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自卸车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60 KB
- 文档页数:12
自卸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卸车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自卸车卸载机构的类型、功能及运作机制;3. 学生能够描述自卸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及其适应性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图示和分析,识别自卸车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力学知识,分析自卸车卸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效率问题;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模拟自卸车卸载机构的简易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尊重工程实践,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卸车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设计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卸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卸车概述:介绍自卸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自卸车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自卸车的主体结构、卸载机构及其工作原理;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自卸车力学分析:分析自卸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受力分析、能量转换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自卸车卸载机构设计:介绍卸载机构的设计原理、类型及优化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5. 自卸车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卸车工程案例,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优化;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卸车卸载机构简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材章节:实践活动。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系统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自卸车机械原理知识。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固废垃圾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垃圾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固废垃圾运输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要求;3. 引导学生了解固废垃圾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控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对固废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包装、标识和装载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固废垃圾运输路线及优化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固废垃圾运输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固废垃圾运输任务;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固废垃圾处理行业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地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废垃圾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以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固废垃圾运输政策法规与标准:学习我国关于固废垃圾运输的政策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明确固废垃圾运输的规范要求,以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为参考。
3. 固废垃圾运输技术及设备:介绍固废垃圾的包装、标识、装载技术以及运输设备,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4. 固废垃圾运输路线优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固废垃圾运输路线,优化方案,以教材第二章第四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用自卸汽车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专用自卸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专用自卸汽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能了解专用自卸汽车在物流运输和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识别专用自卸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专用自卸汽车的性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估;3. 学生能运用专用自卸汽车的原理,设计简单的自卸汽车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专用自卸汽车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探讨问题、分享观点中学会尊重和倾听;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专用自卸汽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专用自卸汽车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用自卸汽车的基本知识,又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专用自卸汽车概述:介绍专用自卸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专用自卸汽车的结构与原理:详细讲解专用自卸汽车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专用自卸汽车的性能分析:分析专用自卸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4. 专用自卸汽车的应用案例:介绍专用自卸汽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其效果及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
5. 专用自卸汽车的发展趋势:探讨专用自卸汽车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的未来发展;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五节。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模拟操作,加深对专用自卸汽车的认识;教学安排:第二章。
