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
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四)建优产业基地。
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
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
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
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1. 项目背景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种集生产、科研、示范和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模式,它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土地资源浪费、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本文将针对现代农业生态园的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集休闲、旅游、科技、农业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通过创新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为导向,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项目规划3.1 项目选择选址位于农村地区,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
选址要求附近有可供人员居住的区域,并且交通便利,便于观光游客的到来。
3.2 项目规划图3.3 项目功能划分•农业生产区:占地面积80%以上,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并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展示区:展示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举办农业科技交流活动,吸引专业人士和农民参观学习。
•休闲观光区:提供农村旅游、休闲娱乐服务,安排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活动,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儿童教育区:设立儿童农学乐园,通过农耕体验等活动,增强儿童的农业与自然保护意识。
•农产品销售区:销售优质农产品,提供网上订购和线下购买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
3.4 项目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农业生态园景观建设:美化园区环境,修建湖泊、花坛、游步道等景观,提升游客体验。
•农产品加工厂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
•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建设:建设先进的科研实验设施,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3.5 项目运营模式本项目将实行农业+旅游的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社、企业和农户形成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参与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多方共赢。
4. 投资与收益分析根据项目规划和建设内容,初步估算投资金额约为500万元,包括土地购买、建设费用、设备购置等。
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园规划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园区规划布局 (4)2.1 总体布局 (4)2.2 功能区划分 (4)2.3 交通规划 (5)2.4 绿化景观设计 (5)第三章:农业生产体系 (6)3.1 种植业规划 (6)3.1.1 总体布局 (6)3.1.2 粮食作物规划 (6)3.1.3 经济作物规划 (6)3.1.4 特色作物规划 (6)3.2 畜牧业规划 (6)3.2.1 总体布局 (6)3.2.2 畜禽品种选择 (6)3.2.3 养殖模式创新 (6)3.2.4 饲料资源开发 (6)3.3 渔业规划 (7)3.3.1 总体布局 (7)3.3.2 养殖品种选择 (7)3.3.3 养殖技术改进 (7)3.3.4 渔业资源保护 (7)3.4 农业废弃物处理 (7)3.4.1 农业废弃物分类 (7)3.4.2 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 (7)3.4.3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7)第四章:科技支撑体系 (8)4.1 农业科技创新 (8)4.2 农业信息化建设 (8)4.3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8)4.4 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 (8)第五章:生态保护与修复 (8)5.1 土壤保护与改良 (8)5.2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9)5.3 生物多样性保护 (9)5.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9)第六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9)6.1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9)6.2 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9)6.3 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 (10)6.4 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10)第七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0)7.1 市场定位 (10)7.2 产品营销策略 (11)7.3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7.4 市场渠道拓展 (11)第八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1)8.1 投资估算 (11)8.1.1 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11)8.1.2 运营维护投资估算 (12)8.2 经济效益分析 (12)8.2.1 直接经济效益 (12)8.2.2 间接经济效益 (12)8.2.3 投资回收期 (13)8.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3)8.3.1 市场风险 (13)8.3.2 技术风险 (13)8.3.3 财务风险 (13)8.4 项目可持续发展策略 (13)8.4.1 优化产业结构 (13)8.4.2 创新经营模式 (13)8.4.3 加强品牌建设 (13)8.4.4 提高员工素质 (13)第九章:政策法规与组织管理 (13)9.1 政策法规支持 (13)9.1.1 国家政策背景 (13)9.1.2 政策法规体系 (14)9.2 组织管理体系 (14)9.2.1 管理机构 (14)9.2.2 管理层次 (14)9.2.3 管理机制 (14)9.3 人力资源配置 (14)9.3.1 人才引进 (14)9.3.2 人才培养 (15)9.3.3 人才激励 (15)9.4 项目实施与监管 (15)9.4.1 项目实施 (15)9.4.2 监管体系 (15)9.4.3 监管措施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1.1 项目筹备阶段 (15)10.1.2 项目设计阶段 (15)10.1.3 项目施工阶段 (16)10.1.4 项目运营阶段 (16)10.2 项目进度安排 (16)10.2.1 项目筹备阶段:1年 (16)10.2.2 项目设计阶段:6个月 (16)10.2.3 项目施工阶段:2年 (16)10.2.4 项目运营阶段:长期 (16)10.3 项目验收与评价 (16)10.3.1 项目验收 (16)10.3.2 项目评价 (16)10.4 项目后期管理与维护 (16)10.4.1 日常管理 (16)10.4.2 技术支持 (17)10.4.3 环保与安全 (17)10.4.4 资金管理 (17)10.4.5 持续优化 (17)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容1.1.3.1建设地点生态园座落于XXX市兴宾区桥巩乡的长圩山至鼎锅山一带及古村河谷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建设用地大致成不规则多边形,整个园区地形层次丰富,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
