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2011年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254.30 KB
- 文档页数: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实际上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 D )2.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指心理测验的( D )4.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A )5.“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 C )6.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D )7.根据薛恩的研究,他认为“职业锚”共有( C )8.以下关于群体规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B.研究表明,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受欢迎C.相对而言,5至7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较有效D.如果群体的目标是调查事情的真相,那么应该是大群体比小群体更有效9.进入群体的任何一个人,首先应建立和适应群体的( C )10.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D )11.依据组织的结构特征,信息沟通可分为(A )12.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 C )13.如果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它们共同的产品是为组织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那么这两个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属于( D ) 14.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冲突还是功能失调的冲突的指标是( C )15.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B )16.组织行为学中将领导者把握整个组织系统内部相互关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决策,并指出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称为( B )17.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
这体现了需要具有( A )18.以下关于动机与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B.动机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总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9.在双因素理论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D )20.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使职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以免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从而使职工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这种强化方式是 ( B )21.海尔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D )22.组织行为学家认为,行为组织结构理论是一种( C )23.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 B )24.在组织变革实践中,进行人事方面改革的主线是( A )25.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
-全国⾃考组织⾏为学试题-历年真题2009年4⽉组织⾏为学试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1.⼈的⾏为特点是()A.适应性B.系统性C.静态性D.不可控性2.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为学学科性质的是()A.边缘性B.系统性C.两重性D.应⽤性3.离中趋势分析是组织⾏为学中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之⼀,其常⽤指标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A.n )x(x d 2∑-=B.n )x(x d 2∑-=C.n )x(x d 2∑+=D.n) x(x d 2∑+=4.⼈的知觉过程⼀般经历的阶段是()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5.“时间就是⾦钱”是⼀种()A.理性价值观B.政治性价值观C.集体价值观D.社会价值观6.任何创造性⾏为都必须产⽣出⼀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这体现的是创造性⾏为的()A.⾸创性B.主动性C.适应性D.独特性7.事业⽣涯是⼀种过程,是⼀种与()A.家庭⽣活有关的连续经历B.学习有关的连续经历C.社会交往有关的连续经历D.⼯作有关的连续经历8.下列选项中不是..个⼈加⼊群体的原因的是()A.地位需要B.⾃尊需要C.情感需要 D.⼈为需要9.⼩群体与⼤群体相⽐,其优势主要在于()A.完成任务速度快B.易解决复杂问题C.绩效⽔平⾼D.凝聚⼒强10.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A.偶然式B.全⽅位式C.集束式D.流⾔式11.⼀个包容动机很强⽽⼜主动表现者,⼀般是⼀个()A.性格外向喜欢与⼈交往的⼈B.性格外向不喜欢与⼈交往的⼈C.性格内向喜欢与⼈交往的⼈D.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交往的⼈12.⼀个富有吸引⼒的能更加让他⼈喜欢的⼈,其个性品质是()A.⼗全⼗美B.平庸⼜犯⼩错C.能⼒超群略有⼩错D.平庸但很守规矩13.下列四种形式中,不属于...相互依赖性的类型的是()A.联营式B.顺序式C.互惠式 D.协作式14.⼀般认为冲突⼤约要经历的阶段是()A.三个B.四个C.五个 D.六个15.领导者的地位与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的()A.影响⼒B.号召⼒C.指挥⼒ D.领导⼒16.领导者的素质是⼀种后天的习惯,是⼀种务实的结合,是可能学来的。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 C )1-19A.管理心理学B.组织行为学C.社会心理学D.行为科学2.主要表现为多学科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这两个方面特性的是( B )1-9A.系统性B.边缘性C.层次性D.立体性3.当测量的数值数列n为奇数时,其中位在( C )2-35A. B.C. D.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D )3-64A.能力B.个性C.气质D.性格5.“信息就是资源”这是一种( B )3-50A.个人价值观B.集体价值观C.政治价值观D.国家价值观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 )4-78A.