自卸式卡车大颗粒教案自卸式卡车大颗粒教案1. 引言自卸式卡车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和卸载大颗粒物料的重型车辆。
它具备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物料运输和快速卸载。
本篇文章旨在全面评估自卸式卡车的使用方法、优势和应用领域,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探讨其在工程建设和物料运输中的重要性。
2. 简介自卸式卡车自卸式卡车是一种可自动卸载物料的大型货车,其卸料方式有多种,如后卸式、侧卸式和底卸式等。
它们通常配备一个称为自卸斗的装置,用于存储和卸载物料。
卸料时,自卸斗会将物料从车辆后部、侧面或底部倾倒出来,以快速高效地卸载物料。
3. 自卸式卡车的优势自卸式卡车相比传统卡车具备以下优势:1) 高效率:自卸式卡车能够快速卸载物料,极大地提高了物料运输的效率,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物料的工程建设项目。
2) 灵活性:自卸式卡车的卸料方式多样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后卸、侧卸或底卸等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物料和工程场景。
3) 节约人力资源:使用自卸式卡车进行物料运输可以减少人工搬运的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4) 增加安全性:自卸式卡车采用专门设计的卸料装置,能够确保物料安全地卸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
4. 自卸式卡车的应用领域自卸式卡车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 建筑工地:在建筑工地上,自卸式卡车常被用于运输和卸载砂石、土壤等建筑材料。
其高效的卸料方式能够满足工地上大量物料的需求,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
2) 矿山和采石场:在矿山和采石场中,自卸式卡车常被用于运输和卸载矿石、矿砂等大颗粒物料。
其强大的承载能力和卸料能力,使得物料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港口和码头:在港口和码头上,自卸式卡车常被用于装卸货物,其侧卸或底卸的方式能够满足港口装卸的需求,提高作业效率。
4) 路桥施工:在道路和桥梁施工中,自卸式卡车常被用于在施工现场运输和倾倒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沙子、石子等。
卸料小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卸料小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卸料小车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能够了解卸料小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在物料搬运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卸料小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卸料小车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卸料小车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其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的良好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 卸料小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在卸料小车设计中的应用。
2. 主要部件与功能:- 卸料小车的结构组成,重点讲解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各部件的功能及其在卸料小车运行中的作用。
3. 操作与维护:- 卸料小车的操作步骤,包括启动、运行、停止等;-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4. 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卸料小车的组装与调试;- 实际操作练习,包括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故障模拟与排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章节安排,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
多功能垃圾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功能垃圾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多功能垃圾车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景;3. 学生能够了解多功能垃圾车在环保事业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与多功能垃圾车相关的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并展示多功能垃圾车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功能垃圾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科技创新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以实践操作、观察研究、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功能垃圾车的基本概念:介绍多功能垃圾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环保小卫士”。
2. 多功能垃圾车的工作原理:讲解压缩式、自卸式、侧装式等多种类型垃圾车的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四节“奇妙的机械”。
3. 多功能垃圾车的应用场景:分析多功能垃圾车在不同场合(如城市、乡村、垃圾处理场等)的应用。
- 教材章节:《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五节“环保在行动”。
4. 多功能垃圾车的环保意义:探讨多功能垃圾车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
轻型自卸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轻型自卸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技术参数。
2. 学生能够描述轻型自卸车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了解轻型自卸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轻型自卸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和日常维护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轻型自卸车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轻型自卸车及相关工程设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领域的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轻型自卸车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轻型自卸车概述- 轻型自卸车的定义与分类- 轻型自卸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2. 