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口耳目(一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9.82 MB
- 文档页数:45
识字 3 口耳目 (课件)识字3 口耳目(课件)第一部分:口(字)1. 口字的基本概念口字是由“口”字旁和右边的字形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简单的字形。
2. 口字的读音和意义口字的读音是“kǒu”,在口字出现的词中,多表示与嘴巴、口腔、口味等相关的意思。
3. 口字的偏旁部首口字的偏旁部首是“口”,它是形声字中的声旁,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与口字相关的字词。
4. 口字的常见字词口音(kǒu yīn):嘴里发出的声音。
口渴(kǒu kě):嘴巴很干,想喝水。
口罩(kǒu zhào):为了防止病菌传播而戴在嘴巴上的东西。
第二部分:耳(字)1. 耳字的基本概念耳字是由“耳”字旁和右边的字形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简单的字形。
2. 耳字的读音和意义耳字的读音是“ěr”,在耳字出现的词中,多表示与听力、听觉、耳朵等相关的意思。
3. 耳字的偏旁部首耳字的偏旁部首是“耳”,它是形声字中的声旁,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与耳字相关的字词。
4. 耳字的常见字词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对某件事或某个人非常熟悉。
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塞(ěr sāi):插入耳朵内部,用来减少噪音或保护耳朵。
第三部分:目(字)1. 目字的基本概念目字是由“目”字旁和右边的字形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简单的字形。
2. 目字的读音和意义目字的读音是“mù”,在目字出现的词中,多表示与眼睛、视力、目标等相关的意思。
3. 目字的偏旁部首目字的偏旁部首是“目”,它是形声字中的声旁,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与目字相关的字词。
4. 目字的常见字词目的地(mù dì dì):旅行或出行的终点。
目光短浅(mù guāng duǎn qiǎn):眼界或见识狭窄。
目不转睛(mù bù zhuǎn jīng):眼睛不转移地看着某个东西。
【导语】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忧考整理了⼀年级上册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案⼀教学⽬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3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记⽣字,会写“⼗、⽊、⽲”3个字。
教学准备:⽣字卡⽚、⾳节卡⽚、实物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3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尝试认字 1、在识字王国⾥,⼩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真不少!还叫得出⽼朋友的名字吗?出⽰⽣字“⽇、⽉、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 2、导⼊:现在,识字王国⾥⼏位⼗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朋友们交朋友呢! ⼆、教学“⽬” 1、图⽂对照,认记“⽬”字。
看图读字: (1)出⽰⽣字卡⽚和实物图⽚,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说) (2)借助拼⾳认读“⽬”,并知道“⽬”指的是眼睛。
⽐形认字: (1)⽐⼀⽐,图画右下⾓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有什么相象的地⽅?(看出“⽬”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的“⼝”表⽰眼眶,⾥⾯的两横表⽰眼珠。
) 识记字形:学⽣交流识记字形的办法。
2、师⽣共同⼩结学习“⽬”的⽅法:看图读字——⽐形认字——识记⽣字。
三、学习⽣字 1、⼩组合作,⾃学其余的11个⽣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组派代表交流。
检查⾃学情况可不拘于⽣字的顺序,让学⽣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师没教的字。
(3)在学⽣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加以提⽰:⼩鸟不能没眼睛,头上⼀点要看清;兔⼦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点;⽲苗有穗⼉,⽐“⽊”多⼀撇。
四、巩固⽣字 1、抢读⽣字,出⽰⽣字卡⽚。
2、学习⼉歌 ⼩朋友们表现好,⼭⽺开⼝咩咩叫。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 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 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第一课人的身体
1. 身体部位的名称
2. 身体部位的功能
3. 身体部位的用途
第二课五官
1. 眼睛:看东西
2. 耳朵:听声音
3. 鼻子:嗅闻气味
4. 嘴巴:吃东西
5. 手:抓东西
第三课手指
1. 手指的数量
2. 手指的用途
3. 手指的动作
第四课声音
1. 声音的来源
2. 声音的产生
3. 声音的传播
第五课脚
1. 脚的结构
2. 脚的功能
3. 脚的用途
第六课体育比赛
1. 不同的体育比赛
2. 体育比赛中需要使用的身体部位
3. 体育比赛中的技巧
第七课赛跑
1. 赛跑的规则
2. 赛跑的姿势
3. 赛跑中的注意事项
第八课跳远
1. 跳远的规则
2. 跳远的技巧
3. 跳远中的动作要领
第九课投球
1. 投球的规则
2. 投球的技巧
3. 投球中的动作要领
第十课幸福的家
1. 家的组成部分
2. 家庭成员的角色
3.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 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的大致内容。
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和详细设计。
2024年识字教学口耳目 PP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识字教学》教材的第一单元“口耳目”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汉字“口、耳、目”,学习这三个字的读音、基本笔画和组词;通过PPT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三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口、耳、目”的正确读音、基本笔画和组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汉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字“口、耳、目”的组词和应用。
教学重点:汉字“口、耳、目”的正确读音、基本笔画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头上两只耳,口中一颗牙,眼里有光亮,看东西不差”(谜底:口耳目),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PPT课件,讲解汉字“口、耳、目”的正确读音、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找出与“口、耳、目”相关的词语,如“嘴巴”、“耳朵”、“眼睛”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口、耳、目”这三个字的组词和应用,如“口腔”、“耳鸣”、“目标”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汉字“口、耳、目”,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1. 口耳目2. 内容:口:读音、基本笔画、组词耳:读音、基本笔画、组词目:读音、基本笔画、组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汉字“口、耳、目”各10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2)用“口、耳、目”各组成一个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作业答案:(1)略。
(2)示例:口:口腔(指嘴巴内部的器官)耳:耳朵(听觉器官)目:目标(想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汉字“口、耳、目”的正确读音、基本笔画、书写和组词。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书写不规范、组词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指导。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字源演变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生字卡片。
2.拷贝歌曲《中国工夫》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活动1拼图游戏,揭示课题1.设疑:(把一个没有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的人物画像,贴在黑板上。
)这个人身上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同学们能说出来缺少了什么吗?2.激趣:哦,他的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竟调皮地跑到了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身体部位拼回去,好吗?3.师生互动,拼贴身体部位。
4.学生贴眼睛、嘴巴、耳朵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还有什么名字。
