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74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粮食质量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国家的社会稳定。
有必要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责任不明确。
在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但各部门间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晰,相互之间存在着职责不落实、监管空白等问题,导致监管工作不到位、不全面,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二是监管手段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主要依靠抽检和抽查的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发现问题,但却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监管手段单一,无法全面有效地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监管标准不统一。
对于粮食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指标,我国各地区和各个部门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有的地区标准较为宽松,有的地区则相对严格。
这种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容易造成监管的混乱和不公平,影响了粮食质量的整体水平。
四是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一些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监管人员可能存在监管不力、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管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应提出以下对策,以促进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监管体制建设。
应通过立法、政策和制度等手段,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边界,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实现监管体制的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行。
二是创新监管手段。
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警能力。
三是统一监管标准。
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各地区和各个部门的监管标准一致,减少标准的滞后和重复制定,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控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监管责任不明确导致监管效果不彰,监管手段滞后使监管工作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监管执法不到位则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监管责任落实,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手段技术化水平,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监控能力;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执法防范各类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这些对策的执行,可以更有效地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关键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责任、手段、执法、技术化、监管力度、安全、质量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手段滞后和监管执法不到位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监管工作效果的不尽如人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风险。
有必要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
的这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得到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关注,增强公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视,提高整个社会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
1.3 意义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在我国粮食专项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粮食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生态农业方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农产品产销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产销渠道多样化等问题,导致农民产销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产销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
粮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粮食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推动粮食生产工作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字数:428】第二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我国开展了粮食专项整治工作。
粮食专项整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首先,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是存在监管部门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粮食质量监管部门的人员不足,无法对广大农田进行全面监管,导致一些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
此外,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现行的监管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监管责任较为分散,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管部门的建设。
要加大对粮食质量监管部门的人员培养和招聘力度,提高粮食质量监管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确保监管力量的充足。
二是完善监管制度。
要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制度,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
要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健全农田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田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力的震慑,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效果。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
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对市场环节的监督能力,对不合格粮食及时发现、追踪和处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五是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公开。
要加强粮食质量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监管的公信力。
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提高消费者对粮食质量的安全感。
六是加强国际合作。
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监管经验,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
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挑战。
总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农业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部门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粮食质量信息的公开,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保障我国粮食质量的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安全生产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粮食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国的粮食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农作物受灾较为严重,造成粮食减产。
在应对这一问题上,我们建议做好灾害防治工作,提前做好气象预警,采取措施减少农作物受灾程度,确保粮食产量。
土地资源稀缺和质量下降也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另一个困难。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土地资源严重受限。
过度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也随之降低。
我们建议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入智能化农业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粮食产销衔接不畅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
农产品产销脱节导致农民难以销售农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建立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管理,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双赢局面。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450】第二篇示例: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发展。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
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三个方面进
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监管机制不完善是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粮食质量监
管主要由农业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但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监
管效果不理想。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统一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相关部门
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监管责任不明确也是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
在我国,粮食生产、加工、销售
等环节涉及多个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导致监管措施不到位。
应当明确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也是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
目前,粮食质量监管主要依
靠抽检和监测等手段,但这些手段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覆盖所有粮食生产和销售环节。
应当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监测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比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手段,提高监管效果。
要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明确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手段的研发和应用。
只有通过全面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手段,才能有效保障
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引言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然而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给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迫在眉睫。
在现行体制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监管部门在人员和设备上的投入不足,监管工作缺乏前瞻性和主动性,监管标准不统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从而对粮食质量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需要加强立法、监管体制和技术手段建设,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强化监管职责和权限,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惩戒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从源头上切断食品安全隐患。
2. 正文2.1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首先,粮食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这导致了监管力量分散、协调不畅,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合力,为粮食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其次,监管手段不够先进。
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和需求。
缺乏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掌握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监管效果。
此外,监管力度不够强化。
在当前形势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相对薄弱,许多问题粮食生产企业存在违规生产、质量控制不严谨等情况,但监管部门对其处罚不力,甚至出现了监管漏洞和失职现象,给不法经营者造成了监管的漏洞。
