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17
佩信洞察-阿里24年来自我变革之路透露出哪些信号?3月28日,阿里CEO张勇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进行内部大规模改组计划。
阿里自成立伊始,不断在创新和变革中演进和迭代,其在2015年推出的“中台战略”,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和效仿。
短短几年的时间,再次进行自我革命,其背后透露的信号是什么?一、阿里组织新征程阿里开启新征程,走向组织治理全新阶段。
“1+6+N” 的组织结构将阿里分为三层,“1” 是指一个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体、“6”是指6个业务集团,"N"指的是多家独立的业务公司。
根据最新方案,这六个业务集团分别是云智能集团、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菜鸟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大文娱集团。
除去这六个集团,阿里集团还有多家独立的业务公司。
包括盒马、飞猪、平头哥、阿里健康、大润发、银泰、瓴羊等。
张勇担任云智能集团CEO,负责阿里云智能、钉钉、天猫精灵、达摩院等业务,掌握着阿里未来的核心领域,也预示着阿里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同时阿里将基本盘交给了戴珊,负责占据主要营收的淘宝天猫业务,而国际化和海外业务则是交给了蒋凡。
根据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情况,其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自负盈亏。
阿里将以控股公司身份对各个业务集团进行管理,各个业务集团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都将拥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作为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张勇将不再管理阿里的一切,每个业务集团的CEO需要对各自的经营结果负总责,不再向张勇汇报,而是向各自的董事会汇报。
各个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设立能够推动以更敏捷的方式服务更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促进敏捷组织加速决策,响应市场需求。
二、阿里变革之路任何企业都会经历从创新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再到转型期的过程,改革是其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
变革是发展的助推器,发展二十余年,为适应市场的变化,阿里经历了多次组织变革调整。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阿里巴巴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阿里巴巴逐渐意识到自身组织结构的不足之处,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变革。
阿里巴巴在组织结构变革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阿里巴巴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阿里巴巴在2014年推出了“大中台”战略,即通过建设强大的技术中台,来提高平台的效率和灵活性,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外,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提高组织的协同效率。
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大的企业,拥有多个业务板块和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不同的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信息闭塞、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的协作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决策失误等问题。
因此,阿里巴巴在组织结构调整中着重考虑了协同效率的提高,通过推广数字化管理和强化内部沟通,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最后,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于创新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阿里巴巴在组织结构调整中着重考虑了创新的推动,通过建设创新中心和提高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来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总之,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主要包括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协同效率和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组织结构,阿里巴巴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内部的协同效率,并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
此次调整后,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经营关系将从业务运营走向资本运营和资产运营。
阿里最新的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在非相关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通过企业之间控股、参股的方式,形成由母公司、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集团下各个分部作为总部下属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集团控股型架构多适用于一些大公司,其在核心业务的非相关领域开展多种经营,对各业务经营单位不进行直接管理和控制,仅在资本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持股控制(附图)。
放眼全球,谷歌(Google)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的重组,即是采用这一组织结构模式进行调整的典型案例。
2015年,谷歌作为一家同样拥有庞大业务生态的商业帝国,进行了类似的创新型组织形态调整,其主要改革是创立控股集团Alphabet。
梳理谷歌架构调整的经过及成效,我们可以探究阿里组织变革所产生的潜在价值。
他山之石:谷歌重组建立Alphabet的价值参考2015年8月11日,谷歌宣布对企业架构进行调整。
2015年10月2日,其母公司Alphabet正式成立。
重组后,Google是Alphabet最大的全资子公司,包含广告、搜索、YouTube、Android等核心互联网业务。
此外,Alphabet旗下还拥有Waymo(自动驾驶业务)、Verily(生物科技业务)、Google Venture(风投业务)等多家经营非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子公司。
Alphabet的CEO由原Google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担任,各子公司设立独立的CEO。
阿里巴巴组织变革历程
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业初期(1999-2013):阿里巴巴成立之初,主要是一个
B2B电子商务平台,以帮助中国的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
在
这个阶段,公司主要以强调创业精神、拼搏和团队合作为核心价值观,推行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2. 新零售战略(2014-2018):在这个阶段,阿里巴巴将业务
重心转向了新零售领域,通过与线下实体店合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
公司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丰富的服务。
