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62.06 KB
- 文档页数:6
水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给排水工程系2007.12目录页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及计数实验三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2.观察蓝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 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2.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2.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
四、实验原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图1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双目电光源生物显微镜,其构造分机械和光学两部分:机械部分主要包括:1.镜筒镜筒是双筒,两筒间距离可调,长度一般是160mm。
它的上端装有接目镜,下端有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装有3个接物镜。
2.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玻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3.调节器镜臂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载物台,调节接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光学部分主要包括:1.接目镜一股使用的显微镜具有2—3种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其上常刻有“5×”、“10×”或“16×”等数字及符号。
意即使用时可放大5倍、10倍或16倍。
观察微生物时常用放大10倍或16倍的接目镜。
2.接物镜接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3种,其相应的放大倍数常是10、40 (45)、100。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接物镜与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用放大40倍的接物镜(高倍镜)与放大10倍的接目镜时所得的物象的放大倍数为40×10=400。
如果用放大100倍的接物镜则放大倍数为100×10=1000。
活性污泥微⽣物镜检解析(附图)活性污泥微⽣物镜检解析(附图)⼀、微⽣物镜检概述在活性污泥中占⼤多数的细菌在进⾏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其中的原后⽣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以指⽰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1)取样于曝⽓池末端采样。
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动物种群在曝⽓池⾸端常见的为⾮活性污泥类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动物占优势,⽽末端的最终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充分混合液;⽣物相观察⽤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净;样品绝不可放⼊冷藏、冷冻箱内,需进⾏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动物分类1)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
通常于⽔体中常见的有鞭⽑纲、⾁⾜纲、纤⽑纲(原吸管纲并⼊)三⼤类。
鞭⽑纲:具有⼀根或多根鞭⽑,⼀般统称为鞭⽑⾍。
包括滴⾍、侧跳⾍、波⾖⾍、眼⾍、内管⾍等。
⾁⾜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层薄膜,体型较⼩,⼤多⽆固定形态。
包括变形⾍、太阳⾍等。
纤⽑纲:⾝体表⾯具有纤⽑,并以纤⽑作为运动和摄⾷的细胞器。
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
包括喇叭⾍、斜管⾍、⾖形⾍、肾形⾍、草履⾍、漫游⾍、楯纤⾍、裂⼝⾍、扭头⾍;钟⾍、独缩⾍、聚缩⾍、累枝⾍、盖纤⾍等。
2)后⽣动物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
这类包括轮⾍、线⾍、寡⽑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物相变迁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物相变化情况⼆、常见原后⽣动物⼀览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动物分为⾮活性污泥类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活性污泥类原⽣动物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动物3、活性污泥类原⽣动物4、后⽣动物三、⽣物相与运⾏1、活性污泥结构活性污泥絮体的⼤⼩、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例及其⽣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处理状况。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污水厂的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是通过采样、制备滴片、显微观察和分析等步骤来完成的。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方法流程,1200字以上:1.采样污泥: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池中选取代表性样品。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样品,并将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2.污泥制备滴片:取适量的污泥样品,将其加入1%无菌盐水中进行稀释,制备出适宜的滴片。
滴片的备份数量可根据实验要求决定,一般为3-5个。
3.滴片显微观察:将制备好的滴片放置在显微镜镜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便观察到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群体。
4.在滴片上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观察滴片上的微生物群体,可以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
比如,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形态特征;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等。
5.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群体的数量、分布、形态等特征来记录观察结果,并尽量拍摄清晰的图片进行记录。
6.数据分析: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群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比例,绘制柱状图、饼状图等进行图形化展示。
7.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污水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组成的情况。
比如,哪些细菌或原生动物的数量较多,哪些细菌或真菌的分布较广,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察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无菌操作环境,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另外,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独立的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可以为污水厂的水质管理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07生物工程2班3207008361 一、实验目的观察显微镜下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
了解污泥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的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除活性微生物外,活性污泥还挟带着来自污水的有机物、无机悬浮物、胶体物;活性污泥中栖息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是一个以细菌为主体的群体,除细菌外、还有酵母菌、放线菌、霉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中细菌含量一般在107~108个/mL;原生动物103个/mL,原生动物中以纤毛虫居多数,固着型纤毛虫可作为指示生物,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独缩虫、聚缩虫等出现且数量较多时,说明培养成熟且活性良好。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2.活性污泥的物理性质颜色:黄褐色状态:似矾花絮绒颗粒味道:土腥味含水率:99%左右3.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1)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以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比。
(2)污泥体积指数:SVI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实验二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一、实验目的:1.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基本形态。
2.了解活性污泥生物相中指示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好氧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物组成,而活性污泥以此为中心聚集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有机、无机固体。