综上所述,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不够先进以及监管力度不够强化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相关立法、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提升监管技术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主要食物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人们的心。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
本文将就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监管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粮食安全监管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但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缺乏统一的监管指导思想和体制机制。
这就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监管技术手段滞后由于监管技术手段滞后,导致了监管工作的效率较低。
目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主要有抽检、监测等,而这些手段在应对新型食品安全问题、精准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特别是在网络销售、跨境贸易等方面,监管工作更加困难。
3.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工作环境复杂,监管技术要求较高,一些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4.监管执法不严当前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中,执法不严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一些违法企业由于地方保护、行业内部勾结、监管不力等原因,往往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形成了监管的“漏洞”。
二、对策建议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监管指导思想和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实行监管协同,强化监管力度。
要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提高监管效果。
加大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手段的研发和投入,提升监管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网络销售、跨境贸易等新兴领域的监管,探索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同时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抽检、监测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要建立健全监管人员考核机制,激励他们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监管工作的专业化和精准化。
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等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1.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面临农村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导致种植结构单一。
大量农田荒芜或者种植一种单一农作物,使得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对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部分地区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农产品品质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二、粮食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1. 储粮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地区的储粮设施老化严重,储粮条件差,容易导致粮食湿度增加、虫害滋生等问题,影响储粮质量和数量。
对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新和改进储粮设施,提升储粮条件,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安全。
2. 粮食滞销和浪费:由于粮食储存能力不足和物流配送问题,部分粮食滞销和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对策建议:改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和效率,加强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物流衔接,减少粮食滞销和浪费。
三、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1. 不规范的监管和管理:个别地区存在监管不力,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粮食流通环节存在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流通环节监管机制,提高粮食流通的可追溯性。
2. 信息不对称:部分农民和合作社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
对策建议:加强农民培训和信息传递,提供市场行情和销售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和销售。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目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农业、工商、质检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导致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工作不协同。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提升。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监管手段和手段的不足问题。
目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主要依靠抽检和检测手段,但抽检的抽样率较低,无法全面检测,而且检测手段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有待提高。
为应对这个问题,应当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样率,同时推动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粮食质量指标的监测和评价,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可靠。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督查力度不够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督查工作主要依靠部门内部的自查自律,缺乏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监管工作的督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形成严肃的监管氛围。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但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完善的监管标准,导致监管工作的实施不够规范。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确保监管工作能够依法进行,有效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的保障。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
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提高监管手段和手段的有效性,完善层级监管体系,加强对监管工作的督查力度,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都是改进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对策。
只有通过改进监管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农业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由于农药的使用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
饲料中添加禁用添加剂的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饲料中添加禁用的添加剂,如瘦肉精等。
这不仅会对畜禽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使人们摄入到含有这些添加剂的畜禽产品。
存储条件不达标的问题。
在农产品存储过程中,一些企业存在存储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导致农产品潮湿、霉变等情况,严重影响粮食质量的安全。
粮食流通环节缺乏监管的问题。
粮食的流通环节繁杂,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而现阶段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较弱,导致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加强农药使用与管理的监督。
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农药残留情况的监测和检测,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加强饲料添加剂的监管。
完善饲料添加剂注册与审批制度,建立饲料添加剂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对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监督,加大对违规者的查处力度。
加强存储环节的监管。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存储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存储环境的监督,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
建立健全的粮食流通监管机制,加大对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强监管,保障粮食质量的安全。
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才能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其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国民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
在当前社会,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国家的经济稳定。
本文将就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一、问题分析1.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不够健全,监管职责不明确,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
这导致了监管工作的效率不高,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2.监管手段不足目前的监管手段相对滞后,检测技术不够先进,监管手段单一,无法全面覆盖粮食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
导致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无法有效管控。
3.成本压力加大粮食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这也使得一些生产者为了谋取利益,会采用一些不合规的方法和原料,从而严重影响了粮食质量安全。
4.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粮食质量信息不对称严重,消费者难以得知所购粮食的真实情况,导致了质量不达标的粮食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二、对策探讨2.加强检测技术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对粮食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加强宣传教育应该加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让他们自觉抵制不合格的粮食及其制品。
4.完善法律法规应该适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粮食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5.倡导绿色生产要提倡粮食的绿色生产,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粮食的生产过程安全环保。
6.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粮食的生产加工过程合法、规范、安全。
7.强化行业自律各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内部秩序,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粮食的流入市场。
8.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市场流通粮食的监管,打造监管闭环,确保粮食质量的全程可追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朱国英(安徽省池州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安徽池州 247000)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从农产品生产源头至市场销售终端,对全产业链开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并行并重,构建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及科学的监测制度与机制,可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水平,达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然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践中,存在着风险监测疏漏、监测制度体系不健全、监测对象参与度和配合度不够等问题,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成效。
