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概况
- 格式:wp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0
长春简介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长春还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绿化最高荣誉——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光电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会展之都”的美誉。
长春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
总面积2060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四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面积379.94平方千米,五环内建成区面积660.19平方千米(五环-绕城高速以内)。
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旅游景点概述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长春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开发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长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78%,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
不仅市区绿树成荫,就连城市周边也是绿色的海洋,环城高速公路两侧90公里长、550米宽的绿化带,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
距市区9公里、面积478.7平方公里的净月新区和“净月潭森林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长春一片巨大的“肺叶”,使长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样,这里有最好的阳光、空气和水。
长春还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农安辽代古塔,许多日伪时期的遗迹,有中国现存三大帝王宫殿之一的伪满皇宫和八大部。
冬季冰雪旅游更是长春的热点,在这里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参加雪地汽车拉力赛,还可以欣赏冰雕、雪雕等各类冰雪艺术品。
北方的明珠吉林长春市吉林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产业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主要介绍长春市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特点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处于吉林省中部。
它的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相接,西南部与黑龙江省接壤,北部与俄罗斯毗邻。
长春市地势相对平坦,东西宽约119公里,南北长约74公里,总面积约为20500平方公里。
受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长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
长春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二、经济发展长春市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作为中国的汽车之都,长春是一座拥有悠久汽车制造历史的城市。
一汽集团、长春一汽、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企业在长春设有生产基地,并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长春市还拥有发达的机械、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提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等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三、文化景观长春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其中,长春净月潭是长春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净月潭位于长春市区以南,是一个水波清澈的湖泊,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
此外,长春市还有众多的公园、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如南湖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吉林省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长春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长春市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教育中心,拥有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府吸引了众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这些高校的建设为长春市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推动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总结综上所述,吉林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长春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汽车之都。
【历史沿革】长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自清嘉庆五年(1800年)设治至今,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春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
长春设治前,长春地方属于郭尔罗斯前旗蒙古王公的封地,是蒙民放牧牛羊之所。
由于乾隆、嘉庆年间关内受灾汉民大量“闯关东”来到东北,形成以汉族人为主体“流民”潮,蒙荒开始被开垦。
清王朝在阻止“流民”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采用“借民安民”的办法,在郭前旗蒙地内设置了不管蒙民专管“流民”的政区——长春厅,管辖东起穆什河(今沐石河),西至巴延吉鲁克山(今大屯山);南起伊通边门(今新立城水库),北至吉家窝铺(今农安县巴吉垒乡)的一片面积约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垦区。
后来随着垦区的不断扩大,长春厅的政区也不断增大,长春的行政机构也随之提升,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长春府,下辖农安县。
在行政职能上实行蒙汉兼管。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全国统一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机构,将各省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长春府改为长春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1932年日伪政权将长春定为伪国都,在保留长春县行政建置的同时,将长春城厢部分划出设市,先叫“新京市”,后改为“新京特别市”。
从此,在长春这块地方开始实行市县并存、市县分治的行政体制。
伪长春县属伪吉林省管辖,伪新京特别市则隶于伪国务院,与各省平级。
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伪政权跨后,长春恢复了原有的名称,在苏军占领下实行军事管制。
1945年底,国民党政府接收长春市,一直统治到1948年10月。
1946年4月14日至5月23日,因苏军撤离东北,长春市一度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
10月21日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1949年3月11日改称长春市,均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改隶吉林省。
1952年10月14日长春县撤销,辖区并入长春市。
1953年8月1日至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长春的气候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
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
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地理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
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
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
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
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
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长春各类资源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23897公顷,疏林地形69公顷,未成林造成地53671公顷,育苗地375公顷,规划造林地1857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期5105260立方米,其中分蓄积13761857立方米,疏林蓄积23734立方米,四旁树蓄积蓄319662立方米。
