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物理光路图知识总结与作图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574.85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所有光路图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
像的作图图解急
这一类题就是“光路图”题!
有关光路图问题,主要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凸透镜、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易错细节问题如下:
1.画法线后必须画垂直符号!
2.画光线之后必须画箭头!
3.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实际光线用实线,非实际光线以及辅助线用虚线!
4.光的反射图:注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原理(任意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像点)”来画图!
期末考试必考类型题用六个光路图组合展示:。
一、光现象知识小结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常见的光学仪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光路图的五种画法
光路图是一种利用光束和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来模拟光的传
播过程的示意图。
光路图的绘制方法有许多,下面主要介绍五种画法:
1、采用反射索引法绘制光路图:在此种方法中,将光学元件及透镜、反射镜、凹透镜等视为光路元件,根据由几个光路元件链接形成
的光路来绘制,每个元件上画出光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并要注明法线
方向。
2、采用坐标原点法绘制光路图:在此种方法中,将光路元件表示
为坐标系中的坐标原点,将光沿着元件进行传播,画出元件之间的连线,并注明光的入射和反射角度。
3、采用平行线法绘制光路图:在此种方法中,将均行光线作为光
路元件,将元件之间用两条平行线表示,每条平行线上画出光的入射
和反射角度,并注明法线方向。
4、采用等比例法绘制光路图:这种方法不仅依靠可视化符号表示
光路元件,而且还要表达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即光的输入和
输出角度。
可以通过不同符号表示出输入角度和输出角度的等比例关系,从而绘制出光路图。
5、采用分离符号法绘制光路图:在这种方法中,将光路元件看做
光的发射源和反射源,用符号表示发射源和反射源,并用线条表示光路。
这种方法既能体现出光的传播过程,又能够表示出发射源和反射
源的位置。
八年级光学作图方法总结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图例:2、作反射光路图方法示范3、画入射光线方法同画反射光线4、画平面镜如下左图给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画平面镜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一量角器作图法:先量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a,再用量角器找到角a/2 处,并画出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
方法二尺规作图法:先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并量出此点到入射点距离为L,之后在反射光线上量取一点到入射点距离也为L,用虚线连接这两点,再作这条虚线的中垂线即为法线,最后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得平面镜二、光的折射1、折射光路图例2、画折射光线作图方法图示如下3、水面折射光路图注意: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同时靠近或远离法线。
2、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同增同减。
光源 S 分别连接两个入射点标好箭头如右图所示。
3、平面镜成像找点光源 如下左图所示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B 点,请标出 S 点画出完整光路图S三、平面镜成像有关作图 1、平面镜成虚像原理光路图,S,S,方法讲解:先连接BS ,注意镜面下的连线部分画虚线镜面上连线部分画实线。
再过S ,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 S ,关2、如下左图所示, 一点光源 S 发出的两道光束镜平面镜反射后 于镜面对称的 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S 与入射点连接,经过 A 、 B 两点求点光源 S 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标处入射箭头,如图所示。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S注意:物与像同方向移动 (如右图所 示物向凸透镜靠近时,像远离凸透 镜。
)S,作图方法:先反向延长反射光线交于S,再过 S,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S,关于镜面对称的 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路图1初中物理八年级光路图2初中物理八年级光路图. 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 手电筒的反光装置……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常见的光学仪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5、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简言之: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12、近视的形成:(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这两种结果都能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13、远视:(与近视相反)用凸透镜矫正.14、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 v ) 应用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幻灯机u = f 不成像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 > u 放大镜二、光路图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现象:无论透明或不透明物体在其表面均可发生光的反射.(1)光路具有可逆性:(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只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能改变光束性质(4)应用:控制光路,例如:(5)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6)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7)透镜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典型光路填表:(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成虚像时:(8)眼睛和眼镜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9)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光学作图方法总结方法一方法二1、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图例:2、作反射光路图方法示范方法二尺规作图法:先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并量出此点到入射点距离为L,之后在反射光线上量取一点到入射点距离也为L,用虚线连接这两点,再作这条虚线的中垂线即为法线,最后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得平面镜3、画入射光线方法同画反射光线4、画平面镜如下左图给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画平面镜2、光的折射1、折射光路图例2、画折射光线作图方法图示如下方法一量角器作图法:先量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a,再用量角器找到角a/2 处,并画出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
