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874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结构
1、计算机基础知识(占15%)
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占20%)
3、办公自动化(占35%)
4、网络与信息安全(占10%)
5、算法与程序设计(占10%)
6、数据库技术(占5%)
7、计算机新技术(占5%)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题型结构可能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综合应用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考试内容、题型和分值比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考生需要关注最新的考试大纲和相关信息。
同时,考生也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备考策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820计算机专业基础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主要着眼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需要对数字电路、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要介绍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设备等组成。
这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指令执行,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对计算机的整个系统进行控制管理。
内存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的工作区,它是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
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而外部存储设备则是计算机在断电情况下数据可以保存的一种方式,比如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等。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计算机结构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总线是计算机组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进行通信。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用来存储计算机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
而输入输出接口则是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中心处理器的桥梁,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
除此之外,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计算机内部硬件执行指令的描述,是计算机操作的重要基础。
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种类、寻址方式、操作码等,它影响着计算机运行速度和处理效率。
总而言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字电路、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多个领域。
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可以对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提供重要帮助。
2.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是连接计算机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结构、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提纲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提纲
一、数字电子技术
(1)基本原理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元件、电路、延时电路、变频电路、时序电路、程序电路、复杂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电
子技术在计算机硬件、通信系统、汽车集成电路、测控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2)数字电子基础知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数字信号
系统、数字误码分析、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模拟技术。
二、模拟电子技术
(1)基本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元器件、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电路、微扰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在机电系统、信号检测、信号分量、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模拟电子基础知识:模拟信号处理理论、模拟信号系统、模拟
信号测量、模拟信号分析、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模拟数字技术、模拟数字
转换技术。
三、计算机系统基础
(1)计算机系统基础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数字逻辑
电路,控制器,存储器,外设,中央处理器,算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调
试及维护。
842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到的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石,也是学生在未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1.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中最基本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设计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指令集架构、运算器、控制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存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层次结构等。
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以及这些数据结构的相关算法和应用。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如递归、分治、动态规划等,以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中另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如进程调度算法、内存分配算法、文件系统设计等。
4.编程语言与程序设计编程语言与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基础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学习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等。
通过实践编写程序,学生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发实际应用的能力。
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等。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844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综合“844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必修课,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门课程。
一、课程概述“844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获得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一些基本能力:1. 熟悉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操作和管理;3.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4. 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5.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计算机。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内存、CPU等的原理和作用;2. 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操作和管理;3. 应用软件:包括Office办公软件和编程软件的使用;4. 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拓扑结构和局域网、广域网等的介绍;5.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带领学生理解和分析计算机相关的问题。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安装和使用应用软件等方式巩固和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五、学习方法想要在这门课程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需要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推荐给学生们:1. 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理解计算机知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 多做实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尽量多利用计算机实验室,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做实验,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 经常复习: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和强化课堂学习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4. 多问问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敢于提问,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 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820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技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应用技能,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硬件层面、操作系统层面和网络层面。
在硬件层面,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织原理和工作原理。
学生还将学习数字逻辑电路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计算机内部的运作机制。
在操作系统层面,学生将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学生将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命令和工具,能够进行基本的系统配置和管理。
在网络层面,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如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
学生将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
此外,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学生将学习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等,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和方法。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和运行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构建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878计算机专业基础878计算机专业基础是一门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全面介绍878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内容和意义。