轻型自卸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车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轻型自卸车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3. 轻型自卸车的应用场景- 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物流运输中的应用4. 技术参数与性能比较- 主要技术参数解析- 不同品牌轻型自卸车性能比较5. 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与维护- 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 轻型自卸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轻型自卸车概述、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二周:轻型自卸车的应用场景、技术参数与性能比较第三周: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与维护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轻型自卸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高危自卸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高危自卸车的结构特点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学生能够掌握高危自卸车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高危自卸车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及安全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高危自卸车的操作和检查。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高危自卸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安全法规和常识,处理突发状况,确保行车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危自卸车行业的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关注环保,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高危自卸车驾驶和维护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危自卸车的结构及原理- 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自卸车特殊结构(如自卸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与操作方法。
2. 安全操作规程- 驾驶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 正确的驾驶姿势、操作要领和行车注意事项。
- 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及应急预案。
3. 安全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项目、内容及标准。
-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 检查与维护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 道路运输安全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自卸车运输相关法规。
- 违规操作的后果及法律责任。
- 道路运输安全意识培养。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介绍高危自卸车的结构及原理,使学生了解车辆的基本构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位自卸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卸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原理,分析并解决自卸车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自卸车设计中涉及的工程计算和参数选择方法,如载荷计算、车架强度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自卸车的零部件和整体设计,具备初步的工程图纸绘制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验证自卸车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自卸车设计的各个环节,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科学、负责的学习态度,对待工程设计问题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自卸车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需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设计专业的热爱,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本课程结合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卸车概述:介绍自卸车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及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自卸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自卸车的各组成部分,包括车架、举升机构、液压系统等,并探讨其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自卸车结构与原理3. 机械设计原理在自卸车设计中的应用:讲解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理论知识在自卸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4. 自卸车设计计算与参数选择:学习自卸车设计中涉及的工程计算和参数选择方法,如载荷计算、车架强度分析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设计计算与参数选择5. 自卸车CAD设计与绘图:教授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自卸车的零部件和整体设计,以及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
垃圾自卸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原则灵活应用本学期学到的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评价。
设计的机构具有实际意义,以加深对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完成预期设计任务。
设计要求该机构的功能是使车厢内的垃圾自动倾泻。
机构需要完成的动作是:车箱后板打开,车厢倾斜,车内的剩余垃圾的清除,车厢复位,后板复位。
绪论1.1垃圾自卸车的作用垃圾自卸车的出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搬运工作已经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情况下,使用高科技而开发的搬运器械。
自卸汽车又称翻斗车(tipper,dump car),它是依靠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并依靠货箱自重使其复位的一种重要专用汽车。
其最大优点是实现了卸货的机械化,从而提高卸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
