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教案章节: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夏朝的建立: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掌握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夏启传位等。
3. 夏朝的灭亡: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夏朝的建立过程,重点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夏启传位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夏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商朝的兴起: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掌握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革命、盘庚迁都等。
3. 商朝的灭亡: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商朝的兴起过程,重点介绍商汤革命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都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商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三、周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周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周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王朝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考古发现、文献研究等方式,为了解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地域范围、政治制度、阶级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遗址考古发现、甲骨卜辞、传世文献等材料的解读和相互印证,了解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学会区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原始史料和非原始史料,知道由于掌握材料的性质不同,后世对夏商西周历史的认识途径和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有关西周分封制的材料,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历史解释)认识夏商西周的更替中蕴含着的以德治国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学难点: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导入:上节课结尾,我们讲到尧舜禹的禅让时,其实已经讲到禹继任了舜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位,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一、夏的建立与“家天下”师:根据教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元前2070年所指向的时间概念。
这其实用的是公元纪念法。
今年是公元2024年,如果我们不断往前追溯,总会有一个1的概念,我们把这一年称为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往后称为公元某年(A.D.),比如公元2024年,其实就是指从公元元年开始计算的第2024个年头。
而从公元元年往前推算,我们则称为公元前某年(B.C.)。
比如公元前2070年指的就是从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的第2070年头。
大家算算夏朝建立距今已经大约多少年?生:4000多年师:从公元元年开始,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公元元年向前第一个100年称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元年向后推算第一个100年称为公元1世纪,以此类推。
在习惯上,我们把每个世纪的前50年称为前半期,后50年称为后半期。
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也可以做怎样的表述呢?生: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师:大家注意,在这个公元前2070年之前有一个“约”字,这意味着什么呢?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证实有关夏朝的文字资料。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初中历史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第二单元第4课,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朝代的更替,了解到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古代历史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对于夏商周的了解也较少。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2)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3)能够描述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掌握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幅夏商周的历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时代的图片。
例如,出示一幅描绘夏朝的壁画图片,让学生观察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细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讲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夏朝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商朝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周朝的文化成就有《诗经》等。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经济发展是否受到制约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使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如夏商周的地理位置、年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周时期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5.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发展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发展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灭亡夏朝商朝西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了解程度。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清晰地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脉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探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物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
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基本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夏商周更替的具体事件和顺序;难点嘛,就是理解更替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呀,今天咱们要一起去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又神秘的夏商周时代哦!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讲解
夏朝呀,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呢!大禹治水有功,就建立了夏朝。
不过后来呀,夏朝的国王们有的可不像话啦,只知道吃喝玩乐,最后被商朝给取代喽。
商朝呢,有个很厉害的国王叫商汤,他带领商朝变得很强大哟。
但是商朝到后面也出现了问题,纣王那个昏君呀,整天沉迷酒色,结果被周武王带领的周朝给打败啦。
周朝呢,一开始还挺不错的,搞了分封制,把天下分给诸侯们管理。
可时间久了呀,诸侯们就不听话啦,开始互相争斗,周朝也就慢慢衰落下去喽。
(三)互动
我来考考你们哈,谁能说说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呀?哈哈,对啦,就是大禹嘛!那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呢?没错,就是纣王啦!
(四)总结
同学们呀,咱们今天了解了夏商周的更替,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一样呢!从夏朝的建立到周朝的衰落,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前进的呀。
(五)作业
回去之后呀,大家可以跟爸爸妈妈讲讲夏商周更替的故事哦。
哎呀呀,这堂关于夏商周更替的课就上完啦,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呀?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喜欢历史,从历史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哟!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哈,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哦。
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路与看法。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进入文明时代。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稍迟于古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明确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的情况。
3.归纳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夏商西周建立情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材料明确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反映的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授课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知识点:1.了解夏商周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认识夏朝的创始人和重要的贡献;3.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认识殷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考古发现;4.认识西周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更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发展历程。
2.图片和文物展示:通过展示夏商周的文物、图片,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
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夏商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文明的探索欲望。
2.讲述夏商周的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
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XXX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XXX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XXX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XXX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1、学生研究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研究。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研究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课题: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初中历史教材学习目标:1. 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4.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特点。
难点: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入夏商周更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夏朝的兴起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夏朝的建立和发展;2. 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三、学习商朝的兴盛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商朝的兴起和繁荣;2.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四、学习周朝的兴起(15分钟)1. 介绍周朝的建立和发展;2. 讲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周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五、夏商周更替的原因与意义(15分钟)1.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 总结夏商周更替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复习、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周更替的小论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馈】教学内容:夏商周的更替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反馈: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借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