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运动的描述限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89.50 KB
- 文档页数:14
限时规范训练建议历时:45分钟1.如图在倾斜的直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太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杆向下滑动的进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A.圆环只受三个力作用B.圆环必然受四个力作用C.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轻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解析:选B.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圆环和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D错;对圆环受力分析,圆环要维持平衡状态必受到重力、绳的拉力、杆的支持力、杆对圆环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A错,B对.2.(2016·河南名校模拟)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滑腻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小车M、物体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A.3 B.4C.5 D.6解析:选B.对小车和物体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因小车、物体相对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使劲,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它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 N1,物体对它的压力F N2和静摩擦力F f,B对.3.(2016·湖北黄石二模)将一横截面为扇形的物体B放在水平面上,一小滑块A放在物体B上,如图所示,除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之外,其余接触面的摩擦力都可忽略不计,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M、滑块A的质量为m,当整个装置静止时,滑块A与物体B接触的一面与竖直挡板之间的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物体B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gB.物体B受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tan θC.滑块A与竖直挡板之间的弹力大小为mgtan θD.滑块A对物体B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解析:选C.以滑块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挡板对滑块A的弹力大小为N1=mgtan θ,C正确;物体B对滑块A的弹力大小为N2=mgsin θ,按照牛顿第三定律,滑块A对物体B的压力大小为mgsin θ,D错误;以滑块A和物体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水平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N=(M+m)g,故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为(M+m)g,A错误;A和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f=N1=mgtan θ,B错误.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用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砂桶相连,连接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A在斜面上维持静止,砂桶中砂的质量有必然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别离为m1和m2(m2>0),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求出( )A.物体A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A对斜面的正压力D.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选D.设物体A的质量为M,砂桶的质量为m0,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斜面倾角为θ,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将要上滑时,有m0g+m1g=Mg sin θ+f m;物体A将要下滑时,有m 0g +m 2g =Mg sin θ-f m ,可得f m =m 1g -m 2g 2,D 正确.不能求出其他的物理量,A 、B 、C 错误. 5.(2017·江西南昌质检)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圆弧形框架ABC ,框架下面放置一块厚度不计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中心O 点是框架的圆心,框架上套有一个轻圆环,用轻弹簧把圆环与金属板的O 点固定连接,开始时轻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用一个始终沿框架切线方向的拉力F 拉动圆环,从左侧水平位置缓慢绕框架运动,直到轻弹簧达到竖直位置,金属板始终维持静止状态,则在整个进程中( )A .沿框架切线方向拉力F 逐渐减小B .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 .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支持力逐渐减小D .框架对圆环的支持力逐渐减小解析:选C.弹簧伸长量不变,弹簧的弹力大小F ′不变,弹簧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金属板受重力mg 、支持力N 、弹簧的拉力F ′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 作用,水平方向f =F ′cos θ,竖直方向N +F ′sin θ=mg ,得N =mg -F ′sin θ,随着θ的增大,支持力不断减小,静摩擦力逐渐减小,故B 错,C 对;圆环受弹簧的拉力、框架的支持力(大小不变成F ′)、拉力F 和滑动摩擦力f ′,有F =f ′=μF ′,故拉力大小不变,A 、D 错.6.(2016·陕西咸阳五校联考)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 受到斜向上且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1的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且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2的作用,两力大小相等,均为F ,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维持静止,则( )A .b 必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C .a 、b 之间必然存在静摩擦力D .b 与水平面之间必然存在静摩擦力解析:选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力F 1、静摩擦力F f ,在水平方向上有F f =F 1cos θ,故C 对;对a 、b 整体分析,在水平方向上,F 1和F 2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地面对b 无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F 1和F 2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地面的支持力为2mg ,故B 、D错;由以上分析知,b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a对b的压力和摩擦力、力F2共五个力作用,A错.7.一轻绳一端系在竖直墙M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轻质滑腻圆环O穿太轻绳,并使劲F拉住轻环上一点,如图所示.现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进程中,力F、绳中张力F T和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转变情况是( )A.F维持不变,F T逐渐增大,夹角θ逐渐减小B.F逐渐增大,F T维持不变,夹角θ逐渐增大C.F逐渐减小,F T维持不变,夹角θ逐渐减小D.F维持不变,F T逐渐减小,夹角θ逐渐增大解析:选C.圆环受到三个力,拉力F和两个绳索的拉力F T,三力平衡,故两个绳索的拉力的合力与拉力F始终等值、反向、共线,由于两个绳索的拉力等于mg,夹角越大,合力越小,且合力在角平分线上,故拉力F逐渐变小,由于始终与两轻绳拉力的合力反向,故拉力F逐渐水平,θ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8.(2016·河北保定一模)在机场货物托运处,常常利用传送带输送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靠在一路的两个材料相同、质量和大小均不同的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路上行,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上行时b受3个力作用B.匀加速上行时b受4个力作用C.在上行进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受4个力作用D.在上行进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受的摩擦力必然比原来大解析:选A.