1.2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1) 直推式倾斜机构(液压举升缸直接作用于车厢底架上)2)连杆式倾斜机构(液压举升缸通过连杆机构作用于车厢底架上能以较小的液压缸行程实现车厢的倾翻)图1-1 液压举升缸直接作用于车厢底架上图1-2 液压举升缸通过连杆机构作用于车厢底架上1.3自卸汽车的结构特点普通自卸车一般是在载货汽车二类底盘(当载货汽车拆除货厢后便称为二类底盘)的基础上,经变型设计而成。
通常由底盘、动力传动装置、液压倾卸机构、副车架以及专用货箱等主要部分组成。
总质量小于19t的普通自卸车,一般采用FR4×2式二类底盘,即发动机前置后轴驱动的布置形式。
总质量超过19t的自卸车多采用6×4或6×2的驱动形式。
举升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一般从变速器总成的顶部或侧面安装取力器输出动力。
取力器直接带动油泵或通过传动轴带动油泵,从而产生液压驱动力。
1.4小结在进入垃圾自卸汽车整个系统设计正题前,了解一下与之密切相关的自卸汽车的作用、分类、结构及其特点对以后的设计是有益的。
自卸汽车的介绍为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2 液压系统设计2.1 液压传动1)液压传动概述传动的含义是能量(动力)形式的转换、传递和控制。
固体废弃物运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弃物运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理念,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b.掌握固体废弃物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熟悉固体废弃物运输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规范。
2.技能目标:a.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弃物运输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b.具备制定固体废弃物运输方案的能力;c.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固体废弃物运输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b.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自觉遵循相关规范;c.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2.固体废弃物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固体废弃物运输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规范;4.固体废弃物运输方案的制定与实施;5.固体废弃物运输模拟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通过讲解固体废弃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弃物运输领域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4.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运输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弃物运输方面的权威著作,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收集相关领域的经典教材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固体废弃物运输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模拟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弃物运输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他们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以检验学生对固体废弃物运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垃圾转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转运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各类垃圾的特点。
(2)掌握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方法。
(3)了解我国垃圾转运的政策和法规。
2.技能目标:(1)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初步的垃圾转运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转运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的分类:介绍垃圾的分类标准,使学生了解各类垃圾的特点。
2.垃圾的收集:讲解垃圾收集的方式、方法和设备。
3.垃圾的运输:介绍垃圾运输的途径、工具和流程。
4.垃圾的处理:讲解垃圾处理的技术、方法和现状。
5.我国垃圾转运的政策和法规:使学生了解我国垃圾转运的相关政策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垃圾转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垃圾转运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垃圾转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垃圾转运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垃圾转运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垃圾转运学术论文和著作。
3.多媒体资料:制作垃圾转运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图片。
4.实验设备:准备垃圾转运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工作坊。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垃圾转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卸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卸车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机械优势。
2. 学生能够掌握自卸车各部件的功能、相互关系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自卸车涉及的基础机械原理,如简单机械、齿轮传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机械原理设计简单自卸车模型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自卸车的装载与卸载过程,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口头报告的形式,清晰地表达自卸车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旨在通过自卸车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已有一定物理和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工程概念,对实践活动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需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强调动手实践,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达到上述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自卸车概述:介绍自卸车的定义、分类、应用场景及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概述- 内容:自卸车的结构、功能、发展历程等。
