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题组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含答案(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限时规范特训名句名篇默写(每小题6分,满分:264分时间:90分钟)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______。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2)言必信,__________。
(《论语·子路》)(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答案:(1)不以规矩(2)行必果(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3.古诗文默写。
(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挖空训练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春季的最末一个月,农历三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全)至,少长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这里是高的意思)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所以(用来)游目骋怀(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一世,或(有的人)取诸(之于)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兰亭集序【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容:容纳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属于常规题型。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晤”面对面(2)“嘱”劝人饮酒(3)“凭”乘(4)“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旁边(2)乐趣(3)实在(4)以前,过去(5)越过(6)驾(7)缭、盘绕(8)享有(9)如果(10)任(11)屡次(12)到底(13)“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14)称、叫(15)模糊、磨灭(16)持、拿 (17)倒(18)平坦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写岀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 悟言一室之内通《赤壁赋》(2) 举洒属客通—■(3) 冯虚御风通《游褒禅山记》(4) 长乐王回深父通—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坐其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 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纵_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 英文漫灭:________• •(16)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 是日也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判断词。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大。
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回:“何为其然也?”客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万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哥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子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付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②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练习10:挖孔训练3(《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练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十五。
朔,月初一。
晦,月末】,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助记:断绝】。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助记: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正直】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夏口,东()【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助记:注意后文无动词】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助记:渔夫樵夫】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助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3)1.选出下列与“夫人之相与”中与“夫”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夫战,勇气也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2.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3.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C.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4.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 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禊事()流觞()会稽()6.判断下列各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一般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赤壁赋》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虚词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川相缪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3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学案20《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答案①通“晤”,面对面②通“凭”,乘③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②自然界的万物③胸怀抱负④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⑤白茫茫的水气⑥旷远的样子⑦他所思慕的人⑧十分之一⑨动词,到达⑩在这个时候⑪治学的人、求学的人3.多义实词答案(1)①思想情趣②到达③招纳④用⑤求(2)①至、及②期求③穿一周年孝服的人④一周年(3)①察视②考察和推举③考察(4)①眺望,向远处看②农历每月十五日③盼望④期望、希望⑤名望、声望(5)①往②好像③如果④比得上⑤像(6)①得到②心得、收获③能够④必须、应该4.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喝酒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开畅③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大事④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⑦形容词作名词,指月光下的清波⑧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⑨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变得明亮⑩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发/捕鱼砍柴⑪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⑫名词作状语,从侧面、从旁边⑬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命名、取名/说出⑭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到达的人⑮形容词作名词,深度/险远的地方5.特殊句式答案①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②判断句,标志词:为③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④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⑥被动句,标志词:于6.文化常识(1)序: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体,相当于引言。
列于卷首的叫“______”,附于卷末的叫“______”。
“序”包括“书序”和“赠序”。
“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所写的序言。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语。
(2)年号纪年:“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时间:40分钟分值:62分)一、基础巩固(25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深内藏)感慨系.之(附着)不能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解析:A项,“喻”,明白;C项,“修”,高;“化”,指自然;D项,“向”,过去,以前。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项,“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C项,“俯仰”,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D项,“其次”,古义,其,代词一,指曲水;攻,旁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答案:B3.对下面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虽.世殊事异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③所以..游目骋怀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①②中的“虽”,都是连词,虽然;③“所以”,用来;④“所以”,……的原因。
答案:A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不能喻之.于怀B.当其欣于所.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
B项,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C项,都是动词,是。
D项,都是介词,因。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晤”面对面(2)“嘱”劝人饮酒(3)“凭”乘(4)“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旁边(2)乐趣(3)实在(4)以前,过去(5)越过(6)驾(7)缭、盘绕(8)享有(9)如果(10)任(11)屡次(12)到底(13)“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14)称、叫(15)模糊、磨灭(16)持、拿 (17)倒(18)平坦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游褒禅山记》(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 (1)代词,这。
(2)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3)农历每月十五。
(4)名词,太空。
(5)动词,往。
(6)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7)表分数,十分之一。
(8)不平常。
(9)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兰亭集序》(1)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2)一⎩⎪⎨⎪⎧一.觞一.咏 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居高临.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赤壁赋》(5)危⎩⎪⎨⎪⎧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言耸听(6)属⎩⎪⎨⎪⎧举酒属.客 序属.三秋《游褒禅山记》(7)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8)道⎩⎪⎨⎪⎧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道.(9)文⎩⎪⎨⎪⎧独其为文.犹可识 皆披发文.身(10)名⎩⎪⎨⎪⎧莫能名.者 有仙则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 (1)引导/拉 (2)数量词,一些/数词,一/动词,把……看做一样 (3)动词,面对、迎/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副词,将要 (4)情趣/达到/招致 (5)端正/吓人 (6)劝酒/属于、为 (7)动词,观察/名词,景观,景象 (8)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规律 (9)名词,文字/动词,刻花纹或文字 (10)动词,识名/动词,出名/动词,命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7)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