一、课程内容878计算机专业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硬件:分为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两个方面,其中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等;主要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
2.计算机软件:分为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两个方面,其中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等;程序设计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除此之外,878计算机专业基础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意义878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具有以下学习意义:1.提高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878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方向。
2.培养计算机专业基本能力计算机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是878计算机专业基础的目的之一。
这包括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能力等方面。
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实际工作。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878计算机专业基础还涉及计算机伦理和法律等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学习建议对于878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学习,以下为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认真听讲、做笔记,向老师和同学提问,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计算机领域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为同学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等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系统地学习到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包括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内部工作原理、存储设备等硬件知识。
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同学们就能够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其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还涉及到了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学习到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软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这将为同学们提供编写程序、管理数据、搭建系统等应用能力的基础。
此外,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还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
掌握了这些知识,同学们将能够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网络通信和安全管理。
总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掌握基本的编程和网络技能。
这将为同学们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因此,同学们应该重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认真学习每一门基础课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做好准备。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参考提纲
一、基础概念
1.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涵盖了信息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分析和计算机硬件等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学科。
2.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是一门以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
学科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设计和计算机系统硬件的研究及应
用为主的工程门类。
4.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够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
件之间的接口,它提供了操作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同时支持计算机内的
其他软件运行的操作系统。
二、计算机语言
1.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以自然语言相似的方式编写的,用来指令计
算机做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
2.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它比机器语言更加容易理解,比高级语言更快,它以机器语言的指令形式来编写。
3.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最低级语言,它以二进制
数字的形式表达,它提供最原始的指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820计算机专业基础考纲
一、大纲总体指导思想:
1.本考纲以“全面成才”为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况,突出“计算机基础技能”、“计算机专业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三大方面的基础知识点,侧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以满足岗位工作上的需要,增强计算机技术的实用能力。
2.本大纲坚持“实用性、协调性、灵活性”三个原则,依赖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加强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建立实用计算机技术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本考纲所涵盖的内容:
1.计算机基础技能:
(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计算机外设,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与总线系统,存储系统,操作系统。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概述、本地区域网(LAN)、局域网(MAN)、广域网(WAN)、网络的安全技术、网络的通信协议。
(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管理技术,SQL语言,数据库安全。
2.计算机专业技能:
(1)C语言技术: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专业考研专业基础课计算机专业考研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科学是一项快速发展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在计算机专业考研时,要求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专业考研中的基础课程。
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用于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法。
学习数据结构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数据类型、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该课程以数据组织和存储为主题,包括数组、链表、哈希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
了解这些数据结构能够提高一个程序员的代码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算法分析与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另一基础课程,涵盖算法设计、算法复杂性分析、数据结构以及计算理论等知识点。
算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跟数据结构密切相关。
在学习算法分析与设计时,要掌握不同算法的特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使用不同的算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总体集成部分。
它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接口。
了解操作系统可帮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内部的实现方式,掌握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
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和安全等核心功能,掌握这些知识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实现细节。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技术、协议、体系结构和应用程序。
学生将研究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覆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以及计算机通信协议等。
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技术,包括分组交换、路由、数据链路控制、传输层协议、网络管理及安全等重要概念。
学生还将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广泛技术领域。
5.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等计算机硬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84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4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计算机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
这门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为了准备这门考试,考生需要认真复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同时,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教材和辅导书进行复习,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课程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801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基础。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计算机内存、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等。
学习计算机硬件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了解各个硬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其次,计算机网络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
学习计算机网络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和网络拓扑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此外,计算机操作系统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提供用户界面。
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等,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最后,程序设计语言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编程的基础工具,它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的结构和行为。