3. 全球化布局(2014-至今):从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积极
推进全球化战略,逐渐扩大海外市场的业务规模。
公司投资并开展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全球市场份额。
同时,阿里巴巴也在加强跨国合作和海外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组织变革。
4. 数字化转型(2018-至今):阿里巴巴逐渐将重心转向数字
化转型,加快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公司建立了阿里巴巴云计算和数据智能事业群,加强与技术合作伙伴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
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和战略重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阿里巴巴架构大调整最新人事组织架构出炉【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31日 07:2010月30日下午,阿里巴巴官方证实目前进行了大规模架构调整,组建了针对个人、企业用户的事业群。
人员组织结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原事业部提升为子公司,原事业部总经理提升为子公司总裁。
具体调整方案原事业部提升为子公司,原事业部总经理提升为子公司总裁,并成立面向企业用户的B事业群和面向个人用户的C事业群。
B事业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和阿里软件。
卫哲任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总裁,王涛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软件总经理,他们直接向B事业群负责人李琪汇报工作;C事业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雅虎中国、淘宝网、支付宝、竞价收入部和集团广告销售部。
谢文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雅虎中国总裁,孙彤宇任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淘宝网总裁,陆兆禧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支付宝总裁;核心管理团队在新的集团组织结构中,马云任首席执行官(CEO),李琪任首席运营官(COO),蔡崇信任首席财务官(CFO),吴炯任首席技术官(CTO)。
COO李琪负责对B事业群、C事业群、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工程、集团技术的管理。
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
CFO蔡崇信负责对集团财务部、法务部、投资部和企业融资部的管理,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
集团资深副总裁曾鸣负责集团总参谋部,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
集团副总裁金建杭负责集团公关与政府事务部,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从百安居跳槽到阿里巴巴的卫哲将任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总裁。
卫哲将于2006年11月中下旬到岗。
庞大阵容下的新组织架构阿里巴巴官方人士对搜狐IT表示,这一调整基于适应阿里巴巴集团目前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作出将事业部调整为子公司的决定,这是符合长期发展需要的。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除了自身打造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以外,还包括去年收购的雅虎中国,其阵容已经比一年前大大扩张,内部架构调整已经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马云创立。
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组织结构
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以“分而治之”的方式运作。
公司分为多个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CEO和管理团队,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的业务。
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使得每个部门都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此外,阿里巴巴还设立了“集团战略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这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使得阿里巴巴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同时保持高效的决策和协调。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人才优先”为核心理念,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公司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阿里巴巴大学”,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资源。
阿里巴巴还实行“内部晋升”制度,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发展和成长。
公司注重
员工的价值观和文化匹配,重视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此外,公司还实行“996”工作制度,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这种工作制度虽然备受争议,但也反映了公司对员工的高要求和自我要求。
总之,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公司通过分散的管理方式和集中的决策机制,保持了高效的协调和决策能力。
同时,公司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鼓励员工创新和创造力,这种人才优先的管理理念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转型的特点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平台之一。
随着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阿里巴巴不断进行组织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转型的特点如下:1. 平台化: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平台化的组织结构,将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线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
平台化的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公司内部的资源,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2. 分权与激励:阿里巴巴采取分权的管理模式,各个业务线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和激情,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阿里巴巴还引入了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和价值。
3. 聚焦战略:阿里巴巴通过组织结构转型,实现了从多元化到聚焦的转变。
公司将业务重心放在核心战略领域,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投入。
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4. 体系化管理: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化管理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组织设计等。