家乡调研报告长春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长春市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对长春市的经济、文化、旅游以及人口等方面的调查,揭示该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潜力。
通过本文档,读者可以了解到长春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长春市概况2.1 地理位置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处吉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2’~45°56’,东经124°18’~127°02’。
长春市地势总体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北部较南部略高,总面积为20,571平方公里。
2.2 人口截至2020年底,长春市总人口约为9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占60%,农村人口占40%。
长春市以多民族聚居为特色,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包括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
2.3 气候长春市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多雪。
全年平均气温约为4.8摄氏度,最冷的月份为1月,最热的月份为7月。
三、经济发展3.1 工业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发达。
长春汽车工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园区之一,拥有一系列汽车生产企业,如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
同时,长春市还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等,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2 农业长春市农业以粮食、豆类、油料为主导,主要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长春市的农业产业化率较高,现代化农业技术逐渐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3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春市的服务业逐渐壮大。
金融、旅游、物流、教育、医疗等行业发展迅速,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文化4.1 文化遗产长春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
例如,长春净月潭是中国著名的天然湖泊之一,以其独特的美丽景色而闻名。
同时,长春还有伪满皇宫、长春电影城等历史建筑和文化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长春市概况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域辽阔,幅员面积2057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9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724万人,市区人口315万人。
长春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4.6℃,年均日照时数为2525.8~2664.8小时,光照充足。
长春市自然资源丰富,有松花江、伊通河等9条河流,有敖宝吐泡子、波罗泡子等7处主要湖泊。
湖泊总蓄水量为3068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12.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8亿立方米。
有污水处理厂4个,日设计处理能力71.5万吨,利用此污水资源可供热近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有耕地110.79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土质肥沃,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占耕地面积的78.84%。
有草原、草山、草坡2401万亩,年产草约17.3万吨。
有林地2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3%,活木蓄积量1163万立方米。
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在长春市现查明有39种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金、银、石灰石、珍珠岩、矿泉水、石英砂矿等。
长春市上半年GDP完成1206.8亿元,增长12.3%。
长春今年财政收入有望达到360亿到370亿元,比去年增长100亿元,除了财政收入有望比去年增长100亿元外,长春市今年在轨道客车产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稳步发展的推动下,预计工业GDP将达到3500亿元。
长春市概况。
概要:目录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二、规划重点三、规划主要内容1、城市发展目标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区域协调发展5、市域城镇发展6、规划区发展规划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8、公共设施规划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2、综合交通规划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
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
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吉林省会是哪个城市吉林省会是长春市。
长春,简称“长”,古称喜都、茶啊冲,别称“北国春城”,吉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长春城市群核心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的地理中心,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分别与松原、四平、吉林和哈尔滨接壤,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享有“北国春城”的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还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1”全球第37名、中国第13名。
长春土特产有:1. 吉林人参关东三宝之一。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百草之王”美称。
吉林人参以品质上乘、产量大而被誉为中国人参的正宗。
长白山的野山参,是人参中的最名贵者。
园参因产地不同而分为集安路和抚松路两种。
集安路参为园参中的精品。
2. 吉林鹿茸关东三宝之一。
主产于长白山区,取自梅花鹿新生的没有长成硬骨时的嫩角。
因其营养丰富,药效显著。
3. 吉林紫貂皮东三宝之一。
为紫貂的珍贵毛皮。
以其制作裘皮高档服装,轻巧灵便,美观高雅。
具有“见风愈暖,落雪则融,遇水濡”的高度御寒保暖性能。
吉林大豆产于松辽平原,以敦化市黄泥河一带所产小粒大豆(白山一号)质量最佳,蛋白质消化率达90%以上。
4. 长春老茂生糖果长春市老茂生食品厂生产的系列糖果,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而饮誉海内外。
长春市经济社会概况一、长春市自然概况【位置】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
【行政区划】全市面积20604平方公里。
有朝阳、南关、宽城、绿园、二道和双阳6个区,榆树、九台、德惠3个县级市和农安县,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产品经营开发区5个开发区。
共辖55个街道,39个乡,73个镇,1687个村,351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长春市共有745.9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数的27.2%。
其中,市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人口为358.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8.01%。
【地质地貌】长春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远依山,近傍水,以台地平原为主,其中耕地110.4万公顷。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8%,空气质量较高,素有“北国春城”的美称。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拥有林水面积240多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1 —【水文】长春地表水属第二松花江水系,是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
【气候】长春市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无霜期为138天左右。
【教育文化】全市有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27所,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万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中比重超过了10%。
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位,近年来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市内的伪皇宫、伪满国务院、长春电影制片厂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长春每年都举办一些大型的经贸活动,如中国电影节,国际教育展览会,国际汽车博览会,农业博览会、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第九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世界杯短道速滑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007年亚冬会。