西北面山地整体保护较完整,山形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基地形态背山面水,呈现良好的风水格局。
整个规划园区山青水秀、山水形制优越、地形空间丰富。
通过引水入园,使水体通透辽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环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1.1.3.2建设规模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普、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XXX市兴宾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总占地面积约为1002382.24平方米,约1500亩。
1.1.3.3建设期限建设期为3年。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1.1.3.4建设容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
XXX贯穿整个项目所在地,依山势、水势而建,将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园、生态园、高尔夫会所等四大功能区。
本生态园区的开发将采用整体规划化、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将整个生态园建设分两部分实施。
1、第一部分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空间区划为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区、各主题园、滨水景区及高尔夫会所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农舍及小规模接待区;(3)修建变电站,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6)修建游览主干道、生态人行道、休闲步道、园桥。
(7)开挖水道,引XXX水源入园区。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吃饱,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现代农业生态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
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种集生态、科技、旅游、农业于一身的综合型农业生态园,具有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等特点。
本文将针对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提出。
项目目标1.建设一座规模适中并具备现代化生态农业水平的生态农业生态园;2.打造一个环保的、科技先进的、舒适优美的生态观光、生态旅游景区;3.建设一个示范性的、宣传生态农业的基地,提倡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项目定位本项目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定位,以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为主要特点,同时兼顾科技、旅游和文化,打造一个宣传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示范基地。
项目内容1.区域规划:建设现代化的、集生态、科技、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左右,包括生态区、种植区、养殖区、配套设施等区域。
2.建筑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馆、生产线、科技实验室、展览馆、农民培训中心、民宿等建筑物,以及配套的停车场、餐厅等公共设施。
3.农业种植:在生态区和种植区,实行现代种植管理制度,种植优质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等。
4.养殖设备:在养殖区内建设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养殖猪、鸡、鸭等家禽类,以及鱼类等水产品种。
5.宣传推广:规划建设专业的宣传推广队伍,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公众传递生态农业理念,并组织各种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项目推进1.市场调研:通过对当地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项目方案。
2.项目策划: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策划团队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拟定项目总计划和阶段计划。
3.融资筹备:寻求各种融资渠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
4.土地摸底:申请土地使用权,与农民或土地所有人进行沟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相关协议。
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建设原则 (4)第2章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与设计 (4)2.1 园区选址与地理环境分析 (4)2.1.1 选址原则 (4)2.1.2 地理环境分析 (4)2.2 园区总体规划与功能布局 (4)2.2.1 总体规划 (4)2.2.2 功能布局 (4)2.3 园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 (5)2.3.1 景观设计 (5)2.3.2 生态规划 (5)第3章农业产业布局与优化 (5)3.1 农业产业结构设计 (5)3.1.1 设计原则 (5)3.1.2 设计目标 (5)3.1.3 设计内容 (5)3.2 种植业发展规划 (5)3.2.1 发展定位 (5)3.2.2 发展目标 (5)3.2.3 发展措施 (6)3.3 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 (6)3.3.1 发展定位 (6)3.3.2 发展目标 (6)3.3.3 发展措施 (6)3.4 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 (6)3.4.1 发展定位 (6)3.4.2 发展目标 (6)3.4.3 发展措施 (6)第4章生态循环与资源利用 (6)4.1 生态循环系统设计 (6)4.1.1 设计原则 (6)4.1.2 设计内容 (7)4.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4.2.1 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7)4.2.2 资源化利用途径 (7)4.3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 (7)4.3.1 水资源现状分析 (7)4.3.2 优化配置措施 (7)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8)5.1 农业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8)5.1.1 新型农业技术筛选 (8)5.1.2 技术推广与培训 (8)5.2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8)5.2.1 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8)5.2.2 智能化农业设备应用 (8)5.3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 (8)5.3.1 生物育种技术 (8)5.3.2 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应用 (8)5.3.