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时区和区时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15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区时和地方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时区而产生的时间差异。
在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出入时刻是不同的,导致不同地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一、区时的计算方法:区时是一种计算工具,用来统一同一经线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
每15°经度代表一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每经过15°经度,时间加一小时;向西经过15°经度,时间减一小时。
世界上一共有24个时区,即东经180°至西经180°之间的24个经度范围。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6.4°,所以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8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地方时是指其中一具体地点所使用的时刻,它反映了当地的太阳时间。
地方时主要通过观测太阳高度角或太阳出入时刻来确定。
观测太阳高度角可以通过仰角仪进行,观测太阳出入时刻可以通过日晷等仪器进行。
二、计算示例:以北京时间为例,即东八区,计算其他地方的区时和地方时。
1.伦敦:伦敦位于西经0°,所以伦敦的时区为零时区,即格林威治时间。
由于北京比伦敦早8小时,所以北京时间12:00,伦敦时间为4:00。
2.东京:3.纽约:纽约位于西经74°,所以纽约的时区为西五区,比北京慢13小时。
北京时间12:00,纽约时间为23:00(前一天)。
4.莫斯科:莫斯科位于东经37.6°,所以莫斯科的时区为东三区,比北京快5小时。
北京时间12:00,莫斯科时间为17:00。
在计算地方时时,需要考虑夏令时的调整。
夏令时是为了节约用电,将时钟调快一小时。
夏令时通常在每年夏季开始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在冬季结束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回原来的状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夏令时安排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地方时。
总之,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的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时区知识点梳理地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时区知识点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们了解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七年级地理时区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时区的概念
时区是指按划分的经度范围所划分出来的各自相差1小时的时区。
划分时区的目的是为了使世界各地的时间保持一致。
二、时区的划分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线(简称GMT)是全球的标准时间线,设为0度经线。
根据其东西方向每隔15度就划分一个时区,共分为24个时区。
东经为正数,西经为负数。
三、时区的特点
1.在同一时区内,各地的时间是相同的。
2.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差异为1小时。
3.默认时区为GMT时区。
四、国内时区划分
我国地大物博,共划分为五个时区。
东八区为中国的默认时区,也是北京时间的时间线,一般在时区表示时不加时区名称。
东八区:北京时间
东七区:黄山时间
东六区:鄂尔多斯时间
东五区:哈尔滨时间
东四区:阿拉善时间
五、国际时区分界
依照0度经线划分为东、西两半球,西半球时间晚于东半球,
故国际日前线设为180度经线。
根据具体位置的经度和纬度,确
定在哪个国家、地区和时区。
六、时区的影响
不同的时区有可能因为时间差异而产生许多问题。
在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也需要注意时区问题,以免产生无法预知的错误。
七、小结
时区的知识对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了解并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离线反复学习,加强练习,相信对于时区的了解会变得更加深入。
七年级地理时区知识点时区是地球上为了方便于人们计算时间而划分的区域。
不同的时区内,当地的时间是不同的。
世界上总共有24个时区,每个时区宽度为15度经度。
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的差异为1小时。
我们在学习地理时区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时区时区是地球表面每15度经度分为一个时间带。
比如,在中国国内的最东端——东经135度的地方属于东八区。
这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标准时间比世界上的协调世界时(UTC)8个小时。
而西经120度的地方属于东七区,则比UTC少了一个小时。
二、时区的分类时区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两种。
经过本初子午线的时区就是标准时区,世界统一使用协调世界时(UTC)作为标准时。
整个地球以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24小时为一天的标准。
然而,协调世界时是以原子钟为基础来计算的,因此与地球自转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弥补这个误差,人们常常采用“闰秒”的方式来调整所有的计时方式。
三、世界时区图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国、各地的时区划分。
通过时区图,我们可以知道某个国家的时间与我们的时间相差多少个小时。
对于跨越多个时区的航班、电话会议等活动,时区图也能帮我们更好地规划行程。
四、时区的使用时区的使用是为了让人们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时间,方便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
在航空、国际贸易、天文观测等方面应用得比较广泛。
总之,学习地理时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事项都有重要影响。
掌握了时区知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规划行程、安排活动,也能更好地理解全球化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时区知识点地理课程中,时区是重要的一部分。
它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国与国之间的通信、定位、航运等诸多方面。
因此,在学习地理时区时,需要认真理解,具体了解其知识点。
本文针对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时区,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
一、时区的定义和由来时区是按照经度将全球分成24个区域,每个区域划分为一个区域时间,与协调世界时(UTC)相差一整小时的范围。
时区的划分是为了方便每个地区统一时间,而由此引入了昼长和夜长这一问题。
二、时区的基本知识(一)划分原则将地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根据国际标准,以本初子午线、也就是经度为0的大气科学家格林威治的时间为准,每向东经过15度经线,时间就要推迟1小时,直至相差12小时。
如以北京时间为例,北京的中央经线是116°E,与本初子午线(0°)相差116÷15 =7.73,向西算,就是7.73小时,向东算,就是8小时。
(二)时区变换中国采取一整个时区是比较广泛使用的,包括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这三个区域。
时区变换针对的是国家、地区的范围内可以单独选择的时区。