5.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活动2自由讨论,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1.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1)动画演示: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身体部位。
(2)教师依次单击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视察,一边说出身体部位名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课件展示2.每个小朋友都长着口、耳、目、手、足,你知道这些身体部位是干什么用的吗?3.学生自由讨论。
4.师生交流。
预设:(1)口就是嘴,是说话的、吃饭的。
(2)耳是听声音的。
(3)目就是眼睛,是看东西的。
(4)手是拿书包的。
(5)足是走路用的。
5.引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身体部位,说出它们的名字。
操作指点: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空想,而且对人体五官的感知也不是零起点。
3口耳目文本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局部:第一局部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局部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标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那么,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目的: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络生活理解坐、立、行的标准。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联络生活理解“坐、立、行〞的标准。
教学难点:1.纯熟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
2.感知坐、立的标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知道五官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五官能做哪些事。
1.通过图文结合和游戏方法,感受各器官的作用。
2.联络生活实际认识7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1.话题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指鼻子的游戏?如今老师和你们玩一玩,好吗?〔好!〕下面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当老师说“摸耳朵〞时,大家就赶快摸耳朵,当老师说“眨眼睛〞时,大家就眨眨眼睛。
〔师生互动游戏〕大家玩得很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上的一些器官,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名字又是怎么写的。
2.板书课题〔板书:口耳目〕,老师带读,多读几遍。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说一说:图中的风光美吗?谁能说说图中描绘的情景?〔春天的风光真美啊!红红的花,绿绿的叶,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在花中快乐地飞舞。
〕〔2〕议一议: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4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横折、撇"。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急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到了,景色多美啊!鲜艳的花朵,引来了漂亮的蝴蝶,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大家看图画,想一想,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呢?二、教学"目"过渡句:大家说的非常好!看要用"目"来看,说话要用"口"来说,听要用"耳"朵来听,指要用"手"来指,站要用"足"来站。
(跟老师齐念一遍)你记住了吗?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指导"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看出"目"的39;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6个生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
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3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 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重点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教学难点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准备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一口耳目大手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
(写得正确,得一颗星;既正确又规范,得两颗星) 同桌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
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出示幻灯片,生字宝宝回到了词串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指名读词串。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Ⅱ朗读课文,认识“站”“坐”1. 观察书中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 教师板书两个字(站、坐),指名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出示“站、坐”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 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6. 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行、卧”的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走路像一阵风;睡觉时身体像弓一样侧卧。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扩词并说完整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Ⅲ诵读俗语,理解应用1. 出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
”(1) 出示松树和台钟的图片,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松”“钟”分别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口耳目》选自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基本人体器官——口、耳、目,学习与这些器官相关的词汇,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并能正确书写。
2. 使学生理解“口、耳、目”三个字所代表的人体器官及其功能,学会运用相关词汇。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口、耳、目”三个字及相关词汇。
2.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口、耳、目”三个字,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口、耳、目模型或图片)。
2. 学具:田字格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同学们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说出“口、耳、目”三个字,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 例题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口、耳、目”三个字的结构、笔画和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跟随课件一起书写。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口、耳、目”三个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口、耳、目”三个字编故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口耳目》2. 板书内容:口:用来吃饭、说话等。
耳:用来听声音。
目:用来看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口、耳、目”三个字,每个写5遍。
b. 用“口、耳、目”三个字各写一个句子。
2. 答案:a. 略。
b. 例如:口:我可以用嘴巴吃饭。
耳:我用耳朵听老师讲课。
目:我用眼睛看美丽的风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书写和词汇运用方面的进步,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开展“口、耳、目”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家庭成员的口、耳、目特点,用画画或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增强学生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