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过程原理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56
《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P56)1. 不可压缩流体绕一圆柱体作二维流动,其流场可用下式表示θθθsin ;cos 22⎪⎪⎭⎫⎝⎛+=⎪⎪⎭⎫⎝⎛-=D r C u D r C u r其中C ,D 为常数,说明此时是否满足连续方程。
2. 判断以下流动是否可能是不可压缩流动(1) ⎪⎩⎪⎨⎧-+=--=++=zx t u z y t u yx t u z y x 222 (2) ()()()⎪⎪⎪⎪⎩⎪⎪⎪⎪⎨⎧=-==-=22221211t tz u xy u x y u z y x ρρρρ3.对于下述各种运动情况,试采用适当坐标系的一般化连续性方程描述,并结合下述具体条件将一般化连续性方程加以简化,指出简化过程的依据。
(1)在矩形截面流道内,可压缩流体作定态一维流动;(2)在平板壁面上不可压缩流体作定态二维流动;(3)在平板壁面上可压缩流体作定态二维流动;(4)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中作轴对称的轴向定态流动;(5)不可压缩流体作圆心对称的径向定态流动。
《化工传递过程导论》课程作业第三次作业参考P-573-1流体在两块无限大平板间作定态一维层流,求截面上等于主体速度u b的点距离壁面的距离。
又如流体在圆管内作定态一维层流,该点距离壁面的距离为若干?距离壁面的距离02(12d r =-3-2温度为20℃的甘油以10kg/s 的质量流率流过长度为1m ,宽度为0.1m 矩形截面管道,流动已充分发展。
已知20℃时甘油的密度ρ=1261kg/m 3,黏度μ=1.499Pa·s 。
试求算(1)甘油在流道中心处的流速以及距离中心25mm 处的流速; (2)通过单位管长的压强降;2max 012P u y xμ∂=-∂流动方向上的压力梯度Px∂∂的表达式为:max 22u Px y μ∂=-∂ 所考察的流道为直流管道,故上式可直接用于计算单位管长流动阻力:fP L∆,故: -1max 22022 1.4990.119142.7Pa m 0.1()2f P u P P L x L y μ∆∂∆⨯⨯=-=-===⋅∂ (3) 管壁处剪应力为:2max max 002[(1())]xy y y yu u yu yy y y μτμτμ==∂∂=-⇒=--=∂∂ max 2022 1.4990.119N 7.135m 0.12u y μτ⨯⨯⇒===故得到管壁处的剪应力为2N7.135m《化工传递过程导论》课程第四次作业解题参考(P122)2. 常压下,20℃的空气以5m/s 的速度流过一光滑的平面,试判断距离平板前缘0.1m 和0.2m 处的边界层是层流还是湍流。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秦绪平审定人:编制时间:2017.4.20 审定时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这一课程的实质是结合通量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并强调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类似性和差别。
本课程根据守恒定律,分别建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将已知的物理问题归纳为数学表达式,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将方程简化、求解,最后求出速度、温度或浓度分布规律。
本课程使用了偏微分方程,并做了充分的解释,使学生可以掌握这些内容。
The course of Chemical Transfer Process is build mathematic model along with the flux expressions, and emphas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ransport.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this course established the bas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ing the known physical problems summarized a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Th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roblem, the equation is simplified and solved. Last the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We introduce the use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sufficient explanation that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aterial presented.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本课程在学生所学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过程的规律及类似性;2、根据守恒定律,分别建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即建立数学模型,将已知的物理问题归纳为数学表达式;3、根据具体问题,将方程简化、求解,求出速度、温度或浓度分布规律;4、力图使学生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研究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光滑管中的湍流1 对于一维稳态层流,根据牛顿粘性定律,可推得:水平原直管中:⎪⎪⎭⎫⎝⎛-⎪⎭⎫ ⎝⎛-=⎪⎪⎭⎫ ⎝⎛-=22222max 141R r dl dp R Rr u u r μ于是在距管壁y 处:()y Rdldp y--=2τ及管壁上:R dldp s 2-=τ 即 Ry s y-=1ττ由此假定:① 牛顿型流体在水平圆直管中作一维稳态湍流时,仍服从上式关系:即:y s y ~ττ成直线关系;② 在层流内层中,由于其厚度很薄,故可近似认为此层中,流体沿y 方向(径向)速度梯度不发生变化。
