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燃烧的物质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1、因货物包装不良引起的爆炸沉船[案情介绍] 案例一我国远洋轮“龙溪口”载货航行至印度洋时,第二舱突然爆炸起火,之后危及其他舱口。
由于来势凶猛已经无法施救,船长不得已下令弃船,该轮于第二天沉没。
事后展开调查,根据货运报表及积载图分析,最大的可能是第二舱二层柜上装载的四十余桶铝银粉自燃所致。
案例二1988年7月1日11时26分,415次旅客列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一列车厢完全损毁,两列车厢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
以现场勘查、技术鉴定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是旅客贺某私自携带易爆物品铝粉造成的。
贺某是广东省某市的一家饲料公司的采购员,6月份在外出办公时,从某地化工商店购买了铝粉300克、铜粉50克,准备带回家自用。
7月1日,贺某从河北省高邑火车站乘上由北京开往平顶山的415次客车。
铝粉和铜粉与尼龙化纤面料的衣服混装在同一提包内。
旅途中尼龙化纤织品磨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铝粉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铝银粉,又名银粉、铝粉,呈银白色,生产铝制品的工厂都少不了它,铝银粉又广泛应用于颜料、油漆、油墨、烟花、冶金、化工等产品之中。
也可以作为加气剂,用作多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
一般来说成型的铝块,只有在明火点燃时才会燃烧。
但铝粉就不同了,只要有一颗小小的火星溅落,都可以引起燃烧。
当空气中悬浮着铝银粉时,危险性就更大,在每立方米的体积中如果有40克铝银粉悬浮,就生成爆炸的条件。
铝银粉还能与水发生反应,如果是大量的水与铝银粉接触,这种反应倒不会发生;怕就怕铝银粉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缓慢地吸收水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产生热量,其危险性就极大。
正因为铝银粉有这些特性,所以在投入运输前要经过涂层处理,在铝银粉颗粒外涂油脂或石蜡。
经过涂层处理的铝银粉,属于危险物品第四类的易燃固体,联合国编号为1309,在《国际海运危规》中,有关特性和注意事项内,特别注明:“……如果用油或腊进行处理,则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遇水反应有燃烧危险物质应急处置措施及灭火方法1.紧急处置措施:首先应确保人员安全,迅速撤离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适当的安全警示。
随后,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如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中心等,向其报告相关信息和情况。
同时,应采取措施封闭和隔离事故现场,防止燃烧物质进一步扩散。
如果可能,应停止有关设备的运行,切断燃烧物质供应。
2.灭火方法:在处置燃烧危险物质时,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干粉灭火器:适用于灭火物质是可燃液体或固体,如油料、木材等。
使用时需站在风向背面,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按下喷射开关喷洒干粉进行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灭火物质是易燃液体或固体,如油料、电器设备等。
使用时需站在风向背面,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并按下喷射开关喷洒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灭火物质是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等。
使用时需站在风向背面,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并按下喷射开关喷洒泡沫进行灭火。
喷雾灭火器:适用于灭火物质是可燃气体或高温液体,如液氨等。
使用时需站在风向背面,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并按下喷射开关喷洒喷雾进行灭火。
水雾灭火器:适用于遇水反应产生的燃烧危险物质。
使用时需站在风向背面,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并按下喷射开关喷洒水雾进行灭火。
需要注意的是,水可能会加剧有机物的燃烧,因此在灭火时,特别是对于可燃液体和固体,避免使用水进行灭火。
此外,不同的燃烧危险物质的灭火方法和注意事项也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总之,在遇到水反应有燃烧危险的物质时,必须保证人员的安全,并迅速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和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以尽快控制事故,并避免进一步的扩散和损失。
遇水燃烧的物质首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 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遇水致燃物一、定义: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的物质。
这类物质包括: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NaBH等(硼氢化钠)等。
4二、分类:1、一级遇水致燃物遇水反应激烈,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危险性甚大。
2、二级遇水致燃物遇水、酸时,反应速度较平和,可引起燃烧或爆炸,但不常引起自燃或自发爆炸。
3、其它遇水致燃物品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氯化磷、四氯化钛、四氯化锡、无水三氯化铝、生石灰等物,与水反应时可释出大量热,致使附近的有机物、可燃物燃烧起火(例如氧化钙与1/3重量的水分作用,可使温度升至150—300℃或更高,可使盛装的木桶或遮覆的油布起火)。
对于堆置大量铁粉(或其它一些粉状金属)的场所,也应防止水分进入。
否则水分促进铁粉氧化,释出大量热,甚至可使铁粉熔化。
三、特点: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
与酸、氧化剂相遇时,则更为危险。
一级遇水致燃物品中的活泼金属及其合金、氢化物不得用二氧化碳灭火,也不要用四氯化碳等卤代烷灭火剂。
所有遇水致燃物品在起火时,均不得用水、泡沫、或酸碱灭火剂扑救,以免增加危险。
本类物品也称温水燃烧物品。
操作遇水致燃物品时,应防接触皮肤、粘膜,以免灼伤。
四、注意事项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
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
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
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
编号:SM-ZD-48253 遇湿易燃物品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遇湿易燃物品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遇湿易燃物品定义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二)遇湿易燃物品特性1.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