2. 自卸车结构与原理:深入学习自卸车的各组成部分,探讨其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原理- 内容:简单机械原理、齿轮传动、液压系统等。
3. 自卸车设计要素:分析自卸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如车架、卸载机构、动力系统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
4. 设计与制作实践:分组进行自卸车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教学- 内容:设计流程、制作方法、调试与优化等。
垃圾收运课程设计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收运系统的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与垃圾处理公共事务的热情。
1.掌握垃圾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2.了解垃圾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明白垃圾回收利用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垃圾收运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流程。
5.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6.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实际问题。
7.能设计简单的垃圾收运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环保意识,珍视资源,减少浪费。
2.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3.认识科技创新对改善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支持绿色科技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垃圾收运系统的运作、垃圾回收利用技术以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介绍垃圾的分类标准和方法,解析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
2.垃圾收运系统的运作:讲解垃圾收运系统的组成、运作流程及其优化。
3.垃圾回收利用技术:介绍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其优缺点。
4.环保知识:讲解环保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L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掌握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掌握高位自卸汽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高位自卸汽车在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4.能够分析高位自卸汽车的工作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
5.能够操作高位自卸汽车,并掌握安全驾驶技巧。
6.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高位自卸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现代交通运输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操守,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
1.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原理:介绍高位自卸汽车的工作原理,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2.高位自卸汽车的分类和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高位自卸汽车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包括卡车、挂车和特种车辆等。
3.高位自卸汽车的操作方法:讲解如何正确操作高位自卸汽车,包括驾驶技巧、装卸货物和安全驾驶等。
4.高位自卸汽车在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探讨高位自卸汽车在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5.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介绍与高位自卸汽车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包括力学、动力学和几何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高位自卸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高位自卸汽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垃圾自卸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原则灵活应用本学期学到的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评价。
设计的机构具有实际意义,以加深对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完成预期设计任务。
设计要求该机构的功能是使车厢内的垃圾自动倾泻。
机构需要完成的动作是:车箱后板打开,车厢倾斜,车内的剩余垃圾的清除,车厢复位,后板复位。
绪论1.1垃圾自卸车的作用垃圾自卸车的出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搬运工作已经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情况下,使用高科技而开发的搬运器械。
自卸汽车又称翻斗车(tipper,dump car),它是依靠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并依靠货箱自重使其复位的一种重要专用汽车。
其最大优点是实现了卸货的机械化,从而提高卸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
1.2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1) 直推式倾斜机构(液压举升缸直接作用于车厢底架上)2)连杆式倾斜机构(液压举升缸通过连杆机构作用于车厢底架上能以较小的液压缸行程实现车厢的倾翻)1-2 液压举升缸通过连杆机构液压举升缸直接作用于车厢底架上图1-1 图作用于车厢底架上自卸汽车的结构特点1.3)当载货汽车拆除货厢后便称为二类底盘普通自卸车一般是在载货汽车二类底盘(的基础上,经变型设计而成。
通常由底盘、动力传动装置、液压倾卸机构、副车的普通自卸车,一般采用架以及专用货箱等主要部分组成。
总质量小于19t的自FR4×2式二类底盘,即发动机前置后轴驱动的布置形式。
总质量超过19t 的驱动形式。
6×4卸车多采用或6×2举升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一般从变速器总成的顶部或侧面安装取力器输出动力。
取力器直接带动油泵或通过传动轴带动油泵,从而产生液压驱动力。
1.4小结了解一下与之密切相关的自卸汽在进入垃圾自卸汽车整个系统设计正题前,车的作用、分类、结构及其特点对以后的设计是有益的。
自卸汽车的介绍为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2 液压系统设计2.1 液压传动1)液压传动概述传动的含义是能量(动力)形式的转换、传递和控制。
液压传动是以密闭在管路中的受压液体(主要形式为液压油)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的转换、传递、分配和控制的技术,称之液压传动或液压技术。
在这种传动方式中,由于能量形式的转换和动力传递是依靠密闭管中受压液体容积变化完成的,又称之容积式液压传动或静压传动。