其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具有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⑴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⑵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⑶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⑷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⑸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⑹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⑺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⑻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⑼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⑽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三、部分图谱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眼虫变形虫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游泳型纤毛虫波豆虫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钟虫螅状独缩虫累枝虫吸管虫轮虫水蚤。
污水生化生物相观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观察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相群体的变化,对水处理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生物相观察的方法,讨论了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为污水处理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生物相为何能反应污水系统状态?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生物相在曝气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H2O。
一些无机物质,如PO43-,NH3和H2S,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微生物本身。
源源不断的污水进入,生物相在污水中不断生长繁殖,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态系统。
这种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生物相良好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酸碱度、有机负荷、抗生素浓度、供氧等,当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控制因素发生变化时,活性污泥中的各种生物相的种类、数量及活性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变化反映了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状态。
因此,通过观察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种群数量和活性污泥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质量,并可以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以改变生物相,确保处理系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当前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观察已经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方法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取新鲜的活性污泥,置于100毫升的量筒中、静置一定时间,仔细观察污泥的沉降速率、泥水界面是否清洗、上清液是否透明等。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观察前将所观察的样品混合均匀,用大口径定量移液管(保证容易取到活性污泥)吸取0.05mL样品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刚开始在100倍视野下观察,环视整个视野,对样品生物相的大致情况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絮体的状态、粒径、压密性以及观察到的原、后生动物的种群。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膜,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的废水。
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是其功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主要包括:
外观:活性污泥应是稠糊的,呈现浓稠的状态。
浊度:活性污泥应具有较低的浊度,表现为透明度高。
流动性:活性污泥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结块。
化学需氧量(COD):活性污泥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COD值应低于原水。
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
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中应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厌氧菌、真菌等。
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应达到一定水平,保证其高效降解能力。
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降解能力。
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表现为高的降解率和生长速率。
指导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
调节污泥负荷:适当调整污泥负荷,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添加营养物质:适当添加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控制氧气浓度: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
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通过观察和指导,能够使活性污泥保持较好的性状和生物相,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运行方法。
3. 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 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中,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活性污泥,使其在曝气池中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生活污水、活性污泥、营养盐、微量元素等。
2. 实验设备:SBR反应器、曝气泵、温度计、pH计、浊度仪、取样瓶等。
四、实验步骤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调整pH值为7.0~8.0,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2)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30%的活性污泥。
(3)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进行曝气。
(4)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污泥沉降性能,调整污泥浓度,直至达到理想的污泥沉降性能。
2. 活性污泥的运行(1)调整SBR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使污泥浓度保持在3~5g/L。
(2)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加入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3)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活性污泥。
(4)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
(5)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污水的浊度、COD、NH4+-N等指标,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3.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1)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浊液。
(2)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浊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实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提高,污泥浓度达到3~5g/L时,沉降性能最佳。
2. 活性污泥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NH4+-N去除率可达50%以上。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活性污泥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对于了解和优化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菌胶团的观察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聚集体,由许多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它们通过分泌多糖类物质形成粘性凝胶,将自身包裹在其中。
观察菌胶团可以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评估其处理效果。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菌胶团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内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菌胶团的形态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基本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二、生物相的观察生物相是指活性污泥中所有生物的总体形态和特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观察生物相可以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态等,评估其处理效果和反应器运行状况。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基本的生物相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生物相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