自然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
幅员20604平方公里。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6.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四县(市)人口394.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5.35‰。
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46个民族。
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
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
二是地耐力比较好。
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地表形态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隆区之间。
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
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
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
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
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
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
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
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
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
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
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
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
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长春概况导游词长春,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吉林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和经济中心。
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被誉为“北国春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春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长春概况导游词长春,古称喜都,是吉林省省会,中国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中国最大汽车工业城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之称。
作为北方的窗口城市,它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有着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绿化度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长春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汽车城、电影城、光学城、科教文化城和森林城,以及新兴的绿色食品城和国际知名的雕塑城,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第五,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排名榜首。
长春,是一座镶嵌在东北亚中心如耀眼的明珠般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长春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前往。
冬季虽寒冷漫长,却可以体验滑雪和冬钓的乐趣。
篇二:长春概况导游词长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地处中国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在发展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成为工农业基础雄厚,商业繁荣兴旺、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全国举足轻重的中心城市,被国内外朋友誉为“汽车城”、“森林城”、“电影城”和“科技文化城”。
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
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候特点: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两季。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
长春市风土人情概况关键词:长春动植物公园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亚泰足球队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东方职业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电影宫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有“东方底特律”之称。
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中文名称:长春外文名称:Changchun 旧译:HSINKING别名:北国春城行政区类别:副省级所属地区:中国东北政府驻地:人民大街10111号电话区号:0431邮政区码:130000地理位置:东经125°19′北纬43°43′面积:20604平方公里人口:745.9万(2007年)基本信息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新中国电影工业摇篮,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东方洛杉矶”的美誉。
长春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
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四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面积379.94平方公里,五环内建成区面积660.19平方公里(五环-绕城高速以内)。
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
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总人口接近千万。
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200万。
长春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长春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绿化最高荣誉——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春概况自然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
幅员20604平方公里。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6.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四县(市)人口394.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5.35‰。
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46个民族。
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
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
二是地耐力比较好。
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季风气候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
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
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
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
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 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
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
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
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行政建置长春市现辖朝阳、南关、宽城、绿园、二道、双阳6个区,榆树、九台、德惠、农安4个县(市),开发区包括: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水、土、矿产长春水资源相当丰富,国家允许利用的过境客水资源为17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境内水资源的6.5倍。
长春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
