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
- 格式:ppt
- 大小:8.31 MB
- 文档页数:16
苦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柳叶儿》写法一瞥浙江慈溪柯晓阳《柳叶儿》的作者宋学孟以不一样的咏柳深情告诉我们,任何艰苦的日子,只有用心乐着自己的乐,你人生的旅途就找不到苦难的理由。
文章在“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为行文脉络,在如临其境的生动描写之中动人心弦。
柳叶儿抽芽的时节,柳叶儿是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着的,它的慵懒模样儿自然是因为“救过我的命”而倍让“我”垂涎了,“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一语以鲜活的动态向我们呈现出柳芽儿的质感,如果不是作者直言其“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我们可能还真会为之垂涎呢。
原本苦难的日子,就这样在“全家最乐的是我”一语之中显得极为轻松了。
“柳叶儿,是要抢的”一语告诉我们,不仅时不待人,需“抢”才能趁着它们还鲜嫩收入囊中,更因为大家都饿都需要它们而不得不“抢”。
乐在何处?一是在低处被大人们抢光了之后“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上树爬高是我的强项,我不仅能凭着一技之长为家里解决点实际困难,更因在能在众人面前显摆显摆本领而倍添自豪。
“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极显其身手之敏捷,正面的“抱住树枝,哗哗地摇”与侧面的“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等语将一个出了名的淘气的“我”刻画得呼之欲出。
这样的自豪感更从“挨一巴掌”“心里却美滋滋的”收束之中被推到极致。
无限辛酸就在对柳叶儿这样的疯“抢”之中粉墨登场,那条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甚至可以无限诗意地流淌在你我的眼前,“缓缓”而“平静”的流水将一个少年为了生计而“乐”于“抢”柳叶儿的心绪烘染得颇为自适。
仍旧是“一下甩脱了鞋”,“冰凉的硬地”和“咯嘣嘣响”的牙齿却让我们的心下意识地颤栗,加之“凉飕飕”、“露珠”、“阴凉”等语的烘托,将貌是可“乐”实则可“悲”的内蕴呈现了出来。
可喜的是,做完这些之后,有“半轮鲜红”兀地跳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鲜红鲜红”“大樱桃”般的绚烂图景。
柳叶儿的加工程序挺复杂,“我”之所以能将每一个细节都铭记于心,既因为这柳叶儿里凝聚了自己的心血,更因为那个“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就能让自己“满心里香得不行”的苦难的岁月,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深深的镌刻进了“我”的灵魂。
《柳叶儿》教学反思《柳叶儿》教学反思1《柳叶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散文。
对于一个花甲老人来说,三年困难时期的那一段历史给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贯穿全文的便是那种苦中带涩的情感。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便是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文内容虽然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特别好,他们难于理解那个时代的艰苦的生活。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
最后通过比拟阅读,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历史,又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节课课顺利结束了。
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恰当的点拨。
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决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作根底的,而真正起到导航作用的就是教师。
《柳叶儿》教学反思2这是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良的地方。
值得肯定的地方:1、字词掌握得很扎实。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根底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稳固的作用。
2、赏析语言很到位。
这篇课文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乐〞中所蕴含的“苦中带涩〞的滋味。
针对重难点,我先出示范例,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赏析,有了个人的独立见解后再以小组的方式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站起来赏析时,我注意及时指导。
3、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
4、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赏析语言时先出示范例,然后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着手去赏析语言。
需要改良的地方: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柳叶儿》教案设计江苏省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李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我”童年采摘、吃柳叶的所谓的“乐”,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2、学习文中“我”爬树及吃“菜包子”情景的生动描写。
3、理解文中饱含深情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1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延展思想的张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沉。
2、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艰苦岁月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培养乐观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情感的内涵及句意的理解”。
难点:体会“我”当时爬树、吃树叶的苦痛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贯穿始终,投影以春天为背景柳叶为主题画面的图片。
说到柳叶,诗人们留下不少佳句,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碧玉妆成一树高”------是的,杨柳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可谁曾想到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它竟成为人们救命的粮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柳叶儿》,共同走进那个时代。
(二)整体把握播放《二泉映月》,配乐朗诵:1、听课文。
