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具有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Ab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Ab):有效Ag刺激BC使之分化增殖为浆C,产生能与相应Ag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Ag→BC→浆C→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Ig):IgG、M、A、D、E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1、存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某些淋巴C表面,如BC。
2、血清电泳:γ区、延伸至β、α2区。
3、性质:A、不耐热、需低温保存,对蛋白酶敏感。
B、可被中性盐类沉淀:免疫血清50%(NH4)2SO4→Ig一、Ig的基本结构:(结合图7)(一)重链和轻链:各一对、由—S-S—相连、呈“T”或“Y”形。
两个末端:氨基端(N端)、羧基端(c端)。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区):位于N端,高变区(HVR):在V区内,L链和H链各有三个HYR,是抗体与抗原结合部位。
*Ig的高变区(结构)与抗原结合部位(功能) 均在HVRIg独特型抗原决定簇(该区抗原性)2、恒定区(C区):位于C端。
(三)绞链区:在CH1与CH2之间,含脯氨酸较多,可自由转动,有助Ab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使Ig变构(“T”→Y)、暴露其上的补体C1q结合点,激活补体。
此区对蛋白酶敏感。
(四)Ig的水解片段:IgG木瓜蛋白酶→2Fab段与抗原结合1Fc段有多种生物功能IgG胃蛋白酶→F(ab')2段;→2F(ab')段pFc'段:小分子多肽、无免疫原性*在制备免疫制剂、疾病防治上有实际意义,如马血清抗毒素在胃蛋白酶作用下除去大部分Fc段、降低其(Fc段)免疫原性,减少血清过敏反应发生丙种球蛋白→胃蛋白酶作用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五)J链和分泌片:1、J链:由合成IgA或IgM的浆C产生。
作用:稳定多聚体结构及参与体内运转。
2、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C合成。
作用:保护slgA免受蛋白酶的水解,介导多聚IgA向黏膜上皮外输送。
二、Ig的抗原性(自学):三、Ig的生物学功能:(一)特异性结合抗原:(二)激活补体:(三)通过与细胞Fc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1、调理(促吞噬)作用:细菌等颗粒性Ag+IgG→通过其IgG的Fc段与吞噬C表面FcR结合→促进吞噬细菌等Ag 2、ADCC(发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带有相应Ag的靶C(如病毒感染c、肿瘤c)+IgG促进对靶C的杀伤↓通过IgG的Fc段与NKC、巨噬C等细胞表面FcR结合3、介导I型超敏反应(四)中和作用: 1、抗毒素+游离外毒素→毒性中和2、中和Ab十V→可改变V表面结构,使其失去致病性(五)通过胎盘与黏膜(选择性传递): 1、母体IgG通过胎盘→胎儿2、SIgA通过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六)免疫调节:对IR具有正、负调节作用,如IgG的反馈调节作用;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通过课前同学们预习,课中讨论分析,举例分析解决难点问题。
同学们表示听完课后均能理教学反思解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章抗原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讲授、PBL、多媒体教学法)*、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异物性1、异物:与机体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1)有异物性的物质: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
(2)抗原与机体之间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如:微生物抗原一人(强免疫原)、鸭血淸蛋白一鸡(弱免疫原)、兔(强免疫原)(二)抗原的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多糖/核酸〉类脂2、分子呈:大小3、化学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讲授、启发式、多媒体教学法)一、抗原的特异性:某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某种特泄的应答产物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以图文及举例的方式突破难点)(一)抗原决立簇概念:抗原决左簇又称表位(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立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
(二)抗原的结合价抗原的结合价: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半抗原i单价天然抗原一多价多价抗原可同时与多个抗体结合二、抗原的交叉反应1、共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2、交叉反应:针对某种表位的抗体能与带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的抗原发生反应第四节医学上莹要的抗原(讲授、启发式、多媒体教学法)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菌:菌体成分+细菌代谢产物:外毒素、类毒素二' 动物免疫血潸动物血淸抗毒素一人:是抗体又是异种抗原三、同种异型抗原ABO 血型、MHC四、自身抗原身的物质为何可以是抗原?(1)隐蔽的自身抗原自身物质(眼球晶体蛋白、精子蛋白)9(外伤、手术)9血流(免疫系统接触)T自身免疫病(2)修饰的自身抗原自身物质T (感染、药物、电离辐射)T化学结构改变五、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癌变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在正常细胞有,癌变时明显增加举例:甲胎蛋白(AFP)胎儿6周14-16周出生后、成人岀现髙峰极微原发性肝癌、畸胎瘤时,明显增加!!!第三東免疫球蛋白(本次课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PBL、启发式教学法)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寸”一、免疫球蛋白(Immuoglobulin ,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第三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第一节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一、发现:1890年德国学者Behrong和日本学者北里用白喉杆菌外毒素免疫动物,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力和这种外毒素的组分称为抗毒素。
这是在血清中发现的第一种抗体。
二、抗体的理化性质1、抗体是球蛋白(Globulin)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两种球蛋白后又经电泳分析,超速离心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发现大部分抗体是r球蛋白,小部分是β球蛋白。
所以早期对抗体性质的研究证明抗体不是由均质性球蛋白(γ〃β)组成,是异均性的。
2、免疫球蛋白(lmmunoglabulin, Ig)为了准确描述抗体球蛋白的性质,在60年代初提出将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从此r球蛋白则改称为IgG,BIM称为IgM,而B:A称为IgA,其后又发现IgE和IgE。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但也存在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所以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
B细胞表面上也存在免疫球蛋白,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g,SmIg。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Ig的基本结构1、是由四条链组成的糖蛋白2、重链(Heavy chain)轻链(light chain)3、可变区和恒定区①可变区(VariableV区)②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二、Ig功能区1、L链:VL,CL2、H链:3、铰链区:①富含脯氨酸,易发生伸展及一定程度的转动,便于与抗原决定簇发生互补,也易于与补体结合。
②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敏感。
③ IgM,IgE缺乏铰链区。
4、T链和分泌成分① T链(Toining chain)存在于IgM和IgA中,通过二硫键与它们结合,IgM为五聚体,IgA为二聚体(分泌型)②分泌成分或分泌片(seeretory componant, secratory, piece)是分泌型IgA的一种辅助成分。
功能是抵抗外分泌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三、Ig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片段①在二硫键上方切断,产生三个片段:2个Fab段(抗原结合段)Fragineut:fantigen bi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