通过这套管理模式,公司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 创新和实验:阿里巴巴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实验,允许失败和试错。
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这种创新和实验的精神成为了阿里巴巴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转型的特点体现了公司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通过平台化、分权与激励、聚焦战略、体系化管理和创新实验等手段,阿里巴巴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军企业。
随着未来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阿里巴巴还将不断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阿里巴巴内部结构(阿里巴巴内部结构层面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公司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
这些调整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首先,阿里巴巴内部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去中心化。
在过去,阿里巴巴的管理结构比较集中化,高层领导决策权比较大,而下属部门的权利和自主性比较小。
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这种集中化的管理结构已经逐渐显现出了弊端。
因此,阿里巴巴开始逐步推行去中心化管理,让各个部门和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提高公司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其次,阿里巴巴内部结构调整的另一个方向是精简管理层次。
在过去,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次比较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比较困难,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里巴巴开始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层管理人员,让决策更快速、更直接。
同时,阿里巴巴也加强了内部培训和交流,让员工有更多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在不断创新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
例如,阿里巴巴推行了“达摩院”等创新实验室,通过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鼓励员工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内部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去中心化、扁平化、创新化等多种手段,阿里巴巴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近来,阿里巴巴(Alibaba)宣布了其最新的组织结构变革,以适应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应对当前市场状况的挑战。
据悉,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变革包括创建两个新的业务集团,即电商集团和本地生活服务集团,并设立一个新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分别负责相关业务的开发和运营。
此外,阿里巴巴还将成立一个智能制造和物流集团,为整个公司提供后端支持服务。
1. 电商集团新的电商集团将由淘宝、天猫和其他电商平台组成,主要负责电商业务的开发和运营工作。
通过整合各个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将更加专注于优化购物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先地位。
2. 本地生活服务集团本地生活服务集团将集合饿了么、菜鸟网络、盒马鲜生等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服务业务,旨在通过整合这些业务,提高本地服务业务的效率和规模,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同时,阿里巴巴也希望借助这个新的业务集团,进一步开拓和加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
3. 数字化技术平台阿里巴巴将设立一个新的数字化技术平台,该平台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研发、开发和应用,负责为各个业务集团提供支持和服务。
据悉,该平台将集合阿里云、阿里巴巴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部门的力量,致力于研发更加优秀的数字技术,并为各个业务集团提供更加高效的数字化支持和服务。
4. 智能制造和物流集团阿里巴巴将成立一个新的智能制造和物流集团,该集团将通过整合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和制造业务,为中国和全球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和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这个新集团,进一步拥抱“智能制造2.0”时代,同时推动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和创新。
结论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变革旨在优化公司的市场布局和业务布局,更加专注于核心的业务,并提高效率和规模,以应对当前市场的挑战和抢占新的市场机会。
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这个组织结构变革,进一步推动其互联网+战略,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阿里敏捷型组织变革,究竟敏捷在哪儿这是阿里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3月28日,阿里发布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
此次组织变革被称之为阿里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阿里本次组织变革很高调也很有代表性,既彰显了对公司战略的雄心壮志,又具有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的标杆性意义。
张勇先生的全员信和系列访谈已经公之于众,相关内容一目了然。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阿里组织变革中提到的敏捷组织究竟敏捷在哪里,从敏捷组织的视角对阿里的组织变革做一番第三方审视。
研究过程中我们越发感觉,敏捷组织不仅对阿里组织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互联网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组织都有很好的适用性。
01敏捷:阿里组织变革的内在逻辑敏捷组织并没有完整准确的定义,也没有组织架构上的一定之规,而更像是一种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组织形态。
凡是快速有效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组织调整不妨都可称之为敏捷组织,这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比如说时下流行的ChatGPT就是敏捷组织的产物。
我们认为,敏捷是阿里组织变革的内在逻辑,在本次组织变革中可概括为5点。
各业务线更敏捷:基于深刻行业洞察进行业务分组,服务各自客户群体的能力更强更直接。
虽然本次没有给出明确的战略描述,但本次变革中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及多家业务公司均已相对成熟,拥有成熟稳定的客户群,更有利于各业务对客户群精耕细作。
