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0课《纸的发明》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纸的发明》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的书写,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屠.苏(dū)灵魂登高B.牧.童(mù)酒家暴竹C.创.造(chuàng)社会铸刻D.积累.(lěi)普极蔑席2.蔡伦主要是从()方面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B.生产工艺C.原材料D.生产者3.下列属于文房四宝的一项是()A.琴棋书画B.笔墨纸砚C.望闻问切D.梅兰竹菊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用麻来造粗糙的纸。
②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但那时候没有纸。
③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改进了造纸术。
④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5.比一比,再组词。
麻洲论术欧床州伦述呕6.连一连。
书写纸用来复印、打印复印纸主要用来制作练习本、记录本等餐巾纸用来包装物品包装纸吃饭时用来擦手、擦嘴等7.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字母序号,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数字序号,并给句子排序。
A.造纸术发明以前B.西汉时代C.东汉时代①价钱太贵,不能普及②比较粗糙,不便书写③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④很笨重,不便于使用,人们用麻来造纸。
但是,麻纸()。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造出来的纸()。
,记录一件事情,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
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
帛虽然轻便,但是()。
排序:二、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新版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纸的发明》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轮子D. 造纸术(2)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3)用“________”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4)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1)C(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C(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免费)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普及: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C.把文字写到帛上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书”指哪种书?用“”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D.帛不方便保存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恰到好处的掌声一位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为了能够留在北京,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所小学。
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老师给儿子上课。
第一天,钢琴老师只教了儿子一段简单的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的反应慢,肯定上不了音乐学院,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
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
在父子俩准备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学校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钢琴。
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我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老师怎么做工作,儿子()表示再也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同步练习卷(9)一、解答题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看拼音,写字、词。
3.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5. 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1)科学家________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2)诺贝尔________了炸药。
改进改变改造(3)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________。
(4)蔡伦________了造纸术。
(5)这些危房经过________后,已是面目一新了。
6. 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缩句)________(2)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________(3)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文字。
(修改病句)___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________(判断对错)“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识丰富。
________(判断对错)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________(判断对错)造纸术先传到欧洲再传到日本。
________(判断对错)三、知识应用联系课文内容作答。
(《纸的发明》)(1)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________(2)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有什么优点?________课外阅读。
农师后稷传说,后稷是个聪明、勤劳的人。
当时,人们还不懂得种庄稼,每天只是靠打些野兽、采些野果、挖些野莱来生存。
生活不稳定,也很穷苦。
后稷发现,采来的种子种在土里,会发芽结果。
于是,他做了几件农具,开垦了一片土地,选出好种,撒在地里,又引来小河的水浇灌。
不久,一片绿油油的新苗长出来了。
后稷不管风吹日晒,都在地里耕种、锄草、浇水、松土、间苗,一点儿也不怕苦,不怕累。
秋天来了,谷穗黄澄澄的,像又粗又大的狐狸尾巴。
红高梁、绿大豆、圆溜溜的大瓜也渐渐熟了。
三年级下册第10课一、书写1. 看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xié shǒu cún zài zhì zào lún lǐshè huì bǎo cún dà yuē ōu zhōu jīng yàn【答案】创造携手存在制造伦理社会保存大约欧洲经验【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携、制、欧、验”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选择题2.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蔡.伦(cài)大约.啊.拉伯B. 携.带(xié)朝鲜.一册.书C. 创.造(cuàng)世.界造纸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字形与字音。
A.错误。
“啊拉伯”应该为“阿拉伯”。
B.正确。
C.错误。
“创造(cuàng)”应“创造(chuàng)”。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在周末开了有趣的联欢家庭会。
B. 当老师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C. 我们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D. 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答案】D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B. 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 到了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
D. 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答案】A三、填空题5. 比一比,再组词。
麻()洲()论()术()欧()床()州()伦()述()呕()【答案】(1). 麻烦(2). 亚洲(3). 讨论(4). 美术(5). 欧美(6). 木床(7). 苏州(8). 伦理(9). 叙述(10). 呕吐【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普及: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C.把文字写到帛上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书”指哪种书?用“”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D.帛不方便保存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的学校(节选)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花孩子们的衣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由此我可以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
2.赏析词句。
(1)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们因为有了雨的滋润______的情态,朗读时要读出______(A.兴奋 B.悲伤 C.惊讶)(填序号)的语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试题(带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yínɡyǎnɡxīyánɡnǔlìhàn zāi guāzǐdǎbàn làzhúxīn línɡbèn zhònɡpàn duàn二、照样子,写词语。
圆溜溜(ABB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高高兴兴(AABB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又松又软(又A又B)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五颜六色(含有数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辨字组词。
梅(_______)牡(_______)史(_______)骄(_______)侮(_______)牧(_______)吏(_______)娇(_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其中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___)高(___)爽天高(___)(___)一(___)(___)秋(___)林(___)染春(___)秋(___)(___)(___)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适应适宜适合1.长期以来,昙花(_________)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2.夜深气温过低,开花也不(_________)。
3.这件衣服很漂亮,挺(_________)你的。
渴望盼望希望愿望1.爸爸妈妈(________)我们长大能成为有用之才。
2.我们(________)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3.我多么(________)能有一台电脑呀。
4. 我的(________)是长大当一名足球运动员。
六、根据积累回答问题。
1.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另外两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是以“四大”来总结的,请你填一填。
10 纸的发明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大雨过后,空气非常新鲜________(xiān xiǎn)。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________(xiān xiǎn)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③秋日的果园果实累________(lèi lěi léi)累,到处都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________(lèi lěi léi)的经验。
