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2.2)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答案:D3、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答案:D4、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5、“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正确答案:D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9、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B.绝对否认C.全盘肯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正确答案:D1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11、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12、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13、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1、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B.绝对否认C.全盘肯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正确答案:D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正确答案:D3、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正确答案:D4、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5、“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A7、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B8、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10、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11、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13、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2015年江西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二(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钜惠-80元优惠券免费领】一、单项选择题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 挫折现象B. 抑制现象C. 低谷现象D. 高原现象2.“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A. 激情B. 心境C. 应激D. 热情3.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家庭决定论D. 儿童决定论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 互补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6.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个体B.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C. 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的说是“教”的主体D.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7.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这里的启发性是指(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知之者”B. 导入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C. 导入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D. 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8.“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 定势现象B. 迁移现象C. 记忆现象D. 创造现象9.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利用了人的( )A. 感觉对比B. 知觉选择C. 感觉适应D. 视觉后像1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强化。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单选题强化练习一(江西教师网/ )【9月23日晚7点】YY102006 免费讲座统考将至,备考快人一步!1、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备考指导2、2015年全国统考政策解读【9月25日-26日晚7点师大瑶湖】江西教招备考公益讲座【9月24日晚7点农业大学】江西教师资格证备考攻略免费讲座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3.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4.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40C.150D.1607.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B.2/3C.1/2D.1/49.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10.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11.“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 0.5分/个,21-40 1分/个)1.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 B )后均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主张,被称为(C )A.白板说B.从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B )A.系统化B.多样化C.复杂化D.专门化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 )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论D.综合论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6.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要求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7.学生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指的是学生应享有(D )A.名誉权B.安全保障权C.隐私权D.受尊重权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 A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 B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0.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础是(C )A.教育规范B.教育制度C.教育立法D.教育监督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B.前后一样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2.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对于难度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 D )A.最差B.不明显C.中等D.最好13.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 D )学习理论的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的一项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1.( )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
A. 柏拉图B. 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2.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家是( )。
A. 布卢姆B. 杜威C.赞可夫D.布鲁纳3.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 依法执教B.教育育人C. 爱岗敬业D. 团结协作4.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
A.规则的发现学习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C.从范例中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5.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备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
由此可见,对组块有很大影响的因素是( )。
A.加工深度B.觉醒状态C.记忆内容D.个体的知识经验8.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10.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性注意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是教育部于( )印发的。
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4年12.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单选题二相关推荐: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丨江西教师招聘资料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公告预计4月初发布,考试时间预计5月18日。
中公江西教师招聘网为您提供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5.(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2.2)
1.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 )
A.第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移情效应
2. 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 )
A.20%—30%
B.50%—60%
C.60%—70%
D.80%—90%
4. 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巴甫洛夫
5.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根本途径
B.唯一方法
C.主要方法
D.最佳途径
7. 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
我们把这种德育的方法叫做( )
A.陶冶法
B.感化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9.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个规定出自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0.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 )
A.追求独立倾向期
B.自我意识觉醒期
C.似懂非懂期
D.心理断乳期
1.【答案】C
【解析】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即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
题干表达的正是罗森塔尔效应,本题选C。
第一印象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偏差,它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
己留下的印象。
共鸣效应即共鸣现象,物理学上也叫共振,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也随之振动的现象。
移情效应是指人们在对对象形成深刻印象时,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对象今后及其关系者(人或物)的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引起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
2.【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的四个阶段如下: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4.【答案】A
【解析】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本题选A。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他通过对狗消化腺分泌变化研究,提出著名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
5.【答案】D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均衡,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缓慢。
本题选D。
6.【答案】B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本题选A。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8.【答案】C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本题选C。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德育方法中没有感化法这样的说法。
9.【答案】A
【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的内容有:“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本题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10.【答案】D
【解析】少年期又称“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
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
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本题选D。
A、B、C均为干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