例如:2K+2H20=2KOH+H2↑+热量CaC2+2H20=Ca(0H)2+CH=CH↑+热量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积集在容器或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
2.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例如:NaH十HCI=NaCl十H2↑十热量3.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如金属钾、钠等均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以隔绝空气),它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
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应当引起注意。
(三)举例1.三氯硅烷别名:硅仿、硅氯仿分子式:SiHCl3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遇水分解。
溶于苯、醚等。
相对密度1.37(水=1)、4.7(空气=1),沸点31.8℃,闪点-13.9℃,蒸气压53.33kPa(14.5℃)。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生产和生活使用着成千上万种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有火灾或爆炸危险,但它们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具体条件不一样。
有火灾或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很多,不可能逐个地去研究它们的性质。
不过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燃烧、爆炸的基本规律和特性,采用有效的措施,做到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时的安全。
从消防安全角度出发,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物质可分为:爆炸性物质、可燃和助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和可燃固体、氧化剂等七大类。
一、爆炸性物质1、什么是爆炸性物质凡是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四周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庞大声响,同时对四周环境就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2、爆炸性物质分类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的、胶质的和液体的三种。
其中固体的应用最广泛,例如黑火药、硝铵炸药和梯恩梯等。
硝化甘油炸药属胶质体的,它具有可塑性。
液体的有液氧炸药。
按组分和分子结构可分为单体炸药和混合炸药两大类。
单体炸药因其分子式内具有某种爆炸性质的原子基团,它在一定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引起爆炸反应,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炸药就是具有一个或数个硝基〔—NO2〕的化合物。
混合炸药是以含有丰富氧的物质〔氧化剂〕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可燃物互相混合而成,例如硝铵炸药就是由硝酸铵、硝基化合物和木粉、石蜡等可燃物混合而成的。
按用途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发射药和烟火剂四大类。
起爆药对撞击、摩擦、火花的作用十分敏感,故用于装填雷管和起爆器材,常用的有雷管、迭氮化铅和二硝基重氮酚。
猛炸药的敏感度虽比起爆药小得多,但爆炸威力大,常用于爆破工程,如梯恩梯、黑索金、泰安、硝铵炸药、黑火药等。
发射药又称火药,由于其燃烧速度快,主要用做爆竹、枪弹、炮弹的推动剂,常用的有有烟火药〔如黑火药〕和无烟火药〔如硝化甘油火药〕。
消防安全知识100题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100题第一篇消防知识问答防火基本知识1、说出两种遇水燃烧的物质?答:钾、钠、镁。
2、燃烧有几种类型?答: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3、什么叫燃点?答: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4、试写出三种以上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答:纸张130℃;棉花210℃;松节油53℃;煤油86℃;布匹200℃;麦草200℃;橡胶120℃,木材295℃。
5、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6、什么叫着火?答: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的现象。
7、举例说明什么是不完全燃烧?答:燃烧后所生成的仍具有燃烧性的物质叫不完全燃烧。
如一氧化碳。
8、在一定温度和有空气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什么物质?答:可燃物。
9、在没有明火的作用下,可燃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引起燃烧的现象叫什么?答:受热现象。
10、什么叫蓄热自燃?答:可燃物在没有直接火源作用下,由于自身内部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温度不断集聚升高,达到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叫蓄热自燃。
11、粮食会自燃吗?答:粮食自身和依附在粮食上的微生物的呼吸湿度受到水分的影响较大。
在含水较高的条件下,微生物呼吸湿度显著增大,放出大量的热量。
当温度升高到38℃-40℃时,发生霉变,继续蓄热,逐渐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最后达到自燃点,引起自身燃烧。
12、某村场院上,有几个占地5平方米、堆高10米的稻草垛,相距很近。
有一天突然着火,经调查,既不是因纵火所致,也没有外来的火源,这是什么原因?答:这是自燃。
13、爆炸形式有几种?答: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14、什么是爆炸浓度极限?答: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着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15、现已发现有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都是那些?(说出三种以上)答:(1)金属(如镁粉、铝粉);(2)煤炭(如活性炭和煤);(3)粮食(如小麦、淀粉);(4)饲料(如血粉、鱼粉);(5)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6)家副产品(如棉花、烟草);(7)林业品(如粉纸、木粉)。
保险粉为何会遇水燃烧燃烧原因:遇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达到保险粉燃点。
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在250度时可自燃,遇明火可燃烧,遇水、酸类等可释放大量热量并燃烧,散发出二氧化硫异味。
保险粉并不保险,实际上它是一种反应活性很高的物质。
保险粉遇少量水或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分解发热,如果分解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形成热积累,将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并放出有毒的二氧化硫;当温度达到250摄氏度时,能自燃;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导致燃烧爆炸。