创造性能力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性格D.创造性气质7.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是职业生涯的( B )5-112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向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8.事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在于( C )5-102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9.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 A )6-140A.角色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D.心理契约10.关于从众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7-153A.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容易从众B.服从性和受暗示性弱的人容易从众C.自信心强的人容易从众D.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容易从众11.心理学家舒兹将基本的人际反应特质划分为( D )8-179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12.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8-193A.个性特征B.需要与动机C.态度与情感D.人生观13.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C )9-204A.竞争程度B.合作程度C.工作绩效D.凝聚力14.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与组织之间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0-227A.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B.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C.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D.被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不包括以下哪种领导类型?( B )11-271、272A.指令式领导B.独断式领导C.说服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6.决策程序中,真正的“决策”阶段是( B )12-290A.拟定和评估备选方案阶段B.选择和决定方案阶段C.实验实证阶段D.评估和选择方案阶段17.组织行为学中,把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这类动机称为( A )13-302A.原始动机B.一般动机C.习得动机D.衍生性动机18.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试卷088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B )。
P11A,工作研究B,理论性研究C,应用性研究D,描述性研究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A )。
P21 A, 泰罗B, 赫兹伯格C,莉莲·吉尔布雷思D, 马科斯·韦伯3,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 )。
P36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条管理原则D,管理五要素理论4,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A )。
P43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B,经理角色理论C,古典管理理论D,社会系统理论5,某公司有作业人员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 )。
P72 A,10人B,9人C,8人D,7人6,根据群体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D )。
P121A,命令型群体B,交叉功能型群体C,生产线上的装配小组D,利益群体7,根据对强化程序的分类,按时领工资的方式属于(B )。
P307A,连续强化B,固定强化 C,间断强化D,可变强化8,按照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发生概率最高的行为类型是(B )。
P152A,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 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C,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9,按照团队角色理论,喜欢制定操作程序、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制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团队角色是(C )。
P155A,总结者—生产者B,控制者-核查者C,推动者-组织者D,评价者-开发者10,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C )。
P125A,空气动力学理论B,环境科学理论C,场论D,团队角色理论11,下列测定方法中,属于疲劳心理指标测定的是(D )。
全国2011年04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及答案A.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容易从众B.服从性和受暗示性弱的人容易从众C.自信心强的人容易从众D.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容易从众11.心理学家舒兹将基本的人际反应特质划分为( D )8-179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12.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8-193A.个性特征B.需要与动机C.态度与情感D.人生观13.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C )9-204A.竞争程度B.合作程度C.工作绩效D.凝聚力14.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与组织之间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0-227A.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B.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C.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D.被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不包括以下哪种领导类型?( B )11-271、272A.指令式领导B.独断式领导C.说服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6.决策程序中,真正的“决策”阶段是( B )12-290A.拟定和评估备选方案阶段B.选择和决定方案阶段C.实验实证阶段D.评估和选择方案阶段17.组织行为学中,把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这类动机称为( A )13-302A.原始动机B.一般动机C.习得动机D.衍生性动机18.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