通过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可以了解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当含有细菌的溶液滴在槽里时,通过水的表面张力扩散到计数室里,细菌也被分散到不同的格里,通过计算不同的格里的细菌数,最后就可以计算出,溶液里所含的细菌数量。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比较好照样,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状、稠密、扩光率强、沉强性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转失常;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原生动物,来评价活性污泥的状况,而且原生动物也较微生物要大,容易观察。
二、实验器材
活性污泥样品、菌种:浓缩酵母菌液
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与清洗血球计数板:在正式计数之前,如果沾有杂质或菌体要用95%
乙醇轻轻擦洗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蒸馏水彻底清洗血球计数板,放在
显微镜下观察,调整好显微镜找到计数板刻度,检查有没有损坏。
2.加样: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滴一滴已稀释好的菌液于盖玻
片边缘即是旁边的板槽里,让菌液自行渗入,多余的菌液用滤纸吸去;
稍等片刻,待酵母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
3.计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板的大格位置,然后将其移到视野中间,
然后转到高倍镜,适当调节光亮度,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然后将计
数室要计数的格子移到视野中进行计数。
可以先用手机拍下,在手机里
进行点数,另一个人就可以继续移动计数板到另一计数区域,这样就可
以更快、更轻松地完成计数。
4. 计数:本实验用的是25*16型的计数板,所以应该要选择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间五个中格计数,如果有菌体落在双线上时,只计算一边,对应的另一边不算,对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毫升菌液中所含酵母菌的细胞数。
稀释倍数1000040080
小格内酵母菌细胞数80酵母菌的细胞数⨯⨯⨯= 5. 活性污泥的观察: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清洗干净,然后擦干。
直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活性污泥,滴一滴到载玻片中央,然后轻轻将盖玻片盖下,削除气泡,多余的水用纸吸干,要尽量将污泥散开,形成薄薄的一层,这样才有利用观察。
转到40倍的物镜,调整好亮度后即可以观察。
四、 实验结果
酵母菌细胞数的测定
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
线虫
红头飘体虫 轮虫 水雄虫
五、 思考题
1.说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误差主要来自于:
原溶液误差:稀释倍数:稀释的大致范围是每个中格中的细菌数10~50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太多,细菌可能会重叠,相互之间有影响;浓度太低,则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仪器误差:计数板是否清洁干燥,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及刻度吸管的规格应符合要求或经过校正,计数法最后的计数都是按照原定的板数据,再加上菌数来计算的,如果仪器本身出现问题而不准确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操作误差:在滴溶液时操作不规范,溶液量滴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渗透的菌数造成影响的,个人经验所得滴两滴是最适合的,如果滴一滴则溶液太少了,连槽都还没填满,不容易扩散到计数室里。
一定不能多加,否则计数室内溶液量肯定会超过计数所限制的0.1mm 3,每个小格里都有可能出现上下层的细菌数,若出现部分细菌看不清,无论怎么调都总有一部分细菌看清,则证明所加的量已经超标了,出现了分层,此时应该清洗计数板,重新加液。
2.试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
为什么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计数板计数同一样钟虫 聚缩虫 斜管虫 变形虫
独缩虫 累枝虫
品,结果是一样的?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1mm3。
在血球计数板上,一个大格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 mm2。
16×25型: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
25×16型: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所以每个小格的面积都是1/400 mm2 16×25型的计数板:取四角:1、4、13、16四个中方格(100个小方格)计数,依下列公式计算:
酵母细胞个数/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 ×400×10000×稀释倍数
25×16型的计数板: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依下列公式计算:
酵母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 ×400×10000×稀释倍数
由公式可以知,实质计的是平均到每个小格的细菌数,而两种型号的小格面积都是一样的,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排除掉误差因素,理念上应该是一样的
3.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试对活性污泥的质量及运行情况作初步评介。
实验观察到,活性污泥中出现了大量的飘体虫,中量的轮虫、累枝虫、独缩虫和聚缩虫,还有少量钟虫、雄虫、线虫、变形虫和斜管虫。
出现轮虫代表污泥处理效果好,但如果大量出现则表明污泥已经极度衰老,出现污泥鼓胀。
大量的飘体虫,中量的轮虫、独缩虫和聚缩虫的出现都表明流动性污泥质量好,运行情况和出水效果好。
4.请说说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比浊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平板计数法:将行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眼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细胞。
(1) 将样品菌液稀释一系列的浓度梯度
(2) 将每个浓度的菌液涂布到三个平板上,然后培养一定时间
(3) 根据公式5⨯⨯=N M cfu 计算每个平板的菌落数,然后算每组浓度
三个平板的cfu 平均值。
cfu —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
M —同一稀释度3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
N —稀释倍数。
通过涂布的溶液难以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有些菌落可能是来自1个以上的细胞,而且无法没到死细胞的数量,所以所测数值偏小,而且操作麻烦,耗时耗材,但可以测到活细胞的数量;
比浊法:细菌分布在溶液里,会对所照射的光进行吸收或反射、散射。
所以当用分光去照射溶液时,所能透过的分光会因为菌液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此时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 )值成正比,当与由已知菌落数的标准溶液所测的标准曲线计算,就可以得出相应的菌落数。
(1) 根据已知菌液浓度的标准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菌液,定容
到一定的体积;
(2) 将样品菌液稀释一定的浓度,定容一定的体积;
(3) 测标准菌液和样品菌液的Abs ,然后根据由标准菌液所得的标准曲线
算出样品菌液的浓度。
由于溶液里还有其物质会对紫外光有作用,例如细胞的残体、其他溶液物质、杂质等等,所以所测数值会偏高,但方法简单,易操作,每个样品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测出来。
总结:
微生物实验的核心就如老师第一节课所说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纯种培养。
这三环是环环相扣的,贯穿整个微生物实验。
从第一个实验:培养基的制备与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就要严格按照这三大核心来进行实验了,而第二个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显微观察,虽然没有以上步骤,但那是因为这只是实验中的一个环节被我们单独出来了,它所需要的菌种也都是要经过以上的步骤的,最后一个实验: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也是如此,总之只要是微生物实验就要涉及到微生物,涉及到微生物就必须要经历过三大步骤,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和土壤中四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就要严格执行这三个步骤了,因为其他微生物的污染要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
对于准确性,也严格测量所需要的试剂和样品的,微生物就没有像监测之类的那么严格了,除非是做定量的分析,可能就要比较严格了。
或许这也是我喜欢做微生物实验之一
微生物实验到此就完满结束了,虽然所做的实验并不是很多,但也学到不少东西,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第一次遇到,实验并不是一点点按老师那样做,而是要看自己的预习还有能力去完成,对比起来这样才更像实验,而且教学效果比起大一大二的那些所谓实验要好很多,相比于工程班的效果也要好点。
有次提前到实验室看到工班的同学还在实验,虽然那个实验老师很温柔,但对同学好像反而不太好,因为他们太放松了,同样的实验我们班做了3个半小时,他们接近4个半小时。
所以有时觉得实验真的要严格点,这样对我们专业才有帮助,而广工对于学习上的事放得太松了,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啊。
而且做了这么多实验,还是觉得微生物的实验最有趣,可能是因为不像其他实验那样,做得那么急,微生物的实验总会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