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沪科版
- 格式:docx
- 大小:9.46 KB
- 文档页数:5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知识点一:图表的信息各种形象性的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转变情形情形和特点。
它们被称为图表的信息。
专门提示:图表反映的信息有两类,一是能直接从图表中看出,二是需要通过具体分析试探才能得出。
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总人口数为370万(2000年普查结果)图一、图2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依照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年)图1 图2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是多少?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解析:(2)中第一要求出苗族的人口数才能求出百分比。
解:(1)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为: 15%×370=(万)(2)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有: ×40%=(万) ÷370=6%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6%。
例二、甲、乙两人持续七年调查某县养鸡业的情形,提供的信息图如下:甲调查说明:养鸡场的平均产鸡数从第一年的1万只上升到第七年的万只;乙调查说明:汉族85%少数民族15%1020304050苗族侗族布依族其他少数民族百分比(%)养鸡场的个数从第一年的46个减少到第七年的22个甲11.31.61.92.22.52.80.511.522.531234567年平均产鸡数(万只)试判定:(1)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为为万;(2)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低于该县第1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3)该县第7年养鸡场养鸡场产鸡的数量的数量逐年增加;(4)这7年中,第5年该县养鸡场产鸡的数量最多。
其中正确的判定有: A 、2个 B 、1个 C 、3个 D 、0个解析:此题是将两幅统计图综合考虑,第2幅事实上是折线图,只要明白养鸡场产鸡量为平均鸡数×鸡场数就容易作出判定。
解:B知识点二:不标准统计图不标准统计图往往给人以模糊不清的感觉,容易给人误导,得初的信息不正确。
专门提示:不标准统计图常常出此刻条形图和扇形图中,要紧有(1)纵轴的数不是从0开始;(2)纵轴的数据单位不一致。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读有关统计图表,获得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进行简单决策.2.通过具体情境和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一些数据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误导,提高对统计图表的认知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解读统计图表,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准确、必要的信息.【难点】对统计图的分析、判断与识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整理好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师:各种形象化的统计图表,反映了被描述的对象的重要内容、变化情境和特点,它直观、生动地传递着信息,如何根据统计图获取准确的信息呢?例题展示:下表是两支篮球队在一次运动会上的4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90师:你怎样来评价这两支球队?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评价:从单场胜负看、从总积分看、从得分趋势看.二、例题讲解【例】某中学团委研究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采取抽样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其他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研究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其他”在扇形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3)补全折线统计图.学生分析、解答、展示.教师评价:(1)通过图表了解有关信息,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得到结论、作决策提供依据.(2)利用数形结合从两个图形中得出有用信息,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问题:(展示两张统计图)见课本.师:对于第一张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师:与第二幅统计图相比较,你有什么感受?这几家报纸的发行量差别大吗?你同意晚报的宣传内容吗?学生回答.师:为什么两幅统计图表示的数据相同,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生:观察、讨论、发表看法.师: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是否从0开始,会导致直观差异,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误导.三、巩固练习1.观察下列两个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发表看法.师:扇形图不能比较家庭数的大小,只能反映在该城市家庭总数所占百分比的大小.2.如图,这是一张关于小张与小李在一周内100m短跑训练成绩记录的折线统计图:(1)小张和小李五天内短跑成绩一直在(填“提高”或“降低”);(2)两人(填时间)成绩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回答.师:某些情况下,统计图的绘制者出于各种目的会对统计图中的横、纵坐标的取值进行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能准确判断统计图中的信息.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有的统计图可能会误导我们,造成这种误导的原因是什么?。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读有关统计图表,获得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进行简单决策.2.通过具体情境和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一些数据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误导,提高对统计图表的认知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解读统计图表,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准确、必要的信息.【难点】对统计图的分析、判断与识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整理好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师:各种形象化的统计图表,反映了被描述的对象的重要内容、变化情境和特点,它直观、生动地传递着信息,如何根据统计图获取准确的信息呢?师:你怎样来评价这两支球队?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评价:从单场胜负看、从总积分看、从得分趋势看.二、例题讲解【例】某中学团委研究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采取抽样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其他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研究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其他”在扇形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3)补全折线统计图.学生分析、解答、展示.教师评价:(1)通过图表了解有关信息,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得到结论、作决策提供依据.(2)利用数形结合从两个图形中得出有用信息,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问题:(展示两张统计图)见课本.师:对于第一张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师:与第二幅统计图相比较,你有什么感受?这几家报纸的发行量差别大吗?你同意晚报的宣传内容吗?学生回答.师:为什么两幅统计图表示的数据相同,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生:观察、讨论、发表看法.师: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是否从0开始,会导致直观差异,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误导.三、巩固练习1.观察下列两个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发表看法.师:扇形图不能比较家庭数的大小,只能反映在该城市家庭总数所占百分比的大小.2.如图,这是一张关于小张与小李在一周内100m短跑训练成绩记录的折线统计图:(1)小张和小李五天内短跑成绩一直在(填“提高”或“降低”);(2)两人(填时间)成绩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回答.师:某些情况下,统计图的绘制者出于各种目的会对统计图中的横、纵坐标的取值进行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能准确判断统计图中的信息.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有的统计图可能会误导我们,造成这种误导的原因是什么?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图表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但是,他们对图表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图表中的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图表中的数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数据,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图表中的数据,并提出问题:“我们从图表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表中的数据。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会如何通过图表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三种常见的统计图表,以及如何从这些图表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同时,他们对条形图、折线图等常见的统计图表也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如何从这些图表中深入地获取和分析信息,仍是他们的一个学习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寻找答案。
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此外,还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表素材,如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
2.准备与图表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学校的成绩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2.呈现(15分钟)讲解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的特点,以及如何从这些图表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