这体现了动机的( C )13-301A.始发机能B.沟通机能C.选择和导向机能D.强化机能19.在各类强化方式中,最常用而有效的方式是( A )14-345A.正强化B.负强化C.自然消退D.惩罚20.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 C )14-344A.操作性行为与非操作性行为B.操作性行为与学习性行为C.操作性行为与答应性行为D.学习性行为与答应性行为21.吉林羊毛衫厂的全员塑形法提出理想的职工形象包括“三有”,“三有”是指( B )15-359A.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有耐力B.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有干劲和毅力C.有进取精神、有耐力、有韧性D.有干劲和毅力、有责任心、有民主意识22.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成绩给予公平报酬和奖励,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满足其自尊需求。
2011年4月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组织行为学属于() A. 应用性学科B. 传统性学科C。
纯理论性学科 D. 创新性学科答案:A 解析:(P12)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2. 评价群体凝聚力时,特别有利于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的是() A. 问卷调查法B。
定量分析法 C. 定性分析法D。
数量分析法答案:D 解析:(P147)问卷调查方法能够比较详细地给出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数量分析法可以从总体上对群体的凝聚力给出一个定量的描述。
这种描述特别有利于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
3。
沟通过程的最后一环是()A。
沟通信息源B. 编码C。
通道 D. 反馈回路答案:D 解析:(P156)沟通过程模型包括七个部分:①沟通信息源,②编码,③信息,④通道,⑤解码,⑥接受者,⑦反馈。
4. 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以下哪一原则() A. 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B。
从实际出发原则C。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D。
个人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原则答案:A 解析:(P96)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这种配合程度集中表现为所设计的事业生涯对个人和组织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程度。
5. 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A。
B。
C. D. 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正式群体任务型群体答案:D 解析:(P127)6。
根据薛恩的研究,他认为"职业锚"共有()A. 二种B。
三种 C. 四种D。
五种答案:D 解析: (P108)薛恩认为有五种“职业锚”,分别为技术职业锚、管理能力职业锚、创造性职业锚、安全感职业锚和自治独立职业锚。
7。
在权力上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的人际反应特质是()A。
包容的需求 B. 感情需求C。
工作需求 D. 控制需求答案:D 解析:(P178)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分为三类,包容的需求:具有这种需求的人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2011年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最充分的发挥是()A. 主动性B. 客观性C. 创造性D. 积极性答案:C2. 有关个人事业生涯选择的第二个重要决策,是对()A. 职位的选择B. 职务的选择C. 职业的选择D. 所在组织的选择答案:D3. 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是指()A. 认知和个性化B. 潜在的对立或失调C. 行为D. 行为意向答案:D4. 德尔斐技术能够保证群体成员免于他人的不利影响,这与以下哪一方面一样()A. 电子会议技术B. 脑力激荡法C. 命名小组技术D. 传统会议技术答案:C5. 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A. 积极性B. 创新力C. 主动性D. 团结程度答案:B解析:(P277)6. 一定时期内,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各种职业的人力资源需要的()A. 内容B. 结构C. 性质D. 效益答案:B7. 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A. 思维B. 意识C. 分析能力D. 智力答案:D解析:(P63)8. 与系统观察法密切相联系的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心理测验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答案:D解析:(P30)9. 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A. 大方B. 知书达礼C. 热情D. 幽默答案:C10. 喜欢导致喜欢指的是()A. 互惠B. 相似C. 邻近D. 平等答案:A11. 特别工作组的存在时间取决于()A. 问题得以解决的时间B. 问题的复杂性C. 问题的公开化D. 问题的隐藏性答案:A12. 当群体间的关系过于复杂时,就应该构建()A. 工作团队B. 特别工作组C. 综合部门D. 层次等级答案:C13. 计划的核心是()A. 预测B. 决策C. 思考D. 实施答案:B14. 管理人员如何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原始动机B. 一般动机C. 特殊动机D. 习得动机答案:D15. 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A. 霍兰德B. 薛恩C. 史布兰格D. 麦克利兰答案:B解析:(P108)16. 沟通过程的最后一环是()A. 沟通信息源B. 编码C. 通道D. 反馈回路答案:D17. 社会测量法要求成员进行选择的方式通常是()A. 口头回答问题B. 书面回答问题C. 非语文性回答问题D. 广泛而全面地回答问题答案:B18. 效益的评价往往使用以下哪一判断指标()A. 质量指标B. 价值指标C. 数量指标D. 效率指标答案:B19. 领导者折衷地在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两者间求得平衡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 中间型管理B. 团队式管理C. 任务式管理D. 贫乏式管理答案:A20. 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A. 经济学B. 政治学C. 心理学D. 