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黑臭水体基本情况2016.6.7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黑臭水体调研报告引言:黑臭水体是指由于水质恶劣、气味恶臭等因素导致的水环境恶化现象。
长期存在的黑臭水体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一、背景介绍:黑臭水体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污水排放、非法倾倒等不当行为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黑臭水体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城市规划局、环保部门以及水务公司,了解他们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态度和措施。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观察了几个黑臭水体的污染情况,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
三、形成原因分析:1. 污水排放不达标: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许多黑臭水体的形成与污水排放不达标有关。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不严格,部分企业和居民未能妥善处理废水,导致大量污水直接进入水体,污染程度加剧。
2. 非法倾倒行为: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处理成本,将工业废水非法倾倒至水体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和恶臭。
非法倾倒行为不仅损害了环境,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3. 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湖泊和河流遭受了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造成了水体的恶臭。
大量的填埋和淤泥等人为活动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使水体产生恶臭。
四、解决办法: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了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并加强对非法倾倒行为的打击。
同时,应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2. 建设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为了降低污水排放的浓度和污染物含量,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其处理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教育,提倡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到废水处理中。
3. 恢复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为了解决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问题,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湖泊和河流的生态系统。
河湖污染现象更新时间:5-19 08:59河湖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㈠黑臭水体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体有机污染负荷过大。
主要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暴雨径流。
2.底层污泥以及底质的再悬浮作用。
城市河流污染的特点就是不仅其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可以说,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一。
但污染了的底泥还会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
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河流中释放污染物质,使河流发生二次污染。
引起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导致河流黑臭。
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底泥中放线菌的大量繁殖时引起河流黑臭的的一大因素。
3.水体热污染。
城市河流热污染指河流两岸工厂向水体排放的高温废水,在25℃左右时放线菌的繁殖达到最高,河流的黑臭也达到最大。
4.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类型的一种,它对河流黑臭的贡献主要在于水体中铁锰的含量。
悬浮物中的铁锰是重要的致黑因子之一。
㈡水体富营养化1.基本过程河湖富营养化过程的初始阶段:水体中营养盐比较少,溶解氧丰富,生物生产力水平低,水体呈现负贫营养型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外部进入水体中的营养盐逐渐积聚,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河湖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生物量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色发暗,透明度降低,水生生物种群组成逐步由适合富营养状态下的种群所代替,河湖相应由贫营养型发展为中营养型,进而演变为富营养型。
2.主要表现富营养化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浮游藻类的异常增殖。
以蓝绿藻类为主的水藻泛浮水面,严重时形成“水华”或“湖靛”。
在迎风湖岸或湖湾处,糜集水面的藻类可成糊状薄膜,水体呈暗绿色,透明度极低,可散发出腥臭味。
而且还会分泌出大量藻类毒素,抑制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对人畜造成危害,并严重污染环境。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河湖富营养化现象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宁夏清水河水资源保护方案清水河是宁夏入黄河的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原州区开城乡黑刺沟脑,流经原州区、海原、西吉、同心、中卫至中宁县泉眼山汇入黄河。
流域面积14481km2(其中区内13511km2,甘肃境内的970km2),河长320km,河源海拔高程2480m,河口海拔高程1192m,河道平均比降1.49%。
清水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0′~107°07′,北纬35°36′~37°37′之间。
宁夏境内包括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中宁县、红寺堡及中卫城区共51个乡镇、701个行政村。
目前清水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需要从水功能区管理、水资源管理改革及用水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潜力。
标签:清水河;水功能;水资源1、明确水功能区划,加强水功能区管理(1)严格水功能区目标定位管理水功能区管理要按照确定的保护目标进行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须符合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水位,维护河湖健康。
清水河二十里铺以下河段均为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是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景观娱乐和控制排污等需求划定的水域。
开发利用区应当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开发利用区,应当按照其最高水质目标要求的功能实行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告水功能区划,并在水功能区设立明显标志。
(2)开展水功能区考核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水功能区达标率列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水功能区水质年度达标率未完成的行政区域,相关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
