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34
代谢综合征【定义】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诊断】一、≥10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腰围的90百分位值(P90)。
为儿童青少年MetS 基本和必备条件,同时具备至少下列2项:(1)高血糖: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②或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③或2型糖尿病。
(2)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6mmol/L)(4)高甘油三酯(TG≥1.47mmol/L)。
中心性肥胖的简易识别方法:建议应用腰围身高比(waist 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筛查指标。
WHtR切点:男童0.48,女童0.46。
高血压的快速识别方法: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 以上两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的快速筛查,如需明确诊断及研究.仍需查腰围和高血压的各年龄段百分位值表。
二、6≤年龄<10(岁)儿童6≤年龄<10(岁)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快速变化中,不宜轻易诊断MetS。
然而,近期临床研究发现,该组肥胖儿童已经暴露多项代谢异常,故提出CVD危险因素并予以明确界定:1、肥胖:体块指数(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P95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2、高血压: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快速识别: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Hg。
3、脂代谢紊乱:①低HDL-C(<1.03mmol/L);②高non-HDL-C(≥3.76mmol/L);③高TG(≥1.47mmol/L)。
代谢综合征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综合征。
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等等。
二、诊断标准(1)向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男性腰围:欧洲≥94 cm,南美和中国≥90 cm;女性腰围:欧洲≥80 cm,南美和中国≥80 cm。
(2)血压升高(high blood pressure):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3)血糖增加(elevated blood sugar):空腹血糖≥100mg/dl(5.6 mmol/L)(4)低水平的HDL(low HDL):男性<40 mg/dL (1.03 mmol/L),女性<50 mg/dL (1.29 mmol/L)(5)甘油三酯增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levels):甘油三酯> 150 mg/dL(1.7 mmol/L)。
第二节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一、年龄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40岁以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二、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1)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异常沉积。
(2)伴随着脂肪沉积在肝脏、肌肉和胰岛组织,脂肪组织分泌大量活性信号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以及脂肪组织的活性巨噬细胞。
三、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四、疾病因素有糖尿病史(2型糖尿病史,孕期糖尿病史)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
高血压既是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疾病均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五、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各成分的遗传度显示,中心性肥胖为25%~40%,高血压为50%,甘油三酯为25%~40%,总胆固醇为50%~60%,HDL-C(高密度脂蛋白)为30%~55%。
《(精品)老年医学课件:代谢综合征》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代谢综合征概述•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典型病例分析01代谢综合征概述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定义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代谢综合征可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两大类。
分类定义与分类1流行病学特点23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全球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流行病学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肥胖率升高密切相关。
糖尿病流行病学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表现,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种族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流行病学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有所不同。
常见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版指南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VS02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随着年龄增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
家族中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
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和脂肪堆积。
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炎症反应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部分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因,如脂肪细胞因子基因突变、线粒体基因突变等。
基因突变代谢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高血糖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代谢综合征新标准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不同组织中有所差异。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指标有肥胖、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具备3项或更多项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具体标准如下:
1. 超重和(或)肥胖:BMI≥25。
2. 高血糖:空腹血糖(FPG)≥/L(110mg/dl)和(或)2hPG≥/L (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3. 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4. 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L(150mg/dl),和(或)空腹血HDL-C </L。
具备以上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可确诊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相关指南获取最新标准。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PPT医学课件CONTENTS-MS的概述-MS的诊断标准-MS的治疗方法-MS的预防措施、-MS的概述-MS一一“富贵病”MS的概述-一MS的概念-卒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概念:由于胰岛素抵抗1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导-致的一组可致动粥样硬化的代谢性疾病的总称,它包括肥胖、-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
MS的概述-什么是胰岛素抵抗IR!-安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卒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降低-安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根本原因:是R。
-IR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中心环节。
一、MS的概述-一MS的概念-西医学名-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体重-英文名称-metabolic syndrome-主要症状-代谢紊乱-主要病因-活方式-发病部位-周身-多发群体-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传染性-无传染性-所属科室-内科内分泌科MS的概述-一MS的概念-MS概念的演变-②1980年,代谢综合征-②1988年,X综合征、Reaven综合征-Hanef Id-②1991年,胰素抵抗综合征-DeFronzo-②1998年,代谢综合征MS-WHO-②1999年,WH0;2001年NCEP-ATPI川和2005年1DF给出M定义后,-MS的命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MS的概述-二MS的流行病学现状-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MS作为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受关注。
-卒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已达13. 1%。
-女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4-18%。
MS的概述-为顺应国内外加强代谢-病防控的迫切需求,以郭姣-业委员会成立ナ会暨第三届岭南代谢-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长期致-ases,and the "Lingnan Interr-rum of Meta-eases,World Federation o-力于加强代谢性疾病研究的-中日健康学木今会因-合作和交流,牵头成立了国-t Sino-Japan Health-15年11月27-28日中-内首个代谢病中西医结合专-27h28h,201.Guan5-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联合会-东省代谢-合学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旨在通过这一平台汇集全球-资源,协作攻关,攻克代谢-病综合防控一世界难题。
四、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TG血症和(或)低HDL-C血症】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结合。
已有的研究揭示,MS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高了3倍,糖尿病风险增高了5倍(还未发生糖尿病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高了2倍的,总死亡风险升高了1.5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7—2008年组织的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为14%。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在全球范围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代谢综合征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将会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中国没有代谢综合征这一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将它们归属为“肥胖”、“腹满”、“脾瘅”、“眩晕”等范畴。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消瘅属糖尿病范畴,仆击、偏估、痿厥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气满发逆和肥贵人则属肥胖,这些疾病均属“膏梁之疾”,相互影响、关系密切,说明中医对MS早有认识。
过食肥甘、久坐少动。
情志失调等是MS的主要原因。
由于MS早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典型症状各异,导致医家对其病机、证候的认识尚不统一。
虽然如此,中医药因其自身整体性、综合性、治未病的特点展现了防治MS的优势与潜力,在中国中医药被广泛地应用于MS的治疗实践中。
目前已发布的《ZYYXH/T3.13-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代谢综合征》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负责编写,是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纲领性文本。
自颁布施行以来,以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