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出自己整理出来的生字词,默写完毕,邻近的同学相互批改(老师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投影显示】柳叶儿有什么特点?围绕柳叶儿讲了几件事情?在这几件事情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三)交流展示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小组,自由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投影显示】读柳叶----朗诵组谈柳叶----人物分析组品柳叶----语言赏析组画柳叶----板书设计组(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解决讨论中出现的疑问)2、讨论完毕,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四)互动探究【投影显示】(1)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我把太阳称作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打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为什么?(2)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柳叶儿》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柳叶儿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柳叶儿》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柳叶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结构体系
《柳叶儿》是七年级苏教版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写作体例上说是散文单元,本单元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时令性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当代作家宋学孟的作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的故事儿,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中带涩的时代。
设喻精巧,农村景致描写可以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欣赏的方法,这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
并从赏析中,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2.说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教学方面设定了一些目标,其中的两条目标正是《柳叶儿》这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
《柳叶儿》教学案【教材说明】《柳叶儿》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
【背景说明】1959——1961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极度困难时期。
由于刚建国不久,国力薄弱,再加上国内政治上的浮夸风,旱涝等自然灾害及外国的经济封锁,致使全国人民面临极端困难的处境。
在农村,供应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而农民消耗的体力又大,所以只好吃一些树叶、野菜充饥。
在此期间因饥饿而死亡的农民达数千人。
本文所写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生活。
【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品味、赏析文章生动的描写。
3.了解过去岁月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品味、赏析文章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一、走进文本1.你对长辈们童年时的物质生活是否感到好奇?与他们谈谈心,你一定有所感想:2.你的童年一定有许多趣事吧,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两件吗?顺便与长辈们的童年比较一下,你是否有新的感想呢?3.认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把你新学的字词及读音工整美观地抄写下来:二、感悟文本(一)内容感知1.浏览课文,用几个动词填空,概括文章情节:柳叶儿——柳叶儿——柳叶儿——柳叶儿由此可见本文的叙事线索是:2.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情感体验文中有两个“我”,即童年之“我”与成年之“我”。
这两个“我”对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各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结合相关文字体会“他们”的不同感受吗?童年之“我”的感受:相关文字:成年之“我”的感受:相关文字:(三)语言赏析作为叙事散文,并不排斥描写。
生动的描写可以是一个准确的动词,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精彩的细节,一个微妙的心理……本文就有不少语句,很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请画出自己欣赏的语句,谈谈自己欣赏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过去人们吃树叶吃野菜是为生活所迫,而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也会有各种野菜,他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讨论后练笔,以“我与树叶儿(或其它野菜)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生活的理解。
《柳叶儿》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赵树理所写的一篇小故事,故事写了一株柳树上的一片柳叶,从雨季到春季,这片柳叶坚持了自己的生命,才遇到了最后的离别。
这篇小故事所反映出的主题和意义,是人们需要耐心、坚持和不懈追求自己的目标。
故事中的柳叶儿坚持自己的生命,反映出一个人需要具备耐心和坚持的品质,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助和迷茫,但是我们需要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正如柳叶儿一样不断地经受雨雪、大风,其实在其中反映出人生的坎坷与曲折也是无可避免的,人只有坚持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故事中的柳叶儿通过自己的坚持,最终得到了一份值得回味和珍藏的美好回忆,这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跟柳叶一样,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只有坚持下去,最终才能遇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美好的回忆可以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在更困难的时刻更有信心。
《柳叶儿》通过柳叶坚持不懈地挺过所有的风雨与孤寂,从中展现了人们所需要的耐心、坚持和不懈追求的品质。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刻保持一颗不屈不挠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读《柳叶儿》有感六·二张帆过12 人一生里能把自己真正打动的,还真是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但是上周,正恰似命运之神早已安排好了似的,我邂逅了一篇真正闯进我内心世界的文章——《柳叶儿》。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上个世纪约四五十年代老百姓穷苦的日子,以及柳叶儿救了作者的命的故事。
尽管它是一片仅有几千文字的小短文,但却有它的精彩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一篇短短的文章。
但是平凡之处虽是平凡,有些段落读起来却如夏日里一口甘冽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走向村南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缓缓的流着,静得连一个泡沫也没有。
这样的文字,太美了,但是这篇文章的最美之处却不在文字中,而在字里行间它所向我们阐述的人生道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的多姿自古以来负有盛名,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看到多姿背后能救人命的能耐呢?柳叶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没吃的,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这是书中的话,好看,是够好看的。