即:c dydu Ry s ==→μτ故: y y u s s ρυτμτ==又令: ρτs u =2* 则: y u u υ2*=即:y u u u υ**=表示为无因次关系为: u + = y +――— 层流内层速度分布通用方程式式中:*/u u u=+,无因次速度;ρτ/*s u =,剪应力速度(摩擦速度);y y u ys μρτυ==+*,无因次层流内层厚度。
注 意:这一结论不适合于管内呈完全层流流动时的推论(层流中速度应呈抛物线形式,而此处为直线,矛盾的原因在于假定①有问题) 2 在湍流主体区,根据普兰德混合长理论,有:22⎪⎪⎭⎫⎝⎛=dy du l ρτ图 42为了使计算简化,普兰德对前述三个假定进行了二点补充: 补充假定 :① 在湍流主体(中心区)仍有τ=τs = 常数 ② 普兰德混合长 l = ky对于补充假定①尚需由实验来验证;对于补充假定②已由实验证实是可信的。
例:在平壁上y = 0,则l = 0 即平壁上无脉动。
另:根据尼古拉则(Nikuradse )实验也证明:当Re d >105时,l = 0.4y 。
于是:==⎪⎪⎭⎫⎝⎛=⎪⎪⎭⎫ ⎝⎛=s dy du y k dy du l τρρτ22222常数边界条件:在与层流内层相衔接的地方,即:y = y 0 = δ时,0→u 故有 :ln 1*y y k u u = 或: 1ln 1c yku +=++式中:μρτμρs y ku y kc 001ln1*ln1-=-=尼古拉根据实验求得: k = 0.4 C 1 = 5.5 故上式可写为:ln5.2*y y u u = 或: 5.5ln 5.2+=++y u此二式即为完全湍流下(Re d >105)光滑管中适用于湍流主体区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
《传递过程原理》习题(部分)解答2014-12-19第一篇动量传递与物料输送3、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P67. 1-3-12. 测量流速的pitot tube如附图所示,设被测流体密度为ρ,测压管液体的密度为ρ1,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h。
证明所测管中的流速为:v=√2gh(ρ1ρ−1)解:设点1和2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ρgh= P2+ρ1gh,即P1- P2=(ρ1-ρ)gh ①在点1和点2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个面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 equation:ρ1ρ=ρ2ρ+ρ22, 即ρ1−ρ2ρ=ρ22②( forturbulent flow)将式①代入式②并整理得:v =√2gh (ρ1ρ−1) 1-3-15. 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水位维持恒定。
各部分相对位置如附图所示。
管路直径均为φ76×2.5mm ,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为24.66×103Pa ;水流经吸入管和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分别按∑h f,1=2υ2和∑h f,2=10υ2计,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υ为吸入管和排出管的流速(m/s )。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9.807×104Pa (表压)。
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查表得,20℃时水的密度为998.2kg/m 3;设贮槽液面为1-1面,泵入口处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2-2面,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侧面为3-3面,以贮槽液面为水平基准面,则(1) 在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 方程,有 0=1.5g +−ρ真空ρ+ρ22+2ρ2( for turbulent flow)将已知数据带入:0=1.5×9.81-24660/998.2+2.5υ2 得到υ2=3.996 (即υ=2 m/s )(2) 在1-1面和3-3面之间列Bernoulli方程:即ρρ=14ρ+ρρ+ρ22+∑ρρ,1+∑ρρ,2( for turbulent flow)代入已知数据得:W e=14×9.81+98070/998.2+12.5×3.996=285.54 J/kg(3) 根据泵的有效功率N e=ρQ v W e=ρ×υA×W e=998.2×2×(3.14×0.0712/4) ×285.54=2255.80 J/sRe=duρ/μ=0.071×2×998.2/(100.42×10-5)=1.41×105湍流假设成立!1-3-16. 用压缩空气将密度为1100kg/m3的腐蚀性液体自低位槽送到高位槽,设两槽的液面维持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