其中,饮马河为4.9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38.1%;境内第二松花江干流为2.87亿立方米,占22.2%;拉林河为3.15亿立方米,占24.5%;伊通河为1.96亿立方米,占15.2%。
长春境内地下水储量为14.67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52.1%。
可开采量为9.0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储量的64.5%。
其中,农安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7亿立方米,占长春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29.6%;榆树市为1.93亿立方米,占21.4%;德惠县为1.88亿立方米,占20.8%;九台市为1.44亿立方米,占16%;长春郊区为0.84亿立方米,占9.4%;双阳县为0.16亿立方米,占1.7%;长春城区为0.1亿立方米,占1.1%。
长春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全市222条河流中,可发电的河流仅有10条,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
长春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长春东部为暗棕壤地带,中部为黑土地带,西部为黑钙土地带,自东向西更替。
受地形分异的影响,地带内的土壤系列各不相同。
在暗棕壤地带内,组成了低山丘陵暗棕壤,台地白浆水、河谷草甸土和洼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土地带内,组成了台地黑土、河流阶地草甸土和低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钙土地带内,组成了阶地平原黑钙土、河谷阶地草甸土和盐碱土土壤系列。
形成了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为主的众多的土壤类型。
长春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共39种,258处,主要是能源矿、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多分布在九台市和双阳县。
长春能源矿主要有煤炭、石油和油母页岩。
已探明原煤炭储量为53.2亿吨,保有储量2.3亿吨,共有5处煤产地,即营城子煤田、羊草沟煤、孙家沟煤田、长春煤田、双阳煤田。
石油是长春新发现的优势矿种,位于双阳县境内,油田长300公里,宽14公里至20公里,油气层埋深2000米左右,预计储量为4亿至8亿吨,可年产石油35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
现已开采,命名为“长春油田”。
长春油母页岩分布于农安县境内,探明储量为168.9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97%,占全国50%,尚未开采。
长春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和建筑石材等,多位于九台市和双阳县。
长春石灰岩的探明储量为2.7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双阳县羊圈顶子石灰岩是吉林省最大的石灰岩矿,探明储量2.1亿吨,可年产60万吨水泥。
吉林省沸石的探明储量为7311.2万吨,珍珠岩的探明储量为4 360.3万吨,均分布在长春地区。
长春膨润土的探明储量为2084.2万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以上。
长春非金属矿中,除石灰岩已大规模开采外,其它均匀为小规模开采,尚未充分利用。
长春金属矿计有铁、铜、铅、锌、锑、金等。
储量不大,规模较小,分布零散,多无开采价值。
经济概况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比上年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9亿元,增长16%。
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9%: 50.6%:41.5%。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6.5%、43.9%。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753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4.2%,折合5526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50.7亿元,增长21.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42.7亿元,增长19.8%,其中,税收收入116.5亿元,增长21.5%。
地方财政支出306.0亿元,增长27.3%,其中,教育支出48.2亿元,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7亿元,增长17.5%;医疗卫生支出24.0亿元,增长60.5%;交通运输支出8.0亿元,增长13.2%。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15.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8%,增幅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有不同程度下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品价格有所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0.96%。
支柱产业——长春集中了国家“三大战略”的聚焦“三大战略”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粮食主产区增产战略、长吉图经济区发展战略。
自2003年,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后,长春历经7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东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支持东北振兴的新一轮综合性政策,使长春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其中,长春承担了增产30亿斤商品粮的重要历史任务。
2009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长吉图”建设拉开了帷幕。
长春作为长吉图的起步区和龙头带动区,将在各方面得到国家的更大支持。
国家“三大战略”对长春的聚焦,将为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大的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
——长春着眼十二五规划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
一是打造世界级的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是长春最鲜明的产业代表。
2010年长春属地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汽车工业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双双进入国内前三甲行列,是中国中高端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根据全国汽车市场日益旺盛的实际需求,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全市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成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产业基地。
实现这一产能规模,我们的属地配套率要由现在的32%提高到50%以上,将为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带来2000亿元产值的发展空间。
二是打造世界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0万吨左右的水平。
多年来,我市粮食商品量、人均拥用量、出口量、加工量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长春畜牧业发达,畜禽饲养量大、质量优、供应足,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玉米等十大加工体系,培育第二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在玉米加工方面,长春大成公司拥有全球绝对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年加工玉米超过300万吨,加工总量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德大、皓月、德莱作为亚洲最大的肉鸡、肉牛、肉鹅加工企业,其下游的食品、医药等深加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打造世界级的轨道客车产业基地。
长春是全国轨道客车生产的主要城市,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的50%、城轨列车保有量的70%都出自于长春制造。
正在建设的长春轨道交通制造园,以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力量,吸引国内外配套企业参与,可形成年产1000辆高速动车组、1000辆城轨客车的产能。
届时,长春将成为世界级的轨道客车产品研发、制造、维修和检验技术四大中心。
我们初步规划,5年后,长春轨道客车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地方配套率由现在的28%提高到80%。
当前,我国发展轨道交通势头强劲,到2020年,我国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总投资超2万亿元,全国在建和规划建设高铁项目达到40个。
同时,我国已有22个城市获批建设地铁项目,总投资近9000亿元。
在长春投资开发轨道客车相关的牵引、控制、通讯等配套设备,可拥有近千亿元的市场份额,并且供需稳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市全力打造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