⑤王奶奶由于劳累________(lèi lěi léi)过度,住进了医院。
2.读拼音,写词语。
bǎo cún dà yuējīng yànōu zhōu shè 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你现在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录”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采取或任用;②记载,抄写;③用作记载物的名称。
“录”在下列句子中分别是哪种解释?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我把这本书的目录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________Ⅱ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心情非常激动。
________Ⅲ我把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都记录在日记本里。
________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如果……就……既……又……只有……才……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精选阅读)-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部编版)(含解析)知识点:了解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在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诗三首》品读这三首古诗,看看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感受不同节日的习俗和节日氛围吧!《纸的发明》仔细读课文,了解不同时代纸的特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把纸的发明过程写清楚的,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赵州桥》读课文,了解赵州桥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清楚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了解《清明上河图》上画了些什么,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画上的内容介绍清楚的。
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的原因。
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并收集整理传统节日的资料,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重点句子: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该段)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补充:说明文专题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事物的文章,如介绍某一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一类是说明事理的文章,如解释事物隐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说明文的阅读要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功能等方面。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比较明显,可以通过看标题、抓首段、抓结尾段、找关键句的方法来确定。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也可以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摘要组合。
2.理清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接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说明。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2)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阅读短文。
植物也要睡眠吗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
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睡眠。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有许多小羽片(组合组装)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
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聚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的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豆角等。
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
花的睡眠,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
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眠了。
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各种各样的花,睡眠姿态也各有不同。
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有些花与众不同,白天睡大觉,夜晚时分醒来,昼夜节律颠倒了。
紫茉莉下午5时左右开花,到第二天拂晓时花闭合起来睡眠了,好像怕见太阳似的。
月光下含笑开放的花还有月光花、待霄草、夜开花等,它们都是昼闭夜开的花。
还有番红花在早春时候开花,一天之中,时而张开,时而闭合,时而又张开,醒了睡,睡了醒,醒醒睡睡,反复好几次。
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的,所以人们把它俗称为“夜开花”。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测试卷10.纸的发明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B.在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到了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
D.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二、多音字组词。
几jǐ(______)挨āi(______)曲qū(______)几jī(______)挨ái(______)曲qǔ(______)号hào(______)挑tiāo(______)担dān(______)号háo(______)挑tiǎo(______)担dàn(______)三、反义词。
喜欢——(_______)鲜艳——(_______)容易——(_______)陡峭——(_______)舒适——(_______)坚硬——(_______)特产——(_______)减少——(_______)扩大——(_______)四、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
1.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___________)2.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___________)3.帮助增加声势。
(___________)4.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在意。
(___________)五、按要求写词语。
1.欢欢喜喜(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葡萄灰(植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汪汪汪(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忧无虑(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2页,总3页六、选词填空。
适当 适宜 适应1.在植物世界里,开花是需要(_______)的条件的。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与祝福。
1.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在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韵律性强。
()(3)词性相对。
()(4)平仄相调。
()3.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有什么作用?4.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竹报岁平安春同大地干山秀依然十里杏花红勤劳门第春光好日照神州百业兴绿柳舒眉辞旧岁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红桃开口贺新年5.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A.宾馆B.家里C.商店D.学校1.无论都2.(1)√(2)×(3)√(4)√3.抒发美好愿望,增加喜庆气氛。
4.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同大地干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A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阅读理解真题答案纸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1)造纸术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在姐姐的书架上,我()了那本我喜欢的漫画书。
改进改正1)有了错误,要及时()。
2)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了造纸术。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的文字是用刀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的。
()2)“学富五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问高。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上,或者刻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上;再后来,就可以在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来造纸;到了东汉时代,改进了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
春联
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与祝福。
1.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在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韵律性强。
()
(3)词性相对。
()(4)平仄相调。
()
3.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有什么作用?
4.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竹报岁平安
春同大地干山秀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日照神州百业兴
绿柳舒眉辞旧岁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红桃开口贺新年
5.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
A.宾馆
B.家里
C.商店
D.学校
1.无论都
2.(1)√(2)×(3)√(4)√
3.抒发美好愿望,增加喜庆气氛。
4.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同大地干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5.A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
“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填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
3.作者从()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看到“”这个字,你感受到。
5.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
人们能快速地在
键盘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
写错别字或者“提笔忘字”的情况。
你觉得,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你的想法。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鲜花精灵
3.CD
4.例:热和力一棵棵大树休人坐在树下
5.例: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