匀速上行时,对行李箱a、b受力分析,别离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a、b间没有挤压,故不会有弹力,A对;同理,匀加速上行时,a、b间也没有挤压,故不会有弹力,B错;在上行进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时,a、b由于惯性继续上滑,按照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解得a=g(sin θ+μcos θ),由于a、b的材料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加速度相同,没有彼此挤压,a、b受重力、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C错;在上行进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a、b由于惯性继续上滑,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而a 、b 沿传送带匀速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故b 受到的摩擦力不必然变大,D 错.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块A 静止在水平面上,其左右两斜面滑腻.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沿倾角α=30°的右边斜面加速下滑时,三角形木块A 恰好维持静止.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当物块B 沿倾角β=60°的左侧斜面下滑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将向右滑动,若要使A 仍然静止需对其施加向左侧的作使劲B .A 仍然静止不动,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两种情况劣等大C .A 仍然静止不动,对地面的压力比沿右边下滑时对地面的压力小D .若α=45°,物块沿右边斜面下滑时,A 将滑动解析:选AD.物体B 沿着右边斜面下滑时,对斜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垂直分力,为F =mg cos 30°,对物体A 受力分析,受重力、压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物体A 恰好不滑动,故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等于滑动摩擦力,按照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 f=F sin 30°,竖直方向:F N =Mg +F cos 30°,其中F f =μF N ,解得μ=3m 3m +4M.物体B 从左侧下滑,先假设斜面体A 不动,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如图所示:压力等于物体B 重力的垂直分力,为F =mg cos 60°=12mg ;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支持力为:F N =Mg +F cos 60°=Mg +14mg ,故最大静摩擦力F f m =μF N =3m 3m +4M (Mg +14mg );压力的水平分力为F cos 30°=34mg >F f m ,故必然滑动,要使A 静止,需要对其施加向左的推力,故选项A 正确,B 、C 错误;若α=45°,物体B 沿右边斜面下滑时,先假设A 不滑动,B 对A 的压力为mg cos 45°,该压力的水平分量为mg cos 45°sin 45°,竖直分量为mg cos 245°,与α=30°时相较,B 对A 压力的水平分力变大了,B 对A 压力的竖直分力变小了,故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故必然滑动,故选项D 正确.10.长为L 的通电导体放在倾角为θ的滑腻斜面上,并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B 方向竖直向上,电流为I 1时导体处于平衡状态,若B 方向改成垂直斜面向上,则电流为I 2时导体仍处于平衡状态,电流比值I 1I 2应为( )A .cos θC .sin θ解析:选B.当B 竖直向上时,对导体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BI 1L =mg tan θ①当B 垂直斜面向上时,对导体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BI 2L =mg sin θ②联立①②得:I 1I 2=1cos θ,故选项B 正确. 11.(2016·湖北省天门市调研)如图所示,小球P 、Q 带电量相等、质量相等(可视为点电荷),都用一样长度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的竖直墙上O 点,P 球靠墙且其悬线恰好竖直,Q 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必然角度而静止.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两球再次静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成原来的两倍,则下面所列原因中可能正确的是( )A .Q 的带电量不变,P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2倍B .P 的带电量不变,Q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4倍C .Q 的带电量不变,P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8倍D .P 的带电量不变,Q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16倍解析:选C.小球Q 受力如图所示,两绝缘线的长度都是L ,则△OPQ 是等腰三角形,线的拉力T 与重力G 相等,G =T ,小球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则库仑力F =2G sin θ2,若它们之间的距离变成原来的两倍,按照力和边三角形相似可得T L =G L =F x ,当x 加倍时,库仑力F 必加倍,即库仑力变成原来的2倍,按照库仑定律F =kQq r 2,则有:当Q 的带电量不变,P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2倍,且间距变成原来的2倍,那么库仑力变成原来的一半,故A 错误;当P 的带电量不变,Q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4倍,且间距变成原来的2倍,那么库仑力不变,故B 错误;当Q 的带电量不变,P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8倍,且间距变成原来的2倍,那么库仑力变成原来的2倍,故C 正确;当P 的带电量不变,Q 的带电量变成原来的16倍,且间距变成原来的2倍,那么库仑力变成原来的4倍,故D 错误.12.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 ,环A 与球B 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别离为m A 、m B ,由于B 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 与B 球一路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球受到的风力F 为m B g tan θB .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B 球的拉力维持不变C .风力增大时,杆对环A 的支持力增大D .环A 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Bm A +m B解析:选A.对球B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A 正确;当风力增大时,由于F 拉=T =m B g cos θ,θ增大,F 拉增大,所以B 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竖直方向杆对环A 的支持力与环A 和B 球整体受到的重力平衡,C 错误;水平方向上,m B g tan θ=μ(m A +m B )g ,所以D 错误.13.(2016·湖南八校二联)(多选)如图所示,顶端附有滑腻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夹角θ<90°.现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θ>90°,且维持结点O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右的摩擦力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解析:选ABD.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θ>90°的进程,OA拉力的方向转变如图2,从1位置到2位置到3位置所示,可见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OP的拉力一直增大;故A正确;若开始时P受绳索的拉力比较小,则斜面对P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OP拉力一直增大,则摩擦力先变小后反向增大,故B正确;以斜面和PQ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按照平衡条件: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与OA绳索水平方向的拉力等大反向,故摩擦力方向向左,C错误;以斜面体和P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有:M斜g+M P g=N+F′cos α,故N>M斜g+M P g,故D正确.14.(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4 kg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B上静止不动.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F=10 N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已知sin 37°=,cos 37°=,取g=10 m/s2,则( )A.物体A受到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8 NB.物体A对斜面B的作使劲增加10 NC.地面对斜面B的弹力不变D.