集团总部更敏捷:集团总部定位为控股公司型,职能部门被做薄做轻做小,可以更好的发挥战略和孵化功能。
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定位为投资控股型,从具体的业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于更重要的战略、投资、孵化等功能,一方面总部的效率会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精简总部非必要职能。
决策机制更敏捷: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
云智能集团由张勇兼任CEO;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由戴珊任CEO;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CEO;菜鸟集团,万霖担任CEO;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出任CEO;大文娱集团由樊路远任CEO。
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
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原有的组织架构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公司的需求。
调整组织架构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阿里巴巴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以保持竞争力。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重新划分部门和职责,公司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
最后,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还可以提升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公司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跨部门的合作和知识分享。
总之,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包括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
这些调整旨在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及原因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及原因这份paper将从以下四个部分,阐释“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及原因”这一主题:(1)阿里巴巴背景信息:阿里定位(2)阿里巴巴的“自组织”:“分权+接班人”制度(3)组织架构调整原因追溯(4)参考资料对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追踪至2019年4月8日一、阿里定位:全新商业生态系统、电子商务协同平台电商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阿里集团又是电商平台的佼佼者,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
2019年阿里在美国证交所上市的IPO 招股书显示,2019财年(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其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总额达1.6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和eBay之和,活跃买家人数为2.55亿,实现525.04亿元人民币收入和234亿元人民币利润,净利润率高达44.57%。
创始人马云一直拒绝将阿里巴巴成为电商平台,他在2019年9月6日发表的上市公开信中称,他的愿望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阿里在中国中小企业最需要外贸资源的时候做了B2B。
沟通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平台这个定位,使得它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第一次浪潮中获益。
2019年之后将重心转向淘宝,在中国从外贸转内贸的经济转型背景下,马云开始倡导“新商业文明”。
2019年,支付宝诞生,拥有了支付和信用工具,阿里电商业务得以形成闭环。
2019年,B2C平台淘宝商城(后更名“天猫商城”)上线,阿里完成了B2B、C2C、B2C业务的全面覆盖。
即便如此,2019年之前,在中国这一波互联网创业浪潮中,阿里巴巴也只是一家行业领先但并非无可取代的公司。
它与腾讯、百度一起并称为“BAT”。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9年“双11”。
那天淘宝和天猫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阿里成为继沃尔玛之后的第二大独立零售体。
1万亿是一个标识,它意味着新经济已经大到足以驱动传统企业进行技术和营销改革。
信用管理王鑫问:马云为什么对阿里巴巴做组织整合?调整内容:阿里巴巴对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相应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具体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总经理)负责。
上述事业部将会承担阿里集团内同类型业务整合、拓展的任务,打通子公司或事业群间界限,使阿里的商业生态系统建设从上到下一以贯之。
随着业务架构的调整,阿里巴巴集团的原有业务决策和执行体系也发生变化,新体系由战略决策委员会(由董事局负责)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由CEO负责)构成。
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中的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代表集团层面,分别分管相关联的业务事业部。
阿里巴巴集团表示,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确保以电子商务为驱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全面形成,以及适应互联网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到运营层面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马云的考虑:这是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因为这不是一次我们看见了问题的变革,也不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变革,而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的实施,更是因为我们在走没人走过的尝试。
阿里提出建设商业生态系统而不是商业帝国的思想已经几年了。
几年来的努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个方向的正确。
但是光有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用人、组织和文化来保证她的成功。
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
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
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也重要的更多!今天我们宣布的组织变革只是我们这几年来变革完善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我们完善变革的开始。
我们希望未来的变革不是从上而下,不再仅仅是集团的通知决定,而是从你开始。
因为你的点滴变化,是我们大家变革的开始和终点。
本次组织变革的一个方向是把公司拆成“更多”小事业部运营,我们希望给更多年轻阿里领导者创新发展的机会。
我们不仅仅需要看见相关业务的发展和他们团队,个人的成长,更希望看到他们通过各自的小事业部的努力,可以把我们的商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透明,开放,协同,分享,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