本文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寻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监测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and Safety MonitoringZHU Guoying(Anhui Ch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Institute,Chizhou 247000, China)Abstract: Monito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to ensure food safety. It involves monito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various links throughout the entire industrial chain, from the sou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tion to the market sales terminal. The parallel emphasis on risk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spot check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network and scientific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can minimize the ris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monitoring and prot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monito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risk monitoring omissions, incomplete monitoring system,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monitoring objects, which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itoring work.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blems in monitoring work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specific and feasible solutions.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对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主体开展监督、抽检、风险管控与监管执法等工作,以避免质量不合格、农残超标等农产品的出现,维护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质量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粮食流通环节中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粮食质量;流通安全;监管1我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对于促进粮食生产结构战略调整,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全面提升粮食流通市场粮食质量监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笔者就粮食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1.1强化粮食质量监管的首责意识一是市粮食局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二是制订荆门市粮油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明确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三是把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年度目标重点考核范围。
四是层层签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考核目标责任书。
市粮食局主要负责人与各县(市、区)粮食局主要负责人签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粮食局主要负责人与粮食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粮食质量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主体。
五是严格实行粮食收购许可制度,把好粮食企业检验能力审核关。
1.2定期开展粮油品质测报工作定期开展粮油品质调查,客观反映新收获粮油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准确发布粮油品质测报信息,为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广大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推进粮食产业化、搞活粮食流通提供有力依据。
每年在油菜籽、小麦、稻谷生长和成熟季节,组织粮油质量检测人员开展粮油品质测报及卫生调查,并按照品种类别,深入到田间地头采集样品,科学检测,综合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当年粮油品质和卫生情况。
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粮油品质测报信息及当年粮油品质情况。
1.3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和质量标准每年在“两夏”和秋粮收购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粮食收储条件的粮食经营者,发布《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的通告》。
同时,在正式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时,及时对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结算方式以及服务措施等方面情况进行宣传,接受社会监督。
收购期间加大对粮食收购环节监管力度,督促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要求每一个粮食收购企业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张榜公布,摆放样品对样收购。
1.4广泛开展科学储粮技术应用一是开展控温储粮技术应用。
全市大力开展以立体综合控温储粮优化集成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探索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经济、实用、有效的粮食安全储藏途径,确保国家粮食储存安全。
二是开展优质稻和高水分粮储藏试验。
研究在可控成本下延缓优质稻品质下降的储藏技术和品质变化规律,努力降低储粮成本,保持储粮品质新鲜。
三是推广农户安全储粮技术。
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提高粮食卫生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1.5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和粮油食品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通过新闻媒体和部门网站广泛开展粮食流通政策法规宣传。
同时,在每年的食品安全周活动中,组织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与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名优新产品惠民活动;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食品安全周活动,了解粮食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强粮油收购、储存环节的监管工作和推进放心粮油等情况;现场接受公众咨询粮油食品安全知识。
1.6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能力按照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县市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将我市1家区域粮油质量监测站和3家县级粮油质量监测站整合到由市(县)政府直管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充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
建立和完善中心粮库检验室,按照填平补齐、适用适宜、快速反应、高效便捷的原则,配备检验人员和检测仪器设备,能够依据国家和行业粮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检验当地主要粮油品种的各项质量指标和储存品质指标。
1.7加强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一是加强粮食收购资格检查。
每年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粮食经营者都要进行粮食收购资格年度审核认定,对符合条件粮食经营者重新核发《粮食收购许可证》,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是组织开展粮食库存年度例行检查。
根据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检查,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核查,“两夏”和秋季收购专项检查,粮食质量安全抽检。
同时,加大对粮食收购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做到政府放心、农民满意。
2粮食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强了粮食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突出。
2.1粮食流通法规和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粮食流通法规立法层次较低,有些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现有粮食流通法规制度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需要通过制订新的法规制度,解决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与所担负的执法重任还有差距。
基层现有执法专职工作人员部分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偏低,对系统的法规专业知识了解不深,掌握不透,执法能力与监管工作不相适应,这些都与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目标存在差距。
2.2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创新方式方法还有待提高有些地方对市场化条件下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工作认识不到位,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没有把依法管粮和监督检查工作摆在重点工作研究,对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创新和新技术以及信息网络监管手段等方面运用的还不够。
加之粮食行政执法经费和装备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有限,必要的监管设施设备配置不全,软硬件条件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新技术运用明显落后,监管效率不高。
2.3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诚信档案管理、诚信评价体系和诚信法制建设、诚信约束机制亦相对滞后,有的粮食加工生产企业对诚信体系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粮食行业中确有个别企业和少数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道德和诚信缺失,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加快粮食行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粮食经营者实行动态分类管理,构建公正、互信、和谐的监管与服务关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监督。
3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对策积极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推动和保障粮食执法工作开展,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
3.1加强粮食执法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快粮食立法进程,以法律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立法应从原粮的生产、购销、储藏、加工、成品粮消费及监管等方面确定粮食法律应包含的内容,强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粮食流通过程中的监管职责,完善监管制度,全面推进粮食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定期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突出的人员充实到粮食执法和质量监测队伍中,实行上岗资格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财政分级专项资金,用于粮食执法活动和设施设备改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活力。
3.2构建粮食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联系会议制度。
建立以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联系会议,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合监管合力,实现违法违规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建立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
积极推行随机检查对象,消除执法对象存在的侥幸心理,切实维护粮油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三是建立粮食执法信息公开制度。
运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公开办案结案,方便群体查询,拓展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3.3严格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粮油经营者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理念和意识,严格执行粮油入库和销售出库检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质量档案制度、抽查监测制度的自觉性。
严格执行国家粮油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时对杂质、水分超标的粮食进行处理,防止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同时,充分发挥信息便捷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行业信息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粮油经营企业电子信用档案,自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促进粮食经营者守法经营,以诚信经营、依法依规履行相关义务。
3.4宣贯粮食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载体的媒体宣教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流通的系列法律法规知识。
组织开展国家粮油质量安全标准培训活动,普及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介绍粮食质量安全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粮食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引导消费者购买各类放心粮油产品。
同时,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收集、研判和处置,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通过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积极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社会共管格局。
参考文献1宋锋,赵娟,欧阳小露.用法制思维构筑粮食流通监管新秩序[J].中国粮食经济,2015(4):492宋锋,王雅琳,莫魏林.粮食经纪人在粮食流通环节中的作用与监管[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4):173李小明,杨军,银尧明,等.粮食质量安全与监测抽样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实践[J].粮食储藏,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