S,S,S3、水面折射光路图三、平面镜成像有关作图1、平面镜成虚像原理光路图2、如下左图所示,一点光源 S 发出的两道光束镜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B 两点求点光源 S 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作图方法:先反向延长反射光线交于 S 再过 S 作垂直于镜面 ,的虚线,找到 S 关于镜面对称的 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 源 S 分别连接两个入射点标好箭头如右图所示。
3、平面镜成像找点光源如下左图所示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束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 B 点, 请标出 S 点画出完整光路图,S ,注意镜面下的连线部分画虚线镜面上 连线部分画实线。
再过 S ,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 S ,关于镜面对称的 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 S 与入射点连接,标处入射箭头,如图所示。
SS,注意: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同 时靠近或远离法线。
2、入射角、反射角方法讲解:先连接 B4、凸透镜成像规律注意:物与像同方向移动(如右图所示物向凸透镜靠近时,像远离凸透镜。
)。
初中物理光路图汇总篇一: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1)、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射击、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 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 显示光路的方法:①让光线通过烟雾。
②让光线通过加牛奶的水。
③让光线沿着某一物体的表面射出。
6.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85;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8。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1012km。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 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一、光现象知识小结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常见的光学仪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光学作图主要涉及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中,光路都具有可逆性,有时应用光路的可逆性作图。
其中光的反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是重点。
作图时,根据规律和特点,结合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公理,画出符合题意的光线。
一、作图的基本类型与理论依据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的理论依据(1)理论依据①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②利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公理。
(2)基本类型①人眼所能看到的的范围视野.②物体经过小孔所成的像。
2.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理论依据及其类型(1)理论依据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②利用光的反射的可逆性。
(2)基本类型①已知入(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入)射光线。
②根据入射光线及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③两平面镜成特殊角度的光路图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的理论依据与类型(1)理论依据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②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2)基本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3)主要作图方法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a.确定虚像的位置;b.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c.确定光路;d.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4.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的理论依据和类型(1)理论依据①根据光的折射规律;②利用光的折射的可逆性。
专题06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作图(解析版)类型一凸透镜、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方法技巧】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3)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传播。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专项训练】1.在图1中完成凸透镜光路图,在图2中完成凹透镜光路图。
【答案】解:在图1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在图2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解析】在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图,F 点既是图示凸透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3.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AB,F为凸透镜的焦点,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
请画出:(1)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小专题(一)光现象作图01专题概述本专题光学作图的类别包括: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2。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02专题训练类型1光的反射作图1.(哈尔滨中考)如图所示,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攀枝花中考)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3.(自贡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4.如图所示,利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请画出其光路图.类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作图5.(威海中考)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6.(德州中考)“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 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7.(天水中考)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8.(锦州中考)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 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类型3光的折射规律作图9.(河南中考)如图甲所示,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这一现象原理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要求以O为入射点.10.(聊城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11.(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12.(资阳中考)“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13.(随州中考)如图所示,人眼透过玻璃三棱镜观察另一侧的蜡烛A,发现成像在A′处.在A上选择一点S画出光路图以表明成像于S′的原理(可以只画一条光线).类型4综合提升1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15.(河南中考)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16.(常州中考)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小专题(一)光现象作图1.2。