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第6章设施农业建设 (9)6.1 设施农业类型与规划 (9)6.1.1 设施农业类型选择 (9)6.1.2 设施农业规划 (9)6.2 温室设计与建设 (9)6.2.1 温室结构设计 (9)6.2.2 温室建设 (10)6.3 大棚设计与建设 (10)6.3.1 大棚结构设计 (10)6.3.2 大棚建设 (10)第7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10)7.1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0)7.1.1 标准化生产 (10)7.1.2 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11)7.1.3 风险评估与预防 (11)7.1.4 质量安全认证 (11)7.2 农产品检测与监管 (11)7.2.1 检测能力建设 (11)7.2.2 检测计划制定 (11)7.2.3 监管制度 (11)7.2.4 监管措施 (11)7.3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1)7.3.1 追溯系统建设 (11)7.3.2 追溯信息管理 (11)7.3.3 追溯体系应用 (11)7.3.4 追溯制度保障 (12)第8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2)8.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2)8.1.1 概述 (12)8.1.2 建设内容 (12)8.2 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 (12)8.2.1 概述 (12)8.3 农业金融服务 (13)8.3.1 概述 (13)8.3.2 建设内容 (13)第9章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3)9.1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3)9.1.1 生态保护目标 (13)9.1.2 生态功能分区 (13)9.1.3 生态保护措施 (13)9.2 水土保持与治理 (14)9.2.1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14)9.2.2 水土保持措施 (14)9.2.3 治理效果评估 (14)9.3 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 (14)9.3.1 生态修复目标 (14)9.3.2 生态修复技术 (14)9.3.3 生态修复应用 (14)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 (15)10.1 项目组织与管理 (15)10.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10.3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5)10.4 运营管理策略与风险防控 (15)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需求。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篇1)(一)科学规划,启动建设,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完善政策扶持,完成示范区建设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项目,全面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产业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示范区9大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有效推进漳州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
(三)查缺补漏,完善提升,进一步落实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并对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及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对建设项目及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高水平完成示范区创建。
六、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一)投资估算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总额101.7亿元(表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6亿元、产业发展投入62.8亿元、产业融合投入4.1亿元、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投入3.2亿元。
(二)资金筹措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及财政补助资金,其中自筹资金84.2亿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7.5亿元。
(三)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通过示范区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和总量均有显著提高。
到20 年底,水果产量341万吨、蔬菜300万吨、茶叶7.7万吨、食用菌38万吨、花卉19万亩、林竹154万亩、猪肉13.8万吨、牛肉5985吨、羊肉689吨、禽蛋2.2万吨、禽肉5.3万吨、水产品197万吨。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现有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以9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产品体系。
(3)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不断提升,示范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项目建设单位:XXX市江源农业开发2011年1月8日页脚目录第一章总论 (3)1.1项目提要 (3)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 (7)2.1项目的由来 (7)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12)2.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5)2.4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16)第三章市场分析 (21)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21)3.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26)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29)4.1项目建设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9)4.2项目规划原则、布局 (31)4.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5)第五章投资估算 (39)5.1投资估算依据 (39)5.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9)页脚5.3资金筹措 (43)5.4资金使用和管理 (43)第六章财务收益分析 (44)6.1收益估算 (44)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7)7.1方案总体描述 (47)7.2结论与建议 (47)附件: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总平图页脚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XXX市江源农业开发法人代表:送强注册资本:10万元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XXX市维林大道维林新城七巷52-58号四楼成立日期:2010年3月2日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容1.1.3.1建设地点生态园座落于XXX市兴宾区桥巩乡的长圩山至鼎锅山一带及古村河谷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建设用地大致成不规则多边形,整个园区页脚地形层次丰富,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
西北面山地整体保护较完整,山形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基地形态背山面水,呈现良好的风水格局。
整个规划园区山青水秀、山水形制优越、地形空间丰富。
