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图解建筑高度和层数
- 格式:doc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作者: ————————————————————————————————日期:ﻩ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
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
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
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
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
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
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浙30)2.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
(技2.3.2)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 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2.3.2);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一)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坡屋面坡度应不小于3%,否则按平屋面处理),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如图2-3-4所示),即建筑高度H=H1+H2/2。
图2-3-4 坡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如图2-3-5所示)。
图2-3-5 平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3、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如图2-3-6所示)。
图2-3-6 多种形式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4、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如图2-3-7所示)。
图2-3-7 台阶式地坪建筑剖面示意图5、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如图2-3-8所示)。
图2-3-8 局部突出屋顶的辅助用房建筑剖面示意图6、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 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如图2-3-9.1所示)。
图2-3-9.1 建筑高度计算—住宅建筑剖面示意图(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如图2-3-9.2所示):1、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2、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3、建筑屋顶上凸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建筑是三维构成提提供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确实是根基建筑高度。
一定的高度划分为假设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
建筑高度与层数客瞧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标准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
那个地点要紧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
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标准〞〔通称建规〕依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操纵名胜景区,特不地段或街道景瞧高度要求。
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瞧分析确定的建筑操纵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
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操纵的。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浙30〕2.建筑技术措施: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关于消防可不计进高度〔〕;关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进建筑高度之内〔〕;关于都市景瞧、微波通道那么必须计进建筑高度;关于航线必须计进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4.结构墙身抗震取值:〔〕〔1〕多层砌体指室外地面到要紧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2〕有半地下室时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能够室外地面算起;〔3〕对带阁楼的坡屋面上部算至山墙的一半处;〔4〕当室内外高差>0.6时,建筑高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应>1m。
建筑层数划分标准
建筑层数划分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按一定标准将建筑物分为若
干层,便于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进行安排。
因此,建筑层数划分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结构、技术等因素来确定。
一、按建筑物用途划分
按照建筑物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建筑层数分为住宅楼、商业楼、
办公楼、公共建筑等,这些不同的分类通常会影响到建筑层数的分配。
例如,在住宅楼中,一般将层数限定在7层以下,而在一些商业楼或
公共建筑中则可达到20层或更多,具体划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按建筑物高度划分
按建筑物高度划分建筑层数,可将建筑物分为低层建筑、中层建
筑和高层建筑。
一般来说,低层建筑层数为1~4层,中层建筑层数为
4~10层,高层建筑层数则在10层以上。
具体划分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底部面积和高度比例等因素。
三、按建筑物结构划分
按照建筑物结构的特点,也可以将建筑层数分为框架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例如,框架结构的建筑在层数上使用相对较玻璃,为12层以下;钢结构的建筑在层数上通常可以达到15层以上,其它
结构的建筑的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之,建筑层数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因素来确定。
在实际建筑
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来进
行划分和安排,以便于更好地符合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关键信息项:1、建筑高度和层数2、建筑结构类型3、户型设计要求4、外立面风格与材料5、公共区域规划6、停车位配置7、绿化与景观设计8、消防安全设施9、节能环保要求10、建筑成本预算11、设计交付时间12、设计修改与调整条款1、建筑高度和层数11 明确高层住宅建筑的总高度以及地上和地下的层数。
111 规定建筑高度应符合当地的规划要求和建筑规范。
112 说明地下层数的用途,如停车场、设备房等。
2、建筑结构类型21 确定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211 阐述所选结构类型的优势和适用性。
212 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提出要求。
3、户型设计要求31 描述不同户型的面积范围和布局。
311 考虑户型的功能性,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的合理配置。
312 强调空间的利用率和采光通风条件。
4、外立面风格与材料41 确定建筑的外立面风格,现代简约、欧式古典等。
411 选定外立面使用的主要材料,如石材、面砖、涂料等。
412 对外立面的色彩搭配和装饰细节进行规定。
5、公共区域规划51 规划大堂、电梯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的面积和布局。
511 设计楼梯间的形式和尺寸,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512 明确公共区域的装修标准和设施配备。
6、停车位配置61 规定地下和地面停车位的数量和比例。
611 设计停车位的尺寸和布局,便于车辆停放和通行。
612 考虑充电桩等新能源设施的预留。
7、绿化与景观设计71 规划小区内的绿化面积和绿化布局。
711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保证四季有景。
712 设计景观小品和休闲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8、消防安全设施81 配备符合规范的消防通道、消防栓、疏散楼梯等设施。
811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812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和演练要求。
9、节能环保要求91 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如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
911 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912 考虑雨水收集和利用等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