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6.1.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 格式:doc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6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酸碱中的化学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的化学反应,并掌握配平方程式的方法。
实验材料:- 稀硫酸- 石蕊试剂- 高锰酸钾溶液- 玻璃棒- 滴定管- 坩埚- 火柴- 枸橼酸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石蕊试剂放入滴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和产物。
2. 将一些高锰酸钾溶液滴入坩埚中,用火柴点燃,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3. 取一小块石蕊试剂放入滴瓶中,加入适量的枸橼酸,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和产物。
4.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讨论和总结出酸碱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如何配平方程式的方法。
教案二:电解水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过程,并掌握电解方程式的写法。
实验材料:- 电解槽- 碘盐溶液- 导电板- 电源- 毛细管- 支架实验步骤:1. 将电解槽中注满碘盐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插入导电板,并将导电板固定在支架上。
2. 将两根毛细管分别插入电解槽两端的导电板中,确保毛细管的一端在碘盐溶液中。
3. 连接电源,并调整电源输出电压,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4. 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讨论和总结出电解水的原理和过程,并写出相应的电解方程式。
教案三:金属活动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并学会预测和判断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锌粉- 铜板- 锌片- 硝酸铜溶液- 玻璃棒实验步骤: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硝酸铜溶液。
2.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一个试管中,用玻璃棒观察并搅拌溶液,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3. 将一小块铜板放入另一个试管中,同样用玻璃棒观察并搅拌溶液,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4. 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讨论和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并能够预测和判断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论实验室制备Al(OH)3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要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等方面获得进步。
下面,我就以高三化学《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课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有关教学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在知识内容上,使每一个学生要运用已学过的Al和Al(OH)3的有关性质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相互促进关系,对Al(OH)3制备方案进行优化选择。
(2)能力要求: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要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因此,在整个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边关系。
(3)内容设计上,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站在一个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Al和Al(OH)3的性质:如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OH)3是两性的氢氧化物,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等知识,让学生大胆地设计实验方案,请每一个方案设计的同学,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然后由大家讨论,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评价,最后确定一个最优方案供大家使用。
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来设计实验过程,并通过具体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如下。
1 复习提问1.1 Al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1.2 Al3+或AlO2-生成Al(OH)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2Al3++3OH-=Al(OH)3↓或Al3++3NH3·H2O=Al(OH)3↓+3NH4+AlO2-+H++H2O=Al(OH)3↓或AlO2-+CO2+2H2O=Al(OH)3↓+HCO3-1.3 Al(OH)3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1.4 Al2(SO4)3和NaAlO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学生]Al3++6H2O=Al(OH)3+3H+AlO2-+2H2O=Al(OH)3+OH-2 用Al制备Al(OH)3实验方案的设计2.1 [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图1)2.2 在三种方案中各原料的用量,实验条件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方案一组:方案涉及的反应为:2Al+6H+=2Al3++3H2↑Al3++3OH-=Al(OH)3↓或Al3++3NH3·H2O=Al(OH)3↓+3NH4+从量上分析,每制备1molAl(OH)3需3molH+或3molOH-。
教学设计 18( 6-1-1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能依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2.能绘制和辨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能依据实验现象,察看、记录、剖析或办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单元学习建议1.学习本单元以前,第一应系统地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2.尽量到实验室按课本要求多做实验,在实验中体充足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目标1.经过氢氧化铝的制取等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重点、一般步骤、方案书写的格式和内容等。