八年级光学作图方法总结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图例:2、作反射光路图方法示范3、画入射光线方法同画反射光线4、画平面镜如下左图给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画平面镜方法一方法二二、光的折射1、折射光路图例2、画折射光线作图方法图示如下方法一量角器作图法:先量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a,再用量角器找到角a/2处,并画出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
方法二尺规作图法:先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并量出此点到入射点距离为L,之后在反射光线上量取一点到入射点距离也为L,用虚线连接这两点,再作这条虚线的中垂线即为法线,最后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得平面镜3、水面折射光路图三、平面镜成像有关作图1、平面镜成虚像原理光路图2、如下左图所示,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道光束镜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B两点求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作图方法:先反向延长反射光线交于S,再过S,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S,关于镜面对称的S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S分别连接两个入射点标好箭头如右图所示。
3、平面镜成像找点光源如下左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B点,请标出S点画出完整光路图方法讲解:先连接B S,,注意镜面下的连线部分画虚线镜面上连线部分画实线。
再过S,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S,关于镜面对称的S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S与入射点连接,标处入射箭头,如图所示。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S,SS,S,S注意: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同时靠近或远离法线。
2、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同增同减。
3、光的反射与折射都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作光路图的几种基本方法[特约] 作光路图的几种基本方法在光学问题中,有很多作光路图的题目,或者是根据作出的光路图来解答的题目。
如何正确作出光路图,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熟练掌握。
方法1 直接运用反射定律当已知镜面的位置和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时,用该法作图最简便。
例1 已知入射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作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解析如图1,过入射点O作法线BO,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C,反射角为50?。
方法2 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2 如图2—1,S为发光点,试画出由S点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并确定相应的入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作出S在镜中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则点O为光线的实际入射点,OA即为反射光线。
最后连接SO 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该题不必作法线。
若直接用反射定律解答,将无从下手。
(运用光路可逆原理方法3同学们平时很容易忽视光路可逆的知识,它可是解答光路问题的重要手时应用光路可逆的例题。
例3 平面镜AB前有一高大墙壁,眼睛在经墙壁P点观察,试用作图法求出高墙的哪—部分在镜中的像能能在P点被看到。
分析若墙壁的某部分发出的光(实际上是经墙壁反射的其它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经过P点,这部分墙壁的像能被看到,若从光的实际传播方向(由墙壁发出)作图,则无从着手。
若我们利用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这一原理,则易作出该图。
解法一如图3—1所示,根据光路可逆,把P点当作发光点,P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能照到的墙壁部分CD,就是在镜中能被看到的部分。
具体作法是:先作出由P点射向镜面边缘的两条入射光线PA、PB,再由反射定律作出相应的反射光线AC,BD。
则C、D之间的部分即为能在P点从镜中看到的部分。
解法二也可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图求解,如图所示,请同学们自己分析图中的光路。
八年级光学作图方法总结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图例:
2、作反射光路图方法示范
3、画入射光线方法同画反射光线
4、画平面镜
如下左图给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画平面镜
方法一方法二
二、光的折射
1、折射光路图例
2、画折射光线作图方法图示如下
方法一量角器作图法:先量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a,再用
量角器找到角a/2处,并画出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
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
方法二尺规作图法:先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并量出此点到入
射点距离为L,之后在反射光线上量取一点到入射点距离也为L,用虚线连接这两点,再作这条虚线的中垂线即为法线,最后过入
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得平面镜
3、水面折射光路图
三、平面镜成像有关作图
1、平面镜成虚像原理光路图
2、如下左图所示,一点光源S 发出的两道光束镜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B 两点求点光源S 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作图方法:先反向延长反射光线交于S ,再过S ,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S ,关于镜面对称的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S 分别连接两个入射点标好箭头如右图所示。
3、平面镜成像找点光源如下左图所示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B 点,请标出S 点画出完整光路图方法讲解:先连接BS ,,注意镜面下的连线部分画虚线镜面上连线部分画实线。
再过S ,作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找到S ,关于镜面对称的S 点,即为光源。
最后将光源S 与入射点连接,标处入射箭头,如图所示。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S ,
S
S ,S ,S 注意:
1、入射光线、反射
光线和折射光线同
时靠近或远离法线。
2、入射角、反射角
和折射角同增同减。
3、光的反射与折射
都是可逆的
注意:物与像同方向移动(如右图所示物向凸透镜靠近时,像远离凸透镜。
)。