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
- 格式:ppt
- 大小:8.31 MB
- 文档页数:16
苦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柳叶儿》写法一瞥浙江慈溪柯晓阳《柳叶儿》的作者宋学孟以不一样的咏柳深情告诉我们,任何艰苦的日子,只有用心乐着自己的乐,你人生的旅途就找不到苦难的理由。
文章在“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为行文脉络,在如临其境的生动描写之中动人心弦。
柳叶儿抽芽的时节,柳叶儿是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着的,它的慵懒模样儿自然是因为“救过我的命”而倍让“我”垂涎了,“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一语以鲜活的动态向我们呈现出柳芽儿的质感,如果不是作者直言其“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我们可能还真会为之垂涎呢。
原本苦难的日子,就这样在“全家最乐的是我”一语之中显得极为轻松了。
“柳叶儿,是要抢的”一语告诉我们,不仅时不待人,需“抢”才能趁着它们还鲜嫩收入囊中,更因为大家都饿都需要它们而不得不“抢”。
乐在何处?一是在低处被大人们抢光了之后“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上树爬高是我的强项,我不仅能凭着一技之长为家里解决点实际困难,更因在能在众人面前显摆显摆本领而倍添自豪。
“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极显其身手之敏捷,正面的“抱住树枝,哗哗地摇”与侧面的“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等语将一个出了名的淘气的“我”刻画得呼之欲出。
这样的自豪感更从“挨一巴掌”“心里却美滋滋的”收束之中被推到极致。
无限辛酸就在对柳叶儿这样的疯“抢”之中粉墨登场,那条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甚至可以无限诗意地流淌在你我的眼前,“缓缓”而“平静”的流水将一个少年为了生计而“乐”于“抢”柳叶儿的心绪烘染得颇为自适。
仍旧是“一下甩脱了鞋”,“冰凉的硬地”和“咯嘣嘣响”的牙齿却让我们的心下意识地颤栗,加之“凉飕飕”、“露珠”、“阴凉”等语的烘托,将貌是可“乐”实则可“悲”的内蕴呈现了出来。
可喜的是,做完这些之后,有“半轮鲜红”兀地跳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鲜红鲜红”“大樱桃”般的绚烂图景。
柳叶儿的加工程序挺复杂,“我”之所以能将每一个细节都铭记于心,既因为这柳叶儿里凝聚了自己的心血,更因为那个“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就能让自己“满心里香得不行”的苦难的岁月,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深深的镌刻进了“我”的灵魂。
《柳叶儿》教学反思《柳叶儿》教学反思1《柳叶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散文。
对于一个花甲老人来说,三年困难时期的那一段历史给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贯穿全文的便是那种苦中带涩的情感。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便是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文内容虽然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特别好,他们难于理解那个时代的艰苦的生活。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
最后通过比拟阅读,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历史,又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节课课顺利结束了。
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恰当的点拨。
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决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作根底的,而真正起到导航作用的就是教师。
《柳叶儿》教学反思2这是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良的地方。
值得肯定的地方:1、字词掌握得很扎实。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根底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稳固的作用。
2、赏析语言很到位。
这篇课文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乐〞中所蕴含的“苦中带涩〞的滋味。
针对重难点,我先出示范例,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赏析,有了个人的独立见解后再以小组的方式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站起来赏析时,我注意及时指导。
3、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
4、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赏析语言时先出示范例,然后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着手去赏析语言。
需要改良的地方: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柳叶儿》教案设计江苏省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李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我”童年采摘、吃柳叶的所谓的“乐”,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2、学习文中“我”爬树及吃“菜包子”情景的生动描写。
3、理解文中饱含深情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1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延展思想的张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沉。
2、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艰苦岁月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培养乐观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情感的内涵及句意的理解”。
难点:体会“我”当时爬树、吃树叶的苦痛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贯穿始终,投影以春天为背景柳叶为主题画面的图片。
说到柳叶,诗人们留下不少佳句,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碧玉妆成一树高”------是的,杨柳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可谁曾想到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它竟成为人们救命的粮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柳叶儿》,共同走进那个时代。
(二)整体把握播放《二泉映月》,配乐朗诵:1、听课文。
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出自己整理出来的生字词,默写完毕,邻近的同学相互批改(老师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投影显示】柳叶儿有什么特点?围绕柳叶儿讲了几件事情?在这几件事情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三)交流展示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小组,自由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投影显示】读柳叶----朗诵组谈柳叶----人物分析组品柳叶----语言赏析组画柳叶----板书设计组(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解决讨论中出现的疑问)2、讨论完毕,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四)互动探究【投影显示】(1)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我把太阳称作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打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为什么?(2)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柳叶儿》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柳叶儿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柳叶儿》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柳叶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结构体系
《柳叶儿》是七年级苏教版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写作体例上说是散文单元,本单元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时令性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当代作家宋学孟的作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的故事儿,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中带涩的时代。
设喻精巧,农村景致描写可以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欣赏的方法,这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
并从赏析中,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2.说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教学方面设定了一些目标,其中的两条目标正是《柳叶儿》这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