管理学答案:C21. 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是()A. 因素分析B. 抉择分析C. 离中趋势分析D. 相关分析答案:D22.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A. 物质追求B. 精神需求C. 指南D. 心理基础答案:D23. 要充分了解一个人的事业生涯,就必须从以下方面考察()A. 设计与开发B. 主观与客观C. 领导与个人D. 个人与组织答案:B24. 信息事实上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A. 物理产品B. 精神产品C. 科技产品D. 科学成果答案:A25. 德尔菲技术能够保证群体成员免于他人的不利影响,这与以下哪一方面一样()A. 电子会议技术B. 脑力激荡法C. 命名小组技术D. 传统会议技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其作者是A.麦克雷戈B.梅奥C.马斯洛D.麦克利兰ABCD正确答案:D2.“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管理的重点应是A.重视人的因素B.重视工作内容C.重视工作环境D.重视金钱的因素ABCD正确答案:C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即:知觉、情感和A.意志B.能力C.行为意向D.行为ABCD正确答案:C4.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发生原因的判断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共同性和A.系统性B.社会性C.认知性D.一贯性ABCD正确答案:D5.在组织中,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的是A.职权结构B.角色结构C.群体规模D.奖惩体系ABCD正确答案:A6.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往往有三种比较典型的角色表现,一是任务角色,二是维护角色,三是A.文化角色B.关系角色C.沟通角色D.自我中心角色ABCD正确答案:D7.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A.经济合同B.心理契约C.群体规范D.群体凝聚力ABCD正确答案:B8.绩效反馈是一种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水平沟通D.斜向沟通ABCD正确答案:B9.当组织规模很大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A.链式B.轮式C.环式D.全通道式ABCD正确答案:A10.一个群体成为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是A.充分的委托与授权B.成员之间的平等与互信C.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D.高素质的成员ABCD正确答案:C11.把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称为A.情绪认同B.心理相容C.共生效应D.价值认同ABCD正确答案:C12.对冲突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传统观念、人际关系观念和A.管理观念B.历史观念C.权变观念D.相互作用观念ABCD正确答案:D13.把由于种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称为A.目标冲突B.认知冲突C.信感冲突D.程序冲突ABCD正确答案:A14.组织分为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政治性组织,这种分类的方式是A.按社会功能分类B.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C.按运用权力和权成的程度分类D.按组织规模分类ABCD正确答案:B15.组织是约定俗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持有这种观点的是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社会系统学派D.权变系统理论ABCD正确答案:D16.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产生一种定势,这种定势会自然而然地把员工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这就是组织文化的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约束功能D.激励功能ABCD正确答案:A17.霍夫斯坦德认为,文化由四个层级结构构成,即: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和A.环境文化急关B.网络文化C.技术水平文化如中露自D.精神意识文化ABCD正确答案:D18.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A.组织变革B.组织学习C.共同愿景D.系统思考ABCD正确答案:B19.领导作为动态的过程,由三个因素所决定,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A.职位B.职权C.环境D.关系ABCD正确答案:C20.构成个人影响力的要素有四种,即品格、才能、知识和A.职权B.指挥C.感情D.制度ABCD正确答案:C21.激励的三要素包括激励对象、激励方式和A.激励目标B.激励水平C.激励过程D.激励效应ABCD正确答案:D22.在双因素理论中,与保健因素有关的是A.工作环境B.工作内容C.成长感D.责任感ABCD正确答案:A2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A.管理行为B.领导行为C.组织变革D.组织学习ABCD正确答案:B24.用来表明测验有效性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效价D.回归ABCD正确答案:A25.认为员工是消极、被动的,只有通过严格监管、严格控制才能提高效率,这是A.X 理论B.Y 理论C.Z 理论D.超Y理论ABCD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6.行为的基本特征有A.目的性B.社会性C.连续性D.可塑性E.稳定性ABCDE正确答案:ABCD27.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有A.调整功能B.自我保护功能C.定向功能D.价值表现功能E.知识功能ABCDE正确答案:ABDE28.虚拟团队的重要使用者有A.西南航空B.波音C.福特D.西尔斯E.皇家壳牌ABCDE正确答案:BCE29.组织结构设计的古典原则有A.统一指挥B.控制幅度C.规范化D.部门化E.规模化ABCDE正确答案:ABD30.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有A.社会学B.管理学C.政治学D.人类心理学E.人类学ABCDE正确答案:ACDE三、问答题(共12题,共60分)31.个性倾向性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指个体在和客体实现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组织行为学的探讨对象是( C )A. 一切人的行为B. 一切人的心理活动C. 确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D. 一切人的心理和行为2. 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A. 个体B. 群体C. 团队D. 部门3. 度量离中趋势常用的指标是( C )A. 简洁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标准差D. 