通过引水入园,使水体通透辽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环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1.1.3.2建设规模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普、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XXX市兴宾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总占地面积约为1002382.24平方米,约1500亩。
1.1.3.3建设期限建设期为3年。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1.1.3.4建设容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
XXX贯穿整个项目所在地,依山势、水势而页脚建,将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园、生态园、高尔夫会所等四大功能区。
本生态园区的开发将采用整体规划化、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将整个生态园建设分两部分实施。
1、第一部分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空间区划为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区、各主题园、滨水景区及高尔夫会所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农舍及小规模接待区;(3)修建变电站,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6)修建游览主干道、生态人行道、休闲步道、园桥。
(7)开挖水道,引XXX水源入园区。
(8)修建各园区护岸工程2、第二修建休闲娱乐部分:兴建集地域文化、高尔夫、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水上游乐、烧烤、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
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XXX生态度假村、桂中文化园、高尔夫练习场、滨水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和各主题园。
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业。
页脚1.1.4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建设投资51017.347 万元;流动资金为100万元,项目总投资为51117.347万元。
资金筹措为业主自筹。
1.2项目综合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
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体在环境污染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让烦躁的心平静安详。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就是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XXX市农业结页脚构调整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XXX生态农业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分步实施,功能逐步配套完善的原则,计划通过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以核心园区为主体来带动其余相关功能区的建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边建设、边生产、边收益,并实现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的目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的由来2.1.1生态观光农业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情的新农业模式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页脚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页脚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2.1.2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肌肉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周边与、、、等省接壤。
东南与省省界长约931公里,东北与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国边界线长约1020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959公里。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从中国朝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中国西汉开始部分和越南中部和北部属西汉的交州的交趾郡。
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壮族自治区也是旅游大省,无论是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情,都有独特的地方。
过去有影响的主要是山水甲天下的、“天下第一滩”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条件的改变,有很多新的好地方,比如说德天瀑布、马山金伦洞等地的风光资源都开发出来了。
旅游资源本身很丰富,现在更丰富,而且覆盖面也非常大。
另外,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
页脚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充分说明了历史文化的沉淀。
从旅游资源角度讲,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漓江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宁明花山风景名胜区;还拥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
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即银滩旅游度假区。
的旅游资源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精品,还不包括正在开发当中的精品。
自2002年以来,生产总值(GDP)已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初步核算,2009年GDP为7700.36亿元,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为13.9%,在全国的排位由上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在西部排第4位。
粮食喜获丰收,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粮食连续3年减产后实现增产。
200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其中粮食产量1463.20万吨,增长4.9%。
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6.70亿元,超过“十五”时期5年总和。
全社会投资年净增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净增投资近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其中铁路完成投资222.13亿元,超过近10年的总和。
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累计达2394公里。
新建成铁路646.68公里,结束了贺州、不通火车的历史。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九大论坛、第二届泛北部湾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共识走向实践。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经济区开放开发页脚生机勃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
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年引进区外境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