地面对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10 N解析:选CD.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F=10 N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将该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F cos 37°+F f=mg sin 37°,解得摩擦力F f=16 N.物体A受到斜面B的摩擦力减小ΔF f=24 N-16 N=8 N,选项A错误;没有施加水平力F时,按照平衡条件,A受斜面作使劲与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40 N,按照牛顿第三定律,物体A对斜面的作使劲为40 N,方向竖直向下.施加水平力F后,物体A 对斜面的作使劲如图,F′=102+402N=1017 N,物体A对斜面B的作使劲增加(1017-40)N,选项B错误;把物体A和斜面B看做整体,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斜面B的弹力不变,摩擦力增加10 N,选项C、D正确.。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3.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1.青少年运动员短跑动作的练习1.1基本功练习对于运动员来说,高水平技术动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运动员进行艰苦的训练。
好的技术动作不只是表现在形态上,最重要的是符合力学结构的原理。
短跑运动员在进行基本功动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等专项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
1.2途中跑的训练步频、步频以及最大速度是影响短跑项目途中跑的主要因素,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通过步幅、步频以及最大速度来提升途中跑技术。
(1)增加步幅—骸跑价值髓跑就是在短跑项目中,以人体的纵轴作为中心髓进行摆动,就是大家比较常见的“骸带动大腿”跑步方式。
目前,在短跑项目中比较明显、突出的特点就是摆动的幅度比较大,在途中跑过程中,如果想要增大运动员髓的摆动幅度,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快运动员的前摆速度,在这种状况下产生了髓跑技术。
髓跑技术的原理就是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大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腹肌产生的力促使髓进行大幅度摆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短跑运动员前摆速度的增加,进而加大了前摆的频率,促进运动员速度的提高。
(2)提高步频—叠抬效应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动员短跑过程中的步频,而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过程中后蹬动作结束后腿快递折叠前抬是影响短跑运动员步频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很多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忽略的一个问题。
运动员在进行折叠腿时就像是以重心为轴心做单摆的运动,减少了旋转的半径长度,进而导致运动员腿部摆动的频率加快;此外,运动员的腿进行折叠是在蹬地之后做的动作,这时候运动员的膝关节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增大了运动肌的变化,对于运动员快速恢复能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最大速度的练习最大速度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最大速度的保持是每个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主要的目标。
但是由于在跑的过程中人的身体和生理会感到疲劳,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短跑运动员的速度。
1.2 运动的描述——精剖细解讲义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刘翔跨栏运动(下图所示);彗星每隔76年就来访地球一次(下图所示)。
我们认为它们在运动时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作标准、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用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取被判断的物体为参照物。
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
给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方法:如下图所示,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相对于不动的乘客,列车是静止的;相对于车外的事物,列车是运动的。
3、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所以运动具有绝对性。
4、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机械运动的概念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微小的灰尘满天飞扬B.特快列车飞驰而过C.在影剧院观看的银幕上的活动画面D.“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转【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A、灰尘满天飞扬,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B、列车飞驰而过,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C、银幕上的活动画面,相对于银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D、“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转,相对于地球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C。
2.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蜗牛在慢慢地爬行B.花香扑鼻C.歼击机在空中飞行D.地球自转【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宇宙中的运动是普遍现象是永恒的。
知识点2: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是指的宏观领域内的运动。
知识点3:在描述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知识点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知识点5: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明确对象选定参照物判断位置变化自学检测(10分钟)1.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也是一种_____的运动。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______着。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树苗长高了B.铁生锈了C.月亮出来了D.人的思维不断变化练习:1.物理学里把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2.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研究对象运动状态参照物(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研究对象运动状态参照物研究对象运动状态参照物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里一切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B.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4.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___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选_______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6. 人们常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其实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为参照物。
7. 观察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A.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B.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8、(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则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 甲、乙、丙都向上,但甲、乙比丙慢9. 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运动员_______的;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_______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观察: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两个小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何解释小孩的静止?