(1)保险粉遇水都会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甚至引起燃烧,故需密封、阴凉处保存,故答案为:密封、阴凉处保存;(2)由锌块制备锌粉的目的是:增大锌反应的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向锌液中鼓入M气体,使液态锌雾化,冷却得到粒度约为180μm的锌粉.鼓入气体M为常见的化合物,则M的化学式为CO2,电子式为,分散系A为悬浊液,故答案为:;悬浊液;(3)流程②步骤中Zn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ZnS2O4,反应方程式为:Zn+2SO2=ZnS2O4,故答案为:Zn+2SO2=ZnS2O4;(4)流程③是分离固体与溶液,分离方法为过滤、洗涤、干燥,为减少溶解导致的损失,用甲醇洗涤,过滤前加入NaCl增大Na+ 浓度,便于Na2S2O4结晶析出,故答案为:过滤;甲醇;增大Na+ 浓度,便于Na2S2O4结晶析出;(5)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2O32-+Cr2O72-+6H+→2SO42-+2Cr3++3H2O,故答案为:S2O32-+Cr2O72-+6H+→2SO42-+2Cr3++3H2O;(6)反应①与反应②中都生成亚硫酸氢钠,而反应②中还产生硫酸氢钠,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以根据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具体操作为:取少许固体溶于水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是②,故答案为:取少许固体溶于水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是②.。
连二亚硫酸钠百科名片保险粉外包装图连二亚硫酸钠,也称为保险品,是一种白色砂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化学用品,熔点300℃(分解) ,引燃温度250 ℃,不溶于乙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遇水发生强烈反应并燃烧。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化学品中文名称:连二亚硫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sulfite中文名称2:保险粉英文名称2:sodium dithionite技术说明书编码:482CAS No.:7775-14-6分子式:Na2S2O4分子量:174.11有害物成分:CAS No.连二亚硫酸钠:7775-14-6主要成分:纯品[1][2]编辑本段物理性质连二亚硫酸钠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又名低亚硫酸钠。
商品有含结晶水(Na2S2O4.2H2O)和不含结晶水(Na2S2O4)两种。
前者为白色细粒结晶,后者为淡黄色粉末。
相对密度2.3-2.4,赤热时分解,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性质不安定,有极强的还原性,属于强还原剂。
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氧气而氧化,同时也易吸收潮气发热而变质,并能夺取空气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
露置在空气中受潮,能夺取空气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
Na2S2O4+2H2O+O2→2NaHSO4+2[H]加热或接触明火会引起燃烧,自燃点250℃。
与水接触能放出大量的热和易燃的氢和硫化氢气体而引起剧烈燃烧,遇氧化剂,少量水或吸收潮湿空气能发热,引起冒黄烟燃烧,甚至爆炸。
连二亚硫酸钠有毒,对眼睛、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它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还原清洗、印花和脱色及用作丝、毛、尼龙等织物的漂白,由于它不含重金属,经漂白后的织物色泽鲜艳,不易退色。
在各种物质方面,它还可用于食品漂白,诸如明胶、蔗糖、蜜饯,及肥皂、动(植)物油、竹器、瓷土的漂白等。
它还可应用于有机合成,如染料、药品的生产里作还原剂或漂白剂,它是最适合木浆造纸的漂白剂。
[3]编辑本段主要用途保险粉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还原清洗、印花和脱色及用作丝、毛、尼龙等物织的漂白,由于它不含重金属,经漂白后的织物色泽鲜艳,不易退色。
遇水燃烧的物质
首页 -> 化学实验室安全 -> 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遇水致燃物
一、定义: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的物质。
这类物质包括: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等(硼氢化钠)等。
化锂铝),NaBH
4
二、分类:
1、一级遇水致燃物
遇水反应激烈,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危险性甚大。
2、二级遇水致燃物
遇水、酸时,反应速度较平和,可引起燃烧或爆炸,但不常引起自燃或自发爆炸。
3、其它遇水致燃物品
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氯化磷、四氯化钛、四氯化锡、无水三氯化铝、生石灰等物,与水反应时可释出大量热,致使附近的有机物、可燃物燃烧起火(例如氧化钙与1/3重量的水分作用,可使温度升至150—300℃或更高,可使盛装的木桶或遮覆的油布起火)。
对于堆置大量铁粉(或其它一些粉状金属)的场所,也应防止水分进入。
否则水分促进铁粉氧化,释出大量热,甚至可使铁粉熔化。
三、特点:
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
与酸、氧化剂相遇时,则更为危
险。
一级遇水致燃物品中的活泼金属及其合金、氢化物不得用二氧化碳灭火,也不要用四氯化碳等卤代烷灭火剂。
所有遇水致燃物品在起火时,均不得用水、泡沫、或酸碱灭火剂扑救,以免增加危险。
本类物品也称温水燃烧物品。
操作遇水致燃物品时,应防接触皮肤、粘膜,以免灼伤。
四、注意事项
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
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
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
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
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
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卤化物反应,往往会发生爆炸。
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
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
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
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的操作)。
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五、防护方法
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苏打粉、干燥的砂子、干粉、石墨粉、蛭石粉、干土、食盐或纯碱扑救。
忌用水、潮湿的东西、泡沫、二氧化碳(十硼烷可用)或卤代烃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