2.培育能依据物质制备原理拟订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稳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依据问题中的制备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论,剖析此中的优弊端。
学习过程一、自学研究1.读课本 P78 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1)在实验室顶用AlCl3溶液和 NaOH 溶液反响制备Al(OH)3,若在 NaOH 溶液中滴加AlCl 溶液与在 AlCl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现象有何不一样,请填写下表。
33滴加试剂次序现象离子反响方程式NaOH 溶液滴加AlCl3AlCl3溶液滴加 NaOH( 2)为使 AlCl3完整转变 Al(OH)3,最好采用什么试剂取代NaOH,你由此例中,当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示例 1课本78面 ]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
( 1)下边是课本中制备 Al(OH)3的三个方案,请写出每个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在括号内填写所加试剂方案一:()()铝屑Al (SO )溶液Al(OH)32 4 3反响式①②方案二:()()铝屑NaAlO2溶液Al(OH)3①② 过滤、清洗反响式①②方案三铝铝()Al2(SO4)3①③Al(OH)3()过滤、清洗铝屑NaAlO2溶液②反响式问题议论:(1)为使铝屑中的铝所有转变成 Al(OH )3。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设计◆考纲要求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教材导读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掌握好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全面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食品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要点解读对于常见气体的制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检查气体的纯度。
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选择。
若气体产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
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3、冷凝回流的问题。
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
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
4、冷却问题。
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
5、防止倒吸问题。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要求;2.运用学过的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分析并评价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途径;3.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制备方案的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启发、探索、运用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启发引导──综合应用(师)(生)(师)(生)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讲述实验设计在高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分析实验设计题主要包括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等几种类型,且很多情况下是几种实验方案设计的综合题。
第一节要讲的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板书]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讲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呢?——分析“原料”物质的有关性质,找出与目标产物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结合点。
首先是探讨出尽可能的实验方案,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到最优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写出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步骤列举出实验用品,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及分析、问题讨论等方面。
我们以氢氧化铝的制备为例,来讨论一下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板书]Al(OH)3的制备原料:Al、H2SO4、NaOH。
归纳列举学生设计的制备方法,分析总结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使稀硫酸与铝屑反应,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或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方案二:使铝屑与NaOH溶液反应,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方案三:使铝屑分别与稀硫酸和浓NaOH溶液反应,然后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通过实验向学生验证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生成氢氧化铝的可行性,分析反应原理。
(学生讨论并完成三种方案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提出问题]哪一种方案最好?结论:方案三为最佳实验方案。
教案18(6-1-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能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单元学习建议1.学习本单元之前,首先应系统地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2.尽量到实验室按课本要求多做实验,在实验中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氢氧化铝的制取等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关键、一般步骤、方案书写的格式和内容等。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制备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读课本P78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Al(OH)3,若在NaOH溶液中滴33计物质制备方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示例1课本78面]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
(1)下面是课本中制备Al(OH)3的三个方案,请写出每个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在括号内填写所加试剂方案一:() ()反应式①②方案二:( )① ②过滤、洗涤反应式①②方案三反应式问题讨论:(1)为使铝屑中的铝全部转化成Al(OH)3。