牵头部门:环境保护厅配合部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监督主体:河长办(3)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调查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本文将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查方法和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一、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1. 污水排放不规范许多城市存在污水处理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体,其中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泄物。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产生臭味。
2. 河道污染城市河道是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一些河道长时间未进行治理和清理,导致淤泥沉积和垃圾囤积,形成黑臭现象。
此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长期以来将废弃物、垃圾等倾倒入河道,进一步加剧了河道的黑臭问题。
3. 城市雨水排放不当在城市的雨季,大量降雨会形成暴雨径流,如果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不健全,容易造成水体淤积、污染和黑臭。
城市中的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没有分开布置,使得污水和雨水混合进入水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可选取黑臭水体较为集中、臭味较为浓烈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观察水体变色、浑浊程度、异味程度等现象,还可以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和检测,以了解黑臭水体的具体成因。
2. 了解污染源通过了解附近的工业企业、农田以及周边居民生活排放情况,可以初步确定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
同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3. 考察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考察,了解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情况,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以及雨水排放设施的健全程度。
可以通过查阅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数据和资料,进一步了解排水系统的情况。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污水处理政府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对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制度,推动污水处理厂与工业企业、农田以及居民生活用水设施的对接,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李杰发布时间:2021-06-08T16:11:10.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李杰[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
为了更好的了解黑臭水体问题,文章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判定标准以及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根据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关键词:河道;黑臭水体;成因;治理措施引言城市河道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区的河道,包括自然河流和人工沟渠,是城市时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功能密切联系,它不仅起到水体循环、调洪纳污、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净化水体。
然而,由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剧增、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河道水体普遍污染较重,甚至出现因污染而黑臭的黑臭水体,这类黑臭河道已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人居生活。
城市河道黑臭属于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主要由于大量有机物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水体中氧气大量被消耗,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从而使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臭气体如胺类、硫化氢等逸出水面,使水体发臭。
在此过程中部分金属污染物因在缺氧环境下反应,与水中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在水体中呈现黑色,致使水体发臭发黑,形成黑臭水体。
1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从理科方面分析是因为内部水体负荷超过了河道自身净化能力,诱发理化指标出现超标的现象。
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源分析作者:宋凤芝郝桂珍云晋范宇成孙凡蛟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13期[摘要] 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水河流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对树立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张家口市崇礼区、桥东区及桥西区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环境状况及污染源进行分析,为今后流域治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质;污染源;清水河流域[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3-102-2 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海河流域北系集水源、生态、防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官厅水库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的重点流域[1],也是2022年冬奥会场地,其水环境改善对树立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对该流域水环境的化学分析,其他引用数据来源于《张家口年鉴》《张家口经济年鉴》。
1 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1.1 清水河流域概况清水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洋河支流,发源于张家口市崇礼县桦皮岭南麓,上游有西沟、中沟和东沟3条主要支流,3沟汇合后穿越张家口市区,于清水河村西南2.5 km处注入洋河,流入官厅水库,干流全长109.0 km,流域面积2 380 km2[2]。
本文研究区域在张家口市境内主要包括崇礼区、桥东区和桥西区。
2011—2018年,研究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76.61亿元增加至307.43亿元。
产业结构见图1,第一产业相对稳定,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37.38%~48.62%),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48.02%~59.23%),产业结构正在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
其中,张家口市崇礼区、桥东区、桥西区和整体畜牧业生产情况见图2。
此外,2011—2018年,研究区域常住人口由641 035人增加至651 535人,非农业人口有所增加,农业人口有所降低,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崇礼区,农业人口由2011年的98 347人增加至2018年的102 926人。
清水河基本情况清水河又名香水河,是元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元江府志》载:“清水河一名香水河源于无量山(阿波列山),夏秋时,阴雨连旬,上水泛涨,礼社、阿墨、把边、南淇诸水倶浊,惟此水独清,烹茶、浣衣、香味异常。
”清水河源流纷繁,最远的发源地在今红河县境内的章巴原始森林和阿波列山,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元江那诺章巴老林之后,再顺章巴梁子与阿波列山之间流至哈嘎梯西面,从曲窄的山谷中迂回至因远与那诺交界处罗马村南面,经书督戛、都贵、浦贵向西至三板桥,然后顺因远与咪哩交界向北下流,经曼砂田、龙洞流入元江坝子,在县城南门桥汇入元江。
河道全长83千米,元江县境内长68.2千米,平均河宽25米,自然落差2050米,洪水流量390m3/s,枯水流量0.54m3/s,平均流量7m3/s,流域面积455.9平方公里。
