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1课古代埃及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国家⑴产生: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出现了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
⑵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兴盛时期。
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国王称为法老。
⑶衰亡: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526年被波斯所灭。
2•神奇的金字塔⑴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埃及现存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和萨卡拉一带。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⑵地位: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3•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⑴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
他们把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或铭刻在石碑或石柱上。
⑵天文:古埃及人已知道43个星座的位置,并绘制出星座分布图。
⑶历法: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⑴起源: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摇篮。
⑵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城南部出现了苏美尔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
⑶统一:阿卡德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
⑷分裂:公元前2006年,两河流域陷入分裂之中。
2•古巴比伦王国⑴建立: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城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一一古巴比伦王国,它是西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⑵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再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⑶繁荣:汉谟拉比时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⑷衰落: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走向衰落,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民族所灭。
3.《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为加强对统一王国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编订了《汉谟拉比法典》。
⑵概况: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序言宣扬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颂扬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
结语昭告天下,表明法典奉神的旨意保护民众,立法公正,要传之久远。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模板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一起看看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与发展。
(2)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3)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文化的融合、科技的传播、宗教的传入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作用。
二、专题二:中古时期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中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1)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历史发展。
(2)重要历史事件: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国的唐朝和宋朝等。
(3)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封建制度的巩固、宗教的影响力、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1.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近代化的主要标志:科技、经济、政治、文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 教学内容:(1)近代化的探索: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2)近代化的实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3)近代化的成就: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的进步、文化的影响。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2)难点:近代化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专题四: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1. 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及其主要原因。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家和我⼀起进⼊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搜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课⽂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利 2、核⼼:⼈⽂主义 3、主要代表⼈物: ⑴但丁:①地位:⽂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利最画家。
多才多艺的⽂化巨⼈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亚:①地位:英国最的⽂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四⼤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推动了欧洲⽂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奠定了思想⽂化基础 第⼆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 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直向西航⾏能到达东⽅。
⑵⽬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出发,横渡⼤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地区、都成为西班⽛殖民地。
(他称美洲⼟著故为“印第安⼈”。
加勒⽐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争两⼤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命爆发 ⑵1649年1⽉,处死查理⼀世,封建统治被*,英国进⼊“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命,詹姆⼠⼆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最新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经验,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历史是一条沉重的负担,过去的阴影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现在和未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篇1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归纳如下:失分原因: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
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
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
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5、材料题失分较多。
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
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讲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考点一:古代文明(一)考点回顾一、上古人类文明1.大河流域的文明: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
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二)考点分析本单元知识点是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点,是经常考到的。
考查的容主要涉及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等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主要涵盖了我国从远古时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朝代的更迭,分别介绍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远古时代和战国时期的历史,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盲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我国从远古时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远古时代和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片等,直观展示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或讲述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5.互动环节:设置历史知识竞赛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复习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二、世界近代史部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交流温故知新(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依据该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材料四见下图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 年)(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5)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中外思想解放之光,熠熠生辉。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最能反映春秋战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是哪家学说?这一学说的哪些思想主张贴合了时代要求和历史趋势?为2000多年传统思想提供哲学基础的是哪家学说?(2)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欧洲发生怎样的社会转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哪一发明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起到了最大作用?(3)18世纪被称为伏尔泰的世纪,他的思想对欧洲以及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维新派们孜孜以求追求的政治体制深受他哪一思想主张的影响?以中国近代化运动为例,说说哪些思想主张是启蒙思想的折射。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请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2.(1)百家争鸣;法家;主张法治、变革,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道家。
(2)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印刷术。
(3)主张开明君主执政;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拓展延伸马克思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可见,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些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起着特殊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对世界古代、近代历史的了解和对古人非凡成就的敬仰之情。
3、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讲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本课共分六个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古代与近代文化。
考点一:古代文明(一)考点回顾一、上古人类文明1.大河流域的文明: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
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二)考点分析本单元知识点是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点,是经常考到的。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等知识点。
题型多是选择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2.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A.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D.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解析】从题干中的“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这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各国所使用得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答案】D错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而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出现模糊,知识前后贯穿时不能准确地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点。
归纳总结: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被古代西亚各民族所运用。
(四)迁移拓展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C.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解析】搭配不正确的是D项:种姓制度是印度地区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地区的。
【答案】D考点二:亚欧封建社会(一)考点回顾一、亚洲封建国家1.大化改新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的性质:它是日本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在麦加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二、欧洲封建社会1.法兰克的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次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2.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一方面拜占廷帝国经济的衰落(查士丁尼的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丧失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拜占廷自身的固步自封也使其不得发展,逐渐落后。
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拜占廷帝国衰亡带来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暴力冲突1.希波战争——马拉松赛跑2.亚历山大东征影响:①积极:使希腊文明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3.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在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罗马帝国的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传播文化。
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和平交流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印度人创立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传播2.马可·波罗来华(二)考点分析该知识点是本册的一个基础知识点,考试中经常考查到。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教训等知识点。
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1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解析】A、B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C是查理·马特改革的主要内容;只有D 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D错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能力。
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分析不准确。
归纳总结: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之由落后的奴隶制转化为先进的封建制度。
法兰克的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四)迁移拓展(2009年,成都)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C.改革派积极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解析】A是大化改新的客观原因;C 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D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才是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
【答案】B考点三:步入近代的运动、革命和改革(一)考点回顾一、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1、时间及地点:14-16世纪,意大利欧洲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经济基础)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4、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又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
新航路的开辟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影响:①打破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
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1、根本原因: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人物:【克伦威尔】3、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又叫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4、《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③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①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②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③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诞生了;3、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4、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美国《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华盛顿被选举为第一任总统。
6、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①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3、《人权宣言》的颁布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评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雅各宾派专政,把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这是他一身中最大的功绩;对外:发动自卫战争和侵略战争5.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考点分析该知识点是本册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出题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题型有选择题,更有读图、材料解析,题型多变化。
(三)典型例题分析23.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解析】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用宪法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没有实权,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
【答案】B错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政体的理解把握。
不能从资料中全面、准确的提取信息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归纳总结:《权利法案》的颁布: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迁移拓展21.在今天的英国、荷兰、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仍保留有国王或天皇的称号。
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部文献确立的政体有关()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解析】英国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