中位数4. 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 B )A. 五类B. 六类C. 七类D. 八类5. 更宠爱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的是( A )A. 内因限制论者B. 外因限制论者C. A型性格的人D. B型性格的人6. 创建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D )A. 系统性B. 开放性C. 社会性D. 主动性、首创性、适应性、有用性7. 个人在组织内事业生涯变动的模式呈现出的是一个( B )A. 圆柱体B. 圆锥体C. 正方体D. 圆球体8. -般来说,在执行任务时,较为有效的群体是( A )A. 利益型群体B. 友情型群体C. 同质性群体D. 异质性群体9.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产生和群体行为保持一样的倾向,这种效应是( C )A. 协同效应B. 群体促进效应C. 从众效应D. 社会惰化效应10.最民主、最通畅的正式沟通形式是( C )A. 圆式 B. 轮式C. 全方位式D. 链式11.人们寻求酬劳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酬劳的行为关系,这种观点源于( D )A.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B. 社会比较理论C. 人际相互作用理论D. 社会交换理论12.假如程序和规则不够充分,那么管理群体间互动首选的方法是( A )A. 设置层次等级B. 设计联络员角色C. 成立工作团队D. 设立特殊工作组13.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这种动态过程是( B )A. 管理B. 领导C. 冲突D. 合作14.将权力定位于群体的领导作风是( A )A. 民主型B. 独裁型C. 协商型D. 集权型15.领导方格理论中将对工作高度关切,但对人很少关切的领导类型称为( D )A. 贫乏式→即不关切人也不关切工作B. 乡村俱乐部式→只关切人,不关切工作C. 团队式D. 任务式→将对工作高度关切,但对人很少关切16.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 B )A. 社会须要B. 法律责任C. 组织资源D. 创新实力17.在整个动机结构中,确定人的行为的最猛烈的动机是( D )A. 原始动机B. 习得动机C. 衍生动机D. 优势动机18.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有人通过投机取巧赚钱,这些现象表明( B )A. 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B.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C. 好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合理的行为D. 坏的动机可能被外表主动的行为掩盖19.着重于对激励的缘由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的理论是( A )A. 内容型激励理论:须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论、成就须要论B.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公允理论C.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 结果型激励理论20.亚当斯的公允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公允理论方程式是( A )A. P P O I =O O O IB. P P IO =O O I OC. P O O O =P OI ID. P O IO =O PI O21. 日本的自主管理(JK)活动的目的是( A )A. 每个员工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提高、敬重人性,创建明快工作场所、在工作中获得欢乐和喜悦、使企业蓬勃发展B. 人人能畅所欲言C. 向实力的极限挑战D. 每个人都成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22.通过探讨领导作风类型以及不同的领导作风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作 风,这是( D ) A. 领导特性有效论 B. 领导权变有效论 C. 领导行为有效论 D. 领导作风有效论 23.下列属于组织变革中组织结构方面变革的是( C )A. 信息系统更新B. 开拓新市场C. 工作设计改革、工作进度变革D. 工艺流程的自动化24.把组织文化分为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等类型的标准是( C ) A. 组织文化的活跃程度 B. 组织文化的内容性质 C. 组织的工作作风 D. 组织文化的影响大小25.组织文化应包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优势、永不自满等精神。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实验性学科D.综合性学科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A.现场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准实验法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A.差异性B.倾向性C.适应性D.独立性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需要C.创造性动机D.创造性能力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A.事业生涯管理B.事业生涯开发C.事业生涯设计D.事业生涯选择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型群体D.任务型群体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A.角色知觉B.角色规范C.角色同一性D.角色期待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群体促进效应B.群体凝聚效应C.群体协同效应D.群体互动效应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 A.尊重需求B.感情需求C.成就需求D.利益需求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B.应当避免冲突C.冲突有利无害D.保持适度水平的冲突是有益的12.有效领导的基础是()A.领导的权威B.领导的素质C.领导的能力D.领导的职位13.领导作风论认为创新型组织和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最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 )A.集权式B.集权与民主结合式C.民主式D.放任式14.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是( )A.科学决策B.民主决策C.有效沟通D.有效激励15.把动机分为原始动机、一般动机与习得动机三种类型,其划分依据是( ) A.动机的属性不同B.动机的作用强度不同C.动机的由来不同D.动机的作用结果不同16.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受表扬,留个好名声;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多拿点奖金;还有人为了多做贡献而埋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