例如,中国和澳大利亚东部大陆属于同一地球时区,澳大利亚东部是UTC+10,中国东部(北京)是UTC+8,两地时差就是两小时,一个下午范围内,中国晚上8点等于澳大利亚晚上10点。
(三)夏令时夏令时,是一项按照时间来调整的制度,有时也被称为“时区调整”。
这个制度是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使用的,与否不是一定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力决定是否实施夏令时。
夏令时是一种使用时间来调整的制度,旨在让白昼时间更长,尤其在晚上。
因此,在夏季,由于天气较热,人们通常晚上会稍晚一点开始活动。
于是,当夏天的时间来到,一些国家会将时钟调快一个小时。
三、全球时区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按经度和纬度划分为时区。
目前全球一共划分为24个时区,其中主要是UTC+/-12至+/-0之间的区域。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地理学习中地方时和区时是最让学生头疼、最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怎么算都算不对地方时和区时?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课题13:时区和区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北京时间;知道国际日期变更线及其意义。
学会区时计算和运用“时区计算盘”获取各地的区时,有能力的学生设计完成区时计算程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时区的划分和计算,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运用网络体验并认识世界各地存在时差;通过时差如何产生的问题讨论理解为什么要划分时区,怎样划分;低目标要求的学生可通过制作“时区计算盘”,学会使用方法,完成区时转换。
高目标要求的学生通过程序设计真正掌握区时换算,最终使所有学生掌握简单方便的区时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球的一般知识,即地球自转产生时差的地理现象,初步认识一切地理事物都在不断变化。
二、教学流程三、主要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s it now ?【评析】执教本课的教师是地理学科的双语教师,针对本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特点,平时上课坚持经常使用英语,培养学生使用双语交流的习惯,师生在英语对话交流方面比较自然。
教师上网键入相关连接/usa/newyork/timessquare纽约时代广场;夏威夷;/england/london伦敦。
教师设问:我们在精神百倍地上课的时候,纽约街头却是一片夜深人静的景象,为什么为造成这么有趣的现象呢?在学生回答后,追问:怎么会产生时差?在学生回答地球自转造成时差后,进一步问:地球自转是怎样产生时差的?【评析】教师引入新课的设计是成功的。
采用即时上网的方式进行瞬时连接,形象生动的网页界面内容跨越了空间,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不同地方的时刻不同,油然产生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
2.为什么要划分时区教师:如果把太阳在某地升至一天中天空的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那么这样确定的时间就叫做地方时。
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计算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而形成的,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时间推移,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通常相差1小时。
时区的设立是为了统一全球的时间标准,以便人们进行交流和计时。
区时是指相对于全球协调时间(UTC)的标准时间。
全球协调时间是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为基准,用于对全球时间进行统一调整。
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区时,主要是根据经度来进行划分的,每隔15°经度就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使用东八区标准时间,也就是相对于UTC+8小时。
地方时是指一些特定地区的当地时间。
在一个时区内,通常有一个标准时间,但实际上地方时间可能会因为经度和夏令时等因素而有所偏移。
所以,地方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用来描述太阳的高度。
太阳高度角是与地球的纬度、经度以及日期和时间有关的,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可以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变化,从而对气候、气象、地理等方面进行推理和研究。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依赖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在每天24小时内通过一天的完整周期,而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在不同的经度上升起和落下。
因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需要考虑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经度和日期时间等因素。
首先,计算太阳的赤纬角。
赤纬角是指太阳所在的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赤纬角在一年中是变化的,可以使用天文学中的公式来计算赤纬角。
计算赤纬角的公式如下:sin δ = sin ε × sin λ其中,δ为赤纬角,ε为倾角,λ为赤经。
倾角ε可以通过倾角= 23.45° × sin(2π (n + 284) / 365) 计算,其中n是指一年当中的第几天。
其次,计算太阳时角。
太阳以每小时15°的速度在地球上转动,根据日期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太阳时角。
太阳时角的计算公式如下:t=15×(t-12)+λ其中,t为当地时间,λ为当地经度。
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2. 区时差的计算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图解地理:时区与区时一、地方时1、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其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3)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二、时区1、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15°(若“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数;若“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数)例如: 北京:116°E、78°E、110°w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求法:时区数×15°例如:0时区,东1区,东8区3、求时区数的范围:时区数×15° ± 7、5°三、区时1、概念: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2、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那条经线。
3、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时区与区时的区别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一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是一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时间。
重点落在最后一个字上。
【误区警示】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
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