机械运动的描述:是否在动?(位置有无变化)怎样运动?(运动快慢、方向)一、机械运动的定义:
物体位置的变化就是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作标准、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三、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
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4、通常选大地或相对大地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相对静止的条件:相同速度、相同方向
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
静止的物体:
运动的物体:。
个性化讲义之运动描述、快慢及测平均速度(附录答案)学科:物理学段:学生姓名教师联系教学内容运动描述、快慢及测平均速度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定义,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并知道如何选择参照物。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学会测量。
1、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2、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3、建立速度的概念4、“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例:以下征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飞机的飞行D.正在下沉的潜艇二、参照物1、界说: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假定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了解:⑴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挑选参照物;⑵不管运动的照旧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后,都以为它是不动的;⑶研究对象不能选作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挑选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⑴先选定参照物;⑵再拿研究对象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对的位置改变。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1、探讨地球自身的“运动”和“静止”4、不能挑选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老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好似走来迎,细致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个中“看山好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申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对应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对应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运动的描述对应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运动的描述限时练一、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万马奔腾C.星光闪闪ﻩ D.春风拂面2。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ﻫA。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ﻫ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C.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船B。
山 C. 流水 D. 河岸4.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5.请根据图所示楼房顶上的旗帜和两船上旗帜的飘扬情况,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6。
1.2 运动的描述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2.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取,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只能选取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可以选取自己C.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D.运动的物体可以没有参照物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5.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
由此可判断()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6.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7.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8.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9.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
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
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B.C.D.10.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11.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二.填空题(共8小题)12.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南充到成都长大约210km,动车运动的时间大约2 h,则动车的平均速度km/h。
13.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
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的,以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1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15.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
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运动的,卡车向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运动。
(填“左”或“右”)16.“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是运动的;“月亮东升西落”是以为参照物说明月亮位置的变化;“太阳下山了”是以为参照物描述太阳的运动。
17.如图所示,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8.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19.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
三.解答题(共3小题)20.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21.夜晚观察月亮,在空旷的野外有时候你觉得它不动,在有房屋的地方有时候会觉得它运动得很快(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可以注意多观察几次,将前后观察的印象对比一下).你能说说为什么吗?22.在某海面上,有三艘快艇沿同一直线同向行驶,A艇上的水兵以A艇为参照物看到B艇在前进,C艇往后退;则B艇上的水兵以B艇为参照物,会看到A艇在,C艇在。
(填“前进”“后退”或“静止”)1.2 运动的描述限时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解答】解: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属于物理现象,不是物理问题。
不符合题意。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
符合题意。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不符合题意。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是光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取,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只能选取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可以选取自己C.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D.运动的物体可以没有参照物【解答】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故选项C正确,选项A、D错误;若参照物选取自己,就无法比较本身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
故选:C。
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
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
故选:A。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答】解:A、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B、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错误正确;C、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5.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
由此可判断()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解答】解:细细品味古诗,从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
所以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故选:A。
7.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
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
故选:D。
8.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解答】解:蹦极者以自己为参照物,即是说他自己是静止的,那么地面就在运动,离自己越来越远。
故A正确;由“看到地面越来越远”知:研究对象是地面,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故B错误。
若以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为参照物,则另一个蹦极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C错误;若以跳台为参照物,跳台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面是静止的。
故D 错误。
故选:A。
9.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
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
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B.C.D.【解答】解:飞机C919试飞期间,飞行高度相同,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C919应该相对于伴飞飞机向后运动,故B图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
故选:B。
10.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解答】解: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 错误;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风相对于风洞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D、风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