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可以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等,掌握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和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门课程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具有积极作用。
824-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计算机基础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占1/2。
I 数据结构课程基本要求: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图、内排序、文件管理和外排序等。
考试的具体要求包括:1. 全面系统地掌握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典型算法;2. 提高对各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程序设计能力,提高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1. 线性表1.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1.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1.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与实现2. 栈和队列2.1. 栈的定义与实现2.2. 栈与递归的实现2.3. 队列的定义与实现3. 串3.1. 串的定义与实现3.2.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 数组和广义表4.1. 数组的定义与实现4.2. 矩阵的压缩存储4.3. 广义表的定义与实现4.4.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5. 树和二叉树5.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5.2.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5.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5.4. 树和森林5.5.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5.6.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6. 图6.1. 图的定义和术语6.2. 图的存储结构6.3. 图的遍历6.4. 最短路径7. 动态存储管理7.1. 边界标识法7.2. 伙伴系统7.3. 存储紧缩8. 查找8.1. 静态查找表8.2. 动态查找表8.3. 哈希表9. 内部排序9.1. 内部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等9.2. 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0. 外部排序10.1. 外存信息的存取10.2.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10.3. 选择排序10.4. 最佳归并树11. 文件11.1. 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11.2. 顺序文件与索引文件11.3.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11.4. 多关键字文件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者:严蔚敏,吴伟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0236852.《数据结构与算法》作者:张铭,王腾蛟,赵海燕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39614II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试卷(A)科目名称:计算机专业基础代码:874
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20分,每小题2分)
1、SCM
2、IT
3、BI
4、MRP
5、API
6、INTRANET
7、SQL
8、UML
9、 DSS 10、TCP/IP
二、先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与否,如错误,请修改,使之成为正确的论断(每小题2
分,共20分)
1、原型法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仅在需求阶段使用,设计阶段不能使用。
2、ERP系统开发过程中,做好代码设计工作,有利于系统的实施,代码设计通常在系
统总体设计阶段完成。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4、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建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开发的系统。
5、UML支持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它是一种开发方法。
6、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采用OMT技术仅需要建立对象模型与功能模型即可。
7、软件调试的任务就是发现软件的错误。
8、在软件模块设计中,强调高耦合,低内聚。
9、当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度有可能拖延时,增加开发人员可能延缓进度。
10、从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来说,面向对象开发方法适合需求比较稳定的系统。
三、选择题。
从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本题共20分,其中第3小题4分,第4小题6分,其它每小题各2分)
1、IT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在规划过程中常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这三种方法为:
A.CSF方法、SST方法、CASE方法 B.OOD方法、OMT方法、SSA方法
C.BPR方法、OOA方法、SST方法 D.CSF方法、SST方法、BSP方法
2、在软件设计过程,模块间的联系,通常要考虑各自独立性,块间保持
A.高内聚、低耦合 B.高耦合、低内聚
C.控制域依从作用域 D.作用域依从控制域
3、关系模式SC(Sno,Cno,Score),S(SNO,SNAME,SSEX)中,Sno是学生的学号,Cno是课程号,Score为成绩。
SNAME为学生姓名,SSEX为性别。
若要查询每个女同学的所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和最高成绩,且要求查询结果按平均成绩升序排列。
可用SQL 语言写为_(1)_。
若要求查询结果仅显示平均分数超过60分,则应_(2)_。
(1) A.SELECT S.SNO,Cno,AVG(SCORE) ,MAX(SCORE)M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AND SSEX=’女’GROUP BY S.SNO ORDER BY AVG(SCORE),ASC ;
B.SELECT S.SNO,AVG(SCORE) N,MAX(SCORE) M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AND SSEX=’女’ GROUP BY S.SNO ORDER BY N ;
C.SELECT SNO,AVG(SCORE) N,MAX(SCORE) M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AND SSEX=’女’ GROUP BY SNO ORDER BY AVG(SCORE) ASC;
D.SELECT S.SNO,AVG(SCORE) N,MAX(SCORE) M FROM SC,S WHERE SSEX=’女’ GROUP BY S.SNO ORDER BY AVG(SCORE) ;
(2) A.在FROM子句的下一行加入:WHERE AVG(*)>60
B.在FROM子句的下一行加入:WHERE AVG(Score)>60
C.在GROUP BY子句加入:HAVING AVG(Score)>60
D.在ORDER BY子句加入:HAVING AVG(Score)>60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像结构,采用_(1)_来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而每个数据库系统只有一个“模式”,可以有_(2) _个内模式,有_(3) _个外模式。
(1) A.模式/内模式B.外模式/模式C.内模式/外模式D.模式/子模式
(2) A.多个B.一个C.两个D.五个
(3) A.一个B.五个C.三个D.多个
5、数据挖掘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比较,正确的论述是:
A.数据挖掘在没有明确假设前提下去挖掘知识,发现问题。
而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则在某个假设的前提下进行工作。
B.数据挖掘和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是在没有明确假设前提下去挖掘知识,发现问题。
C.数据挖掘和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是在有明确假设前提下去挖掘知识,发现问题。
D.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没有明确假设前提下去挖掘知识,发现问题。
而数据挖掘则在某个明确的假设的前提下进行工作。
6、关系模型中对于基本关系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同一列是同质的,但不同的列必须出自不同的域。
B.列的顺序,行的顺序均是无所谓的,可以任意交换
C.任意两个元祖的候选码不能相同,不能有完全相同的两行。
D.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7、ISO9000系列标准原本是为制造硬件产品而制定的标准,不能直接用于软件制作,为此标准化组织制定了适用于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亦称为
A.ISO90001 B.ISO90002 C.ISO90003 D.ISO90005
四、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2、软件测试的目标?
3、代码设计的原则与作用?
4、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五、数据库(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对于一个学校的研究生课题管理系统,有如下数据需要存储:
A 研究生(学号,姓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B 课题(课题代码,课题名称,指导老师代码,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所属单位代码,指导教师所属单位名称,选题限制人数)
解释:每个研究生可以选择多个课题,每个课题也可以对应多人。
但是,一个指导老师对应于一个课题的选题人数有最高限制(例如: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4人)。
学号,课题代码,指导老师代码均是唯一的,不会重复。
一个研究生只能属于一个专业。
要求:
1)、按照上述语意,绘制这个研究生课题管理系统的实体关系图。
2)、用函数依赖来说明和判断A,B 各属于第几范式。
3)、说明A,B的候选码各是什么属性集。
4)、将B无损分解为BCNF范式(写出结果即可)。
并简要说明分解后的关系为什么属于BCNF范式
六、应用题(本题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
1、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如下:
图书(图书号,书名,作者,单价,库存量)
读者(读者号,姓名,工作单位,地址)
借阅(图书号,读者号,借期,还期,备注)
用关系代数语言实现1)-2)小题的要求,用SQL语言表达第3)小题的要求。
1)、检索借阅图书名为“高等数学”的读者的地址
2)、检索曾借阅过读者“王伟”所借全部图书的读者号和姓名。
3)、检索被借阅过3次(含3次)以上的图书的图书号,书名,以及库存量。
2、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方便学生、高校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工作,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校间的交流及高校与教育管理部门的信息互动。
请给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基本功能结构图(仅给出第一层图)。
七、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15分)
1、数据库中时常产生“死锁”现象,解释一下死锁产生的具体原因,用哪些技术来解决死锁问题,死锁能够完全避免吗?
2、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图1)。
诺兰模型的建立,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请按顺序给出诺兰模型中六个阶段名称。
并说明企业的IT规划应在什么时期制定比较合理。
增长阶段 阶段1 预算费用 图1 诺兰阶段模型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 阶段6 管理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