方案三中① ②的铝用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两者的比例应是多少?(2)方案评价:三个方案中请填写每生成1mol Al(OH)3所消耗的原料H 2SO 4和NaOH 的物质的量列表如下:从原料消耗和实验操作的简易性方面考虑,应选择的方案是2.阅读课本P80页以Al 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按实验方案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及数据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包括的项目一般有(2)步骤1中用NaOH 溶液洗涤铝屑的原因是 将铝屑分成等质量四份,其原因是 。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doc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要求。
2.运用铝以及氢氧化铝的有关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促进,评价选择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途径。
3.通过对以苯甲酸为原料,设计制备苯甲酸甲酯的实验方案设计过程,进一步融会贯通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相互关系。
4.通过对最佳实验方案的优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最佳制备实验途径的正确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教学难点铝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不同盐类水解过程的相互促进。
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回忆复习,比较选择。
设计操作,评价总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内容,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甲酯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具:投影仪、大屏幕、胶片等。
仪器:(学生实验操作所用)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漏斗、托盘天平、铁架台、干燥器、石棉网、滤纸、酒精灯、胶头滴管、ph 试纸等。
药品:(学生实验操作所用)铝屑、稀硫酸、蒸馏水、浓、稀naoh 溶液、稀氨水、稀盐酸、cucl2固体等。
[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始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化学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
[投影]教材插图,居里夫妇正在做化学实验以及球碳原子簇——c60等。
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要求。
2.运用铝以及氢氧化铝的有关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促进,评价选择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途径。
3.通过对以苯甲酸为原料,设计制备苯甲酸甲酯的实验方案设计过程,进一步融会贯通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相互关系。
4.通过对最佳实验方案的优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最佳制备实验途径的正确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教学难点铝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不同盐类水解过程的相互促进。
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回忆复习,比较选择。
设计操作,评价总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内容,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甲酯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具:投影仪、大屏幕、胶片等。
仪器:(学生实验操作所用)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漏斗、托盘天平、铁架台、干燥器、石棉网、滤纸、酒精灯、胶头滴管、pH试纸等。
药品:(学生实验操作所用)铝屑、稀硫酸、蒸馏水、浓、稀NaOH溶液、稀氨水、稀盐酸、CuCl2固体等。
[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始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化学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
[投影]教材插图,居里夫妇正在做化学实验以及球碳原子簇——C60等。
[说明]投影之同时,简介章序言之有关内容,说明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讲述]因此,每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前,均要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已有实验基本技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规划,此即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板书]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过渡]化学实验种类繁多,不同的化学实验其实验方案的设计当有不同,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本节课我们将以铝为原料,来对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案进行设计。
[板书]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一、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法的选择[讲述]对于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我们之前已有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想一想]铝有哪几种主要的化合物?[答]铝之重要化合物主要有:Al2O3、Al(OH)3及铝盐。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提问]部分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后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铝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铝的主要化学性质:①可和某些非金属反应。
如:4Al+3O2点燃=====2Al2O3;2Al+3Cl2点燃=====2AlCl3②可和某些稀酸溶液反应。
如:2Al+6H+===2Al3++3H2↑③可和某些强碱溶液反应。
如:2Al+2NaOH+2H2O===2NaAlO2+3H2↑④可和某些氧化物反应。
如:2Al+Fe2O3高温=====2Fe+Al2O32.Al2O3的主要化学性质:①可和某些强酸溶液反应。
如:Al2O3+6H+===2Al3++3H2O②可和某些碱溶液反应。
如:Al2O3+2OH-===2AlO-2+H2O3.Al(OH)3之主要化学性质。
如:①可和某些酸溶液反应。
如:Al(OH)3+3H+===Al3++3H2O②可和某些强碱溶液反应。
如:Al(OH)3+OH-===AlO-2+2H2O[问题]根据上述信息归纳,铝盐主要有哪几种,其水溶液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之后提问总结。
[总结]铝盐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铝盐,如AlCl3等。
铝盐一般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会因Al3+水解而略显酸性;另一称为偏铝酸盐,如NaAlO2水解而略显碱性。