2)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作用由若干液压元件和管路组成以完成一定动作的整体称液压系统。
如果液压系统中含有伺服控制元件(如伺服阀和伺服变量泵)则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如果不使用或明确说明使用了伺服控制元件,则称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系统功能不一、形式各异,无论是简单的液压千斤顶,还是其他的复杂的液压系统,都包括如下部分(见图2-1)。
图2-1 液压系统的能量转换及构成元件示意图动力元件)(1如内燃机,将原动机(动力元件又称液压泵,其作用是利用密封的容积变化,是液压系统的能源,)电动机的输入机械能转变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即液压能)装置。
动力)( 执行元件)(2它是与液压泵作用相反的能量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称为执行元件。
前者是将液压能转成往复直线运动的执是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总称。
转换装置,后者是将液压能转换成连续旋转运动的执行元件,它;行元件,它输出力和速度.输出扭矩和转速。
摆动液压马达(习惯称摆动液压缸)不可连续回转,只能往复摆动(摆动角小于)。
360(3)控制元件液压系统中控制液体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元件,总称为控制元件,通常称为液压控制阀,简称液压阀,控制阀或阀。
(4)辅助元件辅助元件包括油箱、管道、管接头、滤油器、蓄能器、加热器、冷却器等。
它们虽然称为辅助元件,但在液压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各不相同。
(5)工作介质液压系统中工作介质为液体,通常是液压油,它是能量的载体,也是液压传动系统最本质的组成部分。
液压系统没有工作介质也就不能构成液压传动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2.2.1 液压缸概述自卸汽车是依靠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并依靠货箱自重使其复位的一种重要专用汽车。
根据自卸汽车的这一特点,自卸汽车的液压缸可以设计成单活塞杆单作用式的。
前端盖为法兰的焊接型液压缸如图2-1所示,这也是工程机械上常用的液压缸,可以作为自卸汽车液压缸结构设计的参考图。
图2-2的液压缸额定工作较高,可达25MPa。
1—缸底;2—缸筒;3—活塞;4、5、6、10—密封圈;7—活塞杆;8—导向套;9—前端盖(法兰);11—活塞铰连组件。
焊接型液压缸2-2 图2.2.2液压系统原理图1)液压缸控制回路液压回路能量转换图)2)液压回路选择(图2-3 调速回路:系统分析采用节流调速,循环形式为开式。
:本设计采用手控三位三通换向阀对油路进行方向控制。
方向控制回路并保持恒定。
节流调速系统中,通常由定量泵供油,用溢流阀调节所需的压力,油泵输出的油液在换向阀内部卸荷,本设计用三位三通换向阀的中位进行卸荷。
溢流阀限压回路)(a)换向阀换向回路图(bc()换向阀中位置卸荷液压回路2-3 图2.2.3 液压系统图利用液压缸实现车厢的举升、中停、下降过程三过程液压系统图如下各图所示。
各构件的名称为:1-单活塞杆液压缸,2-节流阀,3-手动换向阀,4-油箱,5-溢流阀,6-液压泵,7-单向阀,8-过滤器1)举升时(图2-4)换向阀3处于举升位置,油泵将高压油通过单向阀7进入油缸下腔,推动活塞上升通过三角臂机构使车厢后翻,直到活塞上的限位阀打开,油泵输出的压力油流回油箱,停止举升,溢流阀可用来调节系统最大压力。
2)中停时(图2-5)换向阀处于中停位置,油泵输出的油液在换向阀内部卸荷,无压力,油缸内油液无压力,不能举升油缸,同时油缸内油液已封闭,所以自卸车处于中停,车厢静止状态。
3)下降时(图2-6)换向阀处于下降位置,油缸下腔油路与油箱相通,车厢在自重下,活塞下移。
油缸下腔油液经节流阀2留回油箱,下降速度可用节流阀调节,这个过程中可以让油泵停止转动。
图2-4 举升时自卸汽车举升机构液压系统图图2-5 中停时自卸汽车举升机构液压系统图下降时自卸汽车举升机构液压系统图图2-6车厢设计车厢底板3.1力,车厢底板主要承载垂向压力以及车辆行走颠簸时货物和副车架对它的冲击端即动载。
车厢底板总成由底板,底板纵梁,底板横梁,底板后挡板,底板后,其中底板2300mm 加强筋等零件组成。
车厢底板总成基本尺寸为7278mm ×。
为了保证强度,需的板材,质量为6mm 775.4kg零件数为1,采用厚度为的钢板,采用厚度为4mm 其中横梁零件数为要在底板上装配横梁与纵梁,15,的钢板,每件质8mm 2每件质量为20.5kg;底板纵梁零件数为,采用厚度为底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方式为涂料焊条手。
横梁和纵梁与147.7kg量为3.4 所示。
弧焊。
底板总成转化的二维图修改之后如图车厢左右边板3.2密度车厢左右边板主要承受来自货物的侧向压力,相同装载量时,不同货物的车厢边板总成分左右两个,其结构完和安息角不同,造成边板的受力也不同。
4mm 的钢板,单个质量为全相同,组成部分为:左右侧栏板,采用厚度为;左右钢板,单个质量为42.4kg6mm 371kg;左右侧栏板前立柱采用厚度为;左右侧栏板斜置量为41.2kg6mm 侧栏板后立柱,采用厚度为钢板,单个质;侧栏板横筋,采用厚度为劲,采用厚度为4mm 的钢板,单个质量为24.6kg 钢板,单6mm 4mm 的钢板,单个质量为59.7kg;侧栏板上沿,采用厚度为;侧1.7kg90.6kg个质量为;后立柱上盖,采用厚度为6mm 钢板,单个质量为侧栏板铰链座圆柱;栏板铰链座,采用厚度为20mm 钢板,单个质量为 6.2kg 钢板,6mm 1kg ;后立柱侧板,采用厚度为销,采用45#钢制造,单个质量为;质量为 1.2kg 单个质量为 5.6kg;前立柱侧板,采用厚度为6mm 钢板,单个下盖,采用;后立柱钢板,单个质量为侧栏板钩座,采用厚度为20mm0.8kg 所示3.5 等。
2.7kg 钢板,单个质量为6mm 厚度为3.3 车厢后栏板货状自卸车满载非卸货状态时,车厢后栏板的受力和车厢边板类似。
但是当卸直态时,车厢后栏板初始受压力较大,当脱钩脱开时候,后栏板受力迅速减小上后栏板后栏板左(右)侧立柱、后栏板、至变为零。
后栏板总成组成零件为:筋、竖筋、竖筋加强板、后栏板加强板1(2、3)、后栏板下筋、下筋加强板等。
3.4 车厢前栏板前栏板在自卸车卸货中受来自货物的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因为液压举升机构的上端装在前栏板上,举升力主要通过前栏板传递,也就是说前栏板是举升力的受力点,所以其强度,尤其是液压举升缸与前栏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车厢前栏板组成零件为:前栏板、前栏板内(外)侧加强筋、顶部加强筋、油缸支架左(右)连接板、油缸支架左(右)侧板、油缸支架加强横筋、前栏板中心横筋、油缸支架挡块等。
自卸车定式锁启机构的设计1.前言自卸车的锁启机构形式各异, 有液压操纵式、弹簧助力式、机械式等等。
比较而言, 液压操纵式的锁启机构结构复杂, 成本昂贵, 可靠性差; 弹簧助力式,由于其弹簧较易失效, 其可靠性也很难保证; 机械式( 如定式) 锁启机构, 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靠性好, 但它设计计算较为复杂。
2.定式锁启机构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定式锁启机构由定式销扣、调整推力杆、销轴座、锁钩及后板锁扣五大部分组成, 如图1 所示。
定式销扣固定于副车架上, 调整推力杆通过销轴分别联接在定式锁扣与锁钩上, 锁钩通过销轴联接在销轴座上, 销轴座固定在车厢上。
该机构无任何弹性元件, 它靠车厢的翻转来造成销轴座相对于定式销扣的位置变化, 从而使得调整推力杆推动锁钩转动, 达到开启或锁紧车箱后板的目的。
3.定式锁启机构的设计3.1 定式锁启机构设计的限制条件a 锁钩在车箱转到5 ~ 8 时, 车箱必须开启。
b 车箱翻转过程中, 锁钩不得与调整推力杆干涉, 如图2 所示。
c 车箱翻转过程中, 锁钩不得与车箱横梁或车箱底板干涉, 如图3 所示。
d 定式销扣在副车架上是否有足够的安装位置, 如图1 所示。
e 车箱翻转过程中, 锁钩是否会转出车箱底架后挡板( 这关系到是否要在车箱底架后挡板上开槽) , 如图3 所示。
3.2 实际工作中的设计步骤( 作图法)定式锁启机构可简化为图4 所示的数学模型。
O 点为翻转轴中心, A 点为定式销扣中心, B点为调整推力杆与锁钩的连接中心, C 点为锁钩与销轴座的连接中心, XD 为车箱后挡板到翻转轴中心的距离。
首先确定销轴座( D 点) 及锁钩( C 点) 的位置。
通常, 如果不想改变后板的形状( 加长或减短) , 则销轴座( D 点) 及锁钩( C 点) 的位置基本上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