清水河支流密布,有鲁布河、磨刀河、南掌河、小庙河、新寨河、瓦纳河等20多条支流汇入,多与河正交,呈羽状水系,以左岸分布较多,且源头长,超过10千米以上的有鲁布河、规池河、瓦纳河等6条,主河右岸支流少,且源头短。
清水河为山区降雨补给形河流,河流经哀牢山脉,两岸山高谷深,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流经那诺乡、羊街乡、因远镇、咪哩乡,流域区分布6个乡镇(街道)2个农场(即那诺乡、羊街乡、因远镇、咪哩乡、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红光农场、元江农场),耕地面积6万余亩。
沿河上游先后建成中型水库章巴水库和乌布鲁水库、南掌水库等2座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3597.69万立方米。
流域内可开发水电站15座,2013年,清水河流域已建成电站12座,即都贵电站、路同电站、三板桥电站、瓦纳河电站、滑石板电站、滑石板冷却水电站、漫砂田电站(漫砂田二级电站)、清水河电站、帮桩箐一、二级电站、龙洞电站、咪哩电站等,总装机47490千瓦。
清水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它历经了无数的洪灾,傣族人民在洪灾中殚思妙创出了《刀代斩蛟》的神话传说,寓于傣族人民奋勇抗洪的英雄壮举。
排查黑臭水体工作简报
一、工作概述
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我们近期对辖区内的水体进行了全面的黑臭水体排查工作。
此次排查工作旨在发现潜在的黑臭水体,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排查情况
排查范围:我们对城市内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共涉及XX个区域,XX余处水体。
发现问题: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XX处水体存在黑臭现象。
其中,XX 处为重度黑臭,XX处为轻度黑臭。
原因分析:经过初步分析,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包括: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直排、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
三、治理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
加强水体监测: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源头治理: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生态修复:通过引入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措施,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公众参与: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工作展望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黑臭水体的排查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五、附件
黑臭水体排查报告
治理措施详细方案
六、结语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排查黑臭水体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长黑臭水体情况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监测情况,我向您汇报河长黑臭水体的情况如下:一、黑臭水体现状近期对河长黑臭水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发现黑臭水体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异味扩散、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富营养化现象明显,水中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严重。
异味扩散主要表现为河道两岸及周边地区出现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水生态系统破坏主要表现为水中富营养化导致水草减少,水生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态环境恶化。
二、黑臭水体成因分析黑臭水体的形成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污水等多种污染源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腐败产物积累,从而形成黑臭现象。
此外,河道畸形开发、乱堆乱放、乱排放等不良行为也是黑臭水体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黑臭水体治理措施为了改善黑臭水体的现状,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污水等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河道治理: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淤泥、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3.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农村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不良行为对水体的影响。
四、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我们将定期对黑臭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治理经验,不断改进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实现。
五、结语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全力改善黑臭水体的现状,为美丽乡村和健康环境作出贡献。
谢谢!。
黑臭水体调研报告黑臭水体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黑臭水体的成因、问题现状以及解决途径,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黑臭水体的定义和成因;(2)黑臭水体在城市中的普遍性和现状;(3)黑臭水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4)解决黑臭水体的常用方法和治理技术。
2. 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了解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2)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典型的黑臭水体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黑臭水体的定义和成因:黑臭水体指水质恶劣,具有强烈的恶臭味,颜色暗沉,水体发黑的水体。
黑臭水体的成因一般包括有机污染物的堆积,水中氧气含量不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悬浮物和沉积物的堆积等。
2. 黑臭水体在城市中的普遍性和现状:黑臭水体在城市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老旧城区和工业区。
经调研发现,目前全国范围内有近千个黑臭水体。
这些黑臭水体不仅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3. 黑臭水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黑臭水体中的有机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繁殖;同时,水中富营养化会引发蓝藻爆发,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2)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黑臭水体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如引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4. 解决黑臭水体的常用方法和治理技术:(1)建设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扩建,将污水排放经过处理后再回用或排放到水体中。
(2)清淤疏浚:定期对河道、湖泊等水体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淤泥和悬浮物,减少有机物的堆积。
(3)植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如芦苇、藻类等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提高水质。
(4)水体循环利用:通过水循环利用系统,将黑臭水体中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农业灌溉、绿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