等。
偏铝酸盐一般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会因AlO-2[学生练习]部分学生板演:请写出以上AlCl3和NaAlO2两种盐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想一想]如果我们将上述两种盐溶液,即AlCl3和NaAlO2的水溶液混合会有怎样的现象与结果?[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可据情况做适当的提示。
[提问]部分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质疑补充。
[总结]AlCl3即铝盐水溶液因Al3+水解而会使其略显酸性:Al3++3H2O Al(OH)3+3H+水解而会使其溶液略显碱性:NaAlO2即偏铝酸盐水溶液因AlO-2AlO-+2H2O Al(OH)3+OH-2当将其二者混合以后,会因为二者水解后溶液所呈现酸、碱性(弱)不同,相互中和,从而使上述两个水解平衡不断向着水解方向移动,直到水解完全,有白色胶状的Al(OH)3难溶物产生。
[投影]铝盐溶液:Al3++3H2O Al(OH)3+3H++2H2O Al(OH)3+OH-偏铝酸盐溶液:AlO-2将铝盐和偏铝酸盐溶液相互混合:Al3++3AlO-+6H2O===4Al(OH)3↓2[讲述]对于任何化学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同时,其性质也决定着其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上述信息,思考实验室以纯净的铝屑为原料,可通过哪些途径制得产物Al(OH)3。
[板书]一、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1.可能制取途径的推测:[学生讨论]教师巡回参与,以为后面的讲评收集信息,作好准备工作。
[提问]下面,请以各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代表叙述你们所选择的制备方法。
[学生回答]略。
(对于学生选择的各种方法,如明显不合理或有错误之处的,教师可做适当的点评后予以舍弃,其他制备方法可予以保留) [过渡]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许多的制备方法,这些方法,我们可将其总结为以下这么几个类型。
[实物投影](边书写边投影)[讲评]同学们对制备方法的选择都各有自己的想法,很好。
说明同学们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综合应用。
但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可能会有千万条,但肯定会有优劣之分。
[议一议]上述所有的这些实验方法,各有什么所长和所短,哪一些或哪一个制备方法更加合理。
[板书]2.可能实验方案的选择。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提问]请同学们回答自己的选择,并能够对舍弃的方案加以简单的点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大都选择了可能制备方法中的4、5、6,而排除了1、2、3。
[问]为何对1、2、3的方法进行了排除?[答]方法1中,氧气的制取过程比较麻烦,实验步骤较多;方法2中,氯气的制取过程同样较为麻烦,步骤多,且氯气还有毒性,操作中可能会有危险发生及污染环境;方法3中反应可能会不完全,过程难于控制。
[讲评]很好。
通过上述分析和筛选,同学们比较倾向于方案4、5、6的制备方法,哪么,对于这几个方法我们有没有可能优中选优。
对此,光有理论上的分析不够,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3.可能实验方案的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根据同学们自己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
[说明]1.为节省时间,学生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需课前准备妥当。
2.每个小组所用反应试剂如铝屑质量要相等,所用酸、碱浓度亦要相同。
3.提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用酸、碱强、弱的选择。
也可对强、弱做对照实验。
4.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选各试剂的用量及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换算成:制取1 mol Al(OH)3时各试剂的用量。
[提问]同学们的实验均已结束,下面,请各实验小组选代表叙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对于方法4,在得到Al3+将其沉淀Al(OH)3时,有两种办法可以采用:加入强碱NaOH溶液,其优点是沉淀速率较快,缺点是对NaOH溶液的加入量难以控制,所以排除此法,而选用弱碱稀氨水。
要使其在酸化条件下沉淀得到Al(OH)3。
同样存在对于方法5:在得到AlO2两个途径:一是加入强酸如稀盐酸,但缺点也是加入的量难于控制;另一为通入新制备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制备会使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过于繁琐。
对于方法6:不存在酸、碱强、弱之选择与用量问题,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而且容易操作与控制。
[讲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用实验过程的步骤繁琐与否及是否易于操作,对三个方法进行了选择,得出方法6较为合理,这个选择过程即为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以上三种方法中,对于酸碱的用量情况又如何?[学生回答后投影][投影][板书]4.最佳实验方案[讲评]通过实验步骤的多少与实验过程的控制,我们在上边选择了方法6,通过上表中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l(OH)3时,所耗酸、碱的物质的量,方法6之用量最少,这也是实验方案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所以,我们最终选择方法6为本实验的最佳制备方案。
[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Al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回忆与复习,并对可能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推测,最后又通过实验验证以及对各方法之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最终选定了最佳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
[课后作业]1.回忆运用方法6对Al(OH)3的操作制备过程,并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即实验步骤按序用文字表述。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试对实验过程中所用仪器和药品进行选择。
3.完成制备方案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一、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法的选择1.可能制取途径的推测。
2.可能实验方案的选择。
3.可能实验方案的实验验证。
4.最佳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1.化学实验方案学生在之前的许多分组实验中有过多次接触,但对实验方案的新手设计还是第一次,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宜慢忌快,以留给学生较多的进入时间。
2.实验方案的设计,重在实验原理即实验途径的选择,学生对此可能会有多种选择。
无论对何种方案,教师均应予以点评比较,以使学生了解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3.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是本课时的关键,要明确告诉学生选择和舍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