但是柳叶儿也能吃:包包子,做菜粥喝,直接吃……在那个啃树皮的年代,有谁去看美丽的柳树?他们眼里,只有能吃的柳树。
像柳树一样品质的,已经不多了。
能比它美的,比比皆是,能和它一样既美丽也能救命的,却不多了。
说到这,我还有一个亲身的感受:放暑假了,我去爸妈在长清买的另一套房子住——刚装修好的。
我自然是欢喜万分,尤其是进家门的那一刻,我差点惊叫出声:五颜六色的墙壁,精美宽大的书桌……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惊喜,我欢呼雀跃地激动了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个让我崩溃的问题:门把手断了!我满心疑虑,这个设计如此精美、用铁打造的门把手,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原来,它是空心的。
世界上这样的劣质品不计其数,而且呈几何倍数向上增长。
徒有美丽的外表而内部空虚,却不像柳树那样内外都是令人赏心悦目。
假如全世界都变成了这样,那还谈什么和平,还谈什么齐心协力?所以,为了未来,为了美好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弄虚作假,要像柳树一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柳叶儿》优秀9篇篇一:《柳叶儿》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柳是春的使者。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
(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四、比较阅读。
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课堂讨论: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三、课后学习: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篇二:苏教版)《柳叶儿》篇二一、学习目标:1、学习字词2、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3、、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创设:(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
(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学生具体描绘。
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宋学孟《柳叶儿》原文欣赏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宋学孟《柳叶儿》学习要点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2.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3.学习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苦涩sè嚼着jiáo镰刀lián咔嚓kāchā捋luō攥干zuàn勒紧lēi唾沫tuò飕飕sōu兀地wù剁碎duò一茬chá逞能chěng咯嘣嘣gē2.多音字勒┏lè勒索挨┏ái挨骂┗lēi勒紧┗āi挨门挨户3.词语解释【舒展】不卷缩,不皱【凉飕飕】形容有些凉【飕飕】拟声词【逞能】显示自己能干4.填空小学时背诵过_________________的一首诗叫《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课文学习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按着“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的顺序来组织文章。
2.本文写到了很多和柳叶有关的内容,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明确】这篇叙事散文写到了很多和柳叶有关的内容,如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等,重点写的是抢柳叶儿吃。
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主题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的童年,过去的艰苦岁月,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3.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抢柳叶儿吃”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明确】在那严重灾荒的岁月,又苦又涩的柳叶只是聊以充饥的东西,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可在我——一个儿童的心目中,“满心里香得不行”,“吃到肚子里圆鼓鼓的”,似乎有无穷的乐趣。
这种“乐”实际上包含着过去艰苦岁月的苦涩。
的。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柳叶儿》的情感表达《柳叶儿》是一篇由鲁迅先生所创作的现代小说,作品中涉及了许多深刻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象,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到作品之中的情感表达,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介绍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柳叶儿》的情感表达。
一、通过导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世界在受到一篇新文学作品的挑战时,做好导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导读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作品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导读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情感表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细节的价值和意义极有帮助。
在《柳叶儿》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对于女性的处境和社会的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一段小视频,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中情感表达的设计理念和目的。
让学生在了解小说背景和鲁迅先生的创作初衷后,更好地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加深对小说的感性理解。
二、情感分析,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细节在学生进入小说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分析来探究小说的情感表达。
情感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情感:1.人物性格:小说中的柳叶儿有着坚强、独立的性格,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被束缚。
通过柳叶儿的性格描写,可以理解她内心的不安和对社会的不满。
2.生活环境:小说中的背景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受到歧视和压制。
这种社会环境让柳叶儿和其他女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他们的命运受到了限制。
3.描述手法: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柳叶儿没有男人般强壮的身体,但她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些对比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主题。
三